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观察*

2024-03-22 07:44张海宽王正张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浮针进针股骨头

张海宽,王正,张昊

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该病病情发展较快,是骨科常见的致残性、难治性疾病。ONFH的发生主要是因内外因素导致患者股骨头周边血供被破坏导致骨细胞缺血、凋亡,因而发生股骨头塌陷和坏死[1]。钱德勒认为股骨头的解剖和心脏十分相似,将股骨头坏死称作“髋关节的冠心病”。据推算全球约有2000多万患者,国内保守估计有500万~750万例,且每年约增加20万例新病患,呈递增趋势,发病率已达0.51%,好发于40~50岁,平均年龄大约在45岁左右,男高于女,男女比例约为7:3。临床报告显示,94%的无症状ONFH将在5年内发展为有症状的ONFH,所以宜早期诊治以延缓进展[2]。ONFH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创伤较大,适用于中后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因此临床上早、中期患者治疗目标主要为保留患者自身髋关节[3],防止股骨头塌陷,提高生活质量。符仲华先生认为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由此通过浮针在皮下扫散,能迅速松解患肌,减少对血管的压迫,消除患者的疼痛,并且配合再灌注手法使缺血组织快死速恢复血供,改善其缺血缺氧的状态。已有研究证明浮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4-5]。本研究通过浮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观察其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20)》制定诊断标准。

1.2 2019 年版ONFH的中国分期[6]

?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20)》[1]中关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核磁共振示股骨头坏死分期符合2019年版ONFH的中国分期[6]中Ⅰ、Ⅱ、Ⅲ期;③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接受其他临床研究;④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够坚持完成治疗;

1.4 排除标准 ①晕针、惧针、药物过敏者;②皮肤破溃或感染的患者;③合并有心、脑、肝、肾等疾病者;④患者为妇女且在经期、哺乳期或正准备受孕者;⑤试验过程中接受其他治疗而影响本研究疗效观察者;

2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6月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每组各40例患者,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分为2组。通过对比,2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男24名,女16名,平均年龄为(46.80±11.90)岁,平均病程为(3.05±1.32)月。观察组男23名,女17名,平均年龄为(43.63±12.14)岁,平均病程为(3.15±1.38)月。研究结果显示,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治疗方法

3.1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浮针疗法。浮针疗法具体操作:操作者对进针点局部消毒,使用M规格的一次性浮针及进针器进针,进针时朝着患肌方向,平刺进针,利用针芯将套管带入皮下,进针深度约3cm,进针后将针芯退至软套管后,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使针芯及套管做扇形扫散运动,扫散角度约为30°,扫散频率约为50次/min。在使用浮针扫散时,配合再灌注活动加强疗效。股骨头坏死常见患肌的再灌注活动操作:①髂腰肌:患者侧卧位,屈膝屈髋,操作者予以抗阻10s后放松;②臀大肌:患者俯卧位,嘱患侧下肢伸直,抬离床面5cm以上,操作者予以抗阻10s后放松;③臀中肌:患者侧卧位,嘱患者外展髋关节,操作者予以抗阻10s后放松;④股四头肌:患者仰卧位,嘱患者勾脚尖,下肢伸直,抬离床面5cm以上,操作者予以抗阻10s后放松;⑤腓肠肌:患者俯卧位,伸直下肢,脚尖向下用力抵住,操作者予以抗阻10s后放松。对同一块患肌的再灌注活动,可间隔2 min,对于每一块患肌可再灌注2~3次。扫散及再灌注活动结束后,抽出针芯及软套管,按压针孔3min后使用医用胶布外贴以防止出血。

3.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仙灵骨葆胶囊(国药集团同济党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家准字720025337)治疗,组方:淫羊藿、续断、丹参、知母、补骨脂、地黄。作用:滋补肝肾、接骨续筋、强身健骨。主治:骨质疏松、骨折、骨关节炎、骨无菌性坏死。2次/d,一次3粒,口服。

2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

4 观察指标

①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20)》[1]:分为治愈、显效、无效。治愈:髋关节无疼痛,关节活动度正常,无跛行;显效:髋关节处疼痛较初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尚可;无效,疼痛始终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7]:通过VAS评分对治疗前、治疗后髋关节活动时的疼痛程度记录并比较。VAS评分是利用长度为10cm的标尺对疼痛进行测量区分,总10分,0分为没有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并可轻度降低睡眠质量,还可以接受,7~10分为剧痛,睡眠质量非常差。

