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化瘀胶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实验室指标水平影响

2024-02-20 06:11谢云港刘荣顺辛永健邓瑞晨赵学良
临床军医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通脉化瘀椎动脉

谢云港, 刘荣顺, 辛永健, 邓瑞晨, 赵学良

衡水市中医医院1.骨伤科;2.功能科,河北 衡水 053000;3.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河北 衡水 05300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是由于患者颈椎生物力学改变及退行性变化引起的椎节不稳导致患者颈部活动受限、颈痛、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产生严重影响[1]。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眩晕”范畴,病因病机在于患者肝肾亏虚、气血衰弱,加之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作用日久,引起机体气血淤滞、虚实互结,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舒经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2]。针刺疗法与中药蜡疗均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方法,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效果,但两者联合短时间内作用效果不佳,需联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3-4]。通脉化瘀胶囊是衡水市中医医院自制的中成药制剂,其主要成分包括土鳖虫、郁金、水蛭、红花等,具有活血益气、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可对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脉化瘀胶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衡水市中医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西医诊断参考《实用颈椎病康复指南》[7]中相关判定标准,中医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眩晕的判定标准;椎动脉超声提示椎动脉的血液流动速度降低;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合并急性颈椎间盘突出、陈旧性颈椎有骨折、脱位;心血管疾病导致眩晕;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29±3.21)岁;病程0.8~3.0年,平均病程(1.57±0.25)年。B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0.97±3.19)岁;病程0.7~3.0年,平均病程(1.51±0.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联合局部中药蜡疗。针刺取穴:百会、夹脊、天柱、风池、大椎。取华佗牌一次性毫针(0.30 mm×40.00 mm、0.18 mm×25.00 mm、0.25 mm×40.00 mm、0.25 mm×75.00 mm)进行针刺。患者取俯卧位,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准,得气后留针15 min。蜡疗药物组方包括艾叶10 g,益母草、乳香、没药各15 g,炒桃仁、红花、牛膝、肉桂、鸡血藤各20 g,伸筋草、透骨草、苏木、海桐皮各30 g,采用医用腊进行热敷,30 min/次。针刺和局部中药蜡疗均为1次/d,并嘱患者卧床休息。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通脉化瘀胶囊1.2 g口服,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8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unctional 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FS-CSA)评分、实验室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价量表(symptom and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 of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of basilar artery,BA-Vm)、左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of left vertebral artery,LVA-Vm)、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of 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Vm)、基底动脉收缩峰流(basilar artery systolic peak flow,BA-Vs)、左椎动脉收缩峰流(left vertebral artery systolic peak flow,LVA-Vs)、右椎动脉收缩峰流(right vertebral artery systolic peak flow,RVA-Vs)。FS-CSA评分总分30分,得分越高,患者功能越差[9]。ESCV评分越高,患者相关症状越轻,功能越好[10]。疗效评价标准[11]:治愈,患者中医证候及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患者中医证候及原有各型病症显著改善,肌力基本恢复正常,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基本能正常劳动和工作;有效,患者中医证候及原有各型病症缓解,肌力改善,颈、肢体功能缓解,但日常劳动和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组:治愈19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0例。B组:治愈22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3例。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47/50),高于A组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FS-CSA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FS-CSA评分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FS-CSA评分比较评分/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TXA2、TXB2、ET-1水平均降低,NO水平均升高,且B组TXA2、TXB2、ET-1水平均低于A组,NO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ESCV评分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评分/分)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头晕1例,呕吐2例,腹泻1例。B组:头晕2例,呕吐2例,腹泻1例,皮疹1例。A组、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4/50)、12.0%(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椎动脉血流不畅,脑供血不足,进而出现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群体。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及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青年群体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不及时治疗可对患者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11-12]。西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可促进患者脑血管扩张,但短期疗效不佳,长期用药可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负担,且治疗后复发率较高,而中医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费用低廉且疗效稳定[13]。

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病因病机在于气血不足或肝肾不足,加之外邪侵袭、痰瘀阻滞加重患者病情,因此,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以活血通络、调和阴阳为主[14]。针刺夹脊,具有调和五脏、通降腑气的功效;针刺百会可升举阳气、荣养孔窍;针刺风池具有疏风散寒、疏肝止痉的功效;针刺天柱有疏风通窍、通络止痛之功效;针刺大椎具有清热解表、截疟止痫、清脑宁神的功效[15]。局部中药蜡疗可通过药蜡促进皮肤产生热效应,使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吸收,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艾叶温经散寒,止痛祛湿;益母草清热活血;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没药活血止痛;炒桃仁、红花、鸡血藤活血化瘀;牛膝活血通经;肉桂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伸筋草、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苏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海桐皮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诸药联合可起到舒筋活血止痛的效果[16]。通脉化瘀胶囊中,土鳖虫活血散瘀,通经止痛;水蛭破血逐瘀;郁金凉血化瘀;醋没药散血止痛;红花活血祛瘀、通调经脉;醋延胡索活血利气;丹参、赤芍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络石藤祛风通络;威灵仙祛风通络;地龙、毛冬青清热息风,通络活血;皂角刺消肿托毒;当归补血活血;黄芪升阳举陷,益卫固表;茯苓利水消肿;白附片消热解毒,祛风活血;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全蝎息风镇痉,通络止痛;川牛膝活血祛瘀,祛风利湿;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诸药联合具有通络止痛、破血逐瘀的功效[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通脉化瘀胶囊可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转归。多种细胞因子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TXA2、TXB2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与收缩血管;ET-1可直接促进血管收缩,降低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液流速;NO可促进血管扩张,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B组患者各项ESCV评分、NO水平、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A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FS-CSA评分及TXA2、TXB2、ET-1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中医证候、血管内皮功能、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促进其临床症状改善。此外,A组、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采用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中医证候、临床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调节实验室指标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疗效与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通脉化瘀椎动脉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