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新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功能及应对探究

2024-03-25 17:07黄孝金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正能量网络舆情

摘要:网络舆情是网络时代特有的公共舆论现象,其发酵速度快、影响力大,具有引导公众思考、指引公众行动、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等作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公众拥有更多话语权,网络舆情的声音呈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基于此,文章采用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新媒体导向下网络舆情的特征,主要从主体的隐蔽性、内容的复杂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同时阐述官方新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功能,包括依托权威性及时报道、利用专业技能深入解读、提供表达意见的平台、正确引导舆情等功能。文章得出结论:媒体在网络舆情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稳定和信息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官方新媒体的应对措施:迅速发布事实做出正面回应,满足公众心理需求;深层次剖析与解读事件,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线下处置与线上发布同步进行,增强舆论的互动性;加强议程设置的全局统筹,提高民众参与度;传播理性正能量,建立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等。文章旨在加强官方新媒体对网络舆情的正向引导,形成健康积极的社会舆论,打造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情;功能;权威报道;舆论引导;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1-0082-03

一、引言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频发。在新媒体导向下,网络舆情表现出主体隐蔽性和内容复杂性的特征,需要新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应对[1]。如何认清网络舆情中新媒体的功能,了解其作用机理,强化在突发网络舆情中官方新媒体的引导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二、新媒体导向下的网络舆情特征

(一)主体的隐蔽性

在新媒体导向下,网络舆情的主体呈现出隐蔽性特征。在舆情事件中,参与者的身份常常模糊不清,使得公众和媒体在辨别真实参与者时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一模糊性不僅加深了舆情事件的复杂程度,也使得事件的真实性变得更加难以确认[2]。在这一背景下,新媒体崭露头角,成为揭示主体隐蔽性的强大工具,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深入挖掘舆情事件背后的真相提供助力。当然,也存在普通舆情被裹挟升级甚至失控的风险。

(二)内容的复杂性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普及,网络舆情事件呈现出日益复杂多样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信息的来源广泛性和事件本质的多层次性。首先,新媒体中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包括社交媒体、新闻报道、个人观点等,这使得事件所涵盖的维度和层次愈加复杂。其次,新媒体在解读舆情内容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能,涵盖编辑、分析、数据挖掘等多个方面,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并准确传递事件的多层次信息[3]。

三、官方新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功能

(一)依托权威性及时报道

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借助权威渠道,官方新媒体可以有效打破信息壁垒,通过对各种线索的搜集和整合揭开事件主体的面纱,从而促进舆论形成更为客观和理性的态度。这种及时报道的功能极大地促进了受众对舆情事件的快速了解,有助于缩短信息传播的时间窗口,降低谣言传播的风险[4]。这一功能不仅使公众更早了解到事件真相,也增强了信息的可信度。官方新媒体在网络舆情中充当着信息的传播者和过滤者的双重角色,其传递的信息更具公信力,公众更愿意相信并迅速响应。

(二)利用专业技能深入解读

在网络舆情中,新媒体可以利用专业技能进行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报道,而是通过运用专业分析、评论和深度解读,为公众提供更为深刻、全面的信息[5]。官方新媒体通过深入挖掘事件的背后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公众提供更加具体和翔实的信息素材,对舆情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引导舆情朝着更理性的方向发展[6]。

(三)提供表达意见的平台

作为一种互动性强大的媒体形式,新媒体可以为公众提供广泛而多样的渠道来表达个人的意见和观点,公众借此机会能积极参与到舆情讨论中,并形成一个多元化、开放的舆论场。新媒体的互动性促进了公众的广泛参与,使得舆情传播更具有社会参与感,不再是单向传播的模式,而成了一个涌动着各种声音和观点的社交空间[7]。提供表达意见的平台有助于舆情事件的多方面解读,从而拓展看待事件的视角。

(四)正确引导舆情

通过合理而客观的报道和评论,新媒体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舆论方向,减缓负面情绪的传播速度,引导舆情压力得以释放,使得公众更加理性地对待事件,避免情绪过度传播,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官方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有责任及时澄清和纠正不实信息,以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信任感。在新媒体的正确引导下,舆情能够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避免过度夸大和扭曲事实[8]。

四、官方新媒体针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

(一)迅速发布事实做出正面回应,满足公众心理需求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应对关键在于迅速而准确地发布真正的事实。在发生网络舆情后,新媒体需要及时传递事实信息,既要提供准确信息,又要回应公众关切,有效满足公众对真相的渴望,降低虚假信息的传播风险,维护网络舆情的可信度和稳定性[9]。在这一方面,官方新媒体尤其要动作迅速,抢占舆论制高点,通过迅速的正面回应,建立起公众对自身的信任,消除恐慌情绪,增强舆情事件的可控性。这种及时的回应可以缓解社会的紧张氛围,避免虚假信息蔓延和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10]。这点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就体现得很充分,在疫情初期,抗疫物资短缺、信息不够透明,各种传言、谣言肆意蔓延,稍有风吹草动就出现药品、口罩哄抢事件。随着信息披露走上正轨,物资供应也逐步跟上,公众情绪得以稳定下来,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重新复位。

