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学研共生体”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以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岳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为例

2024-03-01 00:58张梦辉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共生体课例骨干教师

白 冰 张梦辉

(1.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净月分校,吉林 长春 130000;2.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岳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如何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如何落实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指向目标及关键着力点,以高质量的引领指导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基层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在目前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如何引领、指导、研究、服务于一线教师呢?怎样通过创新、改革来推进教师“教学研”工作,如何在“教学研共生体”的建设中发展是摆在教师发展面前的重要任务。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岳学校(以下简称“华岳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在新优教育集团专家的指导下一直坚持着科学规划,稳步实施的发展路径。促进教师的专业自觉发展是华岳学校教师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搭建促进“教师发展共生体”建设的“教研学”发展平台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共生”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最早由德国医生、著名的真菌学奠基人德巴里在1879年提出。共生,主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物间相互依存且依存程度达到平衡的状态[1]。华岳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基于共生理念提出“教学研共生体”,不仅是帮扶式教研,更是基于共同的研究愿景、研究方向、研究项目,共生互补、分享智慧、取长补短的一种主体平等的教研。“教学研共生体”的3个主体,即教师个体、教师团队和教学专家共同构成具有成长性的教师专业发展共生体,进行“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持续实践、反思和研究,构成平等的、民主的、去中心化的共生体组织。它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原则建立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教师与学生之间联合研修的模式;它是指多个教师为了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研究目的而聚合在一起协作共进的学习和研究的组织。“教学研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学科、项目教研从封闭状态转变为多元、开放、互惠的模式[2]。

一、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一)导师引领

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和评价采用导师负责制。每年的9月,学校都会举行“拜师”仪式。学校会为新入职教师安排指导教师担任“师父”,也就是该教师的导师。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师的专业标准、学校发展规划、学科组集体发展规划,从个人发展意愿和专业特点出发,制订教师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在三年发展规划基础上明确每一学期的发展计划。确定规划重点工作目标不宜过多,要有规划有侧重,导师要协同徒弟进行规划的制订。

(二)过程管理

导师要在学期工作过程中进行督促和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工作目标,进行培训学习,并积累可认证的过程性资料,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教师要根据目标及可认定的评估证据,积累过程性资料。导师在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对负责的教师进行至少3次以发展评估为目的的课堂观察,通过课前会议和课后会议与被指导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并填写课堂观察报告。在教师课堂教学或专业发展其他方面遇到挑战或困难时,导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支持和指导。

(三)结果评估

学期末,教师个人要整理个人发展目标和可认定的过程资料,导师要准备包括课堂观察报告在内的过程监管资料,双方就年度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面对面沟通,达成共识。导师提交教师专业发展评估报告,并进行鉴定。被指导教师提交个人自评报告。在评估会议结束后两天内向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提交评估报告。在量化评定过程中,如果师徒有不同意见,可以申请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进行学校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再次审核,将最终审核结果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计入业绩考核。

二、开发实施教师自觉发展课程

学校构建阶梯式教师专业培养规划,设立初心课程、匠心课程,慧心课程三类课程学习,从教师的专业品质、专业能力、审美鉴赏三方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各领域的培训学习中,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讲师团”并成立了以课程培训为目标的“讲师团项目组”。在不断的实践中,新的“共生体”接连产生。见图1所示。

通过学习“初心课程”,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强化教师职业认同感。通过教师亲身参与师德活动,自觉提升师德修养,践行为人师表。

通过学习“匠心课程”,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对新晋教师、经验教师、专家教师进行阶梯式培养。并从教师基本功、一日教学常规、课程开发、科研课题、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专业能力的提升。

通过学习“慧心课程”,对教师进行生活礼仪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读书沙龙活动等,让教师举止优雅,工作充实,职业幸福感不断提升。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学校提供系统性的相关课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见图2所示。

图2 新优教师五级教师课程图谱

三、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一)开展多层级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定期组织“主题教研课”活动。每一次活动的主题都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来制订活动方案。在进行主题课堂教学前,由教师的自备、集备、反思后再次修改课例,最后形成具有自己风格且蕴含本教研组智慧的课例,再进行多轮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结合本组研究的主题进行多轮研讨,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每一个精彩课例呈现之前,教师们都会从研究主题的理论依据中汇报自己课例研究的理念。理论与实践不断地碰撞,在实践中提炼课题的成果,立足教学实践,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意义课堂”。充分利用“3+1”生成式备课模式进行教研的基本要素和高效模式,在每一节主题教研中不断提升自我,在教与学中研磨课例,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实现团队整体提升。在高效的“3+1”生成式备课中,充分实现了课堂中的深度学习。在主题教研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科教师潜下心来到课堂中去,根据课堂观察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亮点。在课后会议中,大家针对课堂观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再上课。根据不断的实践、反思、提升,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观点,这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聚焦目标达成、提升学习效能”“教为中心、学为指导”都是学期的教研主题,每学期的教研主题都是结合学校的核心课题以及根据“意义教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课例设计。老师们上完主题教研课,在课后反思中都能结合课例谈到自己设计课例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同时又能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提供真实的实践材料。

