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理性思考
——以宁波市为例

2024-03-13 09:05张弦王凯詹柴
中国工程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科技进步宁波市测算

文/张弦 王凯 詹柴

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研究背景及其重要性

(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背景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广义技术进步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是反映一个区域内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1]。宁波市曾在2007年开展市级及下辖各区(县、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认为“九五”“十五”期间全市的指标分别为52.03%和53.07%,余姚跃升最快,且“十五”期间绝对值跃居全市第一[2]。尽管2008年以来,宁波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分领域、分行业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都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这些成效未能得到数据支撑和科学证实,原因在于近年来对该指标的测算分析不足,缺少客观衡量宁波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整体发展带动作用的依据。

我国在1997年就发布《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通知》,将索洛余值法作为农口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一使用方法[3]。为揭示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在全市农业产出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制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本文采用这一主流方法对全市和各区(县、市)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分阶段测算,并从这一指标的内涵和变动规律出发,对测算结果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在测算方法改进、促进政策设计、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重要性

一是反映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农业科技进步是广义的技术进步,其贡献率相当于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与国际通用概念一致[4],其来源包含科技进步及政策、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它所衡量的是农业产出中无法被资本、劳动力、土地这些投入要素解释的所有剩余部分,不能直接视同狭义的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是对评估农业发展水平、制定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测算过程中需分析和剥离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测算该指标能够全面揭示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被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指标体系之中,成为评估农业发展水平、制定农业政策的重要依据。如,《“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将2025年目标值设定为68%;宁波作为省内先进城市,在《宁波市农业农村科技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5年)》(甬科社〔2023〕104号)中将目标值拔高至70%。

二、宁波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宁波市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面缺乏现状数据,这一问题影响了对宁波市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并对制定新一轮的农业政策构成了阻碍。宁波市曾对“九五”“十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过测算,为当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然而,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测算方法的不断更新,过去的测算已无法反映当前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为了全面评估规划实施效果,针对性提出加快实现“十四五”目标的建议,并为制定新一轮规划目标和扶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宁波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更新测算十分必要。

(一)测算方法

索洛余值法又叫增长核算法,经济学家索洛基于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用产出增长率扣除要素增长率所剩余的部分来计算科技进步的贡献率[5]。将农业经济增长扣除劳动、资本、土地投入三个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农业经济增长后剩余部分,称为技术进步(dA/A),再将技术进步除以农业经济增长率(dY/Y)计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 of technology, CRT),即CRT=(dA/A)÷(dY/Y)。

(二)数据选取

本研究数据来源为《宁波统计年鉴》。从各变量可得性和统计口径的连贯性考虑,选取2008-2022年这一区间。

1.投入变量。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可以作为资本投入指标K,单位为亿元。由于标准劳动强度的劳动时间难以取得,使用农业从业人数这一指标作为劳动力投入指标L,单位为万人。土地投入指标M则为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水产(含淡水、海水)养殖面积之和,单位为千公顷。一是因为宁波林地面积大部分为生态公益林,用材林和经济林面积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二是因为渔业产值占比高,而远洋捕捞面积难以量化为实际生产投入的面积,故而仅计算养殖面积。

2.产出变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于第一产业产值加上农林牧渔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投入品和相关服务的购买价值。由于本研究将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作为资本投入指标,选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Y更为合适,单位为亿元。

为剔除价格因素影响,采用GDP平减指数对Y和K进行可比价换算。受2016年行政区划调整影响,鄞州区、海曙区、江东区所辖范围发生较大变化,鄞州区的部分区域划入海曙,江东区则全部并入海曙。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研究将三者合并计算。最终样本包含9个区(县、市)、15年。从市级层面合计值来看(如图1),2017、2018和2021年出现农业产出和资本投入下降的异常值,说明这些年份农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出现下滑,而同时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土地面积不断缩小,科技进步未能抵消投入要素减少对产出的负面影响[6]。

图1 2008-2022年宁波市农业产出及农业投入要素变化趋势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本文对“十三五”以前(2008-2015年)和 “十三五”以来(2016-2022年)两个时期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均在1%水平上显著且数值相近,因而据此确定拟采用的弹性值。表1显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土地投入每增加1%,农业产出分别增加0.72%、0.12%和0.16%。由此可见,在三种投入要素中,资本对农业产出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

