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报纸副刊打造特色内容的策略探索

2024-03-25 09:37姚媛媛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雨花石副刊报纸

摘要:新媒体时代,报纸面临发展困境,在报纸版面有限、新闻内容同质化的背景下,具有独特人文定位、情感关联的报纸副刊该如何打造特色内容吸引受众,成为媒体领域和传播生态中的热点话题。本研究深入探讨媒体传播生态中,报纸副刊如何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把握受众深层次需求的问题,旨在探索提高报纸副刊品质和价值的有效方法,研究具有特色性内容的报纸副刊在扩大读者群体、促进阅读习惯养成和提升报纸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作用,为报纸副刊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通过对金陵晚报品牌副刊《雨花石》的具体分析、经验总结和梳理归纳,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报纸副刊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对报纸副刊打造特色内容提出了五点建议,即书写大时代、打造烟火气、深耕地域文化、传递正能量、提倡慢思考。研究结果揭示了报纸副刊的特色化内容可以提高阅读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有效增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读者的参与度和忠诚度,为打造报纸的品牌价值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本研究论证了新媒体手段缺失对于传统报纸副刊的不利影响,建议通过加强编辑团队转型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积极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等方式,打开报纸副刊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新媒体;报纸;副刊;特色定位;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1-0094-03

一、前言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报纸副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传统的副刊内容已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需要通过打造特色化内容来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过去,副刊更多是作为新闻主阵地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但新媒体时代,大量同质化信息的即时和碎片化传播,使得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可遇而不可求的独家新闻成为稀缺资源,且难以持续高效产出,导致新闻同质化严重,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大幅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副刊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针对新媒体时代,副刊内容如何凸显特色的问题,笔者基于长期从事的报纸副刊编稿和运作工作,浅谈一些心得。

二、对报纸副刊打造特色内容的五点建议

传统的报纸副刊往往内容单一,难以满足读者需求。通过内容创新和个性化打造,副刊特色更加鲜明。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书写大时代,做与时俱进的时代表达者

文化副刊始终担负着传播新思想、传递新信息、启发新思考的文化使命[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新媒体时代的报纸副刊作品,要矢志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者,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写大时代,弘扬主旋律,为人民抒情,为时代放歌。

副刊作品也应具备新闻属性,在选材上应紧跟时事热点,与重大主题相结合,不能停留在空中楼阁,要具备思想深度,把创作触角伸得更远更深,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思考。

文学副刊应当时刻保持对重大政策、焦点事件的高度敏感性[2]。以金陵晚报副刊《雨花石》版为例,在重大主题节点和时政热点与副刊结合方面,《雨花石》版进行了很多探索。2022年冬奥会期间,副刊编辑提前策划,以“关注冬奥,全民健身”为主题,选择优秀作品整版专题呈现,无论是描写参与冰雪运动的经历,还是对冬奥盛会的热切关注,或是赞扬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精神的诗歌,都成为时事新闻的丰富补充,用副刊独特的版面语言和情感语言,深入传播了冬奥会的重大主题,也从中体现了媒体人的作为与担当。

支教、援藏、守卫边疆海岛、公益志愿者、社区热心人等都是《雨花石》版上常见的主题,题材紧扣时代脉搏,书写人民群像,彰顯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力量,展现积极昂扬的社会风貌。

(二)俯下身来接地气,打造人情味与烟火气

仅限于纯文学的副刊已经不能满足媒体发展与读者不断升级的需求,它必须具有浓厚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3]。

新媒体时代,报纸受众以中老年人为主,副刊选稿如果太过文艺或者倾向于纯文学性,难免“曲高和寡”。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报纸副刊从业者应从民生意识、大众视角着手,致力于书写贴近民众的优质内容,改变受众对于报纸副刊不接地气的印象[4]。所以笔者认为,副刊选稿要接地气,要能够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只有贴近百姓日常,致力于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才更易引起读者共情,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让副刊内容真正走进读者心里,让读者不再是远距离的旁观者,或只是单纯的文字欣赏者。

