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2023-10-23 07:53李晓娜杨晓洁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5期
关键词:思政学科语文

李晓娜 杨晓洁

(1.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安徽亳州 233500) (2.合肥市南门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启蒙性,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之中也应当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全面客观地从其他方面进行评价,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缺点,促进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当中,教师也要有所选择,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将思政与学科内容融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一、正确理解课程思政,明确思政语文关系

(一)基本含义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新时期的思政教育将立足点落在了“立德树人”上,主张将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注重教育形式的创新。课程思政就是在形式上创新,它主张将思想政治元素与知识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输入思政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

(二)教学优势

早在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兴起之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就已经有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塑造学生良好品行的教学意识。在进行课本内容讲解的时候,教师也总是会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思政相联系,帮助学生学习书本中优秀人物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

1.语文课程深究,挖掘思政资源

小学语文的内容相对简单,但概括性强,内容全面。课程内容中包含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对当今时代的了解、对过往历史的回顾等,其中文章类型丰富、情节有趣生动、人物性格多样,都是非常有效的潜在的思政教学资源。教师教学时,能够根据课本内容适度渗透思政内容,不盲目进行教学,从学生角度出发。比如,在进行人物式主题文章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本中的人物,一起走进人物的内心,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与主人公相同的优秀品格。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长期坚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小学课本当中隐藏的思政教学资源,发挥其最大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思政语文融合,生动思政教学

思政教学是所有教学里面最难进行的,它没有统一的知识点,也没有直接的检测教学成果的测验,而是直观地渗透在学生平时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对于思政教育也是最反感的,他们主观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都是正确的,对于这些具有指导性的建议有抵触心理。开展思政与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弱化思政教学带给学生的压迫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思政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教师有一种崇拜的心理,他们迫于外在的压力,更愿意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更容易接受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这个阶段的学生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对于一些行为有自己的判断,这个时候教师在语文教学之中对于一些文章内容进行讲解,渗透思想教育,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学生易于接受,从而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得到享受,受到熏陶。

二、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语文教学路径创新

(一)选取适当篇目,开展融合教学

1.选取相似内涵文章,开展大单元教学

思政教育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适当参考,要多与学生共同探讨,构建出最适合融合思政内容的语文教学体系。“文以载道”阐明了文学作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的要求。小学阶段的文学作品都是按照文体分类,涉及思政的内容较零散,这就要求教师对其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整合,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将相关文章筛选出来,进行重新编排,从而发挥其所蕴含的思政教育作用。即将这些文章组成大单元模块开展教学,通过较长时间的整体学习来实现思政教学目标。

2.重视课外阅读拓展,开展整本书阅读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课本知识范围较窄,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课外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思政教育。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帮助学生选取一些与主流价值观念相一致的文学作品或者是文学刊物等,使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习主人公优秀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明确思政目标,调整教学方案

1.打破学科壁垒,多科联合教学

新时期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从学科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建立起语文学科要与其他学科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打破各个学科之间的壁垒,形成跨学教学方法,创新语文教学设计。

比如语文教师能够利用自身文学知识储备丰富的优势,帮助其他学科教师寻找到思政教育资源,其他学科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差异帮助语文教师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创新。

2.转变传统思维,驱动发散思维

在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课程设计当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直接灌输式教育观念,注重挖掘隐性的教育内容,通过知识教学来实现观念传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跳出文本联系现实世界,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实现不间断的自我思政教育,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三、创新路径付诸实践,思政教育活动设计

(一)走入神话世界,感悟至善至诚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我们能够发现,神话章节的教学内容更受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好。究其原因,正是学生被作品情节和作品人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展开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一例外都听说过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我国古老的神话故事当中蕴含着很多教育价值,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独特的人格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所折服。神话故事中渗透出的不仅仅是古人的想象力,还有他们对于自我的要求,以及对至真至诚性情的追求。比如学习《大禹治水》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在家国大义面前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义,结合当下,学生能够感受到那些在疫情期间逆行者的风姿。

(二)踏入诗文世界,回顾千年历史

1.诗言志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诗歌一直都是表情达意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语文教学之中可以利用诗文教学来实现思政内容的渗透。

(1)古诗词

中国诗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送别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闺怨诗、悼亡诗等。这些不同种类的诗歌中都蕴含着一些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与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诗歌当中蕴含的一些价值观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解《别董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一种豪迈豁达之情,帮助学生树立面对困难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2)现代诗

现代诗歌虽然在文体形式上有所改变,但依旧具备抒发作者情感的重要特征。比如在《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学之中,通过教师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剖析、诗人情感的解析,学生能够感悟到延安精神的意义,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继承与发扬延安精神。

2.文抒情

文章相对于诗歌来说有篇幅上的优势。这也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的切入点。比如在学习《纪昌学射》这一篇文言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对于纪昌这个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坚持的好习惯。

(二)迈入小说世界,品味百态人生

新学期发书的时候,学生在拿到语文课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书中小说部分的故事先看一遍。由此可见,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语文课本小说的容量极大,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对于教师来说,充分利用小说中潜藏的思政资源进行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忠贞爱国

小学阶段大多是回顾抗战历史的纪实小说或者是改编小说。这一类型的小说主要体现的就是战士们的爱国之情或者是战友情。学生在阅读这一类小说的时候往往会被其中真挚的情感所感动。比如在学习《黄继光》的时候,不少的学生就被黄继光奋不顾身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在无形之中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2.和谐相处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单纯,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这个时候培养他们与人和善相处的优秀品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珍珠鸟》这一篇课文,虽然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相处的过程,但是对于学生之间的内部交往也有所启示。

3.诚实守信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诚实守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它依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诚实守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培养的良好品质。在学习《我不能失信》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就是利用主人公守信的优良品质来教导学生,从而实现思政教育。

结语

课程思政是目前思政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将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能够有效发挥育人价值,实现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学科语文
【学科新书导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