表1 宁波市不同时期各投入要素产出弹性

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宜以中长期为主[7-9]。观察全市农业产出的变化趋势,2008年起持续攀升,至2017年出现下滑,2017-2022年围绕405亿元(可比价)上下浮动,因而可分为2008-2016年和2017-2022年两个阶段计算。如表2所示,第一阶段的产出增长率为54.78%,资本、劳动力、土地要素增长率分别为52.73%、-25.85%和-14.35%;第二阶段的产出增长率为8.45%,资本、劳动力、土地要素增长率分别为6.84%、-9.27%和-7.86%。

表2 宁波市各要素贡献率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十三五”以来(2017-2022年)宁波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从之前的40.54%提高到69.78%。进入新阶段,资本、劳动力、土地投入的贡献率大幅减小,说明科技进步与创新政策对宁波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最为突出,劳动力节约型和土地节约型的技术进步是宁波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特点。同时,尽管资本投入的增速放缓许多,其正向促进作用仍十分显著。

(二)各区(县、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观察各区(县、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发现大部分地区呈现两段式发展态势,即2008-2016年持续增长或在波动中增长,经过短暂几年的下行调整后,2018-2022年继续起伏式增长(见图2)。其中,北仑和镇海2018-2022年农业产出和资本投入变化幅度极小,北仑2013年起农业产出就开始下滑,镇海土地投入还发生正增长,因而出现异常值。

图2 2008-2022年各区(县、市)农业产出变化趋势

如表3所示,除宁海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第二阶段都较前一阶段有所提升,尤其是奉化,从36.61%提升至81.98%。在江北、余姚、慈溪、象山,该指标的提升得益于对资本投入依赖的降低。

表3 各区(县、市)各要素贡献率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地区差异依然存在,到2022年,奉化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居全市第一,鄞州(含海曙、江北)次之,象山处于末尾。象山的绝对值与奉化相差近一倍,其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依赖资本投入的增加。

劳动力和土地投入总体呈现下降态势。江北和鄞州劳动力投入在第二阶段有所增长,劳动力贡献率也在这个阶段扭负为正。在土地要素进一步制约的情况下,各地土地贡献率均大幅下降,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明显。

四、对策建议

一是优化和持续追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实证分析过程暴露了索洛余值法的诸多缺点,例如异常值多且难以解决、无法进行逐年比较等。况且,分析基于规模报酬不变这一前提假设,并不能准确反映现实情况。个别地区近年来探索使用改进后的索洛余值法或其他算法进行测算。如,安徽省将R&D经费投入作为无形资本纳入考量[8]、湖北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1]等。尤其是浙江省省级层面,采用随即前沿分析法及超越对数的函数形式[6],能够从广义的科技进步中分解出狭义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更加科学、准确地计算这一指标、开展横向比较,未来应在算法上加强改进,并与标杆地区算法相衔接。同时,应跟踪考察变化趋势,加强纵向比较,并通过建立较长时间维度的数据库来提高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和弹性测算的精度。

二是促进各投入要素的协同发展。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内涵来看,它不等同于日常认知中的科学技术,其来源包含科技进步及政策、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同时,科技创新体现在化肥农药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等的提高上。因此,资本、劳动力、土地、科技等要素不是对立的,四者需要协同发展。在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方面,应持续推进“机械强农”行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应用推广高效种养技术,节约劳动力成本。在土地要素投入方面,要充分把握宁波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契机,促进土地要素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农业规模报酬。

三是综合评价农业科技进步。许多国内外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都表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具有波动性,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的周期性、滞后性、长期性等。而由于广义的技术进步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制度改革、结构调整等也会反映在这一指标,这些制度性创新对农业总产值拉动作用并不一定会长期存在[9]。因此,科学评价农业科技发展水平,需要构建更加综合的指标体系,例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关键核心领域科技自主率、农业动植物新品种销售收入占农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指标。

猜你喜欢
科技进步宁波市测算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有关τ-可测算子的Young不等式与Heinz型不等式的逆向不等式
宁波市中城小学
(T)-可测算子迹的不等式
下城区:建设科技进步先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