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双创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4-03-15 01:58宋迎迎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安徽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滁州市众创孵化器

文/宋迎迎(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双创孵化载体(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支撑节点和重要枢纽。滁州市双创孵化载体与先进地区相比,在数量、布局、运营、培育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以“平台思维”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孵化链条,进而推动滁州市双创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

一、滁州市双创孵化载体发展现状

1.省级平台数量进一步增加

近年来,滁州市大力推动和发展双创孵化载体建设,目前孵化载体均已实现县(市)区全覆盖,现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在孵企业1200 余家。全市有科技孵化器9 家(综合型8 家、专业型1 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 家、市级1 家,孵化总面积176357.06m2;众创空间29 家,其中国家级4 家、省级14 家、市级11家,孵化总面积139021.59m2。

2.政策支持措施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滁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双创孵化载体建设的政策措施。2021 年出台的《滁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及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填补了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空缺,进一步完善了“市级—省级—国家级”双创孵化载体的培育梯度机制。2022 年,滁州市又接连发布了《滁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及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滁州市众创空间备案及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补充通知,进一步优化了滁州市创新创业生态。

3.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共享、交流活动,拓宽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渠道,推动双创孵化载体与入驻企业有机融合、共同发展。通过政产学研合作、产业技术联盟等形式,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咨询与服务,帮助企业破解技术瓶颈。搭建金融机构普惠融资平台,积极开展小微科技企业融资贷款服务,助力小微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4.跨区域协作互动进一步增强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利用上海、江苏等地的科技资源优势,滁州市部分双创孵化载体与长三角科技孵化器建立了协作关系,双方围绕服务功能、运营模式、管理经验、政策支持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此外,积极引进长三角知名孵化器建设高端平台,苏河汇、天地汇、源家园、萤火虫等众创空间相继投入运营。

二、滁州市双创孵化载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数量相对偏少,缺少专业性孵化载体

从数量上看,安徽省的孵化载体主要集中在合肥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三市数量合计占比高达50.6%,而滁州市数量占比仅为7.6%。从类型上看,滁州市绝大多数孵化载体是综合性的,缺乏面向滁州市“八大产业链”的专业性孵化载体。目前,滁州市各类孵化载体共计38 家,专业性的仅1 家(经纬航空与通信装备专业孵化器),且所属行业领域并非滁州市“八大产业链”。由于综合性孵化载体引进的企业类型多、覆盖行业范围广、服务对象杂、运营成本高,难以同时满足各个企业、行业对专业设备和专业服务的需求,高层次和顶尖专业人才不易集聚,难以打破创新创业中遇到的技术瓶颈。

2.盈利手段单一,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孵化载体的持续发展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市场机制。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要素资源的自主流动,决定了孵化载体的模式、规模、方向和形式。因此,孵化载体的发展需要以企业的视角进行推进,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盈利模式。目前,滁州市大部分孵化载体以提供办公场所为主,忽视了创新要素的汇集与合理匹配,营收模式比较单一,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房租和政府补贴,能够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形成长效稳定盈利机制的并不多。由于盈利手段单一,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相当一部分孵化载体依赖政策补贴生存,一旦无法享受财政资金补贴,机构运营容易陷入困境。

3.服务水平不高,孵化能力相对薄弱

当前,滁州市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一是服务手段相对单一。主要提供诸如物业、政策咨询、工商税务登记注册和政府项目申报等常规性服务,很少能够为在孵企业提供针对性和差异化服务。二是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缺乏一批懂科技、懂创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专业孵化人才和专业化管理人才,难以识别并筛选出优质项目。三是后续跟踪服务能力薄弱,对已毕业企业关注度不够。企业孵化毕业后,就近落户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的门槛较高,多数产业园区以招商引资标准评判毕业企业能否入驻产业园区,造成项目前期在滁州市孵化,未来在外地落户。

4.金融支撑不足,风险投资相对缺乏

在孵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投风投作为助推器。目前,滁州市创投风投发展尚不充分,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投融资服务能力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初创科技企业前期的孵化资金和风险投资需求。而初创期、成长期的项目,很难获得除天使基金、风险基金外的其他政府性基金的支持,同时因为自身风险较大,所以也很难获得社会资金的支持。

三、 国内先进地区双创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借鉴

上海市、杭州市、成都市和武汉市作为双创孵化载体的示范城市,其发展思路和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一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1.政府重视,大力度政策扶持

上述四地孵化载体的发展经验表明,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与政策支持是推动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上海市设立了科技产业化“孵化”专项资金和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基金。杭州市围绕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在政策层面谋划出了一整套推进思路,从科技成果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发力,为初创项目在落地转化道路上的“每一道难关”都提供了“解题之法”。

2.市场化操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上述四地孵化载体有着不同的组织模式,既有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也有以市场投入为主,但这两种模式皆体现了市场化的运作思路,充分结合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实践证明,在初创时期应以政府主导为主,成熟运作应发挥市场主体的决定性作用。孵化载体借助市场,不仅带来了资金,引进了创新资源,也为孵化载体本身带来了更大发展空间,能够有效推动孵化器的快速发展。

3.做优服务,发掘推动优质项目

上述四地在孵化管理和服务上积极寻求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例如,融创智谷园区是武汉市打造的首批“创谷”之一,这里的创业孵化已形成“链条化”模式,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创新要素的专业化服务,先后培育了一批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及国家级技术平台。此外,为了贴合园区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园区构建了集智慧应用平台、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企业家交流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孵化器加速器平台、金融创投平台于一体的“6+”服务平台,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多个维度的服务体系,全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4.强化考评,提升整体运营水平