仍以《雨花石》副刊为例,其定位是生活化、接地气、具有浓郁烟火气息的报纸副刊,选稿多涉及柴米油盐、生活百态、喜怒哀乐……稿件中亲切平凡的日常,形形色色的人物故事等,读来生动可亲、熟悉温暖,折射了社会生活,十分接地气。这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故事,具有浓浓的人情味,让读者天然产生亲切感与陪伴感,从而有利于增强受众黏性与忠诚度。

(三)深耕地域文化,打造本土文化的亮眼名片

文化味,是报纸副刊不可或缺的要素,副刊的可读性、趣味性、文化性、知识性往往成为吸引读者的关键[5]。

如果副刊内容只是停留在家长里短,难免浅薄,真正让报纸副刊历久弥新、留住读者的是文化积淀与传承。要让副刊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始终保持耐人咀嚼的品位,在坚守客观历史和人文价值的同时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6]。

其中,地域文化是报纸副刊需要深耕的重要阵地。传播地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体现了报纸作为大众媒体的责任和担当[7]。以《雨花石》版为例,《雨花石》版设置了《品读赏心》《走遍金陵》等精品栏目,扎根南京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人文积淀,挖掘浓厚的文化风味,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文化沙龙,品读妙谈,寻味金陵。比如老南京的历史记忆、历史典故,老南京人的文化风俗和民间习俗,南京城各个角落的古迹探访、古都新貌等。

如《雨花石》版刊登的《游秦淮》等,如写南京的老村镇、老街巷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起源,如每逢二十四节气日,《雨花石》版都会推出节气专栏,刊登解读节气民俗的名家作品,深受读者欢迎。如写老南京民俗的《回忆酱菜园》《南京的老地名》等,既让南京读者倍感亲切,又让外地读者对南京的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这些扎根老南京本土文化的内容深受读者欢迎与好评,也将本地副刊和别地副刊区别开来,深挖地域文化特色,有利于强化选稿的文化包容性,让副刊的文化底色更加鲜明、亮眼。

(四)传递正能量,赞美温暖大爱

副刊要有温度,要积极传递正能量,书写人间大爱,将暖心故事进行到底,摒弃无病呻吟式的无聊宣泄,弘扬真善美,让报纸副刊富有重量、富有热量、富有社会责任感。

阅读富有正能量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让作者的情绪得到释放,也可以引发读者共鸣[8]。《雨花石》版一直贯彻这样的选稿思路,致力于在方寸之间充分呈现人间真情,为读者打造一个温暖的精神家园。只有打动人心、触动心灵的副刊作品,才能令读者感同身受,获得难以替代的阅读体验。

新媒体时代,报纸副刊要牢牢抓住读者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并及时给予回应,搭建有效的情感链接[9]。为此,华丽的文笔、繁杂的技巧都显得不再重要,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传递动人情感的作品成为首选。在《雨花石》版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小人物”,外卖小哥、小区保安、卖菜老人、理发师……这些生活中最平凡的人在《雨花石》版上却熠熠生辉,作者们用最动情的文字描绘出有他们参与的暖心瞬间,不遗余力地宣传凡人善举,记录宝贵的人格闪光点,传递人间的善意与温暖。该人物专栏非常受读者欢迎,投稿量巨大。事实证明,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的精神内核,能够给予报纸副刊永恒的生命力,而宣传人间大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报纸副刊能够源源不断滋养读者的动力源泉。

(五)以“慢”制动,“慢”中有味有深度

报纸副刊要不畏新媒体的快节奏,奉行以“慢”制动,“慢”中有味有深度。新媒体时代,“快”的背后对应的是粗糙与浮躁,未经精雕细琢、未经思考沉淀,往往难以达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报纸副刊要以“慢”制快,但“慢”的核心,是能够留人的韵味。

新媒体时代,几秒钟、几分钟刷新一次的海量信息中充斥同质化和低质量信息,带给受众的是重复性、疲劳性、快餐式的阅读体验,一些受众开始回归传统阅读模式,渴望寻求传统的细嚼慢咽式的阅读乐趣和阅读感受,这种感受需要沉淀、慢火淬金,而这种“慢”,恰恰是报纸副刊的优势所在。

