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古诗教学策略

2023-10-23 07:53赵秋玲杨秀芹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5期
关键词:王昌龄陆游古诗

赵秋玲 杨秀芹

(亳州市谯城区拂晓中心小学 安徽亳州 236800)

和以往教材相比,统编教材中古诗篇目的占比明显增大,随着篇目的增多,探索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策略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课题。

听过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草》一课,听过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游园不值》一课,也听过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枫桥夜泊》一课,他们的课堂时而大气磅礴,时而细腻柔润,时而粗犷有力,时而深沉浑厚,他们的课堂语言高度凝练,力透纸背,无废语无狂语,直达心底,搅动一池春水。这些都源于他们的深层感悟和睿智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以他们为标杆,思考我们曾经做了什么,我们眼下应该做什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中华文化的精华。

一、适时穿插背景揭示内涵

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的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创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统编版教材都对它难以割舍。“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伴着孙双金老师富有磁性的嗓音,大气磅礴的诗句从作者的笔下流入听者的内心。此时此刻,雨是寒的,山是孤的,作者王昌龄的内心也是寒冷孤独的,这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作者表明心迹的独白。“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玉壶,温瑞如玉,冰心透明,这是王昌龄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也是王昌龄愁苦烦闷的外在显露,这短短的十四个字中,内涵极其丰富。

辛渐将要远去洛阳,见到王昌龄的亲朋好友,他们会问什么?为什么要问?对此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孙双金老师适时穿插写作背景:王昌龄受张九龄贬官影响,被贬至岭南,当时的岭南被瘴气笼罩,是偏远不毛之地。开元末年王昌龄被任命为江宁县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打算从润州出发绕道扬州,然后再去洛阳。他们从江宁一路聊到润州,漫长的路途,相伴相送。可是送君千里,终须分别,无言的离别化作有声的诗句,凄苦的寒雨抵不过内心的火热。

此时此刻,学生仿佛看到了离别的场景,也仿佛听到了洛阳亲友的声声询问,仿佛窥见作者纯洁无瑕的心灵。思维的闸门一打开,学生稚嫩的声音陆续在课堂回荡。孩子们终于理解了作者:堂堂七绝圣手,官职虽小但从不气馁,坚守信念,始终葆有一颗晶莹剔透之心。

二、调动肢体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上海名师戴建荣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白居易创作的《池上》一课时,整堂课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语言简洁,形象鲜活,戴老师在40分钟里演绎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场面。教学前两句时他就打破了传统教法,没有按套路出牌,而是指导朗读,加上动作表演。

师:“小娃撑小艇”,怎么撑,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手举起来,你的手中有一支篙,不是桨,是船篙,撑船的竹竿,划船用桨(抚摸学生的脑袋,摆正学生的姿势),来,撑起来,小娃撑小艇,走,用力撑,哎,用力撑,走啰。

听课的老师捧腹大笑,学生也撑得不亦乐乎。

师:“偷采白莲回”,偷是什么意思,能让人看见吗?(指名)你说偷是什么意思?

生1:小偷!

师:小偷,哈哈哈!再想想。

生1(小声):就是偷。

生2:是“偷偷”的意思。

师:“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做动作),什么开?

生:浮萍开。

师:还有什么开?

生:手张开,还有嘴咧开。

师:谁笑了?

生:小娃笑了,诗人笑了,主人笑了。

肢体语言鲜活生动,想象丰富,美好的画面就这样闯进了学生的脑海,那么融洽和谐,那么活泼张扬。

高妙的课堂教学艺术,真切印证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箴言,眼前的场景不就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吗?整节课,教师完全不拘泥于以往教学流程,而是引领学生读之讲之,写之唱之,舞之演之。走道和座位俨然都成了师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前面开道,学生紧跟其后,乐在其中。

三、前后句连起来感悟作者情感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三首古诗包含浓厚的爱国情感,第一首《从军行》抒发边关将士的豪迈气概,第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道尽陆游的家国情怀,第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诉说杜甫的喜悦之情。这些诗句或壮怀激烈,或柔肠百结,将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校有一位教师执教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课时,在前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诵读中,学生仿佛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祖国壮丽山河,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一遍又一遍地体味,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接着画面一转,沉重悲壮的音乐流泻而出,教师紧扣“泪”和“望”组织教学:这泪仅仅是遗民的泪吗?这泪还是谁的泪?作者陆游想起被朝廷遗忘的百姓,如今仍在痛苦地挣扎着、苦苦地等待,情不自禁,满目愁容,这泪也是他眼中满含的热泪!

68岁的诗人站在自家的门口喊出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心声,没有人能回答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不正是作者此刻最深沉的情感流露吗?王师南逃的第一年,陆游望眼欲穿;朝廷一去不回的第十年,陆游忧思成疾;愁苦难耐的第二十个年头又过去了,直到诗人85岁时,多少年的望眼欲穿,多少年的伤心过度,自此垂垂老矣,他终于还是要含恨九泉!课件出示五年级上册陆游的《示儿》,提问:读着这死不瞑目的临终遗言,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随后出示宋代林景熙的《书陆放翁诗卷后》后两句:“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读着读着,学生的眼中也满含泪水,他们不禁思索;这样的情,这样的景,又将如何告诉泉下的老翁?

把前后句连起来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实际整合资源,更能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在本节课,老师话题一转提出疑问:为什么国家会衰败,朝廷会灭亡?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出示五年级上册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教师适时点拨:朝廷根本就没想收复失地,他们苟且偷安,醉生梦死,亡国只是时间问题,陆游怎能不悲伤?“南望王师又一年”,一年又一年,渴望变成了失望,失望慢慢变成了绝望,最终这一切将不复存在,河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总之,诗歌是情感郁积的产物,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因此学习诗歌要把作者的“情”参透。新课标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因此,古诗教学要有法有度,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适时适当地穿插背景,活用肢体语言,前后句连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古诗蕴含的丰富情感。

猜你喜欢
王昌龄陆游古诗
Poesía En la frontera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拟古诗”之我见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