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变革性影响分析①

2024-03-05 10:30于婉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4
关键词:艺术创作经验艺术家

于婉莹(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人工智能是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和技术方向。深度学习代表着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最前沿,而人工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技术特征,其架构和运作方式受到认知科学在人脑研究领域的成果启发,认知科学的研究进展大大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由大量单元和数学函数构成,与简化后的神经元类似。[1]50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可以直接从海量数据中找到规律,并通过对机器的训练完成各种任务。大型预训练模型的出现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已经取得大量成果,这表明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已经与人类的智能水平接近。当前的机器学习已经能更好地借鉴人类学习的特征,并适当地举一反三,给出学习过程中未曾出现的示例和结果,形成新的创作。可以预见,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会更加完善地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并将这种过程的速度、复杂度和精准度增加,从而在与逻辑思考有关的领域中形成与人类的竞争,甚至超过人类。

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的应用是反映其发展水平的典型案例。十年前,围棋界没有人认为机器能够战胜人类,但是AlphaGo 的出现让全世界范围内的顶尖棋手大吃一惊,时至今日,已没有一个人能够战胜AlphaGo。而发明AlphaGo 的团队已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AlphaGo Zero,它的最大特点是不再依赖人类的围棋经验数据,完全通过自我学习来提升自身技艺,并已经战胜AlphaGo,实现了更大程度的技术突破。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说:“所有重大的科学革命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把人类的傲慢从一个又一个先前坚信我们是宇宙中心的信念基座上拉下来。”[1]426人工智能在绘画和设计领域内的当下表现及其未来发展,都将进一步证明这一论点。

某种程度上说,生成式人工智能所进行的艺术创作,能够重复和再现人类艺术创作的过程,人工智能可以独立完成有创作意义和特征的艺术作品,并浸入艺术创作的每个环节(创意、手法、创作、结果)。

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技术代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其核心思想基于对人类神经网络的研究及其在认知科学领域的应用。它采用算法生成具有一定创意和质量的文本、图像或视频内容,我们称之为“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训练模型和对海量数据的学习,AIGC 能够根据输入的各种条件和要求,生成与之相关的创新性内容,实现了“自然语言”和人工智能的融合。AIGC 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就是由OpenAi 公司开发的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软件,它完成了机器学习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飞跃,通过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以及海量的参数训练,形成人工智能对自然语言的理解以及具有创新性内容的生成。通过不同功能的AIGC 的不断组合与兼容,将最终生成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即“通用人工智能”,它可以通过获取来自各类信息库中的大量数据信息,不断掌握知识,进而进行推理,形成能力,并将这些能力迁移到其他应用场景中。AGI 能进行抽象思维,并通过因果关系预测结果,因此它具有通用性。

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过程一如艺术家构思并完成一件艺术作品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命题创作的过程。操作者输入的指令就是给人工智能提出的命题要求,即其进行艺术创作的形式和内容的要求。而人工智能能够理解这些指令,如同艺术家基于自身经验来理解命题。可以认为,人工智能就像一位有经验的艺术家。在可见的未来,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的进一步结合所引发的技术进步,会使人工智能更接近人类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完美地再现人类艺术创作的过程,但是,这种再现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艺术创作,是与人类艺术家一样的艺术创作。

即使是命题创作,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已经具有独立的意义和特征。机器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相应的创作元素并进行创作,这是人工智能浸入艺术创作每个环节的过程,是从人类已有经验中提取创意和创作手法的过程。机器模仿着人类基于经验进行创作时所遵循的认知规则,最终完成独一无二的创作作品,这是人工智能变革性的技术突破。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人工智能程序机器人“微软小冰”的作品,这些作品只是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的阶段性成果,即使这样,它们已经足以令人惊叹。微软小冰的绘画作品集《或然世界》是小冰通过对世界过去400 年艺术史上236 位著名人类画家的学习并吸收其特点,从而独立完成的绘画作品。小冰是诗人、画家和音乐家,其出色的艺术创作能力令人震撼。2017 年,小冰已经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随后她又化名“夏语冰”,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并于2019 年顺利毕业,同时举办了个展;2020 年,小冰又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毕业,并获得“荣誉毕业生”称号。微软小冰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基础框架(Avatar Framework),她是人工智能发展阶段性成果的典型代表和反映。[2]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的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引发文化层面的变革,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总体发展进程。顶级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在2023 年评选出的十大年度科学人物中,首次将一位非人类科学家人工智能AI 助手ChatGPT 列入其中,预示着又一个科学技术变革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将进一步感受到这种变革性影响。人工智能的革命性进展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技术变革,它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拓展应用,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新的突破。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人工智能所创造的阶段性成果,从更大范围来看,人工智能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将导致人类社会秩序的重塑,可以说,它将引发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3]1这个变革的突出特征是,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传统意义上体现和反映人类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领域内,艺术创作领域就是其中之一。

