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果的社会评价研究

2023-09-21 22:21张融邓意志
科学咨询 2023年13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成果技能

张融,邓意志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600)

成果导向教育关注学生的整个发展过程,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情感和技能全方位的发展,旨在让学生成为一个学习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社会评价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将学生视为“社会个体”,关注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1]。因此,基于成果导向的社会评价对于解决高职院校评价工作不全面、不系统、缺乏实践性指标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分析了成果导向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果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指标分为基本业务能力、创新精神、道德与心理素养和基础知识掌握四个方面,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探究,分析了基于这四个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体系,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以成果为导向的概念解析

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OBE)又称以学习产出为基础的教育模式,由Spady W.D于1981年首次提出,Spady W.D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中定义了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目标:确保学生获得实质性经验,并在未来的人生中获得成功。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观点,它强调把教师培养作为第一要素,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将成绩排名靠前。这种思想的核心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学习者,而不是一群被动式的接受者。关注学生行为的最终结果在于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做什么,而非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学习成果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后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所获得的结果。本文论述的学生学习成果指在社会用人单位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学习成果,通常包括基本知识、基本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以成果为导向的学习成果评价工作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二、社会评价的概念和特征分析

社会学理论关注个体在学习型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也就是说,社会学理论关注个体作为一个“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过程。学校教育为个体后续投入社会生产工作奠定了基础,学校教育的质量评价工作多以理论为主,主要是通过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激励[2-4]。这种教育评价制度较为死板,评价内容不够丰富,由这种评价方式衍生出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用人单位积极参与评价工作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养。社会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的理解、反思、评估和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以及人格发展情况、跨职业适应能力和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学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及评价工作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开展社会评价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果社会评价与学校评价的差异

(一)专业理论知识方面

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学校的要求非常严格,而用人单位对此的关注则相对较少。用人单位一般关注学生的技能发展,希望学生能尽快上岗。同时,部分技术型企业还会开展一些技能培训。总而言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理论要求相对较低。而在社会知识、前沿性学科知识和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是远远高于学校的,因为这些内容与企业的发展、岗位工作密切相关。高职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工作,便具有社会成员的属性,而学校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可持续发展的对象进行培养,所以用人单位会对学生的社会知识及未来发展的相关知识有较高的要求。

(二)专业实践技能方面

在专业实践技能方面,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要高于学校,这主要是因为学校侧重于教育,而用人单位以生产为目标。两个主体在专业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不一样,导致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岗前技能培训,这就进一步降低了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其他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同样略低于用人单位,例如,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等[5]。相对于社会用人单位的真实工作环境,实训室的功能相对简单,能完成的实训任务也相对简单,所以学校对学生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或实践能力的要求都要低于用人单位的要求。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

四、高职学生学习成果的内容

根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学生学习成果包括基本知识、基本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四个方面。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指标的特点,从学生直接从事的生产实践的实际特点出发,构建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职业性,因此,社会评价与高职学生评价也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在社会评价中,岗位技能是重点评价内容。

(一)基本业务能力

学生基本的工作能力包括理解、沟通、管理、可转移、操作、动手、学习等。在用人单位评价中,服务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岗位适应性、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是重点的评价内容,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高职学生都从事服务性或者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他们会直接服务于顾客或者进行机器操作。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所在职业工作所必需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胜任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掌握在某一行业生存的核心本领[6-7]。

基本业务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后天培养,以先天条件为基础,形成能够迅速满足某种职业需求的能力。反映学生基本业务能力的指标主要体现在对职业能力的适应上,包括人际关系、信息处理、问题解决和自学能力。该模块包括学习、分析、沟通、协作、执行、解决等二级指标。学习能力指个人自主查找资料、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要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工作表现、进步情况、培训结果、新技术适应能力等。分析能力主要指梳理事物内在逻辑关系、将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事物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指寻找问题产生根源、寻找解决方法、团结其他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能力是指对上级命令的执行以及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指导能力主要是带徒弟、传授技能、帮助他人的能力。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是指应用专业知识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二)创新精神

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分别为:创新技能>创新意识>创新应用。用人单位要求高职学生合理运用创新技能,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创新能力主要指分析技术发展方向与创新工艺、改装设备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指标为技术改造措施和革新成果,其观察要点为:解决问题、创新成果、合理建议、发明专利、奖励获得等。创新能力与知识储备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相关,以这两项能力为基础。知识储备能力是指在特定领域中学习并积累专门知识的能力,其观察要点为:语言能力、外语技能、数学计算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是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根据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趋势,有计划、有目标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其指标构成有: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能力的观察要点有: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成就动机、完善自我、职业规划、学习规划[8-10]。

(三)道德与心理素质

道德与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素养,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道德素质上,即学生的道德观、法律观、心理素质。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关系到他们进入用人单位后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对他们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的要求高于基本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基本理论知识。其中,作为社会成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方面的要求是最高的。高职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职业精神的培育,让学生认识到诚实、诚信、踏实、创新、精益求精等职业态度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高职院校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努力学习,踏实敬业。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后能够恪尽职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放异彩,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为推动社会、民族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职业道德指具有较强的职业目标意识和责任感,其指标组成包括:思想品德、责任心。职业道德的观察要点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正义感、廉洁自律、工作认同、工作任务、工作热情。学生的职业道德表现在道德素质上,即道德观、法律观、心理品质。

(四)基本知识掌握

基本知识大体分为自然知识、思维知识以及社会知识三大类。其中,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主要指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知识更像是一种方法,指运用某种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基础知识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胜任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为学生适应未来的技术改革奠定基础。

自然科学知识主要指生物、物理、化工等自然学科的知识。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反映其思维能力。通常情况下,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得越好的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更强。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法律知识、政府文件内容、生活常识等,主要通过学生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分析能力、适应能力反映出来。专业核心知识是本专业最具价值内涵的知识。

五、结束语

于2022年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地位,使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职能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工作,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的优势,提升学生在整个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成果导向教育和社会评价工作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体现出了较强的实践性,与职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匹配性。因此,基于成果导向的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评价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有助于引导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工作,为高职院校的改革指明方向,有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在整个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成果技能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工大成果
劳动技能up up!
“走出去”成果斐然
秣马厉兵强技能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拼技能,享丰收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