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化传承发展视域下的南京美术产业发展研究*

2024-01-10 08:20张羽清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南京美术传统

张羽清

工艺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富民强的重要产业。亚里士多德将欧洲绘画、雕塑等“既真实又虚幻”的美术产品定义为“高雅艺术”;康德的美学理论认为工艺美术品是将“非感性兴趣”作为艺术体验的基础,即工作之外的美学活动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鲍姆嘉通也认为工艺美术品中反映的“美”是吸引人的“外衣”,是一种人们追求美好的“感觉”;人文主义学者瓦萨里在《伟大艺术家的生活》中阐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是区分高低阶级的主要标准;海德格尔在对技术统治世界的批判中,认为应接受并尊重自然世界给予的物质材料,把材料变成“手艺”[1]15,让“艺术工作”成为有意义工作的理想状态。如今,随着艺术产品的普及性提高,这些艺术类“高雅文化”已转化为商业形式,如印象派画家左拉、蒙马特尔的酒馆文化,马勒使用的通俗音调,立体派的拼贴艺术等,逐步被普通百姓所接受,表明美术产品已从最初由“贵族专享”发展到现在进入“大众共享”。尤其是大量从事美术产业人员的加入,使美术品成为多数普通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产品。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美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持越来越多,这使美术产业不仅延续了工艺美术几千年来的灿烂辉煌,还成为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和“现代性”必不可少的工具[2]10。

南京市作为当今中国经济、文化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和江苏省会城市、六朝古都、十朝都会,201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量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产品,鲜明地反映出长江流域特有的民风民俗和人文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美术产业坚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创新发展,尤其在美术产业园区建设、美术产品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我国美术产业发展总体版图中处于“文化基石”的地位,许多高品质传统文化内容得到创新性研发、创造性转化。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对“美”的更高要求成为美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巨大的推动力量,认真总结南京美术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应对和解决之道,进一步提高南京“美术竞争力”,以增强南京文化竞争力,使其与“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相匹配,是丰富“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文化内涵应有之义。

本文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梳理了南京美术产业现有发展概况,分析总结了美术产业产品、运作模式和传承主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聚焦当下我国产业交叉、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热点发展需求,提出做好顶层设计和与之配套的各项规划,丰富南京各类美术产品,打造具有鲜明南京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牌之城的对策建议。

一、 南京市美术产业发展概览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与经济建设的布局调整,使长江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继而带动了南京美术产业发展,更大程度地激发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当前,各类美术产品、产业新业态呈现繁荣景象,南京再次成为中国美术产业发展的重镇,并达成美术产业与城市经济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一) 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及产业发展生生不息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艺术氛围。早在新石器时代,南京地区便已经出现瓷器、铜器、玉器等艺术器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较早出现了绘画、书法、雕刻、剪纸等艺术门类。

南京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二十世纪初,李瑞清、萧俊贤便将中国画带入了两江师范学堂。民国时期,因大量文教科研机构设置在南京,如教育家陶行知、画家傅抱石、经济学家王学文等均聚集于此,这使得以书画为主的美术类文化产业在南京处于鼎盛阶段[3]。改革开放后,南京对传统工艺美术日益重视,各类需要深厚美术功底的艺术类产品,如南京云锦、红木雕刻、灯彩等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4]。随着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员不断增多,南京修复了一批文化场所,如甘熙故居、1865产业园、老门东等。艺术产业聚集平台的出现,加速了美术产业的发展和从业人员的增加。在社会发展稳定及人们追逐精神和物质产品极大满足条件下,传统美术产业中既有实用性,又有极高审美性的产品普遍受到欢迎。除具有较高造诣的传统书画外,南京历史上大量知名艺术家创作的各类作品,也深受欢迎。总体可将已有的南京美术产业分为书画、非遗、美术教育等不同类型。

