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用药规律*

2024-03-15 05:49杨璐吕素张丽潘焕焕陈茜岳婷卢改会
中医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白芷面膜痤疮

杨璐,吕素,张丽,潘焕焕,陈茜,岳婷,卢改会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多由患者情绪不稳定、饮食不健康、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常发生于青春期,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发病率非常高,严重者还伴有结节、囊肿和瘢痕等皮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2]。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以口服抗生素、激素、维A酸及理疗为主,但疗效低、复发率高、易产生耐药性。中医治疗该病可以整体为导向,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常见痤疮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3]。

中药面膜是以多种中药为主要成分的传统配方,具有独特的组成规律和配伍原则。数据挖掘技术可将处方特征、药方配伍信息进行深层次挖掘,是揭示其复杂相互关系的有效方法[4-6]。因此,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2013年5月5日至2022年5月5日已发表的有关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常见的痤疮类型和核心药物组合,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及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方式本文以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途径为主题检索,时间范围:2013年5月5日至2022年5月5日。使用中文关键词“中药面膜”和“痤疮”,中文关键词“外用”和“粉刺”;“Acne”是英文的主题性词语;“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sk”“Acne”为英文主题词,“external treatment”为英文自由词。

1.2 文献纳入标准(自拟)(1)明确诊断为痤疮;(2)干预方法以中药敷贴为主,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对痤疮进行临床疗效观察;(3)确定中药面膜的使用方法;(4)中药面膜处方相同者仅纳入样本量较多的文献;(5)疗效判定标准明确。

1.3 文献排除标准(自拟)(1)动物实验、机制的研究分析;(2)研究对象为小儿、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的文献;(3)研究方法采用针灸、推拿或口服中药的文献;(4)治疗药物仅为单味中药的文献。

1.4 中药名称规范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录入Microsoft Excel处理,建立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数据库。参照2015年版《中药学》和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药名、性味、归经进行规范处理,如“双花”统一为“金银花”,“生薏苡仁”“炒薏苡仁”统一为“薏苡仁”,“丹皮”统一为“牡丹皮”等。

1.5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库中规范好的中药录入Microsoft Excel进行频次、性味、归经的统计分析,利用Clemen-tine12.0以及SPSS 25.0软件,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并且利用系统药物聚类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

共检索出文献589篇,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181篇,共涉及181首方剂,189味中药。

2.1 高频中药分析将符合要求的181首方剂进行排序,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共有药物189味,使用频次超过40次的有11味药材,且频次最高为104次,最低为44次。清热解毒药类大黄出现104次,占比57.46%;活血药类丹参出现100次,占比55.25%,见表1。

表1 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处方中高频药物(使用频次≥40次)频次、频率分析

2.2 药性药味分析参照2008年版《神农本草经》对纳入所有药物的药性、药味进行统计分析,见表2、表3。

表2 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处方中药性分析

表3 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处方药味分析

2.3 药物归经分析对纳入所有药物的归经进行统计分析显示,189味中药涵盖12经,见表4。

表4 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处方中药物归经分析

2.4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将11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用药的经验,将其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清热类(蒲公英、野菊花、丹参、连翘、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消肿散结止痛类(白芷)、解毒疗疮类(大黄、苦参),其中以清热类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占比高达69.37%,见表5。

表5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2.5 关联规则的中药处方分析以181篇文献中的中药面膜配方为研究对象,运用 Clementine 12.0软件,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分析显示:共得到关联规则42条,大黄-白芷的置信度较高,大黄-丹参的支持度较高,见表6。

表6 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处方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于治疗粉刺的中草药,其四气分布主要是寒、凉、温、平,五味分布主要是苦、辛、甘、淡,归经分布主要是肝、胃、心、肺、脾经。中药面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大黄、丹参、白芷、黄芩、金银花、黄柏、连翘、蒲公英、黄连、玄参、板蓝根等,其中以大黄、香附、黄连、玄参、板蓝根为核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润肠通便、解热镇痛、止血、利胆、抗菌、收敛、抗癌等作用[7-10]。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体内阳热偏盛,加之饮食不节、肺胃有热、受风,使经络气血上蒸,血随热行,壅塞皮表,不能充盈所致[11-13]。大黄可发挥抗炎的效果[14-15]。丹参味苦、性微寒、无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血安神的功效,丹参中含有的丹参酮能抗雄激素,减少皮脂分泌,从而减轻炎症反应[16]。白芷具有消炎、抑菌杀菌的效果,可以让人体的微循环得到改善,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还具有泻下攻积、清热解毒、泻火的效果,可缓解胃肠湿热、肺经郁热,从而发挥治疗痤疮的作用[17-21]。

痤疮的病因多种多样,但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也有可能是由于雄激素代谢紊乱,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迂曲堵塞,皮脂堆积,形成丘疹[22-24]。通过聚类分析,可将高频药物分为清热类(蒲公英、野菊花、丹参、连翘、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消肿散结止痛类(白芷)、解毒疗疮类(大黄、苦参),根据病因病机针对性地从清热、解毒、散结等方面对痤疮施以治疗。在中医配伍方面,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10项组合分别为丹参-大黄、白芷-大黄、黄芩-大黄、金银花-大黄、黄柏-大黄、黄连-大黄、硫黄-大黄、白芷-丹参、黄芩-丹参、金银花-丹参。研究表明,丹参所含的丹参酮可抑制雄激素,减少皮脂分泌,缓解炎症反应,同时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皮损愈合[21];大黄所含的游离蒽醌、黄芩所含的黄芩乙酸乙酯;白芷所含香豆素类成分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镇痛作用;黄连、黄柏所含的小檗碱对痤疮丙酸杆菌等痤疮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黄芩所含野黄芩苷还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进而抑制炎症[25-26]。

本研究分析了近10年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所用药物以性寒味苦为主,清热类药物使用居多,且多从肝、胃、肺经论治,药物关联规则发现大黄-丹参的支持度最高,有望为痤疮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尚存在不足,如样本量太少、文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挖掘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最终所得药物在配伍之后的功效仍有待于验证。

猜你喜欢
白芷面膜痤疮
雾面膜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面膜里的新乾坤
哈哈镜 面膜
白芷美白活性部位初步研究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面膜DIY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的体内外HPLC图谱对比分析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