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的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儿科手术室护理质量、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2024-03-01 11:17朱燕戴文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针对性

朱燕 戴文静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室,苏州 215000

手术本身是一种应激源,且患儿对手术室较为陌生,因此手术患儿存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及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一系列生理应激反应,加重患儿病情的同时阻碍手术顺利展开〔1〕。手术麻醉苏醒期躁动为全麻患儿引发的意识障碍表现,属麻醉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较常见,以异常兴奋、高度烦躁、心率增快及拔除导管为主要症状,病因复杂,与疾病本身、麻醉药物等有着直接关联,若患儿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护理,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及工作量,加大手术创面出血量,不利于患儿的预后〔2〕。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在患儿生命安全及医护人员抢救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3〕。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改变,患者关于医疗服务的理念已由单纯减轻病痛转变为享受高质量身体与精神的治疗、护理。有研究提示,在手术室实施有效的针对性干预对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塑型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且可以明显降低躁动发生,促进术后的康复〔4〕。同时,另有研究认为,以循证为基本思路去查证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基于科学证据基础上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手术室患儿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也具有重要意义〔5〕。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在儿科手术室对手术患儿行基于循证的针对性护理,用以观察其对儿科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状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获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2岁且≤15岁;②有手术指征;③主要照顾者为患儿直系亲属;④患儿家属知情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⑤手术时间≥90 min且<150 min。排除标准:①有手术禁忌证无法正常手术者;②临床一般资料不全;③患儿家属学历水平为初中及以下,理解能力较低,配合性差。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基础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包括:①术前指导。于手术前1 d通知及确认手术相关事宜,就手术体位及配合技巧等指导患儿进行锻炼,告知患儿及家属手术注意事项,并指导患儿做好自身卫生清洁工作,手术当天确认患儿卫生清洁状况并协助患儿做好口腔清洁。②心理护理。患儿年纪尚小,疾病承受力低下,易出现疾病预后担心、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效果,护理人员应多与患儿沟通交流,缓解其不心理情绪,强化疗护依从性。③术中护理:手术开始后结合手术要求协助患儿摆放体位,积极配合医生展开手术。④术后护理:用约束带固定导管,做好准备,防止患儿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尽量避免因躁动产生不良影响。

1.2.2观察组 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的针对性护理。(1)成立基于循证针对性护理小组。研究者担任小组负责人,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这一职位,选取骨科、胸外科、肝胆外科、耳鼻喉科的医生4人、病房护士4人、手术室护士6人作为组员,护士要求:护龄≥5年且职称为中级及以上,医生要求:手术经验丰富且职称为中级及以上。将30名患儿分为3组,每组10人,从10名护理人员中选取4名作为各小组负责人,协助其余护理人员分管不同组的患儿。(2)证据检索:研究者协同小组成员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围绕“儿科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等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共检索到2017年以来近40篇文献,通过阅读分析最终纳入30篇文献,文献纳入标准为:①2017年以来发表的临床实践研究及相关综述型文献。②2017年以来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手术室护理工作实践评价指标、护理步骤及操作指南等。(3)综合证据:①围术期镇痛影响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术后疼痛为引发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麻醉苏醒期镇痛管理,减少术后疼痛不良刺激。②患儿认知功能较差,术前过于紧张、焦虑,增加患儿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风险,因此术前及术后加强患儿心理干预尤为重要。③术后负面情绪影响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麻醉苏醒期安排专人负责床旁看护,密切关注患儿体征变化,做好专人个体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负面情绪。④有研究发现,焦虑评分每升高10个百分点其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增加10%,应提前做好躁动风险筛查〔6〕。⑤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有效预防并维持患儿周围环境安静。⑥患儿因年纪尚小,机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体温调节能力差,加上手术创面的暴露,麻醉期间易出现低体温,应提前做好保温护理。⑦麻醉苏醒期间专人看护有利于缓解患儿麻醉苏醒后的负面情绪。⑧陪护者缺乏对躁动相关护理知识的了解,为患儿躁动后产生不良影响的重要因子,宜加强陪护者健康教育。(4)针对性护理干预:①麻醉苏醒期镇痛管理。作为非药物辅助干预手段,抚触对减轻患儿躯体疼痛、增强舒适感等主观体验以及转移患儿注意力效果显著〔7〕。具体为:患儿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巡回护士)双手握住患儿一侧胳膊,由上至下轻轻揉捏、按摩患儿,对侧做法相同。使用约束带时注意观察患儿肢体末端血运状况,留意约束带松紧度。拔除气管导管:应先做好鼻导管吸氧后再拔除气管导管,目的为防止患儿不适应鼻部氧气管而发生躁动,后巡回护士以亲昵口吻告知患儿手术已经结束,适当给予心理干预,稳定患儿情绪,并帮助其取侧俯卧位,指导患儿双上肢屈曲,此体位较自然能够帮助患儿稳定负面情绪,利于缓解头颈部疼痛,且能够防止误吸。②认知干预。术前1 d,巡回护士依据患儿年龄、性格特点及认知能力对患儿及家属开展个体化干预、指导。年龄较小的患儿:巡回护士通过逗他们玩或者抱一抱他们的方式,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年龄较大患儿:切入患儿感兴趣的点,向其讲解手术室环境、手术及麻醉要点、手术注意事项等。此外,告知患儿家属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缓解患儿家属的担忧、焦虑感,帮助患儿强化来自家属的心理支持。患儿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以温和的语气再次与家属核对患儿手术相关信息,多鼓励患儿,使其能够自愿地进入手术间,通过言语安慰、肢体抚触后患儿仍不愿进入手术间的患儿,则由麻醉医生给予镇静药物,待患儿入睡后再进入。③保温护理。将手术间的温度维持在22~25 ℃,使用恒温电热毯,温度设置为40 ℃,液体需加热至37 ℃后再输入患儿体内,加盖布巾于手术区以外的暴露部位。术中采取综合性保温措施,目的为保持患儿体温恒定,以防患儿发生低体温。④评价患儿风险级别实施预防护理措施。低风险手术患儿:实施常规预防,全程以温和语气做好术前访谈、沟通,减少患儿、家属焦虑感,降低其心理应激反应,注意保持环境安静,术中保温到位,做好术后护理,确保手术间负压吸引系统等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高风险患儿:实施加强预防,于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改善环境,确保环境安静舒适,同时加强围术期镇痛管理,保证术后专人个体护理,联合患儿家属做好加强心理疏导,不断安抚患儿,必要情况下遵医嘱行镇静干预。⑤加强患儿陪护者健康教育。除必要的口头宣教外,制订术后护理知识健康教育手册并发放给患儿陪护者,给予其术后注意事项等必要提示,如术后把床栏拉起、应固定好患儿手脚以保护患儿等。

