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巢湖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研究

2024-03-15 01:59宋盛楠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巢湖合肥市生态农业

文/宋盛楠(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2020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合肥市考察调研时强调,八百里巢湖要用好,更要保护好、治理好,使之成为合肥这个城市最好的名片。《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决定》中指出,要牢牢把握“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要求,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树样板。巢湖综合治理十年来,合肥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发力,经济总量十年翻了近3 倍,巢湖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巢湖生态环境恢复的拐点还未到来,环巢湖绿色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亟待解决。

一、环巢湖流域绿色发展现状

1.环巢湖工业生产绿色转型成效明显

近年来,环巢湖的包河区、蜀山区等地深化科技和产业创新,全力打造绿色新动能。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和生产方式绿色转型,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建设中国声谷、中国环境谷等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和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地,制造产业链向两端延伸,逐步发展成为流域经济新增长点。

2.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初步建成

环巢湖流域自然条件优越,盛产银鱼、虾、水稻、蔬菜瓜果、茶叶、苗木花卉等农产品,是全国粮油生产基地之一。合肥市实施“生态保障、基础先行、科技支撑、产业化提升、创新推动”五大战略,充分发挥现代生态农业“生态平衡、保障供应、观光休闲、文化科普、美化城乡、产业带动”六大功能,通过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等一系列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构建以“高效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标志的巢湖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充分展现环巢湖“稻海麦浪、碧波鱼跃、水清岸绿、蔬果飘香”的江淮鱼米之乡农业特色,基本形成“环湖、近城、岭上、多极”农业发展格局。

3.居民生活方式逐渐向绿色转变

绿色生活是一种简约适度、节俭低碳的生活方式,包括使用和推广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近年来,合肥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巢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积极推动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通过持续提升人们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与此同时,绿色生活方式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人们在消费更加环保、低碳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生产方式不断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二、环巢湖流域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1)现行地方标准《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以下简称《巢湖标准》)亟待修订。《巢湖标准》发布于2016 年,其中水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限值等规定不仅滞后于当下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合肥特大城市发展现状,而且与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4440—2022)相比差距较大,不利于提升和加强精准管控的可操作性和对综合生物毒性等的风险防控。

(2)环湖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缺乏“安徽标准”支撑。环湖“三品一标”产品存在认知度和推广度不足、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同时由于生态农产品缺少省级地方标准认证和监管,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建立健全。2023 年7 月,山西省制定出台《“山西标准”标识管理办法》,以省内特优产品小米、藜麦米、红芸豆、酿造用高粱等重点杂粮产品以及红富士苹果、玉露香梨为突破口,采取“标准+认证+品牌”工作模式,探索开展“山西标准”标识培育及评价工作。浙江省、深圳市也已出台了“浙江标准”“深圳标准”管理办法,而安徽省还未开展“安徽标准”的制定、认证和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2.工业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化发展不足

(1)产业规模相对较小。2022 年,合肥市光伏和新能源产业产值为1021.89 亿元,约为常州市的20%、苏州市的34.3%,龙头企业阳光电源2022 年营业收入为江苏协鑫集团的22.1%;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为428.91亿元,市场主体超350 家,约为无锡市的28.6%和17.5%,无锡市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中有4000 多家配套企业,而合肥市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为依托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

(2)产业集聚程度还需提高。在《2023 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分别居第2、3、5 位,而合肥市仅列第10 位,与沪苏常相比存在差距。

3.生态农业全产业链尚未形成

(1)环湖生态农业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较低。环湖休闲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强,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尚未建成。2022 年,合肥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8%,南京市、苏州市分别为72.8%和73%,合肥市智慧农业虽处于全省前列,但与宁苏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时,休闲农业项目亟待优化提升。以三瓜公社为例,由于存在电商销售与当地农民利益联结不紧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状况不佳、文创产品和氛围脱离农村生活等问题,部分民宿和餐饮店经营不善,景点热度无法持续。截至2023 年4 月,合肥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总数为413 个,是南京市的72%,其中绿色食品248 个,是杭州市的44.8%;地理标志农产品12 个,是杭州市的66.7%,环湖生态农业产业附加值相对较低。

