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的篇章衔接方式和主观性及其他

2023-12-04 01:22赵芸芸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主观性语气老舍

赵芸芸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早在1924年,黎锦熙就将“的确”确定为“性态副词”[1]。随后,廖秋忠(1986)从篇章着眼,将“的确”归为“再肯定连接成分”,指出“这些连接成分用来肯定前面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加以引申或阐述”[2]。此后,在讨论现代汉语副词分类系统时,“的确”的性质及功能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多数学者将“的确”看作语气副词或评注性副词,前者如齐春红(2008)[3],后者如张谊生(2014)[4]、姚双云和姚小鹏(2011)[5]。张则顺(2015)则进一步指出“的确”有发展为话语标记的趋势[6]。

在此基础上,从篇章角度对“的确”进行探讨的主要有:张谊生(1996)将“的确”的篇章功能概括为“确认性解说”,即“通过对前述事实和情况的肯定和确认,从不同的角度对前文做出更进一步的引申和解说”[7]。肖奚强(2007)比较了“的确”与“实在”的句法、语用差异,指出前者具有回应上文的衔接作用[8]76;魏红(2009)认为只有处于两个相关联的句段中间、前后有语音停顿的“的确”才具有衔接功能,其衔接功能主要表现为确认、解释和预示转折[9];张则顺(2012)则认为发展为话语标记的“的确”常有接续话题和话轮的作用,有助于推动话题的深入进行[10]。

以上不同观点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对“的确”的认识,但同时也启发我们对“的确”究竟具有何种语篇衔接功能及它是以什么方式实现的,其主观性及主观化历程如何,它的演变有无类型学共性等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一、“的确”的篇章衔接方式

我们检索了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CCL),共得到作为语气副词的“的确”559例。①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例句均选取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科库(CCL)。通过对其所在语篇的详尽分析,我们认为副词“的确”的语篇衔接功能主要表现在:某人/说话人在上文中或明或暗地提及一个命题P,说话人再用“的确”对这一命题P进行肯定和确认,有时后面还附有对该命题的进一步阐释和说明,从而将前后语篇衔接起来。其具体的篇章衔接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一)直引式

直引式是指“的确”句直接引用先述话段中某个较为完整的语言单位。例如:

(1)她可是以大姑子的名义支使我的母亲给她沏茶灌水,擦桌子扫地,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她的确应该心安理得,我也不便给她造谣。(老舍《正红旗下》)

(2)诸所长:“我知道!可是,王仁利要真没死,李大妈就改了嫁,说不通呀!”平海燕:“按常理说,的确说不通!可是,那是发生在我还正追土车、拣煤核儿的年月呀!”(老舍《全家福》)

例(1)中“的确”句直接引用先述话段中较为完整的语言单位“心安理得”;例(2)同理,是对另一说话人“诸所长”观点的肯定和确认。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直引式的“的确”通常是对先述话段中某个较短且较为完整的小句的直接引述,如以上两例中的“心安理得”和“说不通”。如果先述话段中的语言成分较长或较为复杂时,则会使用截取式或概述式。

(二)截取式

截取式是指“的确”句截取先述话段中某些句法成分如定语、状语、中心语等,并对其进行肯定和确认。例如:

(3)他还没开口,别人就预备好听两句俏皮而颇有道理的话。及至一开口,他的眼光四射,满面春风,话的确俏皮,而不伤人。(老舍《正红旗下》)

(4)为他们合作的顺利,为他们真正相识的良好开端,为健康,为友谊,为这个因为飞机晚点而带来的美好夜晚,干杯。这的确是一个比较美好的夜晚。(池莉《来来往往》)

例(3)中的“的确”句截取先述话段中的定语成分“俏皮”,并对其进行肯定和确认;例(4)中的“的确”句则是对先述话段中的中心语“美好夜晚”的确认。

截取式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形式值得注意,即作为应答语的“的确”。我们知道对问题的肯定回答,这本身就是一种确认。例如:

(5)我问他:“不是说咱们学校要盖新楼吗?”

