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智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23-10-23 07:53常前红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5期
关键词:智趣校本双减

常前红

(舒城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安徽六安 231300)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高育人的基础地位。在此政策指引下,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态度更为积极。“智趣”校本课程是我校自行设计的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可供学生自由选择。

一、“双减”政策下“智趣”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2019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努力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每个孩子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已是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我们学校严格秉承“实施精彩教育,奠基出彩人生”这一办学思路和理念,以深化教育改革为中心,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坚持个性化课程建设思路,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选择、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体系,实现育人模式的多样化、优质化和特色化,使“精彩教育”落地生根。学校致力于“双减”政策“智趣”校本课程的开发,打造办学特色,促进孩子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推动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实,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双减”政策下“智趣”校本课程价值

学校秉承“实施精彩教育,奠基出彩人生”的办学理念,以“激趣”为手段、启智为根本,以“启智”和“激趣”二者相统一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以智激趣,以趣启智”、特色鲜明的“智趣”校本课程体系。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课后服务尊重学生的能力特长和满足个性化需求,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趣”校本课程开发能帮助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专业发展研究,为教师积极服务学生、提高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搭建新型平台。

3.有助于形成有特色的学校办学风格。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艺体类“智趣”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方针为指导,可以有效指引师生发展的前进方向,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推动校园文化发展。

三、“双减”政策下“智趣”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学校坚持个性化课程建设思路,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选择、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体系,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一)课题内涵

所谓“智趣”,就是以“激趣”为手段,以启智为根本,以“启智”和“激趣”二者相统一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激趣”促“启智”,以“启智”促发展。

(二)研究对象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对小学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充分考虑学校范围内优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在学校鲜活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三)课程目标

1.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勤于动手操作、善于思考分析,在探究发现中获得乐趣,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2.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探索课后服务新路。

(四)总体框架

1.学校成立以“智趣”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制定《“双减”政策下小学“智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总体方案》,分工明确,实施严谨。

2.开展“智趣”课题解读会议,开展专题研究。根据总体方案,对“双减”政策的内涵在专家的解读下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研究,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学校现有的所有资源、学生需求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与情况分析。

3.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学校积极探索工作机制,全方位落实“延时服务”,在“课业完善”的基础上开发“智趣”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后延时看护服务,有效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研究团队集思广益,精心雕琢打磨,共设计开发了7大类校本课程。

科普类:每周一、周三下午三点半课后服务时间段,延伸科学课内容,授课老师可以邀请学生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科技小发明、科学小知识……在学生讲完故事后,老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点评,也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感悟。通过学习《十万个为什么》《地理科学》,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以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分主题整理成册。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督促学生多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科知识的巩固,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

语言类:每周三下午三点半课后服务时间段开展小主播课堂活动,授课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经典诗词,读国学、谈体会。重点打造“讲故事”课程,探索实践了“朝吟暮诵”。

阅读类:开展“文化走廊”“路队诵读”“图书阅读——智趣课间”课程。通过校园走廊、地面的彩绘文化,给予学生品德与文化的“微浸润”,促其“自省”。如:我们借助于“地图彩绘”文化精心打造“智趣课间”,下午三点半课后服务时间段,各社团按照校本课程安排表进行活动,外聘特长教师和部分校内老师参与授课。

劳动实践类:每周二课后服务时间段授课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劳动实践基地学种植,按照蔬菜种植时令进行讲解、示范种植。此外,我们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本土化”探究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劳动实践能力,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得到技能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如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实践,开展“红领巾进社区”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少先队走访老党员等实践活动。

学术类:学校每周下午的三点半课后服务时间段,高年级开展智力大比拼、数字记忆等趣味游戏。数学课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给其他同学出道数学题。

体育类:每周三节体育课和周五下午三点半课后服务时间段,体育老师教授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课程,各社团按照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安排表进行活动,外聘特长教师和部分校内老师参与授课,加强体育锻炼,发展特长学生。

艺术类:开设陶艺课堂、“剪纸艺术”课程,每周一、周四下午三点半课后服务时间段手工老师按照校本课程教材授课,再进行操作,作品展示。同时开设音乐艺术类课程,传统乐器葫芦丝、动感十足的非洲鼓和轻快悠扬的口风琴等为课后服务增添多彩活力。

在“双减”政策下,课程开发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挖掘整理艺体类、学术类等多学科类型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智趣”校本课程。

四、“双减”政策下“智趣”校本课程开发创新之处

学校从问题导向入手,积极开展课后服务,贯彻落实课标要求,以跨学科整合为基本策略,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从学生的自身成长出发,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特点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

1.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赋能小学艺体类“智趣”校本课程的切入点,提高研究实效,通过微课演绎、艺术展演、作品展示、教学研讨、论文撰写来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2.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之上,学校课题团队集思广益,精心雕琢打磨,开发设计美术、音乐、书法、体育四大类校本课程,构建了“以艺激趣,以趣启智”、特色鲜明的“艺体类社团”校本课程体系。

3.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参与活动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五、结语

在新时期新课改背景下,基于“双减”政策的“智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需要学校教师统筹考虑。小学“智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打造办学特色,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发挥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火种。推动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智趣校本双减
智趣游乐园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智趣羊学堂
智趣羊学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