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中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

2024-02-20 06:11吴小梅李爽乐罗成莉王鑫乐刘召韩
临床军医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眼轴屈光度阿托品

吴小梅, 李爽乐, 罗成莉, 王鑫乐, 刘召韩

1.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四川 自贡 643000

近视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并有逐年增加趋势[1-2]。近视是学龄儿童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黄斑裂孔等并发症明显增加[3]。高度近视已成为我国眼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近视防治列为全球防盲计划,科学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已是医学和教育体系共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4]。低浓度(0.01%)阿托品具有控制近视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易接受。本研究旨在观察0.01%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1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眼视光门诊就诊的80例(160眼)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散瞳1 h后,以等效球镜度≥-0.5 D(含-0.5 D)为近视。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纳入标准:屈光度-0.5 D~-6.0 D,散光<-1.5 D;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前房深度正常;双眼视功能正常;低中度近视。排除标准:对阿托品及其他药物过敏;合并严重的脑外伤、癫痫;有其他眼科器质性病变,白内障、青光眼、斜弱视、视神经病变、干眼等炎症性疾病及眼部手术史;戴OK镜、功能性镜片或曾使用过低浓度阿托品;有严重且未经任何干预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等。常规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9.5±2.1)岁;裸眼视力(4.6±0.2)。联合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9.1±2.3)岁;裸眼视力(4.5±0.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联合组:0.01%阿托品滴眼液(兴齐药业公司;辽药制字H20190001;0.4 ml:0.04 mg)每晚睡前使用1次,每次1滴,使用6个月;根据屈光度大小及视力需求戴框架眼镜。常规组:仅戴框架眼镜。

1.3 观察指标 两组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眼轴长度、屈光度及安全性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屈光度:采用0.5%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验光,复光时最佳视力最正屈光度确定屈光度,每眼测3次取均值后换算为等效球镜度数。(2)眼轴长度和瞳孔直径:采用pentacam测量,遮盖一眼,另一眼固视前方测量眼轴长度和瞳孔直径,测3次取均值。(3)眼压:采用非接触式眼压仪(日本拓普康TOPCON CT-800)检测,测3次取均值。(4)调节灵活度:采用正负2D反转透镜法,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检查双眼,让被检查者看近视力表,视力表置于眼前40 cm处,嘱被检查者注视近视力表中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翻转镜片,镜度由+2.0 D转至-2.0 D,令被检者在每转动拍后视标变清晰时报告,记录每分钟可循环的次数(从正镜度变换到负镜度,再回到正镜度,称为一循环次),每人每眼测3次取均值。(5)泪液分泌试验检测泪液分泌量:滤纸湿润长度10~15 mm/5 min为正常,低于10 mm/5 min为低分泌,低于5 mm/5 min为干眼。(6)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河高度:由与本研究无关的同一技术人员行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OCULUS Keratograph Typ 77000 Germany),泪膜破裂时间和高度自动显示,测3次取均值。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前后眼轴长度和屈光度比较 用药前,常规组和联合组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3.06±1.10)mm和(23.04±1.1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常规组和联合组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3.77±1.14)mm和(23.41±1.13)mm,均较用药前增加,且常规组大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常规组和联合组的屈光度分别为(-2.57±1.13)D和(-2.74±1.1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常规组和联合组的屈光度分别为(-3.35±1.22)D和(-2.81±1.23)D,均较用药前增加,且常规组大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用药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用药前,常规组和联合组的眼压、瞳孔直径、调节灵活度、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常规组和联合组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常规组和联合组的瞳孔直径较用药前增加,且联合组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常规组和联合组的调节灵活度、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较用药前减小,且联合组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既往研究证实,与近视有关的靶点位于视网膜及巩膜[5],并有多种信号分子作用[6-8]。阿托品控制近视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种学说:(1)阿托品通过阻断M受体抑制其转化生长因子-β2产生,抑制近视增长[9]。(2)阿托品可能通过刺激多巴胺及一氧化氮释放,降低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1合成,从而增厚巩膜,增加脉络膜血供,抑制近视进展[6]。目前,多项研究报道,阿托品能够有效延缓近视进展[10-13]。有学者发现,阿托品防控近视的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停药后反弹越快,而0.01%的浓度提供了适当的风险收益比,停药后反弹小,不良反应少,为最佳浓度[14-16]。但也有研究监测到低剂量阿托品抑制眼轴作用小,控制近视不明显[17]。2022年,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18]和近视管理白皮书[19]共同提出了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的有效性。Huang等[20]指出,阿托品是近视防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角膜塑形镜次之。

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后,常规组和联合组的瞳孔直径较用药前增加,且联合组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研究[15,21-22]结果一致。有研究显示,使用0.01%阿托品1年后瞳孔直径增加(0.69±0.39)mm[23],用药后2周瞳孔直径稳定[24],受试者停药2个月瞳孔恢复至初始[15]。有研究表明,阿托品使瞳孔略散大,但停药后恢复,即阿托品引起瞳孔散大具有可逆性[15]。这与Wu等[25]研究结果一致,且此研究未发现阿托品使用累积量、累积时间与高眼压在统计学上存在相关性。阿托品存在瞳孔散大、畏光、视近困难等不良反应。有研究证明,阿托品浓度越高,明瞳越大,畏光越明显[15,24]。一项Meta分析表明,阿托品的畏光发生率为25.1%,且浓度越高,畏光发生率越高[26]。本研究中,用药后,常规组和联合组的调节灵活度、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较用药前减小,且联合组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低浓度阿托品有明显延缓屈光度进展的作用。有研究表明,0.10%和0.01%的阿托品均可有效控制近视性屈光不正屈光度、眼轴长度进展,提高远视力[27]。

综上所述,0.01%阿托品滴眼液可有效减缓近视儿童青少年眼轴及近视度数的增长,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且安全性佳。

猜你喜欢
眼轴屈光度阿托品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二 用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儿童近视,您了解多少
白内障患者IOLMaster500及IOLMaster700眼轴测出率比较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
近10a东莞地区4~22岁屈光不正人群眼轴长度特征分析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为什么儿童验光要散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