他点头说:“的确。过两个月就开工。”(刘心武《我可不怕十三岁》)

其中答句“的确”后面可以补出省略了的成分“要盖新楼”,补充完整后的“的确要盖新楼”是对先述话段中的谓语成分的确认。

(三)概述式

概述式是指“的确”句使用与先述话段表义相同或相近的另一形式。通过考察,我们发现“的确”的篇章衔接方式以概述式为主。例如:

(6)在握手的时候,他望着老洪那对发亮的眼睛和挺直的胸脯,他的手像铁钳样有力。李正深深感到,这个将要同自己一道生活和战斗的队长,的确是个坚实勇敢的人。(知侠《铁道游击队》)

(7)他喘着答了句:“跟你们哥儿们走车,慢了还行?!”他的确跑得不慢,连祥子也得掏七八成劲儿才跟得上他。(老舍《骆驼祥子》)

(8)赵胜天又告诉她一个好消息,他报考成人大学,厂里不仅没为难,并且主动提出为他交纳学费,只要他毕业后不提出调动。这的确不是个坏消息。(池莉《太阳出世》)

例(6)“的确是个坚实勇敢的人”是对先述话段中几个相关联的命题“发亮的眼睛”“挺直的胸脯”以及“手像铁钳样有力”的综合概述。这些命题都能使人联想到“坚实勇敢”的特质;例(7)中“的确”句使用肯定陈述句“他的确跑得不慢”对先述话段中的反问句“慢了还行?!”进行肯定和确认,二者形式有异,但表义相同。例(8)“这的确不是个坏消息”也是对先述话段“一个好消息”的同义概述。

概述式“的确”句作用的对象通常是先述话段中语言形式较长且较为复杂的一个或多个命题,它的使用既可以避免同语重复,还能起到进一步确认和引申说明的作用。再如:

(9)“那,那……”谭明超急得说不出什么来了,盼了星星盼月亮,好容易有了希望,可能随着一位英雄上战场,可是……。小谭的确有些失望,可是离懊丧还远得很。(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例(9)中“的确”句“小谭有些失望”是对前面画线部分的概括,这一部分的语言形式较为繁琐,虽然没有直接用“失望”这一字眼来描述小谭的心理状态,但其中隐含的“失望”情绪却呼之欲出。概述式的“的确”句直接将这一情绪点明,并进一步引申和说明。

(四)其他类

语料中还有一些“的确”句似乎找不到对应的上文,此时其衔接方式较为隐晦,常见的情况是“的确”句是听说双方共享的背景知识,或者是某种社会规约。例如:

(10)总之,一个人老无所养,只能靠别人的施舍了此残生,的确值得同情。(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例(10)中,前句“一个人老无所依,只能靠别人的施舍了此残生”就隐含有“可怜、值得同情”这层含义,“的确”句是对这层含义的进一步明示和确认。换言之,“的确”句所在的内容能从上文中推知。

总之,我们认为“的确”的使用总是说话人在存在某一命题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肯定和确认。这一命题可以由别人做出,也可以由说话人自己做出;其形式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隐含的。

二、“的确”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

作为语气副词的“的确”,总是带有说话人的某种语气,表明说话人对整个命题的态度、评价或看法,因此具有主观性。在某些语境下,“的确”还表达了言者对听者的认同和关注,具体表现为言者对听者面子需求的考量,此时“的确”还具有交互主观性。

(一)“的确”的主观性

沈家煊(2001)[11]指出:“‘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表现的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通过对“的确”篇章衔接功能的分析,我们认为“的确”同时兼有确认和强调两种主观性。而确认和强调本来就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对某一命题进行肯定和确认,其实就表明该命题具有强调的必要,是对该命题的间接强调。

1.表确认

“的确”的语篇衔接功能表明,它是说话人对业已存在的某一命题的肯定和确认,用一个形式证明是上文可以有表义相近的词语或表达式与之同现,常见的有“是(的)”“不错”“行”“对”“真的”“这不假”等。例如:

(11)多二爷总是笑着摇摇头:“不,老掌柜!我一辈子不拉亏空!”是,他的确是个安分守己的人。(老舍《正红旗下》)

(12)可是,看瑞宣的文文雅雅的样子,他有点自惭形秽,不敢往前巴结。……。不错,瑞宣的确有点使人敬而远之的神气,可是也并不傲气凌人。(老舍《四世同堂》)

(13)他知道祁家是好人,可是没料到韵梅会有这么大的胆子。……真的,她的确长了胆子。(老舍《四世同堂》)

陆俭明(2010)提出语义和谐律(semantic harmony principle),其一就是“构式内部词语与词语之间在语义上要和谐,否则句子不能成立”[12]。以上三例中“是、不错、真的”与“的确”共现后仍是合语法的表达形式,这从侧面证明了“的确”与这些词语具有相同的表义功能,即表肯定和确认。

