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03-07 08:10李蓓莉查道德潘发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护生认同感共情

李蓓莉,查道德,潘发明

(1.安徽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2;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65)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护理队伍的数量和能力要满足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1]。近年来我国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均有显著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也有一定提升。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个体对自己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目标及其他因素的评价[2]。护生职业认同,即护理专业学生对目前身份和毕业后要从事的护理职业的感知和体验。职业认同成为评价护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护理专业认证的标准[3]。共情是个体能置身他人立场和情感中理解和体验他人情感,并能客观分析他人感受和行为的能力,是临床护士所必备的职业素养[4]。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对完成择业任务时所需能力的信心程度,是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选择领域的一种认知体现[5]。护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护理专业学习成绩重要的预测因素,同时影响其职业认同和就业方向[6]。职业认同是护理学科发展、学业成绩和职业稳定的基础,探讨护生职业认同的预测因素,并实施干预措施提升护生积极稳定的职业认同感,是护理教育者重要的职责和研究课题。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角度为出发点,以护生职业认同为着落点,了解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分析共情、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的关系,探讨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为提高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式,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2021年3-5月选择安徽省3所高职院校1 269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皖北、皖中和皖南各一所学校。应用问卷星APP进行问卷调查,1 269份调查问卷全部完成,有效问卷为1 269份,有效率为100.00%。其中女生1 141名,占89.91%;男生128名,占10.09%。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高职护生基本资料调查表,包括学校、年级、性别、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在校表现和人际交往等情况,共21个问题。1.2.1.2 护生共情量表 邱志军等[7]翻译并汉化了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量表共20个条目,其中10个条目反向计分,采用Likert 7级计分,1~7分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包含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和换位思考 3个维度,共40~14分,总分越高,表示护生共情能力越强。本研究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15,结构效度KMO为0.902。

1.2.1.3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 该量表由彭永新等[8]编制,共39个条目,全部为正向计分,采用Likert 5级计分,1~5分从“完全没有信心”到“完全有信心”,包含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计划和问题解决5个维度,总分越高,表示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依据总分划分4个等级:职业决策困难,< 122 分;职业决策有一些困难,122~145分;职业决策有一点困难,146~168分;职业决策良好,>168分。本研究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71,结构效度KMO为0.990。

1.2.1.4 护生职业认同问卷 该问卷由郝玉芳[9]编制,量表共17个条目,12题为反向计分,采用Likert 5级计分,1~5分从“很不符合”到“很符合”,包含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5个维度,总分越高,表明护生职业认同感越强。本研究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7,结构效度KMO为0.967。

1.2.2 调查方法 实施调查前成立课题小组,对小组成员开展规范化培训。经被调查学校及护生本人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使用问卷星进行调查。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辅导员向护生介绍调查目的,均匿名填写,保证调查内容保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q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高职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年级、家庭氛围、与同学关系、与老师关系、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和护理是否第一专业的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二护生职业认同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及大三学生(P<0.01);家庭氛围和睦的护生职业认同得分高于一般和冲突学生(P<0.01和P<0.05);与同学关系良好的护生职业认同得分高于一般及较差学生(P<0.01和P<0.05);与老师关系良好的护生职业认同得分明显高于一般及较差学生(P<0.01);学习状态积极的护生职业认同得分明显高于一般及消极学生(P<0.01);学习成绩良好的护生职业认同得分明显高于一般及较差学生(P<0.01)(见表1)。

表1 高职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

2.2 高职护生共情、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认同的相关分析

高职护生共情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职业认同总分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高职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职业认同总分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见表2)。

表2 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和共情情绪智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关系(r)

2.3 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总分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共情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护理是否第一志愿、学习状态、共情和与老师关系进入回归方程(F=71.12,P<0.01;R=0.658,R2=0.434)。高职护生职业认同从大到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学习状态、护理是否第一志愿、共情和与老师关系(P<0.05~P<0.01)(见表3)。

