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24-03-15 05:46王翀昊牛鸿婷孙世娟方庆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血症脑出血因素

侯 青 王翀昊 牛鸿婷 孙世娟 方庆娟 杨 婷 王 珅

1)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北京天坛医院,北京 10005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患者,为慢性、不可治愈性疾病,大脑神经调节系统出现紊乱,可表现出静止性震颤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1-3]。目前PD 在中国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4-5]。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临床治疗PD的常用方案,在脑内特定神经核团植入电极进行刺激,可有效控制PD 患者病情进展[6-7]。PD 患者DBS 后存在脑出血、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泌尿系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8]。因此,探讨PD 患者DBS 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可为筛选高危患者、制定治疗及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回顾性纳入接受DBS治疗的347例PD患者,探究其并发症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纳入2019-12—2023-02 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47 例PD 患者,均接受DBS治疗,术后随访30 d,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并发症组(n=31)和无并发症组(n=316)。纳入标准:(1)符合PD 相关诊断标准[9];(2)凝血功能正常;(3)年龄>18岁;(4)肝、肾功能正常;(5)具有DBS治疗指征,双侧电极植入并完成治疗;(6)语言、听力正常;(7)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明确原发脑部疾病,如脑出血、脑炎等引起的继发性PD 者;(2)合并其他精神及神经疾病者;(3)存在颅内肿瘤者;(4)分次单侧电极植入者;(5)伴特发性震颤者;(6)存在免疫功能缺陷者;(7)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及酗酒者;(8)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者。本研究设计经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依据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信息,包括年龄、PD病程、性别(男、女)、高血压(有、无)、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有、无)、吸烟(有、无)、饮酒(有、无)、Hoehn-Yahr分期(在患者“开”的状态下评估)[10]、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高中以下)、低蛋白血症(有、无)、统一PD评定量表Ⅲ(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分[1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 分[12]、术 前 淋 巴 细 胞(lymphocyte,Lym)、术前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术前采集2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 mL,采用HT-5020 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全血Lym、WBC 水平。Hoehn-Yahr 分期评分0~5 分,得分越高患者PD 病情越严重;UPDRSⅢ评分0~147 分,得分越高患者帕金森症状越重;MMSE总分0~30分,得分越高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3 观察指标

1.3.1 PD患者DBS后并发症发生情况:PD患者DBS术后恢复2 d,术后第3~5天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测,未提示明显异常者观察1~2 d出院,术前平均住院3 d,术后平均住院6 d,患者平均总住院时间9 d,术后15 d、30 d提醒院外患者复查,分析DBS后患者术后随访30 d 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为脑出血、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以及泌尿系感染等。

1.3.2 PD患者DBS后发生并发症的单因素分析:比较2 组患者年龄、BMI、PD 病程、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低蛋白血症、Hoehn-Yahr分期评分、UPDRSⅢ评分、MMSE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术前Lym及WBC水平。

1.3.3 PD患者DBS后发生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将PD 患者DBS 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以年龄、BMI、PD病程、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低蛋白血症、Hoehn-Yahr 分期评分、UPDRSⅢ评分、MMSE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术前Lym 及WBC 水平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分别行t、χ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 患者DBS 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0 d,347 例PD 患者DBS 后发生并发症31 例(8.93%),其中脑出血11 例,肺部感染10 例,电解质紊乱8 例,泌尿系感染2例。

2.2 PD 患者DBS 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单因素分析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低蛋白血症比例更高,年龄、UPDRSⅢ评分更高,手术时间更长(P<0.05)。见表1。

表1 PD患者DBS后发生并发症的单因素分析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DBS in patients with PD

2.3 PD患者DBS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将PD患者DBS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临床资料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年龄、低蛋白血症、UPDRSⅢ评分、手术时间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UPDRSⅢ评分升高、手术时间延长为PD患者DBS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Table 2 Assignment of argument variables

表3 PD患者DBS后并发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DBS in patients with PD

3 讨论

既往PD 的诊断、治疗率不足,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及医疗水平提高,PD的诊治水平大幅升高,通过直接调控神经核团活性产生治疗作用的DBS手术,因具有微创、可逆、可调节等诸多优点,在PD 患者中广泛应用[13-15]。PD 患者DBS 后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6]。本研究显示,术后随访30 d,347例PD患者DBS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3%,与既往研究[17-18]报道接近。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UPDRSⅢ评分升高、手术时间延长为PD患者DBS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D患者进食能力减弱、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可造成机体负氮平衡,摄入不足而消耗增加,诱导低蛋白血症[19-21]。低蛋白血症提示机体营养状态差,难以发挥其稳态作用,机体抵抗力下降,且内源性蛋白消耗过多,外源性蛋白吸收减少,机体清除病原菌能力下降,难以对机体损伤进行修复,从而术后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22-23]。UPDRSⅢ评分升高提示PD进展明显,可能影响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进而导致患者呼吸功能下降,呼吸肌张力升高,难以将多余分泌物排出,进而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同时UPDRSⅢ评分升高还可能导致患者肌肉僵硬、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进一步影响患者营养水平及身体功能储备,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4-25]。手术时间延长的DBS 后PD 患者,一方面,手术部位与外界接触时间随之延长,使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增加,更有利于细菌通过创口入侵体内,增加感染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6];另一方面,手术时间延长提示手术操作难度大,可能增加穿刺针对路径中血管的直接损伤,增加创伤愈合难度,导致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27-28]。

鉴于以上影响因素,临床应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伴低蛋白血症者可进行饮食调整,早期增加营养摄入,提高身体素质,应对病理状态,必要时服用补充制剂,甚至给予人血清白蛋白静滴;(2)在DBS 后PD患者进行病情进展评估的情况下,应重视对患者精神学的评估,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提高手术适用群体的个体化选择,全面观察患者UPDRSⅢ评分变化,对UPDRSⅢ评分升高的患者进行持续随访及重点关注,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规范手术流程,尽量通过手术计划系统可视化计算进行精确定位,保证每一个细节的精准性,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PD 患者DBS 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合并低蛋白血症、UPDRSⅢ评分升高、手术时间延长,对其进行评估可为筛选高危患者、制定临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对象均在我院接受治疗,且数量有限,导致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故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猜你喜欢
血症脑出血因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解石三大因素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