基于就业需求的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育探讨

2023-09-21 22:21张慧婷
科学咨询 2023年13期
关键词:培育中职院校

张慧婷

(江苏省邳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徐州 221300)

就业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但是近年来出现了制造业招工难与用工难的问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导致技术工与熟练工的持续短缺,企业存在着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指出:“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就业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样的现实情况给中职院校的人才培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制造专业作为加工制造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制造业提供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切实做好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成为中职院校当下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基于就业需求培育人才的现实意义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培育被摆在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人才培育导向也开始出现变化,就业需求成为广大院校的关注点。就业能力是衡量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中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基于就业需求进行人才培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一方面,基于就业需求培育人才能够提升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育质量,切实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基于就业需求的人才培育需要机械制造专业将人才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都纳入人才培育规格中,这使机械制造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得到了满足,也提升了机械制造类专业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另一方面,基于就业需求培养人才提升了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提升中职院校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能够为中职院校的长期、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优秀人才的培育需要机械制造专业加大对市场需求的关注,从就业需求出发,不断完善人才培育体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机械制造技能。中职院校在为学生就业铺好路的同时,也是在为自身的长期发展探索道路。

二、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形式亟需更新

就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面向现实需要的模式。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在围绕就业需求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关注岗位变化与需求,确保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够实现有效对接。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的问题。机械制造专业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循守旧,并未根据制造业技术的更新与市场需求的变动进行教学目标的转变,课程教学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目标指引[2]。这导致机械制造专业的课程存在着理论知识陈旧和实践教学滞后的问题,且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未能得到有效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学到就业市场所需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效果并不理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效果不佳,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无法直接与岗位完成对接。

(二)职业素养培育相对片面

职业素养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其通过个体的行为体现出来。职业素养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思想以及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败,已经成为企业人才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职业思想、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根基,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相互影响,职业素养培育的全面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是中职院校人才培育的重要目标,机械制造专业在学生职业技能培育上更是投入了很多精力,这导致机械制造专业忽视了职业素养培育的全面性,未认识到职业思想、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行为习惯的教育,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其在工作中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行自我约束,影响了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为了确保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育工作能够切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中职院校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为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效支撑。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用丰富的知识与先进的技能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目前,很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未随着行业需求的变化而更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效果的优化是部分教师的主要关注点,教师在个人能力的提升上缺乏一定的内驱力。同时,教师也缺乏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教师无法深入优秀企业进行观摩学习,其知识与技能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师难以把握就业市场的变化需求,影响了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就业需求导向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育的途径探讨

(一)做好机械制造专业的市场调研工作

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是中职院校在就业需求导向下做好人才培育工作的基础。机械制造专业要想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就要做好机械制造专业的市场调研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引,切实提高人才培育工作的现实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科技革命持续深化,就业市场呈现出了全新的需求,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逐渐成为制造业市场的关键词[3]。中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到时代给机械制造专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机器人等对机械制造业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明确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制造业领域竞争的加剧,从而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一方面,中职院校可以结合行业发展变化,积极开设人工智能、自动化生产以及3D打印技术等新专业,使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能够与行业需求相契合,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形势下就业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还要进行传统专业的革新,引入先进的理论知识,设置契合行业需求的技能培养目标,用先进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革新机械制造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

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直接提升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机械制造专业要着眼前沿,积极革新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覆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加强对实践教学与教学管理的重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4]。一方面,机械制造专业应科学调整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占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充分运用,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专业还要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培育学生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素养基础,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约束自己的行为,用爱岗敬业精神与大国工匠精神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除此之外,机械制造专业还应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灵活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机会,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三)保障“1+X 证书制度”的高效落实

“1+X证书制度”也称“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其中,学历证书是基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补充与强化。“1+X证书制度”对于推动中职院校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机械制造专业高效落实“1+X证书制度”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人才培养水平,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一方面,在“1+X证书制度”下,机械制造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能够得到有效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也能够得到升级,模块化教学、弹性学制等具有较强灵活性的制度有效提升了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另一方面,“1+X证书制度”下的机械制造专业实现了职业培育内容与学历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了中职教育教学与就业需求的衔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规范有所了解,有效提升了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职业院校要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保障“1+X证书制度”的有效落实,实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教育教学专业标准的有效衔接,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及师资力量等,并结合职业技能标准切实做好考核与评价,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注重机械制造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能够为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育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衔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从而实现人才培育与就业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机械制造专业要切实重视师资力量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渠道和成长机会,促进教师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实践技能的提升,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构建高效的人才培育体系[5]。在加强机械制造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中职院校应注重为教师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并为教师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体系,让教师在培训、交流以及观摩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丰富的机械制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中职院校要定期开展培训教育,使教师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机械制造专业培养一批理论知识丰富、综合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进修,及时掌握最新的机械制造理论与技能,使教师能够对前沿技术有所了解,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五)加强机械制造专业与企业的合作

实习与实训是中职院校学生参与实践的重要形式,为了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机械制造专业会配备相应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切实加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机械制造专业要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与就业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就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协同培育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在加强机械制造专业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机械制造专业要坚持“产—学—研—推”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立足就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针对性、灵活性与先进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与实训机会,切实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专业也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到课堂中进行讲解与指导,实现学、做、教的有机结合,既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切实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实现与就业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制造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机械制造专业是加工制造类专业中的重要部分,在制造业人才供给上占有重要地位。机械制造专业要切实认识到自身在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中的作用,深刻剖析自身在人才培育上存在的问题,加强市场调研工作,把握市场需求,用先进的教师队伍支持教学实践的高效开展。中职院校要切实革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保障“1+X证书制度”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育工作中的有效落实。此外,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要重视企业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与实践技能的更新,切实提升人才培育水平,有效满足就业需求。

猜你喜欢
培育中职院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