2.表强调

肖奚强(2007)指出语气副词“的确”的基本语义是“表示肯定和确认,带有强调的语气”[8]74。我们的考察也证明了这一点,这表现在:一是“的确”常和表强调的副词“可是”“可”或强调标记“是”共现。例如:

(14)灶王对我姑母的态度如何,我至今还没探听清楚。我可是的确知道,姑母对灶王的态度并不十分严肃。(老舍《正红旗下》)

(15)不管她的婆婆要怎样惑乱人心,我可的确知道我是戊戌年腊月二十三日酉时生的,毫不动摇,因为有大姐给我作证!(老舍《正红旗下》)

(16)战士们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这一战斗的确是要打得精密准确,绝不许粗枝大叶!(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二是“的确”可以和强调标记“是”互换,且句子语义基本不变,如上边例(7)和(9)可以变换为:

(7′)他是跑得不慢,连祥子也得掏七八成劲儿才跟得上他。

(9′)小谭是有些失望,可是离懊丧还远得很。

总之,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进一步论证了“的确”兼有“肯定、确认”和“强调”的双重主观性,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是受语境和共现成分的制约,有时候某一含义会比另一含义更加突显。

(二)“的确”的交互主观性

Traugott(2003)[13]128指出,交互主观性(intersubjectivity)是指说话人或作者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他对听话人或读者“自我”的关注,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或读者对命题内容的态度;但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或读者的“面子”或“形象需求”。

“的确”的交互主观性主要表现为说话人照顾到听话人的面子,通常先退一步对听话人的观点进行肯定和确认,再在此基础上提出与之不同或相反的看法,这一用法和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息息相关。礼貌原则是Leech(1983)提出来的,他将该原则定义为:“在其他情况都相同的情境下,尽量把不礼貌的行为减到最弱,把对听话人或第三方不利的话语略去不说,或者尽量采取一种较为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14]17该原则包括六条次级准则,其中之一的“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要求“尽量减少言语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共识”[14]132。考察发现,具有交互主观性的“的确”就是对“一致准则”的遵守和利用。例如:

(17)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地画。”(鲁迅《朝花夕拾》)

(18)荆友忠:“……可是,栗同志,你的身体,身体,行吗?”栗晚成:“我的身体的确不好,可是我作过团参谋长,我会指挥;我有文化,我容易掌握机械化的知识。”(老舍《西望长安》)

例(17)藤野先生先用“的确比较的好看些”对“我”移动后的血管图进行肯定和确认,然后转而提出批评,说“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这种先扬后抑的方式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不至于威胁到“我”的面子。例(18)同理,栗晚成先用“我的身体的确不好”对荆友忠的质疑作出肯定性回应,然后话锋一转,指出“可是我作过团参谋长,我会指挥;我有文化,我容易掌握机械化的知识”等。这种以退为进的回应方式间接、委婉,能够顾全听话人的面子,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正因为具有交互主观性的“的确”通常是说话人先对听话人的某一观点进行肯定,再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因此这一用法的“的确”常出现在对话或拟对话语境中。

三、“的确”的演变历程

根据Traugott(2003)的研究,主观化(subjectification)考察的是语言主观性发展的历时过程,即考察表现主观性的形式或结构是如何经历不同的时期从其他形式或结构演变而来的[13]126。成词的“的确”从形容词发展为语气副词(含“饰谓副词>饰句副词”),再发展出话语标记用法,经历了一个主观性从无到有,且不断增强的过程。

(一)形容词

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确”是由最初可以独用,且语义相近的两个语素“的”和“确”逐渐凝固而成的。例如:

(19)余国各遣子来朝,间使连属,林恐所遣或非真的,权取疏属贾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绶,而道路护送,所损滋多。([西晋]《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四)

(20)[卢从愿]数充校考史,升退详确。([北宋]《新唐书·卢从愿传》)

例(19)中的“的”和例(21)中的“确”意思相近,都表示“真实、准确”。

由于“的”和“确”语义相近,且随着汉语词语双音化趋势的增强,“的确”最晚在南宋《朱子语类》中已经骈用为一个独立的并列式双音复合词。例如:

(21)言发于心,心定则言必审,故的确而舒迟。([南宋]《朱子语类》)

