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肌群激活骨科训练伤预防操应用效果研究

2024-02-20 06:11刘道宏孙荣距宋鹏祥
临床军医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训肌群骨科

毕 娜, 李 翔, 刘道宏, 孙荣距, 张 燕, 宋鹏祥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1.急诊医学科;2.骨科;3.护理部,北京 100091;4.解放军总医院京北医疗区 阳坊门诊部,北京 102205

军事训练伤是指军事训练参训人员因训练直接导致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性改变,简称军训伤或训练伤[1]。军事训练和作业任务导致的肌骨训练伤是军队人员伤残的主要原因[2]。有研究报道,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22.17%,其中损伤类型以骨与关节损伤为主,尤其是下肢[3-4]。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热点分析发现,军事训练伤相关研究呈现体育科学、骨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5]。核心肌群主要是由腹直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等组成的肌肉群,核心肌群激活训练为针对核心肌群稳定性及平衡性的激活,使核心力量较强且动作协调性更佳,可以显著降低下肢运动损伤[6-7]。但是,核心肌群激活目前主要运用于部队官兵慢性腰背痛防治和运动康复领域[8-9]。我军目前训练前热身运动包括膝、腕、踝关节环绕和弓步拉伸,缺少核心肌群激活训练。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肌群激活的骨科训练伤预防操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地区691名参加2021年秋季新训人员为A组,另选取北京地区372名参加2022年秋季新训人员为B组。纳入标准:均为男性;地方入伍本科学员。排除标准:既往发生过训练伤;患有慢性疾病;未全程参加新训人员。A组:年龄17~19岁,平均年龄(18.02±0.29)岁。B组:年龄18~19岁,平均年龄(18.01±0.24)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军事训练前,A组采用常规热身运动方法,B组采用基于核心肌群激活的骨科训练伤预防操,包括颈部、上肢、背部、腰部、下肢激活运动5节21个动作。颈部激活运动包括2个动作:四周摆动、肩部伸展。上肢激活运动包括6个动作:直臂环绕、屈臂环绕、招财猫、肩胛收缩、俯身摆臂和呼吸伸展。背部激活运动包括3个动作:胸廓伸展Ⅰ、背部激活T和背部激活Y。腰部激活运动包括4个动作:胸廓伸展Ⅱ、侧腰伸展、核心旋转激活和脊柱伸展。下肢激活运动包括6个动作:髋部环绕、提膝跳、后侧伸展、深蹲伸展、弓步伸展和腿前拉伸。完成时间为10 min。采用视频录制、现场示教、发放讲解手册和配套光盘的形式对B组学员进行基于核心肌群激活的训练伤预防操培训。

1.3 观察指标 骨科训练伤诊断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制定的诊断标准。在新训结束时,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训练伤发生情况、训练伤预防相关内容进行调查[3]。体能考核成绩参考军事考核标准。3 000 m跑:优良,时间≤12 min 40 s;及格,12 min 40 s<时间<13 min 35 s,不及格,时间≥13 min 35 s。单杠引体向上:优良,次数≥15次;及格,11≤次数≤14次;不及格,次数≤10次。仰卧起坐:优良,次数≥62次;及格,45次≤次数≤61次;不及格,次数≤44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CHISS 201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新训人员骨科训练伤的相关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训人员骨科训练伤发生情况比较 B组骨科训练伤发生率为35.48%(132/372),低于A组的60.64%(419/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累计受伤918处,B组累计受伤270处,其中下肢训练伤B组占71.85%(194/270),低于A组的80.83%(742/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新训人员骨科训练伤预防宣教情况比较 B组训练后身体完全恢复率为32.26%(120/372)、训练伤防治掌握率为76.08%(283/372),分别高于A组的15.48%(107/691)、24.75%(171/6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准备活动、训练后放松、缓解不适、心理调节方法掌握率分别为84.14%(313/372)、91.67%(341/372)、83.06%(309/372)、51.61%(192/372),均高于A组的52.68%(364/691)、62.81%(434/691)、54.99%(380/691)、36.03%(249/6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新训人员体能考核结果比较 B组仰卧起坐成绩优良、及格和不及格比例,以及3 000 m跑成绩优良、及格和不及格比例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训人员体能考核结果比较/例(百分率/%)

2.4 新训人员骨科训练伤相关因素分析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训练期间身体未完全恢复、单杠引体向上成绩是上肢训练伤的危险因素(P<0.05);仰卧起坐成绩差、3 000 m跑成绩差、训练期间身体未完全恢复、单杠引体向上成绩是下肢训练伤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3。

表2 上肢训练伤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下肢训练伤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核心稳定性是机体在执行不同任务时,控制躯干相对于骨盆的位置活动以及允许远端和近端节段能量的产生、转移和吸收的能力。核心肌群的协调稳定,对于躯干稳定和肢体功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报道,骨科训练伤发生部位主要在下肢,占85.71%[10-11]。负面心理[12]、运动前疲劳[10]、身体状况[13]、训练前热身不足[14]、体能弱[15]均与训练伤发生显著相关。髋关节是人体最强健的关节和运动速度的最大能量来源,激活臀肌等核心肌群可降低髋、膝、足、踝关节运动损伤风险[10]。核心肌群训练可增强深层核心肌群及下肢肌力,但已有研究提出的核心肌群训练方法、时间及强度很难推广用于训练前准备,约53.0%基层体能训练热身运动时间<5 min,影响训练伤预防效果[9,16]。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骨科训练伤发生率为35.48%(132/372),低于A组的60.64%(419/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肢训练伤占71.85%(194/270),低于A组的80.83%(741/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本研究设计的基于核心肌群激活的训练伤预防操,包括核心肌群激活常用动作,如提升、髋推、下蹲、弓箭步、特定髋外展/旋转练习、站立负重练习等,可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力,提升新训人员动态运动过程中身体的稳定性,有利于力线的精确传导,改善下肢运动力学,降低骨科训练伤发生率,对下肢骨科训练伤预防效果尤其显著[15-18]。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训练后身体完全恢复率与训练伤防治掌握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准备活动、训练后放松、缓解不适、心理调节方法掌握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应用骨科训练伤预防操可以减少训练后放松不佳、运动疲劳、负性心理等危险因素。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仰卧起坐成绩差、3 000 m跑成绩差、训练期间身体未完全恢复、单杠引体向上成绩是下肢训练伤的危险因素(P<0.05)。这提示,本研究设计的训练伤预防能够为四肢和躯干活动构建良好的生物力学平衡,使躯体运动更协调,提高体能训练效果,降低骨科训练伤发生的危险[19-21]。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肌群激活骨科训练伤预防操,可在军事训练前最大限度地激活臀肌等核心肌群,提高运动性能,对骨科训练伤,特别是下肢训练伤预防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新训肌群骨科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新体制下新训工作的方法探讨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武警湖南总队开展新训卫生防病防疫工作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对平衡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