图1 微软小冰的展览现场

另一方面,当前对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质疑,部分研究者认为这种能力仍然是对人类创作的一种模仿。图灵奖获得者杨立昆指出:“人工智能是精于模仿的艺术家,它能熟练地模仿他人的风格进行绘画或音乐创作,例如,它能够神奇地将某张风景照片转化成为具有印象派时期的油画作品。它也能够进行音乐创作。”[1]572022 年,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图2)获得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数字艺术类别作品的冠军,但是很多人质疑作者作弊,认为这不是人工智能创作的结果。这幅作品之所以引起大量争议,是因为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绘画不能称之为艺术创作,因为这种绘画的本质是模仿,人工智能不具备独立的创造性思维。

图2 AI作品《太空歌剧院》

图3 大卫·霍克尼Ipad绘画作品

图4 作者Ipad绘画作品

但无论如何,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预示着人类社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人工智能已经能以接近人类的智商水平进行工作,通过运用深度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生成近似人类创造的文本、图像和视频,并将这项技术应用扩展到绘画、音乐创作等过去只能由人类完成的工作领域。[3]11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绘画、设计等以往由人类主导的艺术创作领域取得的突破和进展,将引发艺术创作领域的深度变革。

二、人工智能技术将重构艺术创作领域的话语体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突破线性思维框架,产生具有情感特征的行为能力,从而逐步进入人类独有的创造性领域,如写诗、绘画、音乐、写作、教育等工作。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与艺术家一样进行绘画和设计方面的艺术创作,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到,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艺术创作领域中的重要成员,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也将成为人类社会中艺术创作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中以非人格主体出现,这是以往从未发生过的,也因此会在艺术创作领域中产生变革性影响。人工智能进入艺术创作领域所带来的新业态,给以绘画和设计为职业的艺术家们以及整个艺术创作领域都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引发整个社会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观念、认识变革,重构艺术创作话语体系中的各个方面。

所谓话语体系,其内涵以理论和知识体系作支撑,以系统性逻辑性的话语进行外化性表达。人工智能将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

艺术创作的能力及价值内涵将被重新定义。艺术创作能力及价值内涵涉及艺术创作领域话语体系的核心理念。当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深入到艺术创作的许多方面时,可以预见,未来的艺术创作将呈现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仍由人类独立完成的艺术创作,第二种是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完成的艺术创作,第三种则是人与人工智能合作完成的艺术创作。当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一种非人格化的创作主体时,人工智能则由人类的工具逐渐转变成为人类的伙伴。[3]19第二种和第三种形态对长期以来以人类为创造主体的艺术创作将产生观念认识上的极大冲击,促使我们对艺术创作能力进行重新定义。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陈琦研究了小冰的绘画创作后深受震撼,他认为,小冰的绘画创作是模仿还是创造将引发我们对原创与模仿的重新定义。[2]1

生成式人工智能所进行的绘画和设计创作,以海量数据、人类历史经验和认知科学作为基础支撑,运用神经网络和算法,并进行大量训练,让人工智能学习大量的艺术作品,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学会特征提取,最终通过输入参数和指令,自动生成具有特定风格的主题绘画。也就是说,人类通过修改调整参数指令,即可达到借助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的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作过程虽然是对人类已有艺术经验所进行的提炼和表达,但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所依靠的海量数据已经超过任何一位艺术家个体所积累的经验,人工智能创作的绘画或设计作品迟早都会构成对传统艺术创作的极大挑战。在这种状况下,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内涵也会被重新定义。

在未来,那些仅仅基于已有经验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将会由人工智能来替代完成。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人工智能完成的艺术创作与突破传统经验的人类艺术创作一起,构成了不同层次形式和内涵的艺术创作维度。基于人工智能创作及其作品所形成的新术语会不断涌现,如ChatGPT 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专用术语;人工智能技术与绘画、设计等艺术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学科体系,并创造出新的艺术创作情境;人工智能绘画和设计所生成的成果为我们提供全新的艺术批评视角等。

