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不同孕期血栓弹力图参数参考区间的建立

2023-11-22 11:04罗胜君刘涛孙海芳
血栓与止血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凝区间组间

罗胜君,刘涛,孙海芳*

1.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院输血科,义乌 322200;

2.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永康 321300

孕妇在妊娠期间处于一个特殊生理阶段,为降低分娩时出血风险[1],体内凝血-抗凝系统发生变化,调节至高凝的状态,同时,纤溶系统也会进行自我调节,该状态被称为生理性的高凝状态[2-3]。Shreeve等[4]和Antony等[5]对正常孕妇的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进行研究,血液高凝状态从妊娠3个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分娩后24 h才会逐渐开始恢复。潘孝勇等[6]探讨妊娠妇女不同时期TEG 和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孕期和晚孕期导致凝血功能变化更明显。目前TEG 已经多年应用于临床血液管理,但一直缺乏在全国范围内均被认可的有关孕妇的正常参考区间,尤其难以对孕中、晚期孕妇的凝血状态做出准确判断。为此,我们拟通过采用大样本数据比较早、中和晚孕产妇TEG 各项参数,尝试建立孕妇不同时期的TEG参考区间范围。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期检查的健康孕妇6 870 例,其中早孕组(≤12 周+6)194 例,中孕组(13 周~27周+6)515 例,晚孕组6 161 例(孕28 周~40 周+6)进行TEG 检测。另选同期本院健康体检未孕育龄女性43 例为未孕组,年龄18 岁~45 岁。孕妇纳入标准:①自然受孕;②单胎妊娠;③年龄18~45 岁的健康妊娠妇女;④母亲基本资料齐全;⑤均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排除标准:既往心肝肾功能异常等病史;既往血栓及出血性疾病史;既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血糖异常等不良妊娠史;1 周内使用影响止、凝血功能等药物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伦理审批编号A000116。

1.2 标本采集

采肘静脉血1.8 mL 于含0.109 mol/L 枸橼酸钠的真空抗凝管内,抗凝剂与静脉血比例为1:9,轻轻颠倒混匀5~10次。

1.3 检测方法

采用重庆鼎润公司生产的DRNRⅢ型血栓弹力图仪,每日进行维护和质控。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以及试剂盒说明完成检测。主要测定参数包括:凝血启动阶段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 值)、血凝块生成速率(K 值)、血栓弹力图最大切角(Angle,α)、血凝块最大强度(MA 值)、综合凝血指数(CI 值)和纤溶指数(LY30)。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5.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Kolmogorow-Smironov检验/Shapiro-Wilk检验对TEG 参数:K、R、α、MA、CI、LY30 进行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检验,以M(P25,P75)表示。组间分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TEG 参考区间:若资料呈正态分布,以(±1.96s)表示参数的95%参考区间的双侧上下限值,若资料不呈正态分布,则以第2.5及97.5 百分位数值表示参数的95%参考区间的双侧上下限值。

2 结果

2.1 未孕组和妊娠组的年龄资料

妊娠组和未孕组(非孕期健康妇女)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未孕组与妊娠组年龄比较

2.2 未孕组与妊娠组TEG相关指标比较

各组间K、R、α、MA、CI、LY30 总体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1)。R 值组间两两比较,未孕组与早孕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存在差异(P<0.05)。K 值组间两两比较,未孕组与早孕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孕组与晚孕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α 值组间两两比较,未孕组与早孕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孕组与晚孕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MA值组间两两比较,各组间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 值组间两两比较,孕中期与孕晚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存在差异(P<0.05)。LY30 值组间两两比较,晚孕组与早孕组和中孕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余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未孕组与妊娠组TEG相关指标比较

2.3 孕妇TEG 参数分布与非孕人群TEG 参数分布比较

孕妇TEG 参数分布范围和试剂盒提供的非孕人群参考区间比较显示孕妇各项TEG 参数均高于非孕组,结果见表3。

表3 孕妇TEG参数分布范围与非孕人群参考区间比较

2.4 不同孕期的参考区间比较

不同孕期TEG参数存在一定差异,见表4。

表4 不同孕期TEG的参考区间(95%可信限)

3 讨论

妊娠期妇女生理性的高凝状态[2-3],TEG 参数出现R值与K值缩短和LY30降低,而α、MA 和CI值增大。这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为减少胎盘剥离和产后止血提供必要的功能准备。但如果凝血(血栓形成)和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极易发展为先兆子痫,甚至DIC,严重威胁孕产妇、胎儿的安全[7]。因此,及时、全面、准确、敏感地评价孕期尤其是孕晚期的凝血功能有利于预防产后出血。

本研究通过检测妊娠期妇女及未孕妇女TEG各项指标,证实各组间总体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1)。妊娠期妇女较未孕组R、K 值显著缩短,α角、MA 值显著增大,显示妊娠期妇女为高凝状态。早孕组与未孕组间比较,R 值、α 角、K 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对早孕期凝血功能影响不明显。而中晚孕期R 值显著缩短,R 值主要受凝血因子影响,高凝时缩短,这与妊娠后孕妇体内凝血因子水平从孕中期开始逐渐增高有关。妊娠后K 值逐渐缩短α 角逐渐增大,中孕和晚孕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中孕期已达到峰值并维持到晚孕。MA 值随着孕周延长而增大,与对照组及不同孕期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从妊娠到孕中期随着孕周延长CI值增大,中孕期和晚孕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孕期已达到峰值并维持到晚孕。因此,为防止分娩时过度出血的发生,在妊娠早期,体内凝血系统已发生微妙变化,孕中晚期表现出明显的高凝改变,并最终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既往相关研究发现孕期≥37 周和<37 周的孕妇TEG 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8-9],本次研究对早孕、中孕和晚孕的TEG 各项指标参数进行比较发现了差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临床意义。并且,孕期TEG 参数范围与厂家提供的非孕人群参考区间比较,均有一定数量孕妇TEG 参数值(除LY30 外)超出厂家提供的非孕人群参考区间。我们的结果与国内外研究一致[9-13],孕妇的TEG 参数的参考区间存在特殊性,不能机械沿用非妊娠期人群建立的参考区间,而应该建立孕期适用的参考区间。

本研究基于我们建立的不同孕期的TEG 相关参数参考区间证实,孕妇不同时期TEG 的参考范围存在差异,可用于动态监测整个孕期的凝血功能,从而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异常。本次研究建立的TEG 参数参考区间,可以作为本地区孕妇高凝状态的参考依据,如果进一步进行多中心研究,建立孕妇的TEG相关参数参考区间,无疑更科学可靠。

作者贡献声明罗胜君负责数据收集、实验分析、论文撰写;刘涛负责数据分析、论文修改;孙海芳负责实验分析、论文指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高凝区间组间
解两类含参数的复合不等式有解与恒成立问题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