第一,书画是传统美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书画产业已成为南京整体价值最高、从业者最多的美术产业类型。南京是中国绘画、书法重镇,在六朝时期便有王羲之、顾恺之等书画大家。清末初期“金陵八家”(龚贤、叶欣、吴宏等)和“金陵九子”(董其昌、王时敏、杨龙友等)十分出名。民国时期,张大千、吕凤子、徐悲鸿、吕斯百、陈之佛、颜文梁、高剑父、潘玉良、庞薰琴等画坛名流云集南京。20世纪50至60年代,现代书画界由傅抱石、刘海粟、陈之佛、魏紫熙、亚明、钱松岩、宋文治、陈大羽等著名画家组成的“金陵十二家”享誉海内外。20世纪中后期,南京出现了“新金陵花鸟派”画家的金陵四杰——李味青、赵良翰、韩少婴、张正吟,当代还诞生了由周京新、张文俊等书画名家组成的“新金陵画派”。另外,成立于不同时期的江苏省国画院、江苏书画院、江苏省美术协会、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各类书画组织和教学单位,进一步使南京的书画作品在全国书画领域独树一帜。

第二,特色传统美术产品类型众多、植根深厚。南京拥有剪纸、雕刻、云锦、泥人、灯彩、饾彩拱花技艺、金箔锻制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术等不同艺术门类及技艺。主要特点:一是品种门类齐全。涵盖了雕刻、染织、陶艺等,其艺术材料也体现出因地制宜特色。二是工艺精湛、艺术价值突出。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因皇亲贵族等对美术品的需求量大增,使工艺品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在吸收了北方“大开大合”的气魄精魂,融合了南方细腻的手作技艺后,这一时期美术产品反映出与众不同的皇家艺术珍品类型之水准。三是美术品植根于民众的生活,渗透进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运用通俗艺术语言,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吉祥愿景的向往,形成了江南区域传统工艺美术之精华。

第三,美术教育产业人员后备力量充足。南京拥有多所优秀艺术院校,如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大学美术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南京视觉艺术学院以及各大学的艺术设计系、院等,使南京在未来发展美术产业中所需的研究型人员、技术型人员等有充足的后备力量。其中,南京艺术学院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艺术学门类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这些艺术院校积极推动南京美术教育的繁荣和进步,为南京美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时,这些学校经常举办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为学生的作品和才华提供了较好的展示平台,一些新人不断出现,成为推动南京美术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力军。

(二)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美术产业的衍生产业类型

为加强工艺美术行业单位、个人联系,推动美术事业可持续发展,1985年南京成立了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近四十年来,南京在积极开展抢救、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第一,基于“文旅融合”策略开发了以长江非遗、大运河、新城市新形象等为主题的美术产业类型。在“大众旅游”时代,“文化+旅游”产业链与传统美术、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息息相关。自2019年文旅融合开局之年起,南京大量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被唤醒,“旅游+美术”为发挥南京传统文化IP资源制造了矩阵势能,打通了美术产业衍生产业类型的生态链,培育了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例如在保护传承中挖掘长江文化内涵,在生态修复中彰显长江文化特质,在文旅融合中提升长江文化价值;在大运河相关的美术文创产品中有长江题材的水墨画、油画、雕塑、明信片等;在城市更新中注入长江文化活力,积极探索长江文化保护利用,打造了由历史文化资源引领的秦淮河、明城墙风光带、钟山历史风景区等文化旅游景区;在夫子庙景区核心区,文旅部门建成了非遗文创展示中心,集中展示非遗美术产品,推动了优秀传统工艺美术的延续和振兴。而围绕文旅景区文化的创意画、创意雕塑等产品也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其中艺术墙绘、雕塑、网红打卡点等都展示了南京地域特色的美术元素。

第二,引导传统美术产业聚集发展,打造系列“艺术地产”,将美术产业“软实力”变成“硬资产”。南京艺术地产主要为文化产业园、艺术空间和文化街区等。南京市级以上各类文化产业园区达到140多个,2021年,全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数同比增长72.3%。在金陵美术馆、南京雨花美术馆、养墨堂艺术馆等多个已有美术馆基础上,新近又建成了D9街区、银杏里、南京1912时尚休闲街区、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甘熙故居等美术产业聚集区,并先后举办了中国第二届工艺美术博览会、第四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共和国礼赞·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坐看云起20世纪中国画展、永恒的风景——19世纪欧洲油画真迹南京首展等富含工艺美术元素的重大展览活动。

