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与实现路径

2024-03-01 02:18叶海波阚军常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冰雪高质量

叶海波, 李 嘉, 阚军常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冰雪产业进入到黄金发展期。冬奥效应对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正在逐渐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的山林’。要积极谋划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将举办重大赛事同服务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带动首钢、延庆、张家口等重点区域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1]从总书记对于冰雪产业的期许中可以看出,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强大推动力与我国消费全面升级的内驱力下,将遵循产业的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对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的研究成果丰硕。诸多学者从冰雪运动企业的空间布局[2]、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3]、冰雪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4]、中国大冰雪旅游模式[5]、冰雪运动产业的政策演进[6]、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7]、冰雪经济区域发展[8]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冰雪产业的相关成果。笔者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对于北京冬奥会我国冰雪产业的机遇和产业环境以及动力变革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因此笔者在深入了解冰雪运动项目发展规律和长期从事冰雪产业实践的基础上,在新发展格局下,对于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解析

随着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一系列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文件政策,为我国冰雪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为冰雪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全国各地新建的大量冰雪场,形成了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西南区各具发展特色的冰雪产业空间格局,丰富的冰雪实践预示着我国冰雪产业将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1 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从冰雪产业的范围看,我国冰雪产业包含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制造、冰雪康养、冰雪培训、冰雪竞赛表演等多项内容。通过多元化的冰雪产品供给来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从而形成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体育产业[9]。但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国冰雪产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状态与体育产业从规模速度向追求治理效益转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矛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冰雪运动的参与需求为重要目标的我国冰雪产业在后冬奥时代开启了冰雪产业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了奥运传承的新范本。

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来看,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从数量到质量的追赶,从规模的扩展到结构的升级,从传统要素驱动到创新要素驱动,从高碳增长到绿色增长的过程[11]。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构建我国高质量体育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以构建现代化的冰雪产业体系为目标,在供给、融合、创新、治理的框架内建构产品供给高质量、市场主体高质量、产业融合高质量、创新驱动高质量和治理体系高质量五大体系的过程。

1.2 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能力分析

1.2.1 冰雪产业自身的发展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分支,冰雪产业在全球发展迅猛。全球1.15亿的冰雪爱好者,足迹遍布80多个国家近2 000个冰雪旅游度假村[12]。从冰雪产业的结构来看,冰雪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结构均衡。冰雪产业制造业由于受到冰雪运动项目本身专业性强的影响,冰雪产业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比其他运动项目更高,同时由于自身的特点,冰雪产业能产生更多的业态融合,包含高端的冰雪教育培训、满足家庭需求的滑雪度假旅游和丰富多样的冰雪竞赛表演等。从而形成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对接更长的产业链与庞大的冰雪消费群体的冰雪大市场。冰雪产业包括冰雪度假村、中间机构、市场专家、网络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等已经发展成为高度的结构化、商业组织化和利益驱动型的产业特征[13]。可见,冰雪产业有着自身的发展特征和优势。

1.2.2 冰雪产业的发展填补了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空白冰雪产业是体育产业中季节性最明显的产业项目,因此冰雪产业的发展填补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季节空白。很多地区的体育产业仅限于春夏秋三季,而冰雪产业的发展使得很多地区旅游淡旺季的概念变得模糊,特别是对于南方地区的冰雪场地而言,冰雪产业的开展成为景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成都的西岭雪山冰雪场作为南方雪场的代表,已经成为西岭雪山最耀眼的名片。西岭雪山雪季(当年12月至次年3月)的游客数量及由此产生的旅游收入占全年的60%以上[14]。这些建在景区的冰雪场,成功地建立起景区+冰雪旅游的商业模式,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独特模式。

