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血清钠浓度与骨转换相关性

2024-02-20 06:11朱海伟梁琳琅李钰婕
临床军医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低钠血症标志物年龄

朱海伟, 梁琳琅, 于 浩, 王 宇, 李钰婕

北部战区总医院 内分泌科,辽宁 沈阳 110016

脆性骨折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1]。相对于健康人群,T2DM患者可能表现出正常或轻微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增加,因此,BMD可能无法有效反映T2DM患者脆性骨折的风险[2]。骨转换是一个吸收和形成的持续过程,可通过评估骨转换标志物(markers of bone turnover,BTMs)进行监测[3-4]。有研究报道,T2DM患者BTMs浓度显著降低[5-7]。钠是骨骼中丰富的矿物质,其中约40%的钠可以与循环中的钠快速交换[8]。因此,骨源性钠可以进入低钠血症患者的血液,诱导某种程度的骨吸收[9]。在女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中,正常范围内的低血清钠浓度与骨丢失密切相关[10]。本研究旨在探讨T2DM患者正常血清钠浓度与骨转换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4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公布的T2DM诊断标准[11];年龄≥18岁。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使用类固醇或抗骨质疏松药物;既往有抗雄激素治疗史、恶性肿瘤、慢性肝炎、心力衰竭、垂体或肾上腺疾病等。根据血清钠浓度将患者分为A组(浓度<135 mmol/L,n=57)、B组(135 mmol/L≤浓度≤145 mmol/L,n=464)、C组(浓度>145 mmol/L,n=2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因素、药物使用史、生活方式因素、吸烟史、饮酒史和疾病史。入组时,所有患者均接受体格检查,包括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测量血压。从患者档案和机构计算机化数据库中记录血清钠浓度、尿酸、尿肌酐/尿蛋白比值(urine creatinine/urine protein ratio,UACR)、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骨钙素(osteocalcin,OC)、血尿酸(blood uric acid,UA)、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BTMs包括骨形成标志物与骨吸收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包括N端骨钙素、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ype I collagen amino terminal elongation peptide,P1NP)。骨吸收标志物包括β胶原降解产物(β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ducts,β-CTX)等。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3组患者HbA1c、P1NP、O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SBP、DBP、BMI、吸烟史比例、UA、UACR、TG、HDL-C、LDL-C、PTH、25(OH)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2.2 血清钠浓度与各生化指标、BTMs相关性分析 血清钠浓度与HbA1c、TC、TG存在负相关性(r=-0.216、-0.072、-0.083,P<0.05)。未调整年龄、BMI、HbA1c等因素时,血清钠浓度与OC、P1NP存在正相关性(r=0.324、0.340,P<0.05),与β-CTX无相关性(r=-0.070,P>0.05)。调整年龄、BMI、HbA1c后,血清钠浓度仍与OC、P1NP存在正相关性(r=0.252、0.322,P<0.05),与β-CTX无相关性(r=-0.086,P>0.05)。

2.3 血清钠浓度与BTMs独立关联分析 血清钠浓度与OC呈正相关性(B=0.100,t=2.981,P<0.01,R2=0.255),与β-CTX无相关性(P>0.05)。在逐步调整每个模型中可能的临床协变量后,R2逐渐增加。在完全调整的模型中,血清钠浓度仍与PINP呈正相关性(B=0.039,t=3.198,P<0.01,R2=0.111),与β-CTX无相关性(P>0.05)。

3 讨论

高血糖是与T2DM患者并发症相关的病理状态[12]。钠浓度和血糖控制表现出双向调节关系。在健康男性中,在适度限制钠摄入5 d后,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13]。因此,血清钠浓度可能与 T2DM患者的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密切相关。另有研究报道,HbA1c>7%的T2DM患者BTMs显著降低[14-15]。有研究报道,低钠摄入2周可显著增加血清 TG与TC浓度[16]。骨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器官,骨供血的变化可以抑制骨转换[17]。活检标本显示骨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在 T2DM患者骨转换受抑制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18]。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HbA1c、P1NP、O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T2DM患者血清钠浓度与HbA1c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P1NP、OC存在显著正相关性,T2DM患者血糖控制受损可能部分解释了低钠血症与低骨转换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钠浓度与HbA1c、TC、TG存在负相关性(r=-0.216、-0.072、-0.083,P<0.05)。这提示,HbA1c、TC、TG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密切相关[19]。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调整年龄、BMI、HbA1c等因素时,血清钠浓度与OC、P1NP存在正相关性(P<0.05),与β-CTx无相关性(P>0.05)。这提示,低正常血钠时,骨形成显著减少,但骨吸收不明显。此外,血清钠浓度与OC呈正相关性(B=0.10,t=2.981,P<0.01,R2=0.255),与β-CTX无相关性(P>0.05);在完全调整的模型中,血清钠浓度仍与PINP呈正相关性(B=0.039,t=3.198,P<0.01,R2=0.111),与β-CTX无相关性(P>0.05)。这提示,T2DM患者的低骨转换主要是骨形成减少的结果[20]。低钠血症促进骨吸收的机制主要集中在动员骨钠储存以维持循环中的钠浓度,当钠浓度在正常范围内时,作用减弱。

综上所述,低正常血清浓度与T2DM患者的骨转换受抑制相关,在T2DM患者中,将血清钠浓度保持在正常范围的高端可能有助于通过促进骨形成,进而改善骨转换。

猜你喜欢
低钠血症标志物年龄
变小的年龄
年龄歧视
算年龄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观察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42例临床护理
微量泵补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