上述四地聚焦高质量发展,科学制定考核办法,强化对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的绩效考评,以考评结果为重要依据对孵化载体进行推优提档和政策激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孵化载体进行通报和摘牌,持续推动孵化器的能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四、滁州市双创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强化政策集成,持续优化孵化载体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供给,大力引导支持孵化载体建设。目前滁州市对孵化载体的政策扶持主要有年度绩效评价奖励、运营经费等,在引导各类孵化载体释放活力方面的效果有待提升。下一步可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除上述奖励外,统筹考虑设立创新创业活动补助、孵化企业绩效奖励、创客活动补助等形式,充分激发孵化载体及其入驻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此外,建议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与园区、孵化器、孵化企业的沟通联系,强化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配套政策执行力度,不断提高孵化成功率。二是择优重点支持,加大示范引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和各类主体投资建设孵化器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骨干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紧扣滁州市产业发展规划,兴办孵化载体,涵盖创业苗圃(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区。可以根据孵化载体的定位、科技含量、经济贡献率等给出不同的扶持标准,对于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给予重点扶持政策,做到普惠和重点扶持相结合。三是强化政策宣传,用好用活扶持政策。深入宣传、宣讲创新创业政策,切实帮助企业甄别政策适用范围。同时,积极联络孵化机构、技术服务平台、创业企业三方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织协调资源、技术、人才共用共享,为创业者提供全流程服务。

2.聚焦战新产业,加快建设高能级孵化载体

一是整体规划布局,重点发展一批专业孵化载体。紧紧围绕滁州市“八大产业链”,加快全市孵化载体体系建设。建议各县(市)区聚焦突破发展的重点产业,围绕产业链条梳理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确定产业重点,结合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优化创新资源要素供给,加快布局建设专业型孵化载体。支持有条件的重点园区争创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优良的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二是巧借离岸资源,设立跨区域“飞地”孵化器。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探索“飞地孵化”模式,搭建一条“发达地区就近孵化、成果滁州转化”的“空中走廊”。例如,进一步加强上海大院大所的技术引进,探索在上海建立“飞地”孵化器,在“飞地”孵化器里实现科技成果的早期孵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在项目发展到可以对接龙头企业进行商业化应用后,再科学精准地引进到滁州市各产业园区匹配落地,全面提升滁州市产业竞争力。三是注重创新创业组织建设,推动成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借助协会功能,加强滁州市各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的联系,整合双创服务资源,增强孵化器服务能力,促进滁州市孵化器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3.激活造血功能,不断提升孵化载体运营水平

一是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孵化器建设。按照“政府搭台、市场主导、企业运营”的建设发展思路,支持民营资本参股创办孵化器。充分发挥民营机构机制灵活、民营资本创新活跃的优势,采取引进孵化器专业运营机构、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孵化服务水平较高的科技园区建立合作关系、聘用职业经理人等形式,在创业辅导、管理咨询等方面引进全套的专业化服务,全面提升孵化载体运营管理水平。可借鉴武汉等先进地区做法,采用政府提供经营场所、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孵化服务的合作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使孵化器的建设、管理、运营相分离,培育建设具有行业特色、专业服务一流、规模效益明显的运营服务机构。二是探索复合盈利模式。一方面,要加快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团队招引,不断提升孵化载体入驻使用率。另一方面,要建立复合盈利机制,发展多样综合收入来源。目前滁州市孵化载体收入主要有租赁收入、服务费收入、会员费收入、投资收入几类,可以探索采用“租赁+服务费+投资”或“会员费+投资”等复合盈利模式。政府建立的孵化载体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对入驻企业进行考核,分等级予以激励,使优者更优,提升孵化载体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

4.坚持协同发力,全面提高孵化载体服务能力

一是引人才。鼓励和支持引进高层次孵化器管理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创业孵化人才及技术经纪人培育体系、创新创业导师服务体系,为孵化载体提供诊断辅导和咨询服务。二是搭平台。立足企业需求,全方位招引各类配套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在孵企业对技术、资金、人才、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三是重延伸。注重延伸创业孵化服务,通过与开发区、高新区的结合,为毕业企业提供延伸化的服务,帮助毕业企业落户园区,解决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四是促合作。整合滁州市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资源,坚持平台思维,建立资源共享、利益共担的合作关系,逐步完善各类孵化载体的联动机制,根据企业成长阶段推荐合适的孵化载体环节,发挥好“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化的孵化效能。通过对不同资源的整合,提高滁州市孵化载体整体专业化服务水平,形成分工科学、精密、细化的服务体系。

5.创新金融生态,助力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共同成长

一是探索投融资孵化融合发展。鼓励孵化载体持股孵化,探索发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创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体系,采取跟投、自投、领投等多种形式投资初创企业,不断提高孵化成功率,促进孵化器与孵化企业共同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基金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提升基金运作专业化水平,瞄准优质项目加强投资。同时,通过政策激励等方式,积极招引风投创投机构和私募基金机构,引导风投创投在滁投早、投小、投科技,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猜你喜欢
滁州市众创孵化器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习作点评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习作点评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莫借众创空间之名装神弄鬼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