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

2023-10-23 07:53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5期
关键词:双减课文作业

闫 洋

(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实验学校 安徽六安 237300)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作业怎样减负增效成为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小学语文作业的功能与价值是什么?作业的本质是什么?小学语文作业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扮演什么角色?概括地说,作业是学生能力更上一层楼的阶梯,是教师教学增质提效的武器,是连接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重要桥梁。正因如此,笔者觉得小学语文学科单元作业设计才显得更加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从单元作业设计的新思考、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内容、作业实施指向学生主体三个角度出发,探索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及实施的有效路径。

一、“双减”政策下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单元作业设计要体现“双减”政策的内在要求

“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关键在于减负增效。由于假期补习班的存在和繁重的各科作业,学生压力很大且学习效果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几乎没有无忧无虑的玩乐时间,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2021年下半年,国家“双减”政策正式发布,政策中明确提出:要减少学生作业的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由此可见,设计出简单高效的单元作业,实现为小学生减负增效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单元作业设计以单元为整体,以单元基础课文为载体,在教师有目的、有技巧的实施中,落实作业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辅助作用,让作业成为学生成绩进步的阶梯。同时,作业设计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减负增效”目标,切实改进教学质量。

(二)单元作业设计要体现单元整体意识

在语文发展史中,最早出现的单元教学形式以《国文百八课》为代表。这种以单元为整体的教学形式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不断被专家学者们研究发展,并延续到了今天。作业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为了真正体现作业的作用,作业设计应尝试简洁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在结构上,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创新作业内容,将作业设计减量提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要改变传统的课时作业或一章一节式的作业设计,因为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下,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主要通过机械地重复来实现,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引导,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因此,优化作业设计之后,在内容上,要紧扣单元主题,从分析单元语文要素出发设计作业,融合单元课文的教学内容,强化前后篇章的关联性;要注重作业设计中理论(听、读)部分与实践(说、写)部分的比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单元所包含的知识点有很多,设计时要找准单元学习的重点、难点。教材选取的课文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单元作业设计要融合几篇课文的共同点作为单元作业的重点,将课文中具有深刻意义的问题作为作业设计的难点。这样的设计才能有效地体现单元作业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能动性,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讨和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三)单元作业设计要指向学生主体

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引、以学生为主体、以自身为引导,打造一种“学生自主、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元化的课堂关系,要不断尝试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在作业中学习、成长。第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做作业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二,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作业设计的几个板块要体现出取舍关系,重点难点和细枝末节有序搭配,使学生能够在单元作业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同时能够补齐自己的短板。第三,要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引导,作业设计体现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语文作业训练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丰富对生活的认识,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二、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路径策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

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中往往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环境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从单元导语中明确本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鼓励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小说情节来感受人物情感、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深入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本单元还有一条语文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旨在培养学生根据材料发挥想象的能力和通过写作表现人物形象的能力。此外,在习作环节,教材创设了几组写作情境,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虚构故事的写作。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或者自己创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写出一篇故事。

为实现“减负增效”的作业目标,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主要从作业模块、作业层次和作业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提升作业”“综合作业”三个模块,由“基础”到“提升”再到“综合”,各模块的作业既独立承担功能,又相互联系,整体协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是将作业分为“常规目标作业”“核心能力作业”和“语文素养作业”三个作业层次。基于单元整体化的视角,由“常规”到“核心”再到“素养”,作业难度呈梯度推进,形成单元整体化的作业设计。

三是统筹考虑作业评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地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同伴评价要真实有据,教师评价要坚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一)常规目标作业:夯实基础

常规目标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单元基础字词的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又能够关注课文的细节。常规作业设置是单元作业设计的基础部分,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要结合新课标和相关政策的要求,将大量的单元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去粗存精。常规目标作业紧紧围绕基础知识,面向所有学生,最大限度地落实“双减”政策对学生作业“减负增效”的目标。常规作业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旨在夯实语文基础知识,为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在《桥》这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常规作业:

A.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 níng xiào( ) fàng sì( )

jiū chū( ) chān fú( ) jì diàn ( )

B.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灯火已经xī miè( )了,母亲shā yǎ( )着嗓子,jiū( )着衣服领子,风一吹,几乎要xiān fān( )桌上的东西。她zhòu( )着眉头,却不会抱怨这zāo gāo( )的kùn kǔ( )日子。

C.请你和同桌互相评价作业。

做得很棒哦!□

合格!□

还需改进,再接再厉!□

A项作业和B项作业是基础作业,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C项作业是评价作业,要求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互评,争取对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有助于在同桌之间形成竞争意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能力作业:学习技能

核心能力作业是常规目标作业的进阶模式,是语文要素的迁移和运用。核心能力作业要求学生在了解单元基础知识之后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考验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文学体裁都是小说,学生在熟读小说之后应将目光集中在“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语文要素上。因此,核心作业设计必须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三要素,引导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探索作品内涵、学习小说的创作手法、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在《桥》这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以下核心能力作业:

A.填写对应的描写手法。

(1)张翼德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三国演义》( )

(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悍得像只豹子。

——《桥》( )

(3)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水浒传》( )

B.阅读下列短文,联系上下文,请给开头加一段环境描写,要与结尾相呼应。

我写完作业,心情美妙地走在路上。。

当我到达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我停了下来。那一刻,我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站在我旁边。绿灯亮了,老奶奶拄着拐杖慢吞吞、颤巍巍地走在马路上。奶奶年纪这么大,她这样太危险了!我赶紧小跑过去扶住她,轻轻地问她:“让我帮助您吧?”老奶奶笑着对我说:“谢谢你了,小朋友!”我摇摇头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这样过去了,留下的是弥漫在空气中的阵阵花香和浓浓的热心。

A项作业是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掌握情况,B项作业要求学生在情境填空中运用描写手法完成句子。这两项作业前后呼应、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环境和人物形象,学会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发展语文综合能力。

(三)语文素养作业:联系生活,发挥想象

语文素养作业是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比较全面的体现。第四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小说了解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和联想。通过教材选编的基础课文的学习和作业训练,学生能够逐渐读懂课外小说,并且在阅读了一定量的作品后,能够展开想象,将心中所想写出来,创编自己的生活故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应具备创作一篇作文的能力,以及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能力。因此,素养作业评价中,教师不仅要考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还要评价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实际学情,教师面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要求同存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展开对应评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学会的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人生的意义。因此,素养目标对应的单元习作部分,引导学生由会“读”到会“写”。本单元教材里编排了三组情境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设计创作情境。教师应尝试改变以往独自评价学生作文的习惯,将“写评语”的权利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自评或评价他人的习作,使教、学、评三者相统一。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任务,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学段相符的小说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小说世界的趣味。

三、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未来畅想

展望未来的语文世界,充满了无限生机。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之下,就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来说,教师应培养自身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研读国家教育相关政策,树立单元整体意识,从整体出发,不断创新作业内容和模式,将作业设计得更加完善,落实国家政策的要求。就小学语文学科队伍的整体建设来说,除了日常备课之外,各学校还可以组织语文教师每周进行一次集体作业设计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采取单元作业设计模式,设计系统而又高效的作业内容,真正落实作业减负的要求。

猜你喜欢
双减课文作业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背课文的小偷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背课文
作业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