第三,美术产业与科技融合创新,推动了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美术产业数字化已成为南京文化产业的新增长极。据统计,2021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动漫、多媒体、数字出版等新业态实现营收1420多亿元,占文化企业营收40%以上。基于“南京文化融合创新服务平台”服务新手段,南京开发了动漫创投大会、南京创意设计周、两岸博物馆IP论坛等活动,这进一步为美术产业创新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同时,南京还组织开展了2021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2021年度项目、南京市数字经济专项资金、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项目等与美术产业相关的项目申报工作,并接连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促进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重点打造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数字文旅、数字文化装备等新美术业态。由此美术产业的数字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一些新兴美术业态表现形式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使从业年轻人不断增多。例如2022年5月在秦淮区越界梦幻城文化创意园举办的无垠元宇宙艺术节(VAST META),分为线下元宇宙实体展览和线上数字孪生艺术馆,其中有超现实风格画展、雕塑等,让观众通过体验见识了虚拟现实的未来生活方式。可见在美术与科技的融合上,南京积极加强了数字化展示与深化“互联网+美术”的文旅融合新体验聚道,这对催生城市新文旅、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度挖掘金陵文化IP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体而言,南京美术产业底蕴深厚、基础较好,且已有领先发展美术产业的意识和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南京拥有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作为全国唯一“世界文学之都”对美术产业和美育教育有更高要求,需要艺术家、文化机构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推动南京美术产业蓬勃发展,为全国城市文化繁荣应有的引领性示范效应。

二、 南京美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南京的美术产业已具一定规模,其形成了能反映南京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经济等的艺术珍品,但发展现状与其作为省会城市、全国重要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还不匹配,与新时代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对于工艺美术相关文化精神产品的需求不匹配,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仍需要极大地提升和发展。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传统美术行业的产品与当代审美需求匹配度不高

第一,传统美术行业与当代精神文化需求之间存在“高雅化”与“大众化”矛盾。乔纳森·露丝和约翰·凯里认为,艺术要通过怪异难懂剔除“文化下层人士”;布迪厄在《艺术的法则》中提出“艺术与金钱对立”问题,认为艺术历史价值要大于外部价值,艺术不仅仅要追求文化资本的积累,更要符合时代的美学要求。席勒综合了关于艺术与大众的关系,认为艺术是在“一种至高无上的空间里自由玩耍”,是“生活的艺术”[5]7,从而让美术“去阶级化”,这是将传统美术绑定在人们生活,对发展人性化艺术的一种构想。随着全球经济化和我国生产技术的革新,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生产方式、工艺产品的样式和风格等方面,呈现无法满足大众对高雅审美需求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家庭装修,大部分人都喜欢红木家具、玉器摆件、名家字画等;如今随着00后新生代审美品味的改变,动漫手办、现代艺术、游戏周边产品逐渐取代传统手工艺品。而工厂一天可生产成百上千的手办,青年艺术家一天可作画几幅甚至十几幅,这些都让传统技艺进一步失去了竞争力。

第二,传统工艺美术功能性更迭不及时。纵观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中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其中一些技艺已被现代人摒弃,如复杂工艺的传统云锦织造被更具性价比的人造棉代替。传统技艺需要少则几个小时、多则需一个月甚至更久时间来完成作品,这与现代观念“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利益”不相符合。手艺人的精工细作并不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年轻人也很少对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古典韵味产生兴趣,导致了许多特色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濒临消亡。一些咖啡店、剧本杀店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而这些热门店铺在进行产品设计、装修设计时并无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元素的植入,很显然这可成为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化转化的突破口。

第三,美术产业融合度“浅”与融合面“窄”的矛盾。南京“文化地产”虽取得了美术产业、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效果,但目前传统美术技艺大多散存于民间,总体上其内涵融合机制还处于不够完善的“浅尝”阶段。老城南、老门东、夫子庙等旧址的拆迁和改造,丢失或降低了“人情味”和“烟火气”。其园区中多数美术产业属低层次运作,许多店铺只是简单售卖工艺品,与当下新娱乐方式的结合程度不高,造成许多工艺美术店铺在开业时红红火火,运营时门可罗雀,最后落得虎头蛇尾的转型、倒闭等结局。虽然部分园区依靠艺术展览获得了短暂爆棚人流量,但并未进行与工艺美术相结合的文创产品设计,展览周期短、游览时间快、消费水平低成为大部分文化产业园区的常态。美术产品的传播、环境渲染、后期生产等过程缺乏统一规划,造成传统文化传承更新迭代中加入工艺美术产品元素的举措尚未获得应有的重视。

