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教育模式与行为指导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成功率及乳房并发症的影响

2024-03-01 11:17任红陈露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初产妇母乳喂养乳房

任红 陈露佳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 200011

母乳中富含多种抗体和营养物质,是新生儿的优质食物来源,可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对降低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猝死均有积极意义〔1〕。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母乳喂养对新生儿健康的益处可延续至成人时期〔2〕。初产妇在产褥期时其泌乳过程建立并未完善,乳汁分泌处于不稳定阶段,同时产妇心理方面也未做好母乳喂养的建设,从而影响母乳喂养率。因此,选择合适方式在产后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进行指导,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积极意义。赋能教育是一种以产妇为中心,鼓励产妇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方式,对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有积极意义;行为指导则是有示范带头的作用,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度及接受度有积极意义〔3〕。基于此,本研究观察了赋能教育模式联合行为指导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干预效果,以探讨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42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产妇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②建立产检档案,并显示单胎正常妊娠;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初产妇;⑤可正常交流,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②乳腺组织发育不充分、乳腺疾病、乳房缩小等无法满足母乳喂养条件;③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④长期慢性疾病需服用药物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母乳喂养指导)211例与观察组(赋能教育模式与行为指导)215例。对照组初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25.79±2.57)岁,文化程度专科以下73例,专科及以上138例;产前接受母乳喂养培训71例;分娩方式:阴道分娩64例,剖宫产147例。观察组初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6.21±2.18)岁,文化程度专科以下87例,专科及以上128例;产前接受母乳喂养培训88例;分娩方式:阴道分娩79例,剖宫产13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在生产前均按照孕期保健进行基础检查并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进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4〕:实行传统健康教育,以护士口头讲解为主,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以及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及技巧。如产妇在分娩后1 h,即可按照哺乳相关程序指导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接触并哺乳;在出院前向产妇及其家属发放有关产褥期的健康宣传手册,并耐心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新生儿喂养、母乳喂养的知识等。观察组进行赋能教育模式与行为指导:①在产前1~2周以护理人员利用PPT进行讲解,使用乳房模型做演示,告知产妇母乳喂养优势、技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②产后当日~1天属于产妇参与期,由护理人员在床旁讲解初乳优点及重要性,并告知如何促进乳汁分泌,使产妇形成对母乳喂养的正确认知,并示范正确母乳喂养的体位、如何托起乳房、含接乳房;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含接方式和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为有效吮吸,随后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护理人员则在旁进行指导并评价喂养情况,可请已熟练掌握母乳喂养技能的产妇对其进行示范指导,产妇之间相互学习鼓励,增加其母乳喂养自信心;安抚尚处于情绪不稳的产妇,在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母乳喂养。③产后2 d,积极回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并鼓励产妇提出问题;回忆泌乳机制,鼓励产妇多吃催乳产品;指导产妇家属定时将新生儿与产妇进行接触,原则上间隔2 h就安排喂养1次。④产后3天,确保产妇母乳喂养的规范性,积极带动产妇母乳喂养主观能动性;复习之前学习的喂养知识,强调初乳量可满足新生儿需求,强化母乳喂养重要性;关注产妇心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疏导;教会产妇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⑤出院前健康宣教:嘱咐产妇出院坚持母乳喂养,宣教内容包括如何保存多余乳汁、健康饮食方案、乳房并发症护理等,并留有母乳喂养的相关询问路径及解决办法。产妇出院后,对两组产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方式包括微信随访、电话随访、回院复查随访等,每月1次。

1.3 观察指标

1.3.1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对比 在指导前及指导后1个月使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reast feeding Self Efficacy Scale,BSES)〔5〕进行评估,包含2个维度(技能、内心活动),各15个条目,为5级评分制,评分范围为30~15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好。

1.3.2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比 通过电话随访调查产妇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及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情况,计算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1.3.3两组喂养遵医行为比较 参考姚李敏等〔6〕研究制定依从性评估表,由1位经专业训练的护士在产后1个月内对产妇遵医行为进行调查统计,内容包括饮食方案、乳汁管理、母乳喂养频次、喂养量等是否根据医嘱进行,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3.4两组乳房并发症情况比较 记录患者6个月内乳房胀痛、乳头皲裂、乳房感染、乳头凹陷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母乳喂养自信心比较

指导后,两组母乳喂养技能、内心活动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比较

2.2 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及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n(%)〕

2.3 两组喂养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喂养遵医行为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喂养遵医行为比较〔n(%)〕

2.4 两组乳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乳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乳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母乳喂养行为成功率与新生儿生长发育、营养、健康均密切相关,临床逐渐重视对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健康指导,但仍有部分产妇对相关喂养知识不能深入了解,未按照医嘱或护嘱执行喂养要求,母乳喂养率尚存较大提升空间。

以往研究显示,初产妇初次面对母乳喂养无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加上妊娠与分娩阶段的生理及心理压力导致其后续母乳喂养率低〔7〕。赋能教育模式是以自我效能作为理论依据,在常规基础教育上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坚定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延续母乳喂养行为〔8〕。行为指导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塑造良好的集体或个体行为,以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教学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指导后母乳喂养技能、内心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以赋能教育模式联合行为指导可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的自我管理水平及自信心。分析原因:赋能教育在各个阶段使产妇获得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了解整个母乳喂养的过程;及时为产妇解决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行为指导让母乳喂养的产妇现身说法,达到“以身作则”的目的,增加产妇对自己的自信心〔9〕。此外,赋能教育鼓励产妇及时地表达自身想法,关注产妇心理变化,以互动方式聊天,获得产妇信任,为其制定合适且切实可行的目标,给予其社会支持。同时行为指导为产妇后续自我管理也提供了支持,创造安全、信任的教育环境,使产妇自我效能增加〔10〕。以往研究显示,产妇母乳喂养过程中,自我效能越佳,其母乳喂养行为的成功率越高〔11〕。

有研究显示,自信心高、自我效能好的产妇,在实现健康目标管理中其所付出的行为持久性更好,而自信心差、自我效能低、半途而废的概率高,可出现自我怀疑及降低成就的要求〔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纯母乳喂养遵医行为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3〕。分析原因:观察组其自我效能及信心得到提高,行为指导完善,从而使其更容易坚持纯母乳喂养;而对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全面,遵医行为依从率也就更高〔14〕。进一步对比两组乳房并发症发生率可知,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与观察组健康教育更全面,产妇对知识了解更深入以及自身效能更好有关〔15〕。

综上所述,赋能教育模式与行为指导可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认为以赋能教育模式联合行为指导将护理人员从权威的指导者转变成为平等合作者,产妇则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行为者,充分利用了产妇自身潜能及资源来解决产后问题,对提升护患关系及服务质量有积极意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初产妇母乳喂养乳房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