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间叶性软骨肉瘤误诊为神经鞘瘤1例

2024-03-12 06:09陈虹霖鲍奕清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眼眶陈某肉瘤

陈虹霖,鲍奕清

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S)是一种罕见软骨前体细胞来源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有侵袭性,分化不明[1],约占所有软骨肉瘤总数的1%。大多数发生在四肢近端的深部软组织中[2]。眼眶是继脑膜和下肢之后最常见的骨骼外部位,眼眶MCS 病例由STACCHIOTTI S[3]于1971 年首次报道,国内外病例少见。影像学通常表现为侵袭性溶骨性病变伴软骨钙化[4],组织学为有软骨分化病灶的小圆形间充质细胞的二态性表现[5]。现报道初诊误诊为神经鞘瘤的眼眶MCS 患者1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

陈某,女,35 岁,主因“左眼运动受限、眼球突出30 d 余”于2021 年11 月8 日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患者30 d 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眼运动受限,就诊于当地医院,查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左眼眶神经鞘瘤(图1)。诊断为“左眼眶内肿物”,建议至上级医院手术治疗。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0。左眼第一眼位下移伴轻度外斜,第二眼位上转受限(图2);眼球突出计检查,左眼 15 mm,右眼 12 mm,眶距98 mm。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示:左侧眶内内上象限有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内见点片状高密度影,大小约14 mm×10 mm(图 3A)。患者为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平时需服用抗病毒药物,否认四肢症状、否认其他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西医诊断:左眼眶内肿物。收治入院,于2021 年11 月10 日行常规左眼眼眶肿瘤切除术,结膜入路,术中见左侧眶上内侧一椭圆形肿物,包膜完整,边界尚清,质硬。完整肿瘤大小约3 cm×2 cm×1 cm,呈不规则分叶状,肿瘤剖面呈灰白色。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示:(左眼眶内)短梭形细胞肿瘤,考虑间叶组织来源(图4)。患者术后5 d 出院,出院前左眼眼睑肿胀,上睑下垂,遮盖瞳孔,考虑手术时损伤上睑提肌,患者予以理解。

图1 患者陈某外院MRI图像

图2 患者陈某入院时眼位

图3 患者陈某眼眶肿瘤手术前后CT图像

图4 患者陈某术中取出肿物病理检查图像

二诊(2021 年12 月3 日):患者自觉左眼上睑下垂已改善,CT示左侧眶内内上限见斑片状稍低密度影,考虑术后结构紊乱;上斜肌滑车部可见点状高密度影,考虑滑车钙化;术区未见明显肿瘤组织残留(图3B)。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广谱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AE1/AE3)](-),S-100 钙结合蛋白B(部分+),CD99(+),MKI67(+,10%),结蛋白(-),转录激活因子6(-),CD34(血管+),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基因(+),上皮膜抗原(-),ERG 基因(血管+)。病理诊断:(左眼眶内)肉瘤,考虑骨外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图4)。患者全身MRI 未见转移灶,病理标本后送至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复诊,骨外MCS 诊断无误,随即至上海行质子重离子治疗。

术后至今,患者左眼运动自如,无上睑下垂,与右眼无异。复查未见明显复发,术区结构紊乱较前好转。

2 讨论

MCS 占所有软骨肉瘤总数的3%~10%[6],通常发生在骨骼内,骨外MCS 是一种罕见的软骨前体细胞来源的恶性软组织肿瘤,以20~30岁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病程快,转移范围广,预后和生存率均差[7]。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眼痛、头痛和眼球运动受限,晚期可出现视乳头水肿。本病例符合年龄特点,仅30 d 就出现眼球突出和运动受限,病程发展快,但因发现及时,尚未出现视力受损。

本病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相对清晰的等密度肿块和多模式钙化。CT 常显示病变主要位于眼眶肌锥内间隙,界限分明、异质性增强,通常没有骨破坏。CT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出现分叶状,伴有外周增强,伴有多个粗细钙化区域,有时出现中央低衰减区,可能代表坏死。未钙化区域的衰减区比例较低,与肌肉类似[5]。CT扫描小叶结构表现为低密度,而MRI 的T2 加权中表现为高信号伴低信号间隔病变;T1加权从低到中和高信号随肿瘤出血性和坏死性变化[2]。肿瘤的钙化部分在T1 和T2 加权上均呈低信号。MRI 在诊断准确性更高,并且能更好地显示肿瘤扩散。与常见影像不同,本例患者CT影像中瘤周较为光整,未见明显分叶征象,肿块整体侵袭性较低,未见明显眶尖以及结膜下侵犯,加之广泛、成结节样的钙化灶,容易与较为常见的良性血管瘤混淆;然而,MRI 检查中T2 加权信号呈现等/低信号,与血管瘤T2 加权多数呈较高信号相悖。此外,MRI 增强显示肿瘤呈较均匀明显强化(内部小钙化灶未见强化),与常规EMCS影像学特征中小叶间隔样不均匀强化差异较大,考虑原因可能是本病例体积较小,坏死程度较低,因此容易导致误诊。

该病与其他肉瘤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组织学和遗传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软骨区S-100 呈强阳性,而未分化区可见局灶性阳性。HOANG MP 等[8]发现SOX9 基因在骨外MCS 的软骨和原始间充质细胞中始终呈阳性,从而有助于将其与其他小圆形蓝细胞肿瘤区分开来。骨外MCS 通常携带涉及核受体亚家族4A组基因的染色体易位,绝大多数病例[9]显示,核受体亚家族4A 组成员3 与尤文肉瘤断裂区域1 编码基因融合,与TATA 盒结合蛋白相关因子20融合的频率较低(约15%)。

MCS 在分级系统中被视为高级别肉瘤,易转移到肺部。手术切除是其标准治疗方法,5 年和10 年生存率分别为55%和27%。研究[10]表明,强放射治疗、质子束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等放射治疗可提高生存期。与单独手术相比,手术和放疗的局部控制效果更好[11]。术前放疗可以减少肿瘤体积,防止肿瘤进一步扩散和微转移。全身治疗以蒽环类药物的化疗为一线方案,包括长春新碱、放线菌素、环磷酰胺和多柔比星。化疗无效时,帕唑帕尼常被认为是第二选择[12]。

综上所述,MCS 作为一种罕见高度恶性肿瘤,进展快、预后差,尤其眼眶MCS 相关报道极少,在患者就诊时容易误诊。早期发现并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尽可能切除肿瘤,术后进行相应辅助治疗,才能有效地阻止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命。

猜你喜欢
眼眶陈某肉瘤
悲伤
《眼眶病多学科协同诊疗》新书发布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六旬保姆上班第一天腰椎骨折索赔近9万元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强行求欢致女子跳车身亡如何定性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警惕“遗失”的游戏充值卡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