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产业发展体系。大型冰雪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将成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冰雪旅游业是最具体验性的旅游项目。通过家庭参与、身体运动、感受自然等项目的融合,对于旅游资源较少的冬季而言,以冰雪旅游作为主要诱惑力的度假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重点。虽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冰雪旅游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国人将越来越喜欢参与冰雪运动。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达到3.46亿,冰雪运动参与率达24.56%。“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愿景已成为现实[15]。在北京冬奥会的强大推动下,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固有的世界冰雪产业的发展模式,因此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2.3 冰雪产业拓展了体育产业的地理空间冰雪产业的发展对于远距离游客的吸引和集聚的能力不是一般体育产业产品能够比拟的。从我国现有的冰雪产业目的地资源分析来看,我国的积雪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积雪日数较高地区也位于高纬度、高海拔稳定积雪区,包括东北地区、新疆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是我国能够建设大型优良冰雪场的主要区域。我国现有的48家优良级的冰雪旅游目的地,都位于上述地区。此外,还有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张家口市和北京市。从调研来看,吉林和张家口的大型冰雪旅游度假区几乎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冰雪旅游爱好者。所以冰雪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体育旅游市场的地理空间,特别是高铁的普及,进一步促进了冰雪旅游业的发展。

1.2.4 冰雪产业将为我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发挥自身力量冰雪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冰雪旅游业由于受到资源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往往适合在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的高海拔或冰雪资源丰富的地区。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这些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成为阻碍地方经济的劣势条件,同时受到区位特征、资源禀赋和项目选择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这些地区在产业选择和经济发展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制约。发展滑雪旅游业能够将这些不利于地方发展的劣势资源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成促进乡村地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新疆的阿勒泰地区滑雪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万科松花湖冰雪旅游度假区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通过产权委托,季节用工增加当地村民收入,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冰雪产业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2021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注入了新的内涵,同时也成为冰雪产业区域协同发展重要的行动指南[16],也为我国冰雪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冰雪产业将朝着打造体育、文化、旅游等一体化的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产业链方向迈进。

2 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随着冬奥会的举办,我国冰雪产业将迎来赛后发展的黄金期。目前,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虽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发展方式上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中小型冰雪场地多,业态传统,同时冰雪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缺乏动力,并未形成强大的产业支撑。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为我国冰雪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历史机遇。

2.1 北京冬奥会加快了构建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以冰雪旅游、冰雪制造和冰雪文化为核心的冰雪产业新体系初步形成。冰雪消费场景的数字化打造、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的业态融入,本土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崛起,都促进了冰雪产业新体系的建立。2018年至2021年我国建成的较大规模冰雪项目投资近万亿元。截至2021年1月,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覆盖30个省份,较2015年增幅分别达317%和41%。在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期间,中央和各地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冰雪场地、冰雪人才、冰雪科技等多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改变了中国传统冰雪产业的政府投资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引领、市场参与、社会助力的冰雪产业发展新机制得以确立。

2.2 北京冬奥会筹备期基础设施建设与为我国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河北和北京冰雪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冰雪基础设施的提升、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旅游业的紧密融合,使得京津冀地区冰雪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冰雪产业的标杆,为各地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范本。“雪如意”“雪飞天”“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等冬奥会的明星场馆不仅仅是我国美好的冬奥记忆,更是我国冰雪场馆建设和赛后利用的完美典范。同时,冬奥会能将我国带入全球冰雪产业的发展前沿,快速融入全球冰雪产业的发展格局,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对于拓宽我国冰雪发展产业链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模式,从专业冰雪到各级的休闲冰雪,从各类赛事到研学旅行以及各类冬令营,北京和河北将成为我国最具魅力的冰雪产业发展地。大力发展冬季旅游、冰雪旅游和休闲度假,塑造冰雪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以质量为内核的现代冰雪产业体系,促使北京冬奥会场馆的良好基础设备条件,为京津冀地区冰雪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更高水平的冰雪公共服务新需求促进我国冰雪产业产品体系完善

作为全球最大的初级冰雪市场,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在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随着资本的涌入和先进的冰雪经营管理机构的进入,我国冰雪产业产品体系趋于完善,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升级增姿添彩。特别是冰雪旅游业,集挑战、运动、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北京冬季奥运会,进一步将冰天雪地转变为金山银山。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开始从游览型转变为体验型,从休闲类的旅游产品转变到度假类的旅游产品。特别是大型冰雪度假区的打造,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针对不同阶层的冰雪人群开发出不同价位和体验度的酒店。总之,更高水平的冰雪公共服务新需求将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丰富我国的冰雪产品供给,进一步释放我国冬季旅游的发展潜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产品体系,助力我国冰雪产业的转型升级。

