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放射肿瘤学研究生教学体会

2023-09-21 22:21方业颖
科学咨询 2023年13期
关键词:肿瘤学放射治疗研究生

方业颖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广西南宁 530021)

一、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Big Data)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指出大数据即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信息量大、存取速度快、多样性和价值高、密度低四个主要特点。大数据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和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生物医疗更是运用大数据最多的领域[1]。21世纪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下衍生出的医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冲击着以往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也给放射肿瘤学研究生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放射肿瘤学的学科特点

(一)学科发展快,知识体系更新快

肿瘤的放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次年就有科学家使用X线治疗良性病变、胃癌和皮肤癌。在1922年,Coutard和Hautant报告了放射治疗可以治愈晚期喉癌,并且无严重并发症。1934年,Coutard发明了常规分割照射,并沿用至今。然而,早年的放射治疗主要集中在二维时代,技术相对粗糙,靶区界定和剂量计算往往不够精确。随后,放疗逐渐跨入三维放疗时代,精确放射治疗得以实现。我国的放射治疗事业起步相对较晚,1921年才开始有第一台浅部X线治疗机,1969年生产出第一台国产60Co机。1985年,我国的第一台国产直线加速器应用于临床。随着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的放疗事业逐渐蓬勃发展,放疗技术日新月异,三维适型放疗、调强放疗和图像引导放疗、质子治疗和重离子治疗先后应用于临床[2]。如今,放射治疗已经实现精准治疗。其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对于多种早期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其适应症更广、毒副作用更小。

放射肿瘤学作为一个学科,其地位也逐渐凸显。早年的放射肿瘤学与放射科为一个整体学科,而随着20世纪60年代肿瘤内科治疗的兴起,放射肿瘤学与肿瘤内科、肿瘤外科共同属于肿瘤学二级学科。与此相对应,除了在肿瘤专科医院放疗科、肿瘤内科独立运营,当时多数综合医院的放疗科与肿瘤内科共同运行管理,放疗科与肿瘤内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往往并轨共同培养。由于放疗科与肿瘤内科工作性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两个学科逐渐独立。2021年,国家首次将放射肿瘤学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代码为105122。国家卫健委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将放射肿瘤学作为独立的基地进行评估。总而言之,放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而放射肿瘤学作为一门年轻学科,正在迅速发展,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二)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起步早、发展快,西部地区起步晚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地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当地医学发展的速度。2018年,全国放疗设备配置比为1.5台/百万人口,低于WHO要求的2~4台/百万人口,更远低于发达国家6~12台/百万人口的水平。彼时,中国大陆一共有1 463家医疗单位开展放射治疗,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经济大省。例如,山东省有225台直线加速器,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放疗数量偏少,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开展放疗的单位仅为个位数,西藏自治区甚至尚无放疗单位[3]。与放疗硬件相对应的,国内放射肿瘤学人才培养同样存在不均衡的情况。198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为首批放射治疗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随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也相应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西部地区,放射肿瘤学人才培养则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放射肿瘤学研究生培养同样面临硬件、师资和经验方面不均衡的困境。

三、放射肿瘤学的知识覆盖范围广,本科教育相对滞后

放射肿瘤学是一门由多学科交叉而成的临床学科,专业知识范围涉及临床肿瘤学、放射治疗学、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放射肿瘤学的研究生除了需要系统学习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影像诊断、分期、治疗原则和预后等临床肿瘤学的基本知识,还需要掌握各种射线的物理特征、临床剂量学相关知识。此外,放射肿瘤学的研究生还需要钻研放射生物学的内容,了解辐射产生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为制订放疗策略奠定理论基础[3]。然而,多数医学院校将放射肿瘤学作为研究教学内容,把放射肿瘤学作为本科生的选修课程,导致课程鲜有人问津,因而尚缺乏较为完备的本科教学体系。放射肿瘤学的研究生在入学时,往往缺乏关于放射肿瘤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将《肿瘤学》《肿瘤放射治疗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等教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给学生打牢理论基础[4]。此外,放射肿瘤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除了要具备上述的肿瘤学相关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影像学知识,从而准确进行临床分期,并能在治疗中对GTV、CTV等区域进行准确勾画[5]。在放射肿瘤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需合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因材施教,将多个学科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构建较完备的知识储备体系。