(2)基于全产业链的金融资源配置不优。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推出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虽然截至2023 年7 月,公司共为28 条产业链制定担保实施方案,但实际上,28 项担保方案在环巢湖流域落地较少,且局限于农业种植、加工、贸易等领域,并未涉及生态农业中的文旅、生态康养等相关产业,金融赋能的系统性不足,农业产业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的“链变”效应没有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撑。

4.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质量仍需提升

(1)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垃圾治理、改厕后续管护、美丽乡村中心村管护、污水设施运行维护等所需运行费用给县区政府带来较大财政压力。近年来,巢湖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已投入近4 亿元,占当地公共预算收入的4%。此外,“谁污染,谁治理”的污染治理原则落实不到位,市级与县级在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上需要进一步明确。

(2)环巢湖农村污水治理效果有待改善。集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跟不上、管理不到位,进水浓度偏低。不少村庄污水采用截污纳管一体化处理方式,运行情况不理想,很多地方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污水治理效果不明显。

三、推动环巢湖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系统构建环巢湖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1)及时修订《巢湖标准》。针对第一批、第二批《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中列出的化学物质及抗生素、微塑料等环境检出率高的新污染物,结合环巢湖流域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增加特征污染物控制指标,识别新污染物主要排放源,制定“一品一策”管控措施。

(2)推进生态农产品“安徽标准”认证和管理体系建设。以省内特优农产品为抓手,探索开展“安徽标准”标识认定和培育工作。尝试在合肥市进行试点,通过标准赋能、认证提质、品牌增效、产品溢价,定优标准、做优产品,提高社会对环巢湖生态农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增强本地居民消费意愿,实现环巢湖“安徽标准”生态农产品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促进从根本上解决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2.打造工业绿色低碳产业集聚示范区

(1)锻造绿色低碳产业新的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安徽省的首位产业,要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速期政策红利,做大做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把废旧电池处理打造成合肥市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鼓励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利用国家溯源平台,对废旧电池从回收到运输、储存、拆解、再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扫码登记,实现退役动力电池来源可溯、去向可查。

(2)培育绿色发展领军企业。支持合肥市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争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鼓励其与入选企业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学习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在研发低碳技术和产品、提供低碳解决方案、带动行业整体低碳转型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快成长为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科技型领军企业。

3.健全环巢湖生态农业全产业链

(1)全面提升环巢湖绿色有机农业带建设能级。以合肥市“国际湿地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湿地绿色有机农业,建管并重,进一步加大绿色种植宣传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争取总部企业和更多绿色农业企业落户,全面提升环巢湖绿色有机农业带规模和产业层次。以绿色消费为抓手,紧盯合肥市民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搭建巢湖“菜园子”直通合肥“菜篮子”平台,建成多个合肥市外有机蔬菜主供应基地,并逐步向全省其他城市和长三角地区扩散。

(2)创新生态农业全产业链金融配置模式。打造“生态农业产业链金融云平台”,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开展环巢湖重点农业产业链金融链长制试点,鼓励设立区县特色农业产业专营银行,依托链条企业订单流、资金流等经营信息,精准开展信用评测、风险画像和数据增信,促进金融产品与农业产业链高效对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4.全面提升环巢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

(1)“四治”融合推进环巢湖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主推,村民自治、政府法治、乡贤德治、科技智治共同发力,持续提升农村环境和村庄风貌。围绕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结合安徽省“千万”工程,建议开展省级“皖美”村庄认定和奖补工作,主要从人居环境、风貌、绿化等方面进行评定,对获得称号的村庄给予一次性补贴和每年一定的养护费用,推进环巢湖乡村生态振兴。积极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开发城乡居民低碳平台,开设多种农村低碳场景和碳减排项目,进行居民碳减排数据采集、核算、管理,量化低碳行为并按一定规则给予奖励。

(2)丰富市场化手段推动环巢湖农村污水处置效果提升。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合理调整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建立“优水优价”的污水处理服务付费模式。在合肥市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多元投入机制试点,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农村污水提标改造技术研究,为环巢湖自然村污水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猜你喜欢
巢湖合肥市生态农业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学
巢湖颂歌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分析
巢湖玉卮意蕴长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华能巢湖电厂脱硝系统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