2.4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遗产成为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冬奥会为我国产业带来的精神地标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北京冬奥会丰富的场馆设施遗产将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留下很多的旅游资源,文化和人才遗产将为我国冰雪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奠定较好的发展基础。这些宝贵的遗产成为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冬奥的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中形成的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成为新时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也理应是中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指向和精神动力。

2.5 冰雪产业的创新与融合为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随着数字技术与冰雪产业的融合,冰雪运动新场景的多元化开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消费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冰雪新体验,实现了冰雪运动场景从“运动场”到“网红打卡地”的转变。数字体育对于冰雪产业全领域、全场景和全流程的创新和共创,成为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冰雪装备的数字化生产、冰雪竞赛的互动转播、冰雪场景和电子竞技的场景叠加,复合型冰雪消费场景的打造都激发了冰雪产业的消费活力。冰雪产业的跨界延伸不仅仅加速了消费升级,更加促进冰雪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从而提高了其产业的附加值。冬季奥运会的举办为冰雪产业与制造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对应的路径,多链融合的发展态势促进人民对于冰雪的内在需求改变。

3 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

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产业在利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丰富遗产的基础上,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7],将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冰雪国情的中国特色的冰雪产业发展之路。消费模式的变革,资本和技术促进了产业和消费的双升级,为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冰雪产业的市场结构、服务流程、资源配置方式甚至市场商业逻辑都发生了重要变革。这为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1 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结构图

3.1 供需平衡动力:双向驱动下的冰雪体育需求多元化

新供给和新需求成为驱动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两大动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将进入到需求驱动期。消费升级倒逼我国冰雪产业市场需求结构加速调整,双减政策和体教融合的双向推动,促使数量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青少年群体势必成为我国冰雪体育产业的主要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化和享受型的市场需求将有效地牵引供给,创造新需求。从近年飞猪等互联网公司披露在双11的滑雪旅游产品预订中,各类冰雪旅游产品的预订呈现爆发式增长。冰雪旅游度假将成为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冰雪产业开始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物流产业等进行深度融合。如长白山的冬季漂流和滑雪、王者荣耀加入的冰雪峡谷和冰雪皮肤、德邦物流的“雪具达”等融合产品都从微观的角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冰雪运动的参与需求。

冰雪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拓展了冰雪体育产业的多元化范围。冰雪项目的拓展、冰雪俱乐部的迅速成长和冰雪运动培训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化运营将有力地推动冰雪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

3.2 市场主体支撑动力:营商环境优化和资本驱动下的市场主体壮大

国家政策释放推动,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和资本的大力簇拥成为推动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包括融创文旅等头部房企为代表的资本开始瞄准室内滑雪场,说明冰雪培训业和冰雪科技类企业逐渐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自2021年1月起,已有奥雪文化、SNOW51、极限之路、滑呗、GOSKI等滑雪创业公司获得数千万元融资,累计融资额逾3.4亿元。其中滑雪智能科技公司“滑呗”由高瓴资本创投独家投资4 000万。12月10日,滑雪培训机构雪乐山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1亿元人民币,由正心投资领投。资本的密集投入正改变冰雪体育产业的格局。政策与资本的助力,冰雪与零售、教育、旅游的交叉融合驱动了冰雪体育产业的转型。

在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下,冰雪资源大省都加大力度改善自身的冰雪体育产业营商环境。黑龙江省密集发布一系列政策,聚焦冰雪体育产业营商环境改善;吉林省高层推动和政策协调联动,统筹各个部门职能,在用地、投融资、财税、教育、交通等方面提出多项优惠政策;河北省重点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突出发展冰雪旅游业。我国冰雪体育产业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人才环境的有效改善,激发了冰雪体育市场主体活力。据天眼查官方统计,截至2021年10月,我国目前有超8 000家企业从事冰雪相关运动,状态为在业、存续状态,其中约55%的企业成立于近5年。

