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囊膜抛光预防患者后囊膜混浊的运用价值评估

2024-04-03 05:59方毅明黄文苑叶小诗
中外医疗 2024年1期
关键词:晶状体乳化白内障

方毅明,黄文苑,叶小诗

漳州市第三医院,福建漳州 363000

无论是白内障疾病自身,还是白内障术后相关并发症,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视力,进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在白内障手术技术及相关设备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患者对术后效果也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术后并发症更低、裸眼视力更好等[2]。白内障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会残留在囊袋内,其分化及增殖会引起一系列相关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则为囊袋皱缩综合征、后囊膜混浊等,会直接影响术后质量[3]。前囊膜机械性抛光是现阶段已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的一种主要措施,对参与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机械清除,进而来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4]。本文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9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前囊膜抛光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膜混浊进行预防的作用,希望能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开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9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有无实施前囊膜抛光治疗分为对照组(n=90)与研究组(n=100)。对照组中男38例,女52例;年龄19~93岁,平均(58.43±10.62)岁。研究组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20~94岁,平均(57.42±11.1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白内障的相关诊断标准[5],拟接受一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20/200~20/40,色觉及光定位无异常;患眼核硬度为2~5级,适合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前全身检查及眼部检查结果显示不存在显著的手术禁忌证;签署知情同意书;患眼散光度数≤3D。排除标准:新诊断糖尿病或已确诊糖尿病,长时间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或者具有典型糖尿病性眼底病变者;曾接受内眼及角膜手术者;伴其他明显严重影响视力的因素者;手术用药过敏、无法耐受手术者。

1.3 方法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研究组术中进行前囊膜抛光治疗:术前进行常规散瞳处理,药物选择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选择表面麻醉,药物选择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然后开展连续环形撕囊、分核乳化,充分吸除晶体皮质,对前囊膜进行40~60 s的抛光处理,利用褚氏抛光器完成,抛光时不仅要缓慢,而且应均匀,通过抛光处理让囊膜能保持光洁和透明;通过以上处理后,选择人工晶状体,将其植入到囊袋;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在经过常规后囊膜抛光处理后,将人工晶状体置入,并没有进行前囊膜抛光处理,其他操作与研究组一样。

1.4 观察指标

①视力分布。通过远视力、近视力检测来对患者的视力分布进行了解。②后囊膜混浊发生情况。通过裂隙灯在术后对患者后囊膜进行检查,对其透明情况进行观察,来判断有无后囊膜混浊及其程度[6]。0级:后囊膜保持透明;1级(轻度):眼底能看清楚,后囊膜混浊程度比较轻微;2级(中度):无法看清眼底,模糊,后囊膜混浊程度表现为轻度;3级(重度):眼底无法看清,眼底周围出现皮质增生,后囊膜表现出明显的珍珠样、重度混浊。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视力分布情况、后囊膜混浊发生情况)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视力分布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1、6、12个月的视力分布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视力分布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后囊膜混浊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6、12个月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分别为10.0%、1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后囊膜混浊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白内障属于全球致盲的重要疾病之一,采用超声乳化术及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能对白内障进行有效治疗,而后囊膜混浊作为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对术后视力恢复造成直接影响;患者如果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出现了后囊膜混浊,则会进一步降低患者视力[7-8]。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有关白内障的临床研究,无论是基础研究,或者是手术技术、相关材料等,均得到了显著优化和完善,但是在成年人群当中后囊膜混浊的发病率依然达到了8.0%~34.3%,而在儿童当中后囊膜混浊的发病率大约为100%[9-10]。后囊膜混浊是现阶段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一旦发生后囊膜混浊,不仅会对术后视力造成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对视觉质量造成影响,特别是遮挡视轴区域,会明显降低视力,进而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11-12]。

最近几年,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后囊膜混浊的防治问题,临床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各种先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包括了手术截囊、免疫抑制剂、药物、激光、非创伤性手术、人工晶状体的优化设计等[13]。现阶段,我国在对后囊膜混浊进行防治时,治疗手段有Nd-YAG激光术、一期后囊膜撕囊术、二期后囊膜切开术;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则为Nd-YAG激光术,其治疗效果也是最理想的[14]。缺少后囊膜的屏障保护作用是导致后囊破裂的主要原因,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并发症。由此可见,在低创伤性手术的实际操作中,①需要对上皮细胞进行清除,避免残留;②对于晶状体皮质,也应充分清除干净,这样才能让后囊膜混浊有效减少。刘莹等[15]结果发现,术后1个月并没有患者发生后囊膜混浊;而在术后6个月;前囊膜抛光组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为3.85%,显著低于前囊未抛光组的14.10%。而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6、12个月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分别为10.0%、1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27.78%(P均<0.05)。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报道结果类似。结果显示,通过前囊抛光处理,能清除干净残留在前囊膜下的上皮细胞,进而来对后囊膜混浊进行有效预防。另外,研究组术后1、6、12个月的视力分布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显示,通过前囊膜抛光处理,能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的术后视力进行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通过前囊膜抛光处理,不但能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的术后视力进行显著改善,而且能对术后后囊膜混浊进行有效预防。

猜你喜欢
晶状体乳化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及应用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