(二)深层次剖析与解读事件,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官方新媒体通过深层次剖析与解读,在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与简单的新闻报道相比,新媒体可以通过专业分析、评论和深度解读,为公众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的内在原因和复杂性[11]。这种深层次剖析不仅能够满足公众对事件更深层次理解的需求,还为正确引导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媒体的引导有助于舆情朝着正面、理性的方向发展,避免舆情在信息传递中的过度夸大或扭曲,为公众提供了更为准确和理性的认知基础[12]。

2023年10月31日,一则关于“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并冲上热搜,不少人都为教育部门捏了一把汗。记者第一时間联系福州市教育局进行证实,并及时通过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证实消息,各地网友纷纷点赞。随后,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也肯定这种破除形式主义的做法,多地很快跟进取消。舆情才成胚胎即被化于无形,这种及时回应带来的传播效果显而易见。

(三)线下处置与线上发布同步进行,增强舆论的互动性

面对网络舆情,同步进行线上发布和线下处置工作,可以更好地把握舆情事件的发展动向,进一步加强互动性,形成更为活跃的舆论环境。这种同步性的处理为舆情事件的处置提供更为全面的手段,为社会舆论提供了互动性和参与性更强的空间,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全面、透明,从而提升了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理水平[13]。在舆情事件的处理中,官方新媒体在网络空间中及时发布信息的同时,当事部门及政府更要积极采取相应行动,而且所采取的行动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质性,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从而有效减弱负面情绪。新媒体通过线下处置与线上发布同步进行,更有效地获取现场信息,为公众提供更为全面、真实的事件情况,促使舆情得到更准确的处理[14]。

例如,五常市政务大厅舆情事件的有效化解最后靠的就是线下有力处置和线上及时发布形成的合力。多数人对政务大厅的工作时间都习以为常,但在短视频、自媒体高度繁荣的今天,一个随手发的吐槽视频很快就会发酵成舆情旋涡,好在主管部门立整立改,“五常发布”官微第一时间发布整改措施,态度诚恳、措施得力,超出多数人的预期,使得舆情瞬间化解,群众也因此受益。

(四)加强议程设置的全局统筹,提高民众参与度

主动设置议程是官方新媒体的强项,可以有效弥补言论“口水化”引发的舆论隔阂,提升舆情引导水平,营造积极健康的舆情环境。

其一,加强议程设置的全局统筹,引导公众关注和提高民众参与度。在网络舆情中,官方新媒体需要凭借自身强大的网民基础与传播信息渠道,使受众议程及时上升为媒体议程,有针对性地引导公众关注焦点问题。这一全局统筹的做法可以形成更为理性和理智的网络空间,提高公众对特定议题的认知度,引导展开更深入、有建设性的讨论,降低虚假信息的传播风险。

其二,官方新媒体需要更加灵活地根据社会需求和热点事件,设定公众关注的议题。通过将焦点引导到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议题上,引导公众形成更加理性的关注点,减少对于次要或虚假信息的过度关注,提高公众对事件的整体理解,使网络舆情更加客观和有建设性[15]。

官方新媒体通过引导公众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增加公众对于决策过程的参与感,使得公众更加主动地获取信息,更理性地参与社会讨论,形成更为理性、稳定的网络舆情环境。

(五)传播理性正能量,建立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

新媒体时代,传播理性正能量已经成为网络舆情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官方新媒体需要与传统阵地通力合作,积极策划内容,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精心挑选和呈现相关信息,官方新媒体能够影响公众情绪,引导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共识,为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网络社会环境贡献力量。首先,精心策划内容,选择正面向上的主题和观点,有效地传递理性正能量。内容的选择包括报道真实正面的事件、深度的解读和评论等,引导公众对事物形成积极的认知。其次,构建正能量的网络空间,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社会整体的幸福感和稳定性。官方新媒体应当发挥信息传播主渠道的作用,弘扬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助力社会更好地应对各种舆情挑战,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五、结语

官方新媒体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通过依托权威及时报道、利用专业技能深入解读、提供表达意见的平台、正确引导舆情等方式,能更好应对网络舆情挑战。在网络舆情中,官方新媒体有责任将其朝正确的方向引导,正确判断事实,公正、理性地表达意见,构建健康、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泽瑞.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协同引导与管控研究[J].今传媒,2023,31(11):159-163.

[2] 周洲.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1): 88-91.

[3] 张宁,肖群鹰.网络舆情下突发事件群体情绪演化研究[J].情报探索,2023(11):81-88.

[4] 朱贺.全民自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3(11):95-97.

[5] 赵林云,瓮雨洁.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特征、问题及对策[J].全媒体探索,2023(10):100-102.

[6] 司君波,刘凯.主流媒体制作舆情分析报告的优势及思考[J].全媒体探索,2023(10):116-118.

[7] 靳开川.新媒体视域下涉农网络舆情研究[J].传媒论坛,2023,6(20):21-23.

[8] 陈翩,蒋秋阳,马闻熠.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 [J].办公室业务,2023(20):184-186.

[9] 王涛.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及引导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0):118-120.

[10] 于敏.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0):194-196.

[11] 韩清怡,叶定剑.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3(10):133-136.

[12] 董欢,段洪涛.网络舆情视域下的青年爱国主义表达:样态、风险与引导 [J].青少年学刊,2023(5):21-28.

[13] 陈旭.治理视域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3(10):100-101.

[14] 董坚峰,付小琴.社交媒体时代旅游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机制及治理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3,6(19):14-17.

[15] 杨甜.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路径探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0(3):68-71.

作者简介 黄孝金,记者,福州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正能量网络舆情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