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在青少年低度近视中的效果评价

2024-03-12 06:09杨剑英李鹏斐李静黄少兰吴宁玲解棕雯李晓宇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压丸梅花针屈光度

杨剑英,李鹏斐,李静,黄少兰,吴宁玲,解棕雯,李晓宇

目前,近视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近视总人数近7亿,青少年近视率居全球第一,呈现低龄化、发病率高、进展快的特点,青少年的视力问题不容小觑[1]。近视防控已成为国家战略,是社会聚焦的热点[2]。12 岁以前是视力发育的敏感期,也是预防和干预近视的关键期[3],中医药在近视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有效延缓近视进展,防止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本研究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包括耳穴压丸、梅花针、眼部刮痧及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青少年低度近视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2 年3 月—2022 年11 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低度近视患者130例(260只眼),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 例(130 只眼)。其中,对照组男童31 例(62 只眼),女童34 例(68 只眼),平均年龄(9.38±1.53)岁,平均病程(8.42±6.44)个月;观察组男童36例(72只眼),女童29例(58只眼),平均年龄(9.35±1.96)岁;平均病程(8.40±6.37)个月。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批准号:YKEC-KT-2022-001-P003)。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眼科学》[4]近视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当眼调节放松时,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的范围为-0.50~-3.00 D,SE=球镜度数+1/2柱镜度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在6~12 岁;(3)散光低于-1.00 D,标准对数视力表矫正视力达5.0;(4)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合并斜视、弱视、远视、角膜、结膜疾病及玻璃体、视网膜等其他眼病患者;(2)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者;(3)试验中有不良反应者。

1.5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用眼知识宣教的常规护理和框架眼镜足额矫正近视,连续干预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包括耳穴压丸、梅花针、眼部刮痧及个性化健康教育,(1)耳穴压丸:选择眼、肝、脾、肾、心、神门穴,用75%乙醇棉签对耳廓进行消毒,在选定的耳穴上贴上带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压后嘱患者用拇指、食指指腹按压,每日3次,每次每穴按压20~30下。每次贴压单耳,两耳交替进行[5],每周2 次,连续干预3 个月。(2)梅花针:局部轻叩头部目窗穴、督脉穴(沿神庭、上星、囱会、前顶、百会、后顶、强间、脑户)、风池、风府、双手合谷穴[6],每次弹叩5 min,每周2 次,连续干预3个月。(3)眼部刮痧:取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承泣、四白、耳门、印堂、神庭穴,力度均匀,动作轻柔,至皮肤有轻微的泛红或眼周有微热感,每次10 min,每周2次,连续干预3个月。(4)健康教育:①建立近视防治家长微信服务群,定期分享科普文章并进行健康咨询答疑,内容包括近视防控基本知识、近视防控常见误区、近视眼的预防及保健、散瞳验光、验光配镜知识、眼保健操视频;②每周2 次进行近视干预时,对患者采取口头讲解护眼知识并嘱患者定期来院复查;③以问卷星的形式嘱患者及家长回答近视防治知识的相关问题,了解其近视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④指导近视患者提高近视防治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用眼卫生,眼健康指导内容包括阅读、书写环境要有良好的采光和充足的光线,切忌过亮、过暗[7];⑤坚持“三个一”,即一拳、一尺、一寸的读写姿势;⑥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30~40 min,然后闭目养神或向窗外眺望10~15 min[8];⑦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每次不超过15~30 min[9];⑧坚持每日做2 次眼保健操,以缓解眼胀、酸涩等视疲劳症状[10],对眼周、耳部及风池穴位进行按压[10],每次5~10 min;⑨劳逸结合,每日阳光下累计要有2 h 以上的户外活动,可参加体育锻炼如球类运动、跑步、做操等;⑩作息规律,保证每日8~9 h的睡眠时间[11],强调课间休息和午间休息,早睡早起不熬夜;⑪根据不同的体质,给予相应的饮食调护,平时注意膳食平衡,做到粗细、荤素搭配,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海产品等[12],提供眼内营养物质,缓解眼睛疲劳[13],少吃甜食、油炸食品等;⑫忌用眼过度劳累,可用熨眼法,具体操作为闭目,手掌迅速搓热,然后在眼睛上迅速按抚,如此反复数次;⑬每6 个月进行1 次视力检查。

1.6 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

1.6.1 用眼健康行为变化 2 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 个月患者与家长均采用纸质问卷的形式共同填写《中小学生近视一般状况调查问卷》,对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每次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每日持续近距离读写时间、每周课外学习时间4 个方面进行评价。《中小学生近视一般状况调查问卷》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专家论证通过,主要包括2 个部分,其一是一般人口学特征,其二是用眼环境和用眼习惯等内容,患者和家长共同完成,由1位眼科专业人员为其建立眼健康档案。

1.6.2 近视知识掌握程度 2 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 个月均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进行近视疾病相关知识及预防保健知识答题,内容包含10 道选择题,每题10分,答对计10分,答错不计分。

1.6.3 裸眼视力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先右眼后左眼。嘱患者先用遮眼板遮盖左眼,不要压迫眼球,以免影响视力。检查时用指示杆从4.0 行视标开始,自上而下,逐行检查,患者需在3 s内说出视标的缺口方向,说对的最后一行视标所表示的视力即为该眼的裸眼视力,并将标准对数视力数据转换为LogMAR视力数据。