(二) 美术产业商业模式与大众消费需求不吻合

第一,美术产品市场不够多样化。以拍卖行为为绝对主导的美术产品市场导致了艺术品消费以“高端”为主,其余层次艺术品在市场上不受关注。全球前十位拍卖公司中国有6家,占龙头地位。在南京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有十竹斋、江苏爱涛、南京正大等20多家,社会主流美术作品大都在拍卖行进行交易,直接赋予了高端艺术品的高附加值、高观赏性、高收藏性等价值。南京十竹斋、南京正大2021年秋季拍卖累计成交为4亿元和2.06亿元,主要拍卖品为书画、瓷器等。而拍卖品中大部分过千万的艺术品都为书画,在近十年南京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最高的是2011年南京经典拍卖行石涛的《闽游赠别山水卷》, 成交价1.3亿元。由于艺术品鱼龙混杂、赝品横流,艺术品市场的“高端化”运作模式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导致其他类别美术产品,例如雕刻、饾彩拱花技艺等几乎难寻店面,一些“小众”艺术品在一级市场被边缘化,无法主动积极地满足大众市场的文化需求,二级市场作为行业的风向标仅能满足高端市场的小众需求,市场两极化明显。

此外,市场流通品种的“操奇计赢”也是造成此现象的原因。目前,南京大部分美术产品的销量为珠宝首饰类、金箔类和云锦,致使其他类别品种几乎没有市场空间[6]。例如瓷刻和竹刻的价格都在几百至几千元不等,许多顾客听闻价格后拒绝购买。对普通民众而言,与珠宝、黄金相比,美术产品的附加值很难超过商品材料本身的价值,造成即将失传的一些工艺品“不好卖”,而一些名气较大或者材料较贵的工艺品却出现了趋之若鹜的现象。

第二,传统美术店铺的衰落。以占绝对市场的画廊为例,南京画廊业总体规模较小,有200家左右,大多分布在夫子庙与南艺后街附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2019年以来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持续下降,近大半画廊选择关闭或停业,一些中青年名家的画即使五折售卖都无人问津[7]。其主要原因为画廊运作的单一性:一是地域性原因,金陵画派作品风格单一,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二是拍卖行与画家的直接交易使得画廊等运作空间较小;三是实体店铺成本较大,传统单一的书画销售模式在年轻人活跃度高的互联网平台消费的新时代屡屡受挫。此外,其他工艺美术类的行业店铺呈现数量少、分布散、销售渠道单一现象,瓷刻、剪纸、泥人等非遗文化美术产品的销售情况都不容乐观。

(三) 美术产业的后备人才贮备和传承面临困难

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师级人才和新生力量严重缺失。2022年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共有13位,来自南京的只有吕俊杰和张清雷,分别为紫砂工艺陶瓷和玉雕,其余11分别来自苏州、无锡、扬州等城市。可以看出,南京市大师级工艺名人的数量与周边几个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同时,传统美术技艺也存在后继乏人情况,如雕刻、剪纸等制作复杂、收益慢,小众市场仍在萎缩,大部分年轻人只会将其作为兴趣,并不会选择成为全职工艺师。据统计,目前南京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平均年龄超过60岁,加之徒弟难寻,其精湛传统美术手工技艺面临失传。

主要原因是传统美术技艺的传承模式与机制存在局限性。当下传统美术技艺呈现消亡速度越来越快、消亡数量越来越多的趋势,已严重影响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和传统文化环境中形成和确认的技艺传承模式大多为自然传承性质[8]147,以“口传身授”“师徒相继”的小众传承模式为主要特点。此模式对传承者的遴选十分严格,又以亲力亲为、言传身教为主,造成教习活动规模普遍较小现象。尤其在“能帮十吊钱,不把技来传”传统观念中,传承人以“薄技在身,胜过金银”作为自身安生立命手段,重要的独创性绝活,往往只传家人不传外人,致使会“绝活”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技艺被长期“封箱”而失传或几近消失。加之传统技艺不能适应大众需求,价值得不到社会认同,年轻人大多“无人愿学”。张爱玲在《霸王别姬》中曾刻画了清末百姓追捧京剧万人空巷盛景,而新中国成立后京剧却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同样许多美术技艺也面临“柯达化”境地。即便作为兴趣,传承人投入大量精力但仍摆脱不了经济收入少、社会地位低的境遇,导致“坚持到底的人极少”。