(22)只是见得不完全,见得不的确。所以说穷理,便只要理会这些子。([南宋]《朱子语类》)

例(21)并列连词“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成分,因此“的确”和“舒迟”均为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例(22)中形容词“的确”充当“见”的补语,有补语标记“得”与之同现。

“的确”的形容词用法在现代已经消失。我们推测这与现代汉语中有不少和“的确”同义的形容词如“真实、确实、准确、清楚”等存在有关,在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作用下,“的确”逐渐分化出来,充当专职的语气副词。

(二)语气副词

我们所调查的语料显示,作为语气副词的“的确”最晚在南宋的《朱子语类》中已经出现,但还较为少见。例如:

(23)易与春秋难看,非学者所当先。盖春秋所言,以为褒亦可,以为贬亦可。易如此说亦通,如彼说亦通。大抵不比诗书,的确难看。([南宋]《朱子语类》)

例(23)中,“的确”已经演变为了语气副词,表示作者对上文“易与春秋难看”这一命题的确认与强调。受语料限制,我们的考察没有发现“的确”在元代做语气副词的例子。作为语气副词的“的确”,在明代仍然只有零星几例。例如:

(24)你丈夫的确未死,小娘子他日夫妻相逢有日。([明]《喻世明言》)

(25)飞虎叹曰:“西岐称为圣人,今果然民安物阜,的确舜日尧天,夸之不尽。”([明]《封神演义》)

直至清代,“的确”的副词用法才日益增多,此时“的确”仍为饰谓副词,其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在句中充当状语修饰谓语,其句法分布和组合特征也已经较为丰富、多样。这表现在:一是它常和焦点标记“是”及强调格式“是……的”共现;二是“的确”已经可以重叠为“的的确确”。分别如:

(26)大边凑趣道:“既如此说,就称观察吧,刚才的确是晚生犯了规,就罚晚生。”([清]《文明小史》)

(27)王胡子道:“而今倒有个方法:等我替你回少爷说,说你家的确是冒考不得的。”([清]《儒林外史(下)》)

(28)这人做官倒着实有点才干,的的确确是位理财好手。([清]《官场现形记》)

(三)话语标记

民国时期,除在句中充当饰谓副词外,“的确”已经可以移到句首主语前充当饰句副词,只不过这种用法还较为少见,我们的语料只发现了零星几例。方梅(2017)指出:“典型的饰句副词具有韵律独立性,书面语往往用标点隔开。就辖域来说,在韵律独立时其辖域大于韵律不独立的情况。”[15]例如:

(29)御舟离扬州时,的确有几个红缨会的羽党,要想得隙行刺,只为看不准哪一艘是圣驾所乘,未敢冒失而去。([民国]《明代宫闱史》)

(30)我后来一回忆,的确,那天晚上墙壁上的一个挂瓶,绳子断了摔碎在地上。([民国]《古今情海》)

以上三例中的“的确”都位于句首主语前充当饰句副词,只不过例(31)有逗号与后面部分隔开,例(29)和(30)没有,其修饰辖域都为后面的几个小句。

从语用角度看,可以将韵律独立的饰句副词“的确”看作话语标记,它符合话语标记的一般特征: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后面一般有停顿,书面上有标点符号与句子其余部分隔开;句法上具有可分离性,即它的有无不影响所在句子的合法性,而且它也不与其他句子成分组成更大的句法单位;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条件性,即它的有无不会对命题的真值语义产生影响;语用上主要起连接前后话段的语篇衔接功能,表明后续话段是在对前述话段进行确认和强调的基础上,对它所作的进一步阐释和说明。“的确”发展至今,其话语标记用法越来越多。例如:

(31)但是他并没有说服王虎,一路上王虎还是嘴里不干不净地叽咕着。的确,最近一个时期的艰苦生活,好多队员都能咬紧牙,可是王虎却有点受不住了。(知侠《铁道游击队》)

(32)汪霞太激动了,激动得说话都发出了颤音。的确,这样的激动,在她说来还是第一次。激动得让她忘记了本身是个年轻的姑娘;忘记了是在野兽般的敌人面前。(冯志《敌后武工队》)

汉语“的确”从形容词演变为语气副词,再发展为话语标记,经历了一个主观性不断增强的主观化过程,其间伴随着概念义的减弱,主观性的增强和修饰辖域的不断扩大。其演变路径为:

形容词的确>饰谓副词的确>饰句副词的确>话语标记的确

具体来说,作为形容词的“的确”,意义实在;当“的确”演变为饰谓副词时,其概念义减弱,主观性增强,修饰辖域为句中谓语;当它移位到句首主语之前充当饰句副词时,其修饰辖域扩大为后面的整个句子(这个句子可以由几个小句构成);韵律独立的饰句副词“的确”进一步演变后,就发展为了专职表语篇衔接和人际互动功能的话语标记,它所关联的是前后话段,表明后续话段是在对前述话段进行肯定和确认的基础上,对其所作的进一步阐释和说明,有助于推动话题的深入进行。

四、“的确”演变的类型学意义

Traugott&Dasher(2002)指出,副词演变呈现出一条跨语言的倾向性共性,即:饰谓副词(predicate adverbs)会经由饰句副词(sentential adverbs),演变为话语标记或连接副词(connecting adverbs)[16]153。通过跨语言的考察,我们发现其他语言中与“的确”相对应的同义词如英语“indeed”,西班牙语“de hecho”等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上述演变过程,具有类型学共性。

(一)英语“indeed”

英语“indeed”和汉语“的确”同义,Traugott &Dasher(2002)[16]159-165认为它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indeed”最早作为饰谓副词,在小句内部充当修饰谓语动词的方面或方式状语,具有概念义,意为“在行动、实践方面”(in action,in practice),常跟“在言语、思维”等方面相对。14世纪中期,“indeed”作为饰句副词,充当认识情态状语的用法已经产生,其概念义减弱,意为“事实上、实际上”(in truth),主要表达说话人对所述命题真实性的承诺,具有主观性,修饰辖域为整个句子。16 世纪末,“indeed”的话语标记用法已经产生,其主要功能在于既表明说话人对先述话段的认可,同时还为其作出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这样,可将“indeed”的演变路径概括为:

饰谓副词(方面状语)>饰句副词(认识情态状语)>话语标记

上述演变序列表明,“indeed”从修饰谓语的方面状语演变为修饰整个句子的认识情态状语,再到话语标记,其辖域不断扩大,经历了主观性从无到有,且不断增强的主观化过程。

(二)西班牙语“de hecho”

Fanego(2010)[17]对西班牙语中和英语“indeed”同义的“de hecho”进行了考察。他发现该词是对“indeed”的镜像反映,它们经历了大体相似的演变过程,即:“de hecho”最早作为饰谓副词,充当方面状语,表示“在行动、实践方面”,随后演变为饰句副词,充当修饰整个句子的认识义状语,最后再演变为话语标记,表示在肯定前一命题的基础上,对其作出进一步阐释和说明。其演变路径同样为:

饰谓副词(方面状语)>饰句副词(认识情态状语)>话语标记

综合上述几种语言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汉语“的确”、英语“indeed”和西班牙语“de hecho”的演变具有跨语言共性。它们经历了大体相似的演变过程:

的确:形容词> 饰谓副词>饰句副词>话语标记Indeed:De hecho:饰谓副词>饰句副词>话语标记饰谓副词>饰句副词>话语标记

它们都是对Traugott&Dasher(2002)提出的副词演变的跨语言倾向性共性的证明,都经历了饰谓副词演变为饰句副词,再进一步发展为话语标记的主观化历程。但受语言内部及外部各种因素的制约,每种语言的发展演变都有其个性,如汉语“的确”还经历了一个从形容词演变为饰谓副词的过程。这表明,不同语言中表义相同的语言成分的演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语气副词“的确”的考察,发现它是说话人在存在某一命题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肯定和确认,因此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其具体的篇章衔接方式包括直引式、截取式、概括式和其他类等。“的确”的使用总带有说话人的某种语气,兼有确认和强调两重主观性。此外,在某些语境下,它的使用是说话人照顾到听话人的面子需求,在先对听话人的某一观点进行肯定和确认的基础上,再提出与之不同的看法,因此它还具有交互主观性。从历时角度看,“的确”经历了从形容词演变为语气副词(含“饰谓副词>饰句副词”),再发展为话语标记的主观化过程。最后,从跨语言的角度看,“的确”的演变既具有类型学共性,又有其个性。囿于篇幅,本文还有一些问题未能深入展开,如“的确”和其他表确认的语气副词的异同,包括其演变路径、用法功能等,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主观性语气老舍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北平的秋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老舍的求婚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