不简单依赖传统和经验的艺术创作,会更能够定义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创作能力。人类的艺术创作作品承载着艺术家在探索自然世界过程中激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它通过画面反映人类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感悟,通过绘画传递个人情感。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凭借个人的直觉、本能、天性和判断发挥独特的想象力,完成创造性的艺术作品。他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热情,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体验由构图、色彩、空间、光线带来的各种新奇。艺术家还可以根据以往的审美经验控制画面,在不依赖传统的基础上展示个性,这样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将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与内涵。当艺术家不断创造出反映时代、社会、民族思想和情感的艺术作品时,其中蕴含的最本质、最真实的价值越显珍贵,也显示出艺术创作的宝贵核心价值和内涵。

艺术创作的观念意识正在发生变革。人工智能进入艺术创作领域也使艺术家面临更多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方面的挑战与困惑。例如,人工智能在绘画创作中的角色定位问题,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署名问题以及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所有权问题等。当人工智能从已有的人类艺术作品中汲取特征并完成创作后,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些作品?这些作品是原创还是模仿?它们是否具有艺术价值?这些疑问都在提醒我们,人工智能已经对传统绘画领域提出了大量观念和伦理准则方面的挑战。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变革性影响包括它在伦理道德和哲学层面提供的新思考。当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改变了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体验关系时,我们怎样确保人类珍贵的艺术体验能得到尊重;当人工智能在创作过程中“挪用”或“侵犯”某些特定文化符号、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时,我们怎样保障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得到同等的尊重;当人工智能的绘画创作出现技术性失控,导致不符合道德规范或社会价值观的作品产生时,我们如何建立相关规则以确保人工智能在绘画创作领域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亟须提出和确定新的伦理准则,这些伦理道德和哲学层面的观念认识帮助我们制订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准则,并能够为我们提供面向未来的指引。[3]262-267

需要注意的是,当人工智能的研发人员更多聚焦于他们试图解决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可能的实际应用时,他们还来不及考虑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否会引发重大的社会变革以及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可能产生的观念和意识方面的冲击。[3]270目前的情况是,这种变革性的影响正在艺术创作领域内发生,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艺术创作的观念意识。

艺术史的叙事解读方式将改写。从艺术史的角度看,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创作本身,它能够掌握的人类艺术历史中全面的经验,并转化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经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远远超过人类个体,艺术家个人的经验难以与之匹敌。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人类是否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所具有的经验整理和解读方式,重新思考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积累的经验,思考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能力对于艺术史研究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艺术史研究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艺术家需要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来积累并具有艺术创作能力,而人工智能由于缺乏人类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暂时无法领会艺术研究所需要的深层次的文化意涵,但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强大的搜索、运算能力将能够实现艺术史研究所需的对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理解,成为未来艺术史研究新的解读助手。

当人工智能所具有的艺术研究和创作能力既源于人类的经验,又可能超越人类的经验时,我们对艺术创作的解读和叙事方式也因此发生转变。当人工智能基于对人类创作经验而提出新的有关艺术史的阐释时,我们对艺术史的研究也进入了一种新的范式。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各种艺术创作的共同实质,就是艺术创作来源于人类经验,“经验似乎将我们引入了现实世界之外的世界之中,而这个世界不过是比我们日常经验世界更深的现实。在这里,我们超越自我,探寻自我”。[4]177我们发现,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以及它对艺术史的经验分析,会更加体现人类的共同经验,它超越个人的经验,从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艺术史研究结果。

从艺术史的视角看,艺术创作的表现内容与表达方式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新的创作流派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艺术创作形式的新突破,这种突破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特征,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人工智能所表现出的艺术创作能力与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所体现的特征相契合,从而构成新的创作流派。

三、人工智能将重构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艺术家接受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 世纪末到20 世纪,照相机的发明和普及给传统绘画带来很大的冲击,很多艺术家都在感叹“绘画已死”。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岁月更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技与艺术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局面,这也促使更多新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的出现。

电脑及各类绘画软件的出现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方式,艺术家从抵制创新技术到逐渐接受,并将创新技术作为创作的重要基础条件。艺术家以创新技术作为绘画工具所创作的作品也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并被收藏者重金购买。