此外,艺术品市场缺乏一定规范,不利于青年艺术家的成长。目前艺术品价格还未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一般遵从“有名头看名头,没名头看笔头”现象,其中名头只认官方体制中的主席、理事等,使大量应酬之作充斥市场,艺术品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而一些高质量的中青年艺术家精品作品难以卖出高价,这种“马太效应”打击了年轻艺术家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掘以年轻人为主力美术市场的发展需求。缺少了人才,美术产业也就失去了原生动力。

三、 南京美术产业多元与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

美术产业需要顶层规划和设计赋能。包括:实现美术行业与娱乐兼容的“软件”设计、对已建成文化园区进行提档升级的“硬件”设计和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南京特色美术产业项目多、分布广,应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要务,联合安徽、南京都市圈、苏南城市、上海等地进行美术产业聚集开发,突出“国际眼光、中国元素、南京特色”。因此美术产品及与之相关的美术产业与产业链应摆脱自身单一发展模式,与新时代兴起的夜经济、元宇宙、电竞、直播等领域新元素融合发展,让“旧手艺”释放“新动能”而达到减负增能双赢效果。由于美术产品注重表达和反映人们精神需要和社会意识形态,当下符合时代潮流的新颖主题都可通过传统手工业的各类工艺美术产品进行表达。要为美术与各行各业进行交叉发展提供可能,其不仅要通过各自技法反映某一行业主题的“面子”,还要将传统工艺美术精神和文化内涵深入“里子”,更要将传统美术融入年轻人的“圈子”。因而必须在加速助推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中融合美术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以真正实现南京地域特有传统文化的新生。

(一) 美术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交叉融合发展

传统工艺美术产品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实现与当下娱乐模式融合,获得工艺美术产业厚积薄发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可观产能效益。让美术产业在市场中有大、中、小层次之分,有利于整个美术产业市场产品流通,刺激当下潜在的美术消费。南京高端美术产品市场发展良好,但民间小市场流通性较差,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要契合“年轻”娱乐市场需求。

通过实地和网上相结合调研的南京1033位90后年轻人爱好可知(图1、图2),当下年轻人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和花费最多的分别为游戏、短视频和综艺。这些娱乐方式都是新时代高度互联网化、数字化下的产物,结合南京对“文化+科技”的大力投入,应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美术数字化革新。以年轻人喜欢的三个娱乐方式为研究内容,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材料、技法、符号等元素潜移默化融入直播、电影、游戏等可视性业态类型,从而激发人们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对工艺美术的兴趣和爱好,由此助推南京、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美术产业再度走向辉煌。

图1 南京年轻人娱乐方式选择注:相关数据由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得出

图2 南京年轻人消费支出最多的娱乐方式注:相关数据由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得出

以工艺美术元素融入现代人热衷的游戏、元宇宙发展为研究内容,寻求可拓展美术产品、产业的途径。游戏早于文化[9]21,柏拉图将游戏等同于神圣,是“艺术美领域和神圣领域活动”,是“高尚的消遣”方式,这一点与美术的定义和属性基本相同。游戏设计也是设计学中的重要新兴领域,汉唐以来我国的游戏和竞技一直是具有体育特征的身体文化活动[10],当下南京传媒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等不少学校已成立电竞专业,传统工艺美术融入游戏内容已有不少先例。如2019年发行的游戏《Shenmue III》,它是由一家日本公司制作的国际性产品,在游戏中融入了不少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元素。该游戏以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和风景为灵感,玩家在游戏中可以感受中国农村和城市的风貌。该游戏中的建筑、街市、传统服装和武术动作都反映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魅力。此外,游戏中的人物角色也都穿着传统的汉服,增强了中国文化的氛围。国内游戏《王者荣耀》与敦煌研究所合作,在2022年开发了“遇见胡旋”“遇见飞天”等反映敦煌主题文化的游戏道具,仅上线1小时,该题材就引发了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关注,销量快速突破百万。针对传统美术技艺开发相应的“美术元宇宙”,可引导青年在游戏中“做任务”的同时探索传统技艺,了解中国和世界艺术历史,从而改变“打”“杀”“刷”的浅层次游戏模式。游戏作为美术的传播者,未来会成为年轻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媒介之一。南京金陵文脉也有众多历史故事元素,例如三国时期孙权在“江东”领地上的传奇故事,该时期的衣食住行、铠甲兵器等,都可以融入游戏中,成为寓教于乐的题材,这些元素也可以使青年关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艺术修养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精神素养。