1.6.4 屈光度 所有研究对象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中国参天制药有限公司,MP2260)进行充分散瞳,用电脑角膜验光仪(东莞东京光学科技有限公司,TOPCONKR-800)进行验光,采用等效屈光度(sphere equivalent,SE)记录结果。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用眼健康行为变化比较

干预前2 组用眼健康行为变化各项内容比较(表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治疗前升高(t=4.909,P=0.000),每次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t=5.141,P=0.000)、每日持续近距离读写的时间(t=4.963,P=0.000)、每周课外学习时间较治疗前降低(t=5.153,P=0.000);观察组干预后的每日户外活动时间高于对照组(t=3.018,P=0.003),每次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t=2.822,P=0.006)、每日持续近距离读写的时间(t=2.648,P=0.009)、每周课外学习时间低于对照组(t=2.093,P=0.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的眼健康行为变化各项内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用眼健康行为变化比较(±s,h,n=65)

表1 2组用眼健康行为变化比较(±s,h,n=65)

注:*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干预前1.86±0.77 1.88±0.86 0.108 0.914干预后1.94±0.61 2.29±0.72*#3.018 0.003每次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干预前2.45±1.12 2.48±1.17 0.153 0.879干预后2.28±0.74 1.89±0.81*#2.822 0.006每日持续近距离读写的时间干预前2.45±1.03 2.42±0.95 0.177 0.860干预后2.25±0.71 1.89±0.81*#2.648 0.009每周课外学习时间干预前2.38±1.17 2.40±1.21 0.740 0.941干预后2.20±0.81 1.85±1.10*#2.093 0.038

2.2 2组近视知识掌握程度得分比较

干预前2组近视知识掌握程度得分比较(表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干预后近视知识答题得分较本组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5.576、t观察组=11.626,均P=0.000)。干预后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0,P=0.000)。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近视知识答题得分比较(±s,分,n=65)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近视知识答题得分比较(±s,分,n=65)

注:*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近视知识答题得分干预前64.62±14.15 64.77±10.17 0.071 0.943干预后76.46±12.17*85.23±10.77*#4.350 0.000

2.3 2组裸眼视力比较

干预前2组裸眼视力比较(表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裸眼视力较干预前降低(t=3.310,P=0.001),观察组干预后裸眼视力较干预前升高(t=5.11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9,P=0.000)。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比较(±s,n=130)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比较(±s,n=130)

注:*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裸眼视力(LogMAR)干预前0.27±0.22 0.25±0.22 0.732 0.464干预后0.32±0.24*0.18±0.20*#5.109 0.000屈光度(D)干预前-1.22±0.70-1.15±0.96 0.671 0.502干预后-1.45±0.80*-1.24±0.89#2.092 0.037

2.4 2组屈光度比较

干预前2组屈光度比较(表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屈光度较本组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6,P=0.000);观察组干预后屈光度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屈光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2,P=0.037)。

3 讨论

近视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能近怯远”症,多因眼的调节功能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所致[14]。耳穴压丸、梅花针、眼部刮痧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耳廓是人体的一个全息胚,全身的器官在耳内均有相应的感应点,可以调节相应器官的功能。研究[15]证明,耳穴压丸选用眼、肝、脾、肾、心、神门等穴。通过按压对耳穴进行刺激,可疏通全身的经络,调节气血,达到补肝滋阴明目的效果,从而起到调节眼屈光系统的作用。中医学[16]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梅花针叩刺头部督脉,可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改善经脉气血运行、阴阳平衡、脏腑虚实调养等功效,使视力得到有效的改善。目在上,目为清窍,非轻清之气不能濡养,常做眼部刮痧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全身气血上注于目,使目得到濡养,从而化瘀行气,缓解睫状肌痉挛,消除视疲劳,改善视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三者联合相辅相成,共同治疗低度近视患者效果良好,共同促进视力恢复,且操作简便、安全,依从性好,体现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近视的优势。

研究[17]显示,每日增加40~80 min的户外活动,可使近视发病率大大降低。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及读写姿势不当,会导致视力不良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8]。通过为近视防治家长微信群定期分享科普文章、以问卷星的形式进行近视相关知识答题,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及家长掌握较好的科学用眼方法及护眼知识。本研究部分患者可能处于假性近视阶段,因此,通过耳穴压丸、梅花针、眼部刮痧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的中医护理方案,以及患者对科普护眼知识掌握的提高,使一些假性近视的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能在一定时间内去除视疲劳及假性成分而恢复视力[19-20]。因此,本研究认为控制近视发病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及时进行中医综合干预[21],患者与家长都需要有近视防控意识,要从用眼卫生和科学用眼习惯养成方面入手。当患者出现视力异常,要及早到眼科医院进行检查,并建立眼健康档案,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耳穴压丸、梅花针、眼部刮痧的中医护理方案干预青少年低度近视疗效较好,可维持视力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延缓屈光度增长,且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事件,表明中医护理方案干预青少年低度近视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压丸梅花针屈光度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疗法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meta分析
梅花针叩刺结合摩法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补肾醒脑汤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观察
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肺心合方联合耳穴压丸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2例
梅花针叩刺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