人工智能成为人类艺术创作的重要伙伴。微软前技术总监沈向洋先生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是开始与人工智能共同生存的第一代人类。人工智能的目标并不是取代人类,而是作为人类的伙伴,帮助人类进一步释放创造力。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发展出具有人类情感的、更全面的创作能力,可以称之为人工智能创造(AI Creation)。[2]1人工智能所具有的艺术创作能力使其在艺术创作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可以预见到,人工智能将重新构建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艺术家与人工智能将建立一种伙伴关系,这是具有变革意义的新型关系。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联并不是“替代”与“被替代”的冲突关系,而是“启发”与“被启发”的合作关系。如前所述,人工智能将和人类艺术家合作,创作出不同于以往的、更具想象力的艺术作品。人工智能发展出的艺术创作能力将超越以往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这种变革对艺术家而言是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未来的人工智能不只是基于大数据总结出的绘画技巧和模式,科学家在设计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能力时,必将依托具有人类共识的审美规则和价值判断作为其重要支撑,能够与人类的艺术创作相辅相成。

如部分学者所预测的,人工智能在绘画创作方面无法真正取代传统的架上绘画,人工智能能够达到的,仍然是作为艺术家的伙伴,构成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一种平衡。Midjourney 创始人大卫·霍尔兹(David Holz)说:“AI 是水,而非老虎。水固然危险,但你可以学着游泳,可以造舟,可以造堤坝,还能借此发电。水固然危险,却是文明的驱动力,人类之所以进步,正是因为我们知道如何与水相处并利用好它。水给予更多的是机会。”[5]38-40人类会逐渐将烦琐、枯燥、危险、重复性的工作交由人工智能完成,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的不断替代,人类的智慧则会更多发挥在高端的、需要智力和创造性的领域中,从而带来进一步的社会发展。

技术与艺术在艺术创作方面实现互相促进。人工智能作为艺术创作领域内的新角色,已经促使新绘画风格兴起,为创作者提供了崭新视角,为个性化、多元化艺术风格的探索提供了可能。传统艺术创作的基本目标是表达情感和思想,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而人工智能则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算法等手段,生成相同和不同的艺术作品,极大丰富并扩展了传统绘画的创作方式和创作空间。同时人工智能也促使新的艺术流派的出现,影响艺术创作的风格和技巧,并使艺术家通过多维度重新审视艺术,审视世界。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不断深化,机器可以快速产生海量的原始数据,艺术家可以将这些数据中的精华部分进行吸收、消化和二次整理,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艺术创作存在多种不同之处,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注入了自身的情感和感受,而人工智能只能依赖算法和数据处理;传统绘画强调艺术家的创作新意和技巧,而人工智能绘画注重对传统经验的提炼和融合;艺术家在传统绘画过程中能享受创作的乐趣,而人工智能绘画更在意创作的结果;传统绘画讲求造型语言的变换,而人工智能则讲求造型语言的使用。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绘画所展现的“手工价值”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人工智能所展现的“智能价值”也是传统绘画无法替代的。虽然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是基于人的经验而进行的,但人工智能仍展现出另一种非常态化的艺术创作能力,实现与人类艺术创作的相互促进。

AIGC 智能创作时代已经来临,其背后的运转逻辑仍然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模型和人类以往的经验去理解作品、解释作品,并进行创作。它似乎可以完成基于人类以往经验的艺术创作,并形成与艺术家的竞争。但是,艺术家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是人类文化的精神境界,有自身情感作为依托,也包含着独特的审美判断,这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也是未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重要依靠。

虽然人工智能在技术层面越来越完善,但是它目前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艺术创作,这是因为艺术创作不仅包含了技术和工具,还涉及人类特有的直觉、本能、天性、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人类情感和人文等方面的因素。但是,人工智能在其能力和发展速度方面的革命性进展会超出我们的预想,这就为人工智能创作在艺术创作领域内引发的进一步变革预留了无限的可能性,也会推动艺术创作的变革性发展,技术与艺术创作之间的互动会更充分,艺术创作也因此完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此外,艺术创作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能力超出了算法目前所能指涉的范畴。但想象和创造能力原本都是基于人类对于已知事物的认知和超越,谁又能够断言,未来不存在着人类凭借算法技术再次获得更宏大的想象和创造力的可能性呢?人类绘画历史上那些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也并不是隔绝于科学和社会发展而孤立存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突破将意味着,创作出有深度、有情感的艺术作品的资格并不只属于人类。

结语

认知科学的进展和人类过往的艺术创作经验所形成的能力,对人工智能技术进入艺术创作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能力对艺术创作正在产生深刻的变革性影响,并反映在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创作能力方面的不断突破将是一个令人称奇的过程,我们将预见并尝试构想这一过程对艺术创作领域中方方面面产生深刻改变的图景。对这种影响和改变提出的预见和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人类艺术创作的与时俱进和人工智能的共同发展进程中,在艺术家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的新型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将创作出有着时代特征的、更具创意的、更多样化的新的伟大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经验艺术家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