3.3 要素驱动转换动力:要素结构变动为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资源

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升是在要素禀赋和制度环境双重作用下,通过技术管理的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品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要素结构作为产业发展必备的行动资源,要素结构的变动对于冰雪产业质量提升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制度环境的保障下,高技术含量的资本、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等都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行动资源,从而推动了产业服务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从而促进冰雪产业的结构优化,实现产业的高端化,提升产业的关联度[18]。我国冰雪产业在冬奥会申办成功后,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冰雪产业中。我国冰雪产业现有的发展方式、驱动方式以及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而言,都有着极大的改变。作为冰雪产业发展上游产品的大型冰雪旅游度假区和冰雪用品装备都从生产要素方面影响着冰雪产业的发展。新的技术在冰雪产业中的应用,科技助力冬奥产生丰硕的成果,先进的冰雪场馆、全程4K超高清格式转播、360度回放的沉浸式观赛等先进技术都为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助力[19]。从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实际来看,生产要素的驱动和投资方式驱动相结合,促进了我国冰雪产业的升级。我国大型冰雪旅游度假区的投资主体以社会资本为主,因此我国冰雪产业的升级方式和模式都与投资主体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正相关。从我国现有的生产要素变动情况来看,我国冰雪产业在政策驱动、事件驱动、科技驱动、发展方式驱动等驱动下,冰雪产业以极快的发展方式呈现与其他产业的快速融合。智慧体育、体验消费等理念都极大地丰富了冰雪产业的发展方式。从现有的调研来看,我国冰雪产业呈现出自身的发展特色。如万科松花湖冰雪场和万达长白山冰雪场一直在探索四季冰雪场的发展模式,涵盖餐饮、住宿、培训、旅游等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在北京和河北的冰雪产业中,冰雪用品销售和冰雪培训业的发展、冰雪竞赛表演业的火爆是其他区域不能比拟的发展优势。从世界各国冰雪产业的发展来看,创新发展一直是各国冰雪产业发展的主题。欧美各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很大部分还是依赖于本国游客的推动,因此各国都会将娱乐、时尚、文化和冰雪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也将走与休闲、体验、文化等产业的综合发展之路。

3.4 制度环境动力:政策环境的优越奠定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根基

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产业之路,必须坚持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引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的主导力量,同时也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从而推进我国冰雪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冰雪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冬奥会的推动下,国家从冰雪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颁布了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政策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在后冬奥时代,政府应继续发挥在冰雪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者和协调者作用,政府进一步制定推动冰雪运动开展的政策,从制度和法制层面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制定监督机制。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我国冰雪产业的市场环境,避免我国冰雪产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从而在制度环境上为冰雪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保障机制。在东北和华北以及西北等冰雪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各省都针对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为当地冰雪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冰雪产业是一个极具融合力的产业。它具有和其他行业融合的机制和动力。政府需要引导冰雪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的积极融合,加大对于资源的统筹安排,更大限度地激发第三产业的附加值。

3.5 科技创新动力:新经济驱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变革

在数字技术和智能科技为基础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下,技术和数据等新型要素为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后疫情时代对线上场景和非接触式消费需求的增加使得冰雪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开始紧密结合。数字化旅游新基建、冰雪消费场景、数字化目的地品牌营销、全产业链数字化、互联网+电商+航空+冰雪旅游产业链联动机制、智能冰雪产品都成为催生冰雪电商机遇的重要引擎。同程旅游依靠其强大的平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推动冰雪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促进冰雪旅游产品的销售。冰雪消费新场景构建了全新的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图景。室内滑雪场、旱雪场、滑雪模拟器、气膜冰场、冰雪综合体、冰雪直播都成为新的消费场景。冰雪产品新零售驱动线上线下的融合。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和现代物流、金融的深度融合,都革新着冰雪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如德邦快递“雪具达”、中国银行的滑雪通系列产品都创造出了较好的收益。

