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革命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4-04-02 15:18宋玉奇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传统

宋玉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当中,教师要重点培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科当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

一、落实革命文化教育的意义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思想和昂扬向上的精神。为提升学生对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等价值观念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利用革命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光荣事迹、重要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培养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有利于红色基因的播种

我国十分重视青少年革命文化教育。教师应将革命文化教育有效渗入语文教学当中,使学生通过历史故事的学习正视革命历史,承担起民族复兴大任。

2. 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培养

革命文化教育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对革命历史故事的阅读理解,学生能够在树立正确的革命文化教育理想信念、价值信念、道德信念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奉献精神。

3. 有利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的语文学习当中,学生对革命文化教育的了解多来自对教材文章的解读。系统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语文鉴赏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教师可运用一定的视频素材、文本素材、图片资源等,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

二、落实革命文化教育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的问题:

1. 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有些学生对于革命文化类文本缺乏一定的阅读兴趣。由于革命文化教育中运用到的文本讲述的历史故事、人物精神等距离现在的学生都较为遥远,当学生接触这类文本时,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2. 教师素材选择单一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在革命文化类的文本选择当中主要还是以教材为主,课外拓展和延伸较少。这便导致学生的革命文化教育停留在课本阶段,并不能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感悟到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对革命文化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五育融合教育,学生没有形成综合性思考的能力,缺乏对革命教育的整合,也不利于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3. 革命文化资源利用率较低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革命文化资源利用率较低,革命精神没有得到有效的凝练升华,不能将其内涵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基本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现阶段在语文教学中,部分学校和教师以语文教材为主,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革命文化资源。例如,针对一些红色革命根据地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纪念馆等相关的革命文化资源,教师多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并没有让其考察和参观,因此缺乏一定的真实感。

4. 革命文化教育脱离语文课程本质

现阶段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存在着教学定位偏颇的问题,他们将落脚点更多地放在思想教育上,而忽略了语文课程的本质。部分教师没有深入解读文本,对课文中运用的描写方法以及修辞手法等,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解读,导致学生缺乏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丧失了语文课独有的韵味。

三、落实革命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要运用当地的革命文化资源,结合自己的地区特色,加大对革命文化教育的支持力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可以充分地利用本地区的革命文化特色,建立学习共享平台,将革命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并将这部分资源投入教学中。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强对革命文化教育的资金支持,可以成立革命文化教育专项资金,打造完整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育体系,并将革命文化教育与学校的实际语文教学相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帮助其实现全面发展。

2. 学校利用好红色基因库

学校应该利用好我国的红色基因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并根据其年龄特点制订相应的措施,营造良好的革命文化教育氛围。例如,编制地方红色基因教材,开发红色课堂等。教师应让学生真正走进红色基因库,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将蕴含的革命精神和传统的红色基因深植在学生的血脉之中。

3. 创新教学模式

有些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现我国人民在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时的状态,以及在举行升国旗仪式时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状态。通过与当今社会的联系,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巨大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 融合社会实践

红色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下形成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精神的集中体现。学校要把革命教育的小课堂和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学校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利用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走进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向国旗献礼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立足地方革命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让学生在研学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从而继承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立下报国之志。

5. 融通“互联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学生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更要不断加以创新与发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与传承中国精神、彰显中国力量、传播中国声音等时代元素相融合,让学生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不断学习。然而,对新时代学生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文字加图片的形式上,更不能靠说教和灌输方式,需要借助現代网络科技手段,如参观网上纪念馆、网上祭祀英烈、线上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这些方式比传统方式更加生动,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6. 注重评价机制建设

学校对新时代学生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开展活动,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效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估、反馈和激励。对于学生参与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成果,学校可以给予定性和定量评价,给予“红色革命传承人”“红色讲解员”等称号。相关部门可以将学生红色教育的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考核内容,这样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很好地激活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内驱力和动力。

结束语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文化和踔厉奋发的思想品质。在语文教学中,革命文化教育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虽然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教师的积极创新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定能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给学生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使其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传统
红色是什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红色在哪里?
老传统当传承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