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城一体视角下的高铁枢纽地区城市规划与设计
——以张家口站枢纽地区为例

2024-02-26 07:56阮昕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2期
关键词:张家口高铁空间

阮昕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 引言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发展了全球最广泛的高铁交通网络,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发展之路。时至今日,中国高铁“四纵四横”干线网已提前建成,并向“八纵八横”大网推进,形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和最发达的高铁网[3]。高铁极大程度地缩短了时空距离并提高了城际可达性,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发挥着高效的促进作用。城市利用高铁车站的空间来推动高铁新城开发计划,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站城一体理念是在城市高密度发展的背景下由TOD发展理论与紧凑城市的特征及原则结合发展而来的一种开发理念,表现为一种提倡公共交通与城市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8 年4 月24 日印发并实施的《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将“站城一体”作为高铁站及周边地区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高铁站点的辐射带动作用[4]。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站城一体化”开发理念已深入贯彻到轨道交通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

高铁站区域的规划需要从更大的区域层面考量交通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使枢纽站点能够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并且枢纽地区建设需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特征、人文环境、社会资源,进行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与营造。通过在张家口高铁站点周边进行适度的集中规划建设,进行车站一体化综合开发,构建城市慢行综合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创造绿色、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交通环境,真正实现“融城于站”。

2 张家口站所位于的城南片区现状概况

2.1 综合区位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晋、蒙交界处,东临首都北京、西连山西煤都大同、北靠内蒙古呼和浩特、南接华北腹地。军事上,张家口是阻挡北方之敌入侵的军事要塞,是首都军事上的最后一道防线;文化上,作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点,张家口经历了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最终造就了多元交汇的独特地域文化;商贸上,自明代开始,草原游牧民族与汉族在这城墙根下开始进行了茶马互市,张家口成为了重要的商贸节点;交通上,作为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无论是古往还是今来,张家口都是联通北京与西北部地区的咽喉要道。

随着2020 年12 月31 日京张高铁全线通车,张家口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带来的通勤速度和资源流动性的快速提升将极大地提高资源要素流通的强度与速度,以此倒逼张家口城市空间格局优化。

本文将讨论在冬奥主题赛事的驱动背景下,如何将高铁站作为城市中强化南北联系的纽带而不是南北割裂的屏障。通过打造车站一体化综合开发、构建利于步行的城市慢行系统与具有冬奥特色的活力开放空间,从而促进形成南北联通的交通体系,形成一个生态宜居、健康活力的张家口高铁站枢纽片区。

2.2 现状问题

2.2.1 交通系统:循环不畅,南北割裂

张家口城市两侧山脉环绕,清水河穿城而过,地形呈南北向狭长带状,呈现南北长东西短的形态。城市的东西向的桥道常年呈现拥堵,城市交通潮汐现象严重,并且近年来,市区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至百万辆左右,并且还在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继续增长。同时城市规划与路网建设无法满足城市的需要,加之南北交通联系不畅,综合导致城市拥堵问题严重。

2.2.2 空间布局:缺乏统筹,发展不均

张家口城市的发展由城北向城南逐渐拓展而来。自新中国成立后,张家口依托京张铁路在桥东地区北部逐渐发展出一系列工业与商贸[5],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城市格局向东西两侧浅山区发展,并沿张宣公路以嵌入式向东南部蔓延,发展铁路南站(位置与现在的张家口高铁站相近)以北空地主要交通线两侧[6]。由于发展先后不同,同时用地统筹缺乏规划,张家口市城南与城北在建筑形式与规划布局上差异较大,南部城市建设水平参差。

2.2.3 城市风貌:山水格局,特色淡化

张家口依山而建,枕水而居,山水交融,具有“山环水穿”的独特生态基础[7],外围山体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为城市创造了外围生态圈,不仅可以限制城市的过度蔓延,还为城市提供了足够的新鲜氧气以改善城市小气候以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但是在当前的建设中,城市建设和城市山水之间的关系往往被建设者所忽略,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建设项目紧贴甚至破坏山体的现象,部分高层建筑与山体形态无层次之分,造成视觉上的拥堵与凌乱[8]。

2.2.4 公共空间:特色不足 活力缺乏

张家口市公园绿地分布呈现北多南少的形式,规模较大的景观公园与历史文化景区等多分布在城市北部,南部开放缺乏公共场所并且开放空间不足。随着城市的建设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景观要素逐渐消失在城市之中,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公共场所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在张家口站所在的城南片区景观风貌塑造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对于文化景观特色的复原与重现。

3 规划思路及目标愿景

3.1 价值认识:冬奥节点、西北枢纽

在冬奥会机遇的推动下,京张高铁得以加速建成。京张高铁的开通使张家口由之前的北京2 至3小时通行圈缩短成为1 小时通行圈,充分满足了京张两地经济往来的需求,人们同时共享两地资源成为现实,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脱贫攻坚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区域层面上,京张高铁促进了西北、内蒙古西部、山西北部与北京地区的客运效率,在促进西北地区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上具有重大意义。