除游戏外,VR、元宇宙技术、短视频、直播拍卖也将成为未来大众美术市场的主流传播方式。目前抖音、快手都有主播在线上拍卖艺术品,拍卖价格相对较低,这进一步促进了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一些专注于传统文化的短视频主播也受到年轻人推崇。例如朱铁雄的创作,基于国风的京剧变装而大放异彩,其视频内容涵盖戏曲、神话故事、历史人物等大量历史文化题材,目前拥有一千万粉丝,几乎每条视频的点赞量都超过300万。再如南京大学举办的“AI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气韵再生——南京大学美育创新实践展”,使用AI技术将黄公望、沈周等一众名家“投射”在荧幕上,通过数字投影与纱幕的交织,“黄公望”“沈周”“文徵明”和“仇英”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观众近距离地与“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进行隔空互动对话等,这是AI与艺术融合的良好尝试,在不久的将来能“走出校园”,运用到艺术街区等。由此可见,将工艺美术文化元素融入游戏、电影、元宇宙、短视频等,将成为南京未来与工艺美术相关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潮流,抓住年轻人“要什么”“想什么”和“玩什么”,用精湛的中国艺术文化充实娱乐内容,能进一步丰富美术产业二级市场的活跃度和关注度,并获得工艺美术产业后继勃发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再度传承发扬和可观产能效益。

(二) 以“艺术地产”和“文化旅游”为抓手,形成“艺术旅游”机制

南京已在建设“艺术地产”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植入大量美术符号,从“文旅融合”到“艺术旅游”,充分彰显金陵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南京有晨光1865、熙南里等改造成功的文化街区,一些企业、公司成功驻扎,但其展示与参与活动内容中艺术与生活的自然渗透仍不够。

第一,南京艺术地产需要进行“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的形塑,尤其是大运河、长江文化带区域。例如北京798艺术地产园区,该艺术地产作为北京的文化名片,将工业遗址改造为北京众多画廊聚集地,2008年中国奥运会举办前迎来了大批国际知名画廊入驻热潮[11],东京画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佩斯北京等画廊的加入让798成为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该艺术地产园区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空间,没有围栏,除政府管理者外无任何固定组织机构,来此创作的艺术家无血缘和地缘关系,也无“名头”和“笔头”,他(她)们只是为了艺术在此集结,每个人都是艺术品的创造者、消费者和设计者[12],大量的现代艺术在此被创造。造型奇特、个性突出的城市景观也被“艺术化”,咖啡厅、餐厅等功能建筑依附于艺术而存在,艺术家们个性鲜明,室内装修如同装置艺术作品,工艺品在各大店铺内陈列,成为美术从业者、艺术评论家、爱好者的艺术“乌托邦”。以南京大运河与长江文化带区域为例,只要注重打造艺术“生活化”的聚集地,自然会引来大量追求艺术的旅游者,高绿化率、滨水空间、船厂遗址等是南京大运河与长江文化带的特点,一些具有年代记忆和烙印的特有建筑风格区域一定会成为“网红地”“艺术地”和“打卡地”。将餐饮、咖啡店、酒吧、纪念品店等功能业态建筑依附在艺术上,加上与生态景观的融合,能够形成“南京特色”艺术商业产业链与文化消费的良性循环,而围绕美术主题的文创商铺等在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又能满足“小众化”群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这也顺应了新时代人们在休闲旅游时对美的艺术的需求。

