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探索

2024-03-25 09:37何佩頔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环境视唱练耳新媒体时代

摘要:文章研究认为,新媒体给高校音乐教学方法带来深刻变革,特别体现在视唱练耳这一关键课程上。视唱练耳作为培养音乐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基本技能,传统上依赖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和师生直接互动。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教学范围和方法发生了显著变化。社交媒体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同时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这些工具和平台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在更灵活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新媒体还为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了新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但是,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如资源分配不均、网络安全问题以及教师技能掌握的不均等。为了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同时克服挑战,高校需在推进新媒体音乐教学时全面考量,确保教学质量。综合来看,新媒体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视唱练耳课程中,不仅为传统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补充和扩展,还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开辟了更多样化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视唱练耳;教学环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3.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1-0139-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贵州财经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数字化模式的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JGZH33

一、引言

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在视唱练耳这一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新媒体的融入给传统教学方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提升音乐理解和表现能力,这一过程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新媒体的应用,如互联网、数字化工具和社交平台,为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平台,使得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形式,而是扩展到了线上互动、模拟练习等多种形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个性化和灵活化的学习路径。

二、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樂教学呈现出显著变化且面临一定挑战。在这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各类数字工具已深入教育领域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发了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深刻反思和重构。在音乐教育中,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依赖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教师通过直接的演示和反馈来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新媒体的引入为这一传统模式带来了变革。数字技术的融入使得音乐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和多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更广泛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从而拓宽、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和学习体验。同时,新媒体技术也为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在线课程、虚拟模拟和互动软件,学生可以在更加灵活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提升了学习的效率,还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然而,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变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需要面对资源配置、网络安全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问题[1]。

三、视唱练耳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

(一)技术依赖与人际互动失衡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互联网和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的普及,教学模式逐渐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转向了线上互动和自主学习。这种转变虽然带来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学习方式的灵活化,但同时也导致了对技术的过分依赖。这种依赖限制了学生的人际交流和实际演唱练习,影响了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师生互动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技术依赖还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的表面化和对实践技能的忽视。虽然新媒体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和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演唱练习和现场反馈,可能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全面发展[2]。此外,线上教学环境中,学生难以获得及时和个性化的反馈,这对视唱练耳这种高度依赖即时指导和纠正的课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技术依赖导致的人际互动失衡也影响了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文化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在过分依赖技术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少与同学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音乐演绎、合作和沟通方面的能力发展[3]。

(二)资源分配不均与使用困难

在视唱练耳课程中,高校之间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在获取和利用新媒体资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源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是技术使用的能力。新媒体教学资源的获取并非对所有高校均等开放。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的高校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而资源相对匮乏的高校则难以提供同等水平的教育条件。这种差异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育成果。

在技术使用能力方面,不同的教师和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异[4]。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难以有效整合新媒体资源融入教学,学生也可能因为个人技术背景不同而在使用新媒体学习资源时遇到困难。这种技术能力的差异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可能扩大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新媒体资源的使用还面临技术可靠性和网络安全等问题。技术故障、软件兼容性问题以及网络安全威胁都可能影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教学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5]。

(三)教学内容浅显化与深度缺失

在线平台和数字工具的普及,虽然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和多样性,但这些工具往往更注重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视觉吸引力,而不是深入的教学和理解。这就导致音乐教学内容往往过于简化,学生缺乏对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探究。这对视唱练耳这样一个要求高度理解和技能熟练的课程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在线教育资源的碎片化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挑战。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可能难以建立起系统的音乐知识结构,影响了学习的连贯性和深入性。教材的碎片化不仅使得学生难以获得全面的音乐教育,还可能导致其对音乐的片面理解。此外,过于依赖技术和视觉元素可能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感性体验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艺术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造力,而这些是无法仅通过技术手段完全实现的[6]。