四、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放射肿瘤学研究生教学

在大数据时代,物联网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和可携带计算机已经普及,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和教学资源已经被网络化和数字化,大数据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所承载的价值也不断提高。如何将现有的医疗资源和教学资源融入放射肿瘤学研究生教学值得我们探索。

(一)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体会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间的互动和了解较少,难以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资源逐渐多样化的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开展若还是一味地以教师为中心,将难以提高教学效率。近年来,不断有先进的教学法相继出现,例如,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正被逐渐运用于多种学科的教学[6]。PBL教学模式强调以问题为基础,对临床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而教师则引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回答具体的问题,以此实现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CBL)从典型的临床病例出发,以问题为索引,着重课堂讨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改变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实现翻转课堂,是目前医学教育中常用的方法[7]。微信平台的出现与PBL教学法和CBL教学法相契合。课前,教师建立微信学习小组群,通过微信平台将需要学习的临床问题和临床病例发送至微信群组,学生从临床问题和临床病例出发,挖掘、梳理相关文献,并整理出相应的知识点来回答该问题,提出治疗临床病例的解决方案。基于微信平台创建的实时问卷调查则可以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课后,微信群组则有助于课后反馈和答疑,学生可随时、随地向教师、同学提出问题或发起讨论,教师也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随时答疑解惑。结合放射肿瘤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用到大量的肿瘤影像图片和靶区勾画示例图,微信平台的图片编辑功能有助于教师标注、注释肿瘤重点部位和靶区,提供更直观有效的解答。此外,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则将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提升了一个层次,以放射肿瘤学专业为例,目前,“放疗圈”“放疗青咖汇”“放疗微达人”“Rad Onco”等与放疗相关的微信平台定期推出放疗相关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临床肿瘤基础知识点专题资源,还有丰富的影像资源共享、靶区勾画示例及诊疗指南推送,既能帮助学生打牢知识基础、巩固临床技能,又能引导学生紧跟学科前沿、更新知识体系。

(二)基于视频会议的文献分享

放射肿瘤学是一个知识体系宽泛、更新换代迅速的学科。从法国学者Pierre Denoix于1943年至1952年间提出TNM分期起,放射肿瘤学的教材每间隔约十年即更新一次,目前已经更新至第八版。各大肿瘤研究机构的相关临床指南也定期或者不定期更新,如何让研究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体系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笔者所在教研室自一年前起,每周均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组织研究生进行文献汇报,学习肿瘤学前沿知识。具体方法是教学秘书在会议前一周选择某个主题的文献发送至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提前预习文献,会议当天由研究生进行线上文献汇报,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汇报结束后,先由专业型硕士对汇报内容发表观点和提问,继而由2名以上的导师组成员对研究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知识拓展讲解。文献汇报会议结束后,汇报者将文献汇报的PPT发送至学习群组供所有成员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文献阅读能力明显提升。线上会议不受场地制约,学生只要有手机或电脑即可入会。教学秘书提前推送文献有助于研究生和导师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前熟悉文献,可以对文献汇报进行有的放矢的分析和点评,避免了水过鸭背式的汇报。汇报后的PPT推送可以使学生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相比传统面对面的文献汇报,线上会议不需要安排统一的场地,既节约经济成本,也可以节约导师和研究生的时间。教师可以结合线上会议和微信群组,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课前即可收集资料,梳理文献的知识点。

五、大数据时代,放射肿瘤学的教学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大、维度广、更新迭代快,医疗资源和教学资源容易转化为数据,从而实现普及和共享。利用大数据辅助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模式将逐渐成为主流,而以往的教学模式由于效率较低、师生间互动途径少,其作用将逐渐弱化。然而,大数据的推广应用也给放射肿瘤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需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建设,并从海量数据中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此外,虽然大数据的应用使教学活动的安排变得更加灵活,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更加快捷和方便,但失去了以往面对面教学的约束,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也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猜你喜欢
肿瘤学放射治疗研究生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肿瘤学
肿瘤学
肿瘤学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学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