4 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应该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其价值引领,贯穿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的全过程。

4.1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的高质量冰雪产业发展体系

我国冬季项目发展的资源禀赋和冰雪运动传统都不足以像北欧、北美以及阿尔卑斯山沿线国家走冰雪运动的资源和传统促进之路,也不能走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冰雪发展之路。我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经济基础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产业发展之路,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市场激活的中国特色冰雪产业发展新格局。

产业体系的建构是引领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坚持标准引领、市场运作、营造健康产业环境,就应该做到:(1)利用后冬奥的产业机遇期,坚持高质量发展,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推动力。将冰雪运动发展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结合,扩大冰雪旅游市场规模,推进冰雪产业供需结构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的冰雪产业体系。通过市场配置冰雪资源,同时引入资本和企业进入市场运作,营造可持续的生态环保的产业环境;加快产业融合,开发全产业链产品,加快文化和科技与冰雪运动的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体育产品体系,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统,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从更高水平推进以“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为主要内容的冰雪产业融合体系,形成以资源、资本、产业、创新为载体的冰雪产业发展新格局[20]。(2)以青少年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冰雪消费升级。抓住重点人群,升级冰雪运动的青少年推广普及方式,聚焦以冰雪运动为核心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育,在建立青少年冰雪运动保障基础制度的同时,引导冰雪运动文化真正融入青少年群体,从而推动冰雪运动消费升级。(3)打造冰雪消费场景,优化产业供给。推动冰雪产业满足新需求,特别是要继续推动冰雪旅游的大众化,就必须注重体育场景的打造,冰雪产品向主题公园、冰雪小镇发展,植入当地人的生活场景。另外将一些知名冰雪旅游城市的生活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4)利用数字经济,构建多链融合的大冰雪产业体系。通过数字经济、元宇宙等先进的技术构架冰雪产业新的业态和模式。通过打造冰雪运动新消费、新体验、新场景,从而延长冰雪产业的链条,进一步利用先进的手段革新冰雪营销和传播的方式,打造冰雪产业经济的发展体系。(5)制定冰雪产业国家标准,包含基本术语标准、赛事培训标准、度假区评价标准,冰雪技术分类标准,用标准管理规范指导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

4.2 提高效率,规范职能,建设协同高效的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作为冰雪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它对经济发展起着保障性与引领性作用,是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1)构建契合冰雪产业发展实际的营商环境体系。将冰雪产业流程再造作为提高效率、规范职能、转变作风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摒弃大而空的政策规划,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措施,保障政策横向能对接,纵向可延伸,促进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2)营造优化冰雪产业发展的法治和市场环境。完善冰雪体育产业的法治体系,切实解决立法与营商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加大冰雪企业周边秩序整治,共同构建有利于企业经营的营商环境;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数字经济手段打造全程跟踪,助力冰雪产业服务的新模式;通过建立冰雪产业服务基础数据库,提升冰雪产业的服务质量,构建智慧化数字化的营销模式。(3)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优质资本形成、创新驱动以及消费刺激是金融支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功能。进一步从政策设计层面强化金融支持政策的内容与落实力度,为金融支持冰雪体育产业提供政策依据;实现冰雪体育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联动与配合,为资本有序进入和产业稳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政府体育产业基金信息平台,加强与地方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重点针对冰雪体育中小型企业开展个性化信贷服务,提高信贷产品灵活性,实施金融的创新模式。(4)全力建设冰雪产业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建设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公务人员的执政执法水平。根据冰雪市场不同业态选择适当监管手段,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实施动态监管。