四、新媒体环境下视唱练耳教学策略

(一)融合传统与新媒体教学手段

融合传统与新媒体教学手段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实施,要求在保持传统教学精华的同时,有效整合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传统教学中的面对面互动和直接反馈对于学生掌握视唱练耳技巧至关重要,这种互动性应在新媒体教学模式中得到保持。结合新媒体工具,如视频示例和在线互动软件,可以扩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非课堂时间也能进行练习和复习。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应使教学内容更多元化和生动[7]。利用在线音乐库、虚拟乐器和音乐制作软件等多媒体资源,教师能提供丰富的音乐样本和多样的练耳活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音乐理论和实践。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是实施融合教学的关键。新媒体技术应与课程核心目标和内容紧密结合,如在线学习平台用于布置和评估作业,结合课堂教学开展深入的讨论和实践[8]。

(二)强化学生感性与创造性培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强化学生的感性与创造性培养是视唱练耳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考虑如何利用新媒体工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通过集成多种媒介和技术,可以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其中包括视觉、听觉和互动元素,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直观感受和深入理解。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式音乐软件,可以在教学中创造模拟的音乐体验,让学生沉浸在音乐创作和表演的环境中。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对于增强学生的感性理解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情感内涵和艺术表达[9]。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即兴表演也是培养其创造性的关键。教师通过提供数字音乐创作工具和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其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音乐理论和视唱练耳技巧,还能发展艺术创造能力。为了强化这种培养,教学中应融入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性学习的元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自己的音乐作品以及同学的作品,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创作过程的深入理解。这种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培养独立和创造性的思维。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音乐社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分享和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这不仅激发、提高了学习的动机和参与度,还提供了与全球音乐社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对音乐和文化的深入探索[10]。

(三)优化在线与面授教学的结合

新媒体时代,视唱练耳课程应将在线与面授教学相结合。这种结合需要在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的同时,保持传统面授教学的互动性和直观性。在实施教学时,关键在于找到在线资源和面授互动之间的平衡点,确保两种模式能够互补,共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11]。在线教学资源,如视频讲座、互动软件和模拟练习,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更灵活的学习时间。这些资源应设计得既有趣又富有教育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和练习[12]。面授教学的优势在于提供即时反馈和更深入的师生互动。因此,课堂教学应专注于讨论、演示和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3]。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增强学生自主协作学习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视唱练耳教学的一个关键策略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能力。这要求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和环境,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有效合作。通过结合新媒体工具和互动式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集体探索的空间[14]。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和应用程序,教师可以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些平台通常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資源,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通过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我评估工具,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进行监控和反思[15]。

五、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探索高校音乐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视唱练耳这一领域的探讨,揭示了新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巨大潜力。新媒体为音乐教育带来了创新的工具和方法,从而使教学更加多元化、互动化和个性化。在未来,高校音乐教育需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同时保持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精神。

参考文献:

[1] 翟雪莹.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3(9):125-127.

[2] 李青芸.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音乐视唱练耳教学的困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7):124-128.

[3] 查建敏.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化音乐教学的优势与思考[J].福建轻纺,2023(4):69-70,73.

[4] 张健.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微课教学探讨[J].艺术大观,2023(9):100-102.

[5] 吕富莲.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多元化实践探索[J].大众文艺,2022(11):188-190.

[6] 李莉.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喜剧世界,2022(5):94-96.

[7] 刘米娜.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对学生音乐感的培养路径分析[J].时代报告(奔流),2022(4):134-136.

[8] 廖艺璇.高校视唱练耳课程中可视化教学探究[J].大众文艺,2021(20):187-188.

[9] 卫燕.视唱练耳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意义[J].大观(论坛),2021(8):130-131.

[10] 陈江鸿.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文艺家,2021(6):105-106.

[11] 邓月兰.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有效融合[J].戏剧之家,2021(5):99-100.

[12] 陈岳琴.基于音乐认知心理学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方式研究[J].科教导刊,2020(36):153-154.

[13] 于丹丹.互联网时代高校音乐教学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探析:评《乐理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10):132.

[14] 游天宇,赖海燕.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 2020(11):128-129.

[15] 程盈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思考[J].艺术研究,2020(3):159-161.

作者简介 何佩頔,助教,研究方向:艺术、音乐。

猜你喜欢
教学环境视唱练耳新媒体时代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