报纸副刊的慢属性,不应简单解读为慢节奏,而应是更深层次的慢思考。以《雨花石》版为例,《雨花石》版开设的《谈天说地》《聊点感悟》《有种心境》等栏目,都是以刊登思考感悟类散文为主,让文字“慢”下来,引导受众深入思考,探讨人生哲理,记录感悟心得,凝练思绪精华,带给受众的是更有韵味、更令人回味与发人深思的阅读体验。这样的“慢文字”能够洗礼和沉淀受众的精神世界,让厌弃了快节奏生活且对速食式和爆炸式信息心生厌倦的受众,重新通过副刊丰富心灵世界,找到精神归属,获得精神养料。

三、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

新媒体时代,副刊编辑要积极转型,不仅是技术手段,更要从思想上与新媒体融合。另外,培养副刊人才也迫在眉睫。新媒体时代副刊编辑要有小说、诗歌、报告文学、评论、理论等的写作和鉴赏能力[10],同时要全面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通过文字、摄影等得到多元化的素材[11]。要扩大报纸副刊的读者群体,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不同层次的读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APP等发布内容信息,以方便读者获取副刊内容。副刊也可以尝试可视化表达,用讲故事的方法加工内容[12]。

新媒体时代,副刊编辑要与时俱进,灵活运用瀑布流、大数据等技术[13],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手段,把报纸文学副刊办“活”,在更广阔的天地接受读者的品评,同时提高发布在新媒体平台的副刊内容的点击率[14]。

同时,报纸副刊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迎合读者喜好,适当拓宽互动途径[15]。包括举办读者交流会、读书分享会、征文活动等,增加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打通线上线下渠道,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性。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报纸副刊要坚守文化阵地,选取反映时代声音、具有人情味与烟火气、弘扬正能量的副刊作品,抓住时代热点,立足本土文化,打造个性化副刊品牌,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线上线下融合运作,提高报纸副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助力传统纸媒创新发展。

參考文献:

[1] 柯丽云.新时代背景下副刊的文化自觉与担当[J].新闻文化建设,2022(12):68-70.

[2] 王艳华.融媒体时代,报纸文学副刊该怎样办[J].中国地市报人,2021(11):141-142.

[3] 陆遥.《钱塘江》,何以流淌七十载:解析融媒体语境下的报纸副刊创新之路[J].传媒评论,2021(7):48-50.

[4] 赵金萍.新时期报纸副刊融合发展对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7):136-138.

[5] 程建明.浅析地方报纸副刊的地方特色和创新性[J].新闻前哨,2021(9):52-53.

[6] 王海霞.报纸副刊文化特性的当代拓展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73-74.

[7] 王海霞.报纸副刊如何打造地域文化精品:以承德晚报文化副刊为例[J].中国报业,2021(17):90-91.

[8] 陈秋名.地方报纸副刊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J].传播力研究,2021(10):51-52.

[9] 王卫.全媒体视域下,情感因素对副刊传播力的影响[J].中国地市报人,2023(8):67-68.

[10] 黄素云.地市级党报副刊困境与出路:以《右江日报》副刊为例[J].新闻潮,2023(1):57-59.

[11] 杨俊.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党报副刊编辑工作[J].中国报业,2021(18):104-105.

[12] 徐静,李皓冰.融媒时代报纸副刊表达元素的优化与创新[J].青年记者,2022(14):74-75.

[13] 李照东.融媒体时代下报纸副刊转型优化策略[J].新闻文化建设,2023(9):53-55.

[14] 何小龙.抓住媒体融合机遇,提升文学副刊影响力:以《平凉日报》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21(9):112-113.

[15] 陈黎黎.媒体融合后报纸副刊发展路径思考[J].中国地市报人,2022(8):92-93.

作者简介 姚媛媛,编辑,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报纸编辑部主任助理,研究方向:报纸副刊。

猜你喜欢
雨花石副刊报纸
雨花石遐思
雨花石的文化之旅
美丽的雨花石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