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04-03 05:59田桦陆英超
中外医疗 2024年1期
关键词:优良率胫骨钢板

田桦,陆英超

新沂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新沂 221400

高能损伤为引发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原因,临床针对该类骨折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该类骨折解剖结构较复杂,固定难度高,治疗难度大,围术期伤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骨折复位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2]。既往临床针对胫骨平台骨折多实施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该术式可较好地复位并固定骨折部位,但其较依赖操作者临床经验,若为复杂骨折多难以有效固定[3-4]。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则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利用数字化技术可快速准确构建骨折三维模型,术前于模型上复位固定,准确定位钢板螺钉等,有助于优化手术方案,保障手术顺利开展,促进恢复[5-6]。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1~64岁,平均(45.76±3.75)岁;骨折Schatzker分型为Ⅴ型25例、Ⅵ型15例。观察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1~65岁,平均(45.68±3.82)岁;骨折Schatzker分型为Ⅴ型19例、Ⅵ型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新鲜、闭合骨折;②无神经、血管损伤;③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④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严重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凝血异常者;③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非创伤性骨折(如开放性/陈旧性/病理性骨折)者;⑤骨折发生前膝关节畸形或活动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屈膝30°~45°。膝关节前外侧/内侧联合做切口,暴露骨折,复位骨折简单侧,切开塌陷骨折部位关节囊,避开半月板,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复位情况高度、钢板情况、螺钉情况。术后常规抗凝、镇痛、抗感染。

观察组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①技术支撑:对胫骨平台CT数据进行完善,行螺旋CT扫描,导入软件(软件:Mimics17.0;数据格式:Dicom)三维重建,观察骨折类型、特点。用软件测量工具对骨折情况进行精确测量,具体包含胫骨平台骨块移位距离、骨折塌陷深度、内翻/后倾角、胫骨平台增宽大小。用三维模型模拟手术,明确骨折复位顺序、高度,对复位后后倾/内翻角进行测量。设计植入钢板位置,对螺钉方向、分布、长度进行测量。术前将扫描数据输入软件,进行钢板塑形,而后进行三维虚拟内固定,若未能一次匹配,需重新塑形,反复模拟操作至塑形成功(一般2~3次便可塑形成功)。②手术操作: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屈膝30°~45°。皮瓣宽>7 cm,外侧切口骨膜下将部分胫前肌剥离,内侧切口做好膝内侧副韧带、鹅足腱保护。结合术前规划、模拟方案行骨折复位,先对简单侧进行复位,内侧平台骨块多完整,以内侧切口对内侧平台、后柱骨折进行复位,临时固定(克氏针),对力线、高度检查,满意后,依据术前设计置入重建钢板,或内侧柱解剖型钢板、植入螺钉,完成内侧平台、后柱固定。经外侧切口将外侧半月板胫骨韧带切开(半月板悬吊),胫骨髁前外侧开窗,平台外侧关节面直视下复位,将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经开窗复位通道植入、夯实,以骨盆复位钳对内外平台进行挤压,使其宽度恢复,临时固定(克氏针)。C型臂X线机下显示复位满意,将胫骨近端外侧解剖型钢板、螺钉置入固定。外侧半月板胫骨附着处重建,逐层缝合,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术后干预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记录术中失血量,同时记录手术、术中透视、住院、骨折愈合时间。

②膝关节活动度:术后6个月以等速测力系统测量屈、伸膝最大角度。

③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评估参考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量表(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百分制,≥85分为优:行走、休息时均无疼痛,可正常行走、站立、上楼梯(在支具辅助下),可完全对抗阻力,无屈膝畸形。70~<85分为良:行走、休息时轻微疼痛,可行走>500 m,可部分对抗阻力,屈膝畸形<5°。60~<70分为可:行走、休息时中度疼痛,可行走<500 m,能够带动关节活动,屈膝畸形5°~10°。<60分为差:休息时严重疼痛,难以行走,无法带动关节活动,屈膝畸形>10°。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④并发症:延期愈合或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内固定断裂/失效、关节粘连、膝外翻畸形。

1.5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围术期指标、膝关节活动度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行t检验。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30)t值P值术中失血量(mL)313.52±60.26 238.25±47.13 5.662<0.001手术时间(min)210.12±34.23 185.67±25.59 3.282 0.002术中透视时间(min)24.23±4.51 16.35±2.57 8.573<0.001住院时间(d)16.10±2.67 12.02±1.31 7.694<0.001骨折愈合时间(周)18.71±1.26 16.12±1.17 8.772<0.001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对比

观察组屈、伸膝最大角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对比[(),°]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30)t值P值屈膝最大角度115.05±10.42 130.04±11.51 5.695<0.001伸膝最大角度-0.45±0.09-0.68±0.12 9.169<0.001

2.3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6.67%,较对照组75.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较对照组的2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属于关节内骨折,且近几年有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7]。临床针对该类骨折以手术干预为主,其中X线、CT均可为手术方案制订、入路选择提供参考,但其对操作医师技术、经验较依赖,在复杂骨折治疗中效果欠佳[8-9]。而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则可直观观察立体模型,便于医师明确骨折间相互位置、毗邻关系,进而准确分析骨折特点、碎片移位情况等[10]。同时,模拟复位骨折、模拟内固定物植入等,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完善操作技术,可帮助缺乏经验、操作不熟的医生尽快掌握患者病情,强化复位水平,保障手术操作精准性,缩短手术、术中透视时间,降低手术风险[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下,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屈、伸膝最大角度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6.67%,较对照组75.00%更高(P均<0.05)。留成胜等[13]研究发现,实施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后,数字化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72%,较传统组的79.55%更高(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确保手术操作顺利进行,能够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其康复进程[14]。分析可见,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手术医师可于术前塑形钢板,科学设计钢板放置高度、位置,观察螺钉植入部位、方向及长度,规避无效支撑、误穿关节腔等不良情况[15-16]。开展模拟手术则可深化医师对骨折情况的掌握度,提升操作熟练度,减少手术创伤,出血量、耗时,以保障安全性[17]。另外,数字化技术具有计算机屏幕上设计、修正、模拟、最佳方案设计等功能,有助于提升手术操作精准性、安全性,防范术后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指导术后康复,促进患者预后恢复[18]。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更具优势,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好,并发症更少。

猜你喜欢
优良率胫骨钢板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谈船上卷钢与钢板的衬垫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