第二,南京需要不间断的“艺术微更新”,为艺术街区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本文所指更新并非换店铺、换品牌,而是对艺术园区的空间、展览、活动进行“顶层设计”。例如上海M50等文化街区,形成了以“艺术、创意、生活”为核心价值的园区,汇集艺术机构、画廊、精品咖啡和各类文化创意机构,在升级中提出“艺术+”理念,以艺术为核心融合社会资源和文化,从而进行“再创作”。近年来该园区与高校合作推出“M50生活美学课堂”“大学生创业市集”“社区微更新”等项目,在全区内开展了油画、铜丝工艺、涂鸦、摄影等大学生课程,汇集教育资源,让“活动不断”“展览不断”“艺术不断”。此外还积极举办“M50上海当代艺术周”“Wild Dreams”“GIFT”绘画展等活动,让本身就在园区学习、逗留之人引发对艺术关注的“蝴蝶效应”。此类运作方式在上海其他的文化街区举不胜举。南京的美术展览活动也十分丰富,但传播力度不大、影响不高、品类单一。一些艺术街区可学习北京、上海做法,逐步增加艺术爱好者基数,提升艺术国际化程度,让每一次“艺术节”的到来都能让区域内经济、社会、艺术发展获得一次提升机会。例如老门东与熙南里有一些商铺在长期“招租”,可以支持其和高校艺术设计学院进行定期合作,举办“艺术设计毕业展”等活动,通过集中在6—9月展陈高校优秀设计作品,让艺术与大众保持紧密度。源源不断的艺术生源可以确保美术作品“不间断”,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不间断”,艺术的创造性发展“不间断”。

第三,美术符号融入城市家具设计。例如德国柏林、伦敦东区、纽约SOHO等,国外城市景观重在渲染艺术氛围,在标志设计、路灯设计、站台设计等城市家具设计中,都有设计师们的悉心投入。以柏林为例,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节日、博览会和文艺会演。虽然都是一些小节日,但“艺术氛围营造”成了城市的传统。在夏季和秋季的文化节,街头都会挂满宣传彩旗,路灯、围栏、车站亭都会进行精心设计,搭配多彩的平面造型,城市咖啡店、餐厅都会定期变化艺术文化的主题,推出各种餐饮套餐,装扮上各色装饰,让城市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艺术气息。南京与柏林这个“年轻的城市”相比,在家具设计上应融入艺术思维,将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展现在城市的各个细节上,进一步渲染艺术氛围,打造文化之都。可以从城市家具入手,例如马路上的围挡可以结合“貔貅”进行符号化设计,路灯的样式可以融合明孝陵的“神兽”进行设计等,同时在一些重要的商场标志、3D屏幕上可以对正在举办或者将要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创意动画展示等。

(三) 在乡村振兴中创造美术产业发展机遇

南京地处“鱼米之乡”,乡村民间艺术与乡村振兴有着深远而广泛的渊源。首先,手工业都在“男耕女织”的状态下产生,它适应着田园诗意的小农经济。目前西方的乡村民间热,反映的是多数城市人在工业化时代都会怀有“乡愁”,因此会用民间艺术作为生活的点缀,以穿戴粗布衣、使用竹编篮作为享受;其次,美术产业与乡村振兴同样面临年轻人缺失的境地,国家对乡村振兴支持同样需要有手艺、有能力、有创意的年轻人的加入。最后,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为引领性要素。农村是中华多元文化发源地和母体,许多美术产业起源于乡村、兴盛于城市,面对日益盛行的“乡村旅游”,城市人群更愿意返回乡村,寻求淳朴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虽然人们印象中的乡村是“农业”的代名词,但美术产业介入乡村产品,可以提升其附加值,让乡村产业围绕美术产业带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因此,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地域广大的乡村发力,工艺美术的发展更需要“新乡贤”的助力。

第一,基于南京乡村生产、生活工具进行“艺术更新”。民间美术的传承性很强,地域性明显,乡村的饮食起居、风俗节气、礼仪和劳作工具都带有民间美术的形式,手工艺美术应该与时俱进,融入新时代的生活、生产。以南京泥人为例,大多数农民手艺人将其作为副业,泥人作品粗糙,着色简单,多数仅作为儿童玩具存在,造型以传统民间的戏剧、历史人物角色为主。而如今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动漫人物也可成为泥人造型的元素,借助工艺产品的收集机制,可以把南京流行的“国潮风”带入泥人绘制,在以南京历史人物如明太祖朱元璋、诗人李清照、黄宗羲等为主题的泥人外,可以设计耕作、放牛、割麦、大棚劳作等农人熟悉的场景,以确保农村文化的传承,满足现代人的艺术喜好。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吴为山的雕塑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国传统文化为命题,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精神在中国雕塑创作中的渗透和表现。在乡村的重要景观节点,可以借用此风格进行历史人物的创作,提升乡村的艺术气质与文化品质。此外,在墙绘中,可以运用南京云锦的配色、名画家的作画主题等元素,让路过的游客感受具有南京艺术特色的国潮风格,从“文化上墙”变成“艺术上墙”。

