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3-01 11:17陈静严红吕琳吴晓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呼气条目根治术

陈静 严红 吕琳 吴晓莉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常熟 215500

肺癌(lung cancer)是由吸烟、职业接触、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的原发于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恶性肿瘤,并主要以咳嗽、痰血、胸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象,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各类肿瘤疾病中占据较高地位。据统计,目前该疾病约占各类肿瘤疾病的33.94%,而其中80%以上的患者存在死亡风险〔1-2〕。肺癌根治术是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其能通过切除肺叶及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控制或治愈的临床目的,对缓解患者疾病症状具有良好效果。由于肺癌根治术属侵入性操作,创伤较大,肺功能恢复漫长,严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而科学的呼吸功能锻炼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之一〔3-4〕。目前常规的呼吸锻炼主要包括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胸部扩张运动训练等方法,但仅能够在病情稳定期进行,已无法满足患者的术后康复需要。早期呼吸功能训练主要是指重新调整呼吸训练时间,最大限度提升呼吸训练效果,并以全面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为最终干预目标,目前该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5-6〕。本研究通过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早期呼吸功能锻炼,旨在明确该模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向其发放数字编号(1,2,3,…,80),其中奇数编号(1,3,5,…,79)纳入对照组,偶数编号(2,4,6,…,80)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受试患者均已接受胸部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检查,符合《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版)》〔7〕诊断标准,可确诊为肺癌;②受试患者年龄>18岁;③认知功能正常;④首次进行肺癌根治术患者;⑤术后住院时间>7 d;⑥已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②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④近3个月内参与过相关临床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n=40,n(%)〕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呼吸功能训练。干预时间为7 d,观察时间为30 d。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呼吸训练措施。针对在院患者,由责任护士负责协助并完成对应的呼吸训练;而对于出院患者,可叮嘱患者家属监督患者自行完成部分呼吸训练。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训练实施情况,下述所有训练方法均在患者术后5 d内进行,每项训练各间隔2 h进行。①缩唇呼吸训练:叮嘱患者紧闭双唇,尽量用鼻腔吸气,并以口呼气,呼气时将口收拢为吹口哨状,慢慢呼气;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例以1∶2进行,直至达到1∶3为目标,训练成效评定标准为能够将15 cm以外的蜡烛火苗吹至倾斜,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②腹式呼吸训练:首先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清洁处理,保持呼吸道畅通,取患者半卧位,在鼻腔吸气完成后,不可及时排出,保持3 s后,在经过口腔缓慢呼气,呼气时应用腹肌收缩推动膈肌上移,呼吸期间保持胸廓最小活动幅度或者是不动,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反复训练10次。③胸部扩张运动训练:此训练方法注重吸气方法调整,首先通过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帮助患者完成全身心放松,随后叮嘱患者用胸部和膈肌进行呼吸,将吸气时间增加至3 s,缓慢进行,停留2 s后缓慢呼气,每个循环为1组,每日进行4组,早晚各2次。④呼吸训练器:患者需保持坐立体位,呼吸训练器位于患者正前方30 cm处,患者需用口腔含助力器咬嘴部位,随后鼻腔缓慢吸气,在助力器观测球达到顶端部位时停止吸气,并保持3 s,随后松开咬嘴,经口缓慢呼气,10~15次/组,每日2~4组,10 min/次。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呼吸功能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干预周期均与对照组相同,差异在于重新调整训练时间。①入院1 d:由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完成缩唇呼吸训练;②入院2 d:与上述内容间隔1 h后,开始进行腹式呼吸训练;③入院3 d:同步开展胸部扩张运动训练,同时利用呼吸训练器开展呼吸功能强化训练,间隔时间同为1 h。随时间推移,可延长训练时间,例如在原有训练强度的基础上,增加训练时长,扩充训练组数,具体强度需结合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1.3.1肺功能 于两组术后1 d与术后7 d时,利用呼气实验、激发实验、肺活量的测定以及最大通气量的测定等检测手段,检测患者干预前后的FVC、FEV1、FEV1/FVC水平。

1.3.2相关时间指标 包括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间(呼吸频率降低、呼吸深度增强)、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

1.3.3生活质量 于术后1 d与术后30 d时,通过留院观察及跟踪回访,使用QLICP-LU量表〔8〕,综合评定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估内容包括躯体功能(7个条目)、心理功能(12个条目)、社会功能(6个条目)、疾病共性症状/副反应(7个条目)4个维度,共32个条目,各条目分值为1~5分,满分为160分,其中正性条目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分数越高,代表生命质量越为良好;负性条目为疾病共性症状/副反应,分数越高,代表生命质量越差,量表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02 6~0.922 1,I-CVI为0.825~0.907,S-CVI为0.938。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三项指标水平对比

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观察组FVC、FEV1以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2.2 两组患者相关时间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相关时间指标水平对比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水平对比

术后1 d,两组患者的各项QLICP-LU量表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0 d,观察组QLICP-LU量表评分中的正性条目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条目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QLICP-LU量表评分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肺癌患者人数比例的不断攀升,肺癌根治术的应用越发广泛,而对于改善肺功能、加快恢复速度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已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重要问题之一〔9-11〕。罗志雄等〔12〕对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呼吸功能训练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肺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收益显著优于对照组。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结果显示:术后7 d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本结果与杨佳佳等〔13〕研究结果相吻合,由此可见,早期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肺癌根治术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效果更为显著。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呼吸训练方法虽能够利用特定的训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功能水平,但其仅能够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这严重限制了该疾病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而与其相比,早期呼吸功能训练能够重新规划训练时间,提倡患者尽早执行康复训练,同时通过控制训练实施顺序,逐渐强化呼吸功能,进而最大限度改善其肺功能水平,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本研究的第二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能够充分证实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且本结果与段广娟等〔14〕研究相一致。此外,结合李林等〔15〕的研究结果可再次发现:其关于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成效与本研究的第三项结果:术后30 d时,观察组QLICP-LU量表评分中的正性条目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条目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极高的相似性。本文作者分析,在该疾病患者术后阶段,由于受到呼吸功能的限制,导致其无法正常参与日常生活行为,同时还会伴有严重的生理不适,而早期呼吸功能训练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改善患者呼吸效率,且在患者肺功能得到良好改善的前提下,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水平也将得到稳步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其肺功能水平,加快恢复速度,同时显著提高该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纳入研究对象相对较少,实际结果存在部分偏差,且本研究也忽视了各地区等级制度的不同,因此无法明确该护理模式的实际性作用,为此后续研究可通过扩充样本来源、扩大研究范围、扩大资金投入等方式,强化研究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呼气条目根治术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瘘管4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