通过专家指导、课后会议等活动形式,探讨课例产生的问题,展示研究的成果,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订单式培训,在“教学研共生体”中不断成长。

在校本教研的同时,学校还尝试区域内的跨校教研。采用“共生主题”模式进行主题教研。“共生主题”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协作和交流单位,它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条件。“共生主题”可以是建立在跨区域基础上的共同体,组织和参与教研的人员获取直接经验,再把这些经验传递给区域内骨干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开展区域教研或新一轮的校本教研。“共生主题”也可以是跨校协作体,学校之间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充分发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谋求共同发展,例如跨校的学科主题教研。“共生主题”还可以是立足学校本学科的校内共同体,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师群体的教研实效,使动态的教研行为制度化。开展多层级的“共生主题”从区域到跨校到校内,实现全区域的资源调配与共享,实现各层次教师之间的对应、联结、反馈,提升教师整体发展水平[3]。

(二)课题研究

学校教育科研课题,按照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以及核心工作为依据,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服务。建立三级科研课题管理体制,鼓励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建立可持续的课题研究激励机制,把科研课题的参与和研究成果作为教师评聘、晋级评优发展性指标,鼓励教师自觉发展。校级教育科研课题分为个人课题、学科课题和学校课题三大类,并在学校课题中设重点课题。学校每学年发布一次学校课题指南,每学期发布一次学科和个人课题选题。学校的每一项课题都由校长把关,审核课题的适切性。在教师小课题的申报中,校长和专家逐个对题目进行审阅,帮助教师修改。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提倡实践性、创新性和有效性。学校会定期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上位的理论指导。学校的各级科研骨干教师也会定期下到教研组具体地指导科研工作的开展。让课堂中的问题成为课题,在课堂的实践研究中解决课题中的问题,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中解决问题,形成科研意识。

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对课题成果的宣传,积极协助优秀成果发表和出版,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的成果要及时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4]。

(三)骨干教师培养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示范性教研活动、专题培训等促进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育发展,科研先行。华岳学校是一所新建学校,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总数的30%。教师年轻好学,但是大部分青年教师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这就需要科研骨干教师的引领。为此,学校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召开课题沙龙活动,在沙龙交流中,青年教师对课题有了一定的认知。在学校核心课题的带动下,由学科组长担任子课题组长。子课题组长均为科研骨干教师。这样在小范围内有科研骨干教师引领,且学科一致,探讨、交流更有共同的交互性。在学校核心课题的引领下,各学科组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申报自己学科的子课题,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青年教师也能在教学实践中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遇到问题大家共同探讨、研究。通过在课例的研究中,提炼研究课题。同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定期共同研读一本书,共同提升理论水平。有引领、有带动、有共同研讨的实践问题,在子课题的共研、共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目前,华岳学校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立足于课堂,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提炼教研、科研成果。利用名师工作室活动,提升骨干教师能力及辐射作用。在课题研究中科研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在研究中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在同一“共生体”中共同提高。

四、教师发展性评估

华岳学校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打造新优质教育品牌。学校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学习制度、成果运用管理制度、学术专家委员会制度、教师发展档案管理制度、各项工作保障制度等。制度引领,为“教学研共生体”提供保证,同时规范教研行为。要做到全员、全科参与才能达到“教学研共生体”的目的。在“教学研共生体”中每一个人都要参与其中,每一个人都要贡献自己的智慧,在每一次活动中提升自己。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教学研共生体”的学校文化氛围。在这样的“共生”氛围中彰显“为学生自觉发展的智慧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让“教学研共生体”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成为师生认同的价值取向,实现学术型教师团队的飞跃。

在学期末教师发展中心会对本学期的“教学研”基础学分和奖励积分进行教师自我评估和指导教师以及专家的评估,在达到基础学分的分数后才能有条件参与职级晋升,奖励积分更是为各项荣誉评比助力。在“教学研共生体”的环境中,增强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教学研共生体”的氛围中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校本研究,再次掀起科研兴校、以研促教的科研新局面,引领学校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共生体课例骨干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论马克思的“资本-技术”共生体思想
国色天香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以基地建设为引领,铸就行业“共生体”
课例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