第二,对南京乡村旅游产品进行美术文创设计,发挥乡村旅游纪念品的工艺美术属性。曹雪芹的《红楼梦》记载,薛蟠从苏州带来了虎丘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金斗小小子”,使林黛玉触景生情,揭示了“物离乡贵”的道理。当下是物流发达和信息高度发达时代,好的旅游纪念品更需要植入当地文化,其植入的不仅是符号,更是手艺。样式、装饰、色彩可以仿制,但富含美术文化符号的手工技艺产品是每个乡村独有的宝藏。欧洲城市的手工艺产品成本极高,反映了创作者对工艺美术文化与精湛艺术的尊重。上海金山区有个“画家村”,村中多数人都以作画为家庭生活主要经济来源,其画中元素反映了上海乡村独有的海派文化气息,至今已有600多幅画进入国际市场,去画家村旅游的游客买农民画成了当地的重要收入来源。南京六合农民画也具有浓烈的江南水乡韵味,但由于缺少宣传、推广而鲜为人知。在南京的乡村景观规划中,可采用六合农民画的民间习俗、神话故事和传说等题材进行艺术创作和产品制作,打造“六合画”包装、布袋、草帽、吊坠、手机壳等与农业有关的文创产品,利用“南京都市圈”的优势开展“乡村艺术展”,提升南京“和美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涵。

第三,南京乡村景观的“艺术植入”。乡村景观包括建筑、装饰、动植物等,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13]。将秦淮灯彩融入乡村“夜经济”,让乡村建筑也成为“赏花灯”“造花灯”“比花灯”的载体,这既能留住游客,增强游客在夜间游乐的兴趣,又能让村民传承传统美术技艺和彰显乡村的文化特色,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例如在乡村的农家乐、民宿门口设计以生肖、节气、南京特产等为主题的挂灯,从细节上完善“一村一品”;金箔制造工艺也可用在乡村装饰物上,从而一改农民“追逐西方欧式建筑风格” 等现象;竹雕材料在乡村十分常见,可定向种植竹林,让游客能够学习竹雕并留下旅游的痕迹等,用美术技艺来充实乡村景观,让乡村景观展现美术文化,形成“景观+艺术”的内循环,例如可以围绕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用秦淮灯彩围绕新四军文化、陈毅将军等主题,将其在一些拥有红色文化资源的乡村村牌、乡村博物馆、乡村客厅等公共空间加以体现,在乡村的路灯、栏杆、石凳等公共设施中嵌入一些红色主题的竹雕,在村民家中的“门当”与“户对”结构中适度融入红色主题的金箔工艺等。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传统手工艺美术师也需要年轻人的加入。两者如同咖啡与牛奶,“单尝其一”很难有创新发展,两者融合方能碰出火花。乡村旅游能够带来流量,用艺术可以留住游客、创业者和年轻乡民,以农村为基础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由此,本文提出在乡村振兴中创造美术产业发展机遇的种种措施,这对已成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南京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拓展乡村文化艺术和美术产业应有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结 语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美术产业在我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与京津冀、苏锡常、杭州等区域相比,南京的文化深厚,美术产业种类多、发源早,但缺少在海内外知名的品牌和文化聚集地,整体艺术氛围也相对淡薄。虽然管理者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但美术产业仍然存在衰退的现象。

但从大历史观角度看,南京应该放眼全球,接受文化的更迭,发展美术产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爱护它、传承它。我们应该保住优秀传统艺术“火种”,使美术“香火”不断。新技术要有,老技艺也要存,只有通过不断与时俱进,从文化受众、运作制度、传承主体等角度创新和加强技术引领,强化南京美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补效应和集聚效应,形成“美术合力”,以“旧技术”焕发“新能量”,才能构建一个理想的南京美术产业链,并提升整个南京都市圈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如今美术产业面临的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通过对南京美术产业现状的分析研究,本文旨在提高美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满足现代人的文化艺术性鉴赏需要,让人们在美的艺术享受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从而实现社会安定、文化强国。

猜你喜欢
南京美术传统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南京·九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