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养密度对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4-03-06 04:55杨志玉王福文
畜禽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猪体重密度

杨志玉,王福文

大理市畜牧兽医中心,云南 大理 671003

0 引言

生猪养殖一直是农业领域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人类食品供应具有重要作用。饲养密度是根据每头猪所需的猪栏面积来计算的,通常以每头猪所占的面积(m2/头)来度量[1]。这个指标不仅直接影响了猪舍内的微观环境(温度、湿度、气味、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粉尘和病原微生物),还对猪的采食、饮水、排泄和争斗行为等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2]。不同的标准和规范对于适宜的饲养密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本次试验设立了3个组,以研究并比较不同饲养密度对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生猪养殖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1 试验设计

试验在云南大理某养猪场进行。挑选60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70日龄杜长大商品猪去势公猪,生猪体重为(24.8±0.9)kg。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20头。试验A、B、C组的饲养密度分别为0.75、1.00、1.25 m2/头。生猪均可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分为3个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持续60 d,总共为180 d。第1阶段生猪体质量为25~60 kg,第2阶段为60~100 kg,第3阶段为100~150 kg,在第1、第2阶段结束后,根据生猪体重对猪群调整。在调整后使用协方差来分析生猪的体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保证各组生猪不会出现因体重相差太大而影响猪群正常的生长。

2 试验方法

2.1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在制定饲料配方时,充分考虑了来自NRC和中国猪的营养需求推荐量,根据生猪的不同体重所需的营养水平进行配制,试验将饲料分为前期和后期2种类型。对于第1阶段(25~60 kg)的生猪,采用了前期饲料,而对于第2和第3阶段(60~150 kg)的猪,则使用后期饲料,这样的分配有助于确保不同体重范围的猪能够获得适当的营养,以满足生长和发育需求。生猪的饲料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和表2。

表1 生猪饲料组成 单位:%

表2 生猪饲料营养水平

续表

2.2 测定指标

2.2.1 采食量

在试验的不同阶段和各实验组中分别统计采食量。每一阶段仔细记录每组生猪的饲料消耗情况,包括每组生猪每日的饲料摄入量,以及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总饲料消耗量。

2.2.2 净增重

在试验开始的第1天、第60天、第120天和第180天进行空腹称重,并计算每个生长阶段的净增重,即生猪在该阶段内体重的增加量。此外,还计算了每日平均净增重。

2.2.3 料重比

料重比是一个关键的性能指标,通过计算净增重与饲料消耗之比来反映生猪的生长效率。通过将每个生长阶段的净增重与相应阶段的饲料消耗量进行比较,计算出料重比。

2.3 试验统计和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来整理和管理数据,使用了SPSS 23.0软件采用了单因素ANOVA方法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以平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饲养密度对第1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饲养密度对第1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C组的试验末重、净增重、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B组与A组和C组的试验末重、净增重、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不同饲养密度第1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饲养密度对第2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饲养密度对第2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B、C组的试验末重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的试验末重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不同饲养密度对第2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不同饲养密度对第3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饲养密度对第3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各组间试验末重、净增重、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5 不同饲养密度对第3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4 不同饲养密度对全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饲养密度对全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各组间试验末重、净增重、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6 不同饲养密度对全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饲养密度对第1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针对第1阶段的生猪,较低的饲养密度(C组)对其生长性能产生了积极影响,包括更高的试验末重、净增重和日增重。表明较低的饲养密度对第1阶段的生猪产生了明显的生长促进效果。C组生猪在试验结束时的体重较高,这可能与密度较低的环境中,饲料和资源分配更加充分,猪群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从而促使了生长速度的提高。与试验末重一致,C组的净增重和日增重也显著高于A组。这进一步印证了较低的饲养密度可以促进生猪的生长性能。净增重表示试验期间生猪的体重增加量,而日增重则反映了每天的平均体重增加量。C组的生猪表现出更高的净增重和日增重,这意味着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增重更多、生长速度更快。与试验末重、净增重和日增重不同,料重比在3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尽管C组的生猪生长速度更快,但它们的饲料利用效率与A组和B组相对稳定。夏继桥 等[3]的研究表明,林下养殖时饲养密度低显著增加了生猪的生长速度。

4.2 不同饲养密度对第2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表4中的数据显示,B、C组的试验末重显著高于A组,这表明较低的饲养密度对于第2阶段的生猪产生了显著的生长促进效果。B、C组的生猪在试验结束时的体重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在密度较低的环境中,生猪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导致了更高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虽然B、C组的试验末重有所提高,但料重比也有所增加,这意味着更低的饲养密度可能导致饲料的浪费。总结来说,第2阶段的生猪在较低的饲养密度下表现出更高的试验末重,这反映了生长性能的积极影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提高伴随着料重比的增加,可能导致饲料资源的浪费。

4.3 不同饲养密度对第3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饲养密度下的试验末重在第3阶段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无论是A组、B组还是C组,生猪在试验结束时的体质量都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这表明不同饲养密度对这个体重范围的生猪的试验末重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与试验末重一致,各组在净增重和日增重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无论是A组、B组还是C组的生猪,在试验期间的体重增加量和每天的平均体重增加量均相对稳定,这进一步表明了不同饲养密度对于这个体重范围内的生猪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料重比同样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4 不同饲养密度对全阶段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在全阶段,无论是A组、B组还是C组的生猪,在试验期间的体重增加量和每天的平均体重增加量均保持相对稳定,这进一步表明了不同饲养密度在这个体重范围内并未显著影响生猪的生长性能。料重比同样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无论是A组、B组还是C组的生猪,饲料的利用效率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都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郭建凤 等[4]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杜洛克猪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影响,孙锡宝[5]在研究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全阶段,较低的饲养密度似乎有助于提高生长性能,表现为更高的体质量和生长速度。然而,这可能伴随着饲料浪费的增加,因此需要在生产效益和饲料利用效率之间进行平衡。在全阶段,不同饲养密度对生猪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结果。在制定饲养密度策略时,需要考虑生猪的生长阶段和体质量范围,以确定最适合的密度。同时,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密度下的疾病风险、应激水平以及对动物福祉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以更全面地了解饲养密度对生猪养殖的影响。

5 结论

从整个饲养周期来看,0.75、1.00、1.25 m2/头的饲养密度并未对生猪的末重、净增重、日增重、料重比产生显著影响。虽不同的饲养密度影响了第1阶段生猪的生长,但并未对全期生猪的生长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猜你喜欢
生猪体重密度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称体重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