1.3 观察指标

1.3.1护理质量评估 采用杜淑媛设计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表进行评价〔8〕,该表共包括健康教育、护理流程、专业技术、仪表行为、服务态度及语言沟通六个维度,总分值为100分,评分与其护理质量呈正相关,Cronbach α系数为0.880。

1.3.2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评估 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状况,评判标准为:0度:患儿几乎无躁动,1度:患儿翻身、排痰时伴有肢体躁动,经安抚后基本恢复至安静状态;2度:患儿在未受到外界刺激时出现躁动行为,3度:患儿极度敏感,反应激烈,躁动发生率=(2度例数+3度例数)/总例数×100%。

1.3.3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及麻醉苏醒期血压、心率变动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健康教育、护理流程、专业技术、服务态度及言语沟通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儿科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2.2 麻醉苏醒期心率、血压对比

干预后,麻醉苏醒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患儿麻醉苏醒期心率、血压对比

2.3 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状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发生躁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干预后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状况〔n(%)〕,(n=3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手术水平的不断优化,临床上手术治疗患者人数逐年增多,因此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要求更高,儿科手术室亦如此。而护理质量的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护工作水平,可帮助完善医院各项环节管理工作系统〔9-10〕。更高质量的手术室护理需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护理实践中,促使患儿以最佳状态接受并进行手术,传统手术室护理工作主要为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护理模式较为单一,护理效果并不显著。基于循证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将既往科研相关成果、临床疗护经验及患儿实际身体状况完美结合到一起,形成护理证据〔11-12〕,并在秉持人性化护理理念,依据专业护理措施及途径,给予外科手术患儿针对性护理干预〔13〕。

3.1 基于循证的针对性护理对儿科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本次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健康教育、护理流程、专业技术、仪表行为、服务态度及言语沟通评分均较对照组高,提示基于循证的针对性护理模式,能显著优化儿科手术室护理质量,与代修玲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似〔14〕,这是因为:本研究中,首先给予护理人员系统化培训,严格把关护理人员消毒隔离、人文关怀、护理监控等实践能力,为做好每一个护理操作奠定基础,此外,结合临床儿科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可靠证据,并结合患儿实际状况运用到临床干预中,基于循证的患儿生理与心理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更具有专业及科学性,能够有效强化儿科手术护理的专业程度,其次,不单凭医护人员临床经验,结合可靠证据进行的护理更具有效性,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化。

3.2 基于循证的针对性护理对患儿麻醉苏醒期心率、血压及躁动状况的影响

本次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麻醉苏醒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躁动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提示:基于循证的针对性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儿麻醉苏醒期心率及血压,且减少躁动的发生,与安宁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似〔15〕,这是因为: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与血压及心率的升高有着之间关联,且有研究表明患儿躁动程度越厉害其血压与心率升高越明显〔16〕,不及时的控制可能会引发术后并发症,而躁动的发生受到患儿术前心理压力、麻醉药物及苏醒期疼痛等的影响,本研究中,通过建立循证证据,形成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方案,从术前建立牢固护患关系、针对性疏导患儿不良情绪,术中依据患儿麻醉效果选择适时止痛方式与镇痛药物,到后面术后转人陪护,对症护理,降低心率、血压的同时有效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循证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用于儿科手术室,能明显改善护理质量,改善患儿手术室内的身体应激,明显提高术后麻醉复苏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针对性
植物人也能苏醒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