表3 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2019年我国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约27万人,为我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贡献出重要力量[10]。由于医学治疗手段的局限性,病人对疾病预后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近年来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对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产生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提升职业认同水平,保证护生进入实习后的护理质量,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11]。

3.1 高职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

3.1.1 性别和年级的影响 本研究中,男生的职业认同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冷雅楠等[12]调查表明本科护生不同性别间职业认同无差异,可能与调查的地区、经济和学历不同造成。男性要以事业为根基来承担家庭责任,多数分布在急重症科室,体力优势更利于搬运重症病人,所以男生对职业认同感更高。本研究中,大二护生的职业认同得分高于大一和大三,可能因为大一护生学习的都是基础知识,缺乏专业概念,而大三学生已经步入实习,繁重的临床工作、作息不规律和复杂的医患关系让其感受实习环境和在校期望落差较大,所以职业认同感偏低[13]。

3.1.2 家庭氛围和护理是否第一专业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氛围和护理是否第一专业的护生职业认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研究[14-15]结果一致。气氛和睦的家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亲密,情感联结持久,亲子依恋高的家庭能促进护生产生自我价值感,家庭支持有利于护生提升自我效能,建立自信,对专业的认同度就高。护理是第一志愿的护生对专业更有兴趣,对专业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具有良好的学习自主性,对职业前景乐观,职业认同感也偏高。

3.1.3 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影响 本调查结果显示,同学和师生关系良好的护生职业认同得分高于关系一般和较差者。高职护生大部分都远离父母,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就是同学,良好的同伴关系能让学生相互促进,提高其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护生增强对护理专业的兴趣、理解和情感,从而提高专业认同[16]。教师是护生在学校中重要的社会他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护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价值,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优化专业教学方式,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护生树立坚定的职业认同观念[17]。

3.1.4 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良好的护生职业认同得分明显高于关系一般和较差者,与高丽燕等[18]调查结果一致。学习状态良好的护生,对护理专业有客观和深层次的认知,自我效能感偏高,进而提高职业认同感。而学习成绩良好的护生,通过理论课程、技能操作和临床实习,更加深刻认识护理职业角色,不会轻易放弃护理专业[19]。提示护理教育者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护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改变对护理专业的偏见,提高职业认同水平。

3.2 高职护生共情、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认同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职护生共情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职业认同总分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与黄冬娣等[20]研究结果一致。护士的共情是指在工作中能换位思考,真正感受病人的体验和理解病人的想法,能够提高病人就医感受和满意度,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同时,职业认同感高的护生在工作中职业幸福感偏高,也能体现出较高的共情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职业认同总分均明显呈正相关关系,与帕丽达·买买提等[17]研究结果一致。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作为职业决策环节中的认知部分,体现出护生对选择职业任务时能否完成的信心,对解决个体自我统一性演变过程中职业决策和认同非常重要。自我效能感强的护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敢于克服,具有较强的行为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可以有效应对压力[21]。实习质量也相对偏高,内在的激励作用也促使职业认同感提高。

3.3 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依次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护理是否第一志愿、学习状态、共情和与师生关系。高职护生职业认同阶段是从学生身份过渡到护士角色的过程,职业认同感偏低可能导致护生中途转专业或退学,毕业后产生消极的职业心态和离职倾向,为护理队伍流失专业人才带来隐患[22]。稳定的职业认同对降低护士离职率具有决定作用,提示学校和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者要重视护生共情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在实训课中增加角色扮演、情境演练、病例讨论等方法让护生获得情感体验和共情,树立积极的职业信念和承诺,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对于护理不是第一志愿、学习状态不佳和师生关系欠融洽的护生,更需要护理教育者重点关注。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从内心喜欢护理专业在学习上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23]。师生关系融洽可以让护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获得较高的学校归属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而师生关系紧张可能导致护生存在消极的抵触情绪,学习投入偏低。护理教育和管理者应从多方面深层次探讨护生职业认同的干预措施,制定科学有效的多元化干预方案,让护生在留职获益和离职风险上客观评价,从而稳定护生的职业认同,降低护理从业者的离职率。

猜你喜欢
护生认同感共情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