③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8]:从疼痛程度、关节畸形、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4个方面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评分总分为100分,疼痛程度:44分;畸形评分:4分;关节活动度:5分;功能评分:47分。

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5.0对获取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治疗前后对差值d进行正态性检验并采用配对t检验,2组之间的比较经正态性检验后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时,采用χ2检验,超过20%单元格的T<5,至少1个T<1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2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例数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观察组401919295.00对照组4019101172.5 χ2值9.024 P值0.011

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 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VAS、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讨 论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创伤、激素、酒精等因素导致股骨头骨内血供中断引起的骨细胞死亡,死骨吸收导致股骨头结构发生改变,甚至股骨头塌陷的病理过程。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大量饮酒、股骨颈骨折等因素。已有研究证实股骨头坏死和血运障碍有着明确联系。刘清华等[9]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血供情况,认为股骨头坏死主要是上支持带动脉损伤所导致。赵德伟等[10]通过对激素性ONFH造模发现,各种危险因素的共同途径都是影响股骨头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ONFH。对于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来说时,股骨头髓内微血管通常会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局部骨内压会因为股骨头髓内微血管通常会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而随之升高,股骨头的应力强度明显降低,甚至会发生微小塌陷骨折。依据2019年版ONFH的中国分期,早中期(Ⅰ、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无明显股骨头塌陷,在保髋治疗ONFH中改善其缺血缺氧的状态、防止股骨头塌陷,恢复骨细胞及相关组织的正常血供及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早中期(Ⅰ、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西医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髓芯减压术、带血管蒂骨移植术、游离骨移植术为主,但治疗上普遍存在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多、费用昂贵、药物不良反应多发等问题。中医治疗遵循“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治疗原则。已有研究证明中医治疗ONFH已取了很好的效果。相对于西医治疗而言,中医治疗有着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中医将“股骨头坏死”归为“骨蚀”“骨痹”范畴。中医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是由于机体肝肾亏损,气血两虚,继而产生痰、瘀等有形产物痹阻筋脉,最终导致股骨头失养而坏死。除肝肾亏损之外,先天肾气不足,后天失于濡养,以及外伤、劳累等均会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曰“瘀血不散,筋脉失养”[11]。归根结底来说,痰瘀阻络,气血流通不畅,以致于骨失于营血的滋润及肾虚精亏、髓腔空虚,骨失于濡养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活血化瘀与补肾强骨在治疗过程中都尤为重要。仙灵骨葆胶囊有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的功效。仙灵骨葆胶囊含有补骨脂、续断、淫羊藿等药物,可以减轻髋关节疼痛,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促进血管新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骨吸收、增加股骨头血流供应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股骨头坏死[12-14]。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15]。

浮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曾馥馥[4]等人通过回顾性分析浮针治疗股骨头坏死提出浮针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浮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可提高Harris评分,降低VAS评分。马家宾等[16]通过浮针疗法联合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指出。浮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唐兆鹏[17]等研究发现给予坏死的股骨头适当的应力刺激,可以明显提高股骨头的骨密度、抗压强度及改善组织学观察情况,适当的应力刺激有利于骨组织的修复。浮针治疗包括扫散及再灌注[18-19]。浮针扫散主要针对患肌局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浮针通过皮下扫散,可以刺激疏松结缔组织,产生生物电,使细胞离子通道更好的开放,从而促进患肌血液供应,使肌肉的僵硬、痉挛得以缓解,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路保全[20]等研究发现通过刺激肌肉收缩,肌张力的变化会促进局部动静脉与淋巴循环的畅通,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水肿消退及组织内张力降低。再灌注活动是符仲华教授根据“缺血-再灌注”观念提出的,浮针再灌注指的是操作者在使用浮针扫散的同时使患者被动、主动的收缩患肌,随后嘱患者放松。通过迅速提升、减轻患肌周围血管腔压力,促进局部动静脉与淋巴循环的畅通,使得缺血缺氧的患肌能够得到更快、更广泛的血液灌注及营养支持,从而增加股骨头血运供应、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有效的促进骨组织的修复,使股骨头坏死范围缩小,并能增强股骨头及坏死区密度,阻止坏死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次临床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结论:浮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Harris评分,降低VAS评分。浮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明显优于应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该治疗方法能够显著减轻早中期ONFH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浮针进针股骨头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