4.3 加强健康引领,丰富供给类型,建设服务人民的冰雪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冰雪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政府和相关公共管理部门以提供公共产品的形式,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冰雪需求的系统。冰雪体育公共服务是建立服务型政府背景下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冰雪体育基本需求的体现。冰雪体育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供给必须发挥市场在公共冰雪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冰雪体育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也是后冬奥时代持续推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合力,构建多元协同的冰雪体育协同治理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冰雪服务,为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实践根基。(1)建设适应群众健康休闲需要的冰雪场馆设施,培育更多的新项目、新产品、新业态,如气模冰场、天然冰场、商业冰场等,同时加强区域系统,优化冰雪产业空间布局,构建冰雪设施的新供给体系。(2)持续推动冰雪用地政策的开放。对于冰雪体育设施项目中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当办理划拨用地手续,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冰雪场馆的热情;完善冰雪体育场馆、气模场馆、冰雪体育小镇的建设用地标准,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通过缩减程序解决废旧厂房转变为体育经营用地程序复杂的问题;通过减免土地出让金和土地税等方式,降低冰雪企业用地成本。(3)降低冰雪体育社会组织成立的条件,在其冰雪服务供给中给予金融、税收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倾斜。鼓励政府采用项目制的资助方式扶持和培育冰雪体育社会组织,促进体育社会组织自治能力提高。(4)建立多元的赛事活动体系。建议冰上赛事和轮滑赛事的联合举办,依托轮滑赛事带动北冰南展。雪上群众性赛事要重点扶持影响力大、参与程度高、引领作用强的精品赛事。(5)完善冰雪运动的培训体系和赛事体系。通过吸收各国冰雪指导员培训认证体系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体育指导员认证和培训体系,优化冰雪人才供给。(6)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俱乐部”四位一体的协同培养的冰雪运动培育模式,强调兴趣培养和技能获得。青少年是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和未来,要将青少年放在第一重要地位。

4.4 夯实开放理念,增强科技助力,建设创新融合低碳发展的冰雪产业市场机制

冰雪产业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中的实现机制,通过市场中价格、供求和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冰雪体育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市场绩效。(1)发挥价格、供需和竞争三大机制的协同作用,提升市场绩效。充分认识冰雪体育市场供需关系变化,通过供求机制为指引,促进冰雪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竞争机制促进技术的改进和经营理念的更新,促进冰雪体育市场的合理化运行,从而推动冰雪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重视冰雪产业的创新和融合行为。数字经济、元宇宙等新一代技术创新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生产方式的创新,精准调节供需匹配。冰雪产业作为最受年轻人喜欢的体育项目,冰雪产业和新经济的结合,将促进更多的产业融合机会,也将成为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21]。新科技和大众需求应打破原有的冰雪产业结构,新服务内容、新场景、新的产品、新模式将会是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的新变革。(3)促进冰雪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将赋能推动冰雪体育产业的减碳节能,从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4.5 建立支撑冰雪产业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规模、水平和配置都会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发展。冰雪人力资源是现代冰雪产业体系发展中强大的智力支持。应构架符合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系统,加速人才的培养和流动,改善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为冰雪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和实用型人才,从而优化人力资源,真正起到冰雪产业的支撑作用。(1)利用高校资源加强对冰雪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方式,和体育院校、综合院校的经管院系和旅游院系构建冰雪人才的培养体系。(2)利用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加大冰雪场馆专业技术人才和运动装备人才的培养。(3)完善冰雪退役运动员的培养体系,有效保障运动员向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等冰雪体育职业人才“转型”之路通畅。(4)加大冰雪项目社会指导员的规范培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项目社会指导员培训体系,将培训工作标准化,提升冰雪项目社会指导员的社会认可度。

4.6 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冰雪产业格局

全球化是影响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要以冰雪产业更高水平的开放为牵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的冰雪产业新体制。积极参与国际冰雪体育治理,不断提升我国冰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交互为拉动,狠抓“走出去”,做好“引进来”。加强冰雪体育设备和用品的科技创新和品牌打造,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冰雪合作,借助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同时也要不断推动冰雪体育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国际合作,积极引入知名的冰雪体育赛事。

5 结语

在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北京冬奥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加快建设中华体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十四五期间,北京冬奥会的强势推动、制度优化带来的强大动力、消费升级引发的产业潜力、新经济带来的业态创新构成我国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动力来源,因此推动我国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后冬奥时代的必然之举,分析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并据此提出实践路径是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冰雪高质量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