3.2 目标愿景:人文共生、生态共融

在站城一体的视角下,引入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等理念,通过规划慢行综合系统、开发绿色公共空间、优化城市景观等方式,构建一个以生态、健康、智慧、体育为特色的链接片区活力的复合高铁新城区。无论老人、孩子,市民或游客,都将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规划通过将慢行与创新空间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慢行交通与产业空间、公共空间、智慧空间的互联互通。

3.3 策略分析

时间维度:在“智慧城市”理念指导下,规划在特色街区设置不同种类的传感器以检测城市活力点,利用场地监控实时反馈街区居民相关活动数据,通过智慧化基础设施实现城市的动态检测,缩短抢灾救灾、疏解交通拥堵的反应时间,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效率。

空间维度:通过优化空间的组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起城市多层次慢行系统,以实现不同空间之间的紧密联系,建立起城市与高铁站的连接,加强区域与区域、片区与片区之间的联系。

质量维度:在“生态城市”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整合完整的商业网络、打造文化地标、美化街区环境等策略,增加产业空间、绿色空间、智慧空间和公共空间等空间的联系,实现文化、生活、教育等质量的提升。

4 规划方案

4.1 构造城市慢行系统

4.1.1 打造慢行综合体系

张家口市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构建绿色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还可以降低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实现张家口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慢行系统通过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以缓解机动车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从而营造出一个舒适安全、低碳清洁的城市环境[9]。设计通过在高铁站周边打造慢行绿色空间网来激发具有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新活力,融合城市网络互联互通、功能复合、感知情感智慧综合功能,进而打造有温度的城市,提升城市品质(见图1)。

图1 张家口站城市慢行系统鸟瞰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1.2 规划城市慢行网络

以“街”为核心的一流的人居环境公共活动空间可以充分体现区域的创新与活力,此规划方案中明确以慢行体系综合规划为发展模式,集合产业、生态、公共和智慧空间打造慢行活力通勤网、慢行文创体验网、慢行智慧体验网、慢行绿色空间网。

城市规划路网是慢行网络的载体,结合四级慢行网络,以连接不同类型的活动体验场所,增强慢行网络的吸引力,同时逐级丰富各场景活动、配套设施服务之间的交叉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创收。以城市路网结构为载体,突出四级慢行网络的主体性,连接城市公园绿道、商业核心、公园核心、广场核心等主要公共空间,建立起各场景活动的联系,以慢行道路的合理组织,体现张家口的文化特色在城市不同场景空间的展示。通过与景观环境要素的良好衔接,更加清晰地展示城市空间结构,彰显活力。在人群活动聚集的区域,设置小型的街头公园节点,实现300m见绿,500m见园的规划设计目标,提升慢行系统在城市中发挥的可达性和体验感(见图2)。

图2 四级城市慢行网络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2 优化城市景观

4.2.1 完善城市街道景观

街道不仅仅是城市交通动脉,也承载着人们的多样化活动,在本方案的空间优化设计当中,对公共活动空间如广场、公园、停车设施等方面进行了空间优化设计。从土地的高强度开发和多元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优化,打造高密度但环境优美又舒适开阔的城市空间。

4.2.2 开发绿色公共空间

围绕方案的街道空间、底层空间和交通换乘空间,通过打造慢行绿色空间网、慢行智慧体验网来激发具有活力、创新的智慧城市公共空间,使其具备网络互联互通、功能复合、感知情感智慧综合功能,增加南站的地上地下连通性,促进南北两区的缝合,打造有温度的城市,提升城市品质与创新活力,通过文化赋能增加人们的属地感(见图3)。

图3 张家口站站前广场绿色公共节点分布示意图

4.3 车站一体化综合开发

在张家口高铁枢纽站打造站内零距离换乘系统,将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快速换乘。通过交通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出换乘需求较高的站点,将高铁同地铁、公交、出租等不同的交通方式进行整合,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同时降低区域的交通拥堵风险。

同时,将枢纽站及其周边建筑通过竖向立体穿插、横向水平串联达到相互连接,使各功能体块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融合,成为一个高强度、复合化、一体化的多功能开放系统。沿着地下通道设置地下广场,为地下通道引入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打造地下的魅力城市空间。

5 结语

本文将站城一体理念与慢行系统规划理念结合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从区域视角出发的战略预控总体策略,整合枢纽交通功能以及用地空间结构,通过打造现代化车站一体化综合开发、优化交通流线组织、构造城市慢行系统等措施促进交通、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同时通过优化城市景观突出张家口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城市空间的进一步优化,并形成新的城市发展动力,最终促进张家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猜你喜欢
张家口高铁空间
第一次乘高铁
空间是什么?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创享空间
山上有座高铁站
高铁会飞吗
人地百米建高铁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行走在张家口的热土上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