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

2024-04-03 05:59袁玉香袁永红
中外医疗 2024年1期
关键词:库巴缬沙坦心衰

袁玉香,袁永红

1.邹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宁 273500;2.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宁 273500

高血压患者伴随存在慢性心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心血管系统因为相关因素影响下而导致心脏结构改变或者心功能有所改变,进而导致心室长时间停留在泵血或者充盈状态之中,从而遭受不良损伤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同时也是导致心脏病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2]。伴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治疗方式也随之进一步完善,对于此疾病主要采取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疗法[3]。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新型双效神经激素调节剂治疗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治疗药物相比,前者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率更高[4]。鉴于此,本文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研究分析其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采取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邹城人医[2022]19号)。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与慢性心衰与高血压临床诊断指标相符合,①慢性心衰:根据患者临床诊断、各项生命体征、治疗病史与有关辅助检查结果均被诊断为慢性心衰;②在没有应用降压药物干预下,非同1天监测3次血压,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140 mmHg、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DBP)>90 mmHg[5]。(2)对本研究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马来酸依那普利)无禁忌证或者过敏反应;(3)年龄>40岁;(4)治疗耐受程度较为良好;且意识清楚;无交流障碍;(5)临床配合度与依从性较高者;(6)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表示知情与了解,主动与本院签署声明协议书。

排除标准:①属于过敏体质者;②合并患有慢性阻肺、急性肺栓塞或者呼吸衰竭等不良情况者,血清钾>5.4 mmol/L;③合并患有恶性肿瘤疾病者;④短时间出现急性心梗或者其他急性脑血管病变发作者;⑤精神、认知或者语音等障碍者;⑥中期妊娠或者晚期妊娠者;⑦临床研究资料异常缺少或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叮嘱患者适当减少下床活动次数,保障其卧床休息时间的充足,并且根据其病情实际情况,对应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保持清淡饮食。同时,对其实施吸氧措施,对其提供高浓度氧气吸入治疗,将水电解质控制在正常区间内。对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利尿剂等药物进行干预。倘若患者情况比较严重,则需要对其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或者洋地黄类药物,马来酸依那普利(国药准字H10930089;规格:5 mg×20粒)治疗,口服,剂量10 mg/次,频率2次/d。治疗时间为半年。

1.3.2 观察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常规疗法 同对照组,沙库巴曲缬沙坦[国药准字J20190002;规格:以沙库巴曲缬沙坦计100 mg(沙库巴曲49 mg/缬沙坦51 mg)],口服,剂量100 mg/次,频率2次/d。治疗时间为半年。

1.4 观察指标

①肾功能指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头晕、咳嗽、低血压及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③心功能指标:治疗后监测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 LVESD)。

1.5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肾功能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Scr、BUN、BN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注:Scr:血肌酐,BUN:尿素氮,BNP:脑利钠肽。

组别对照组(n=75)观察组(n=75)t值P值BUN(mmol/L)8.28±1.16 6.31±0.88 11.717<0.001 Scr(µmol/L)149.53±22.72 102.75±19.41 13.558<0.001 BNP(ng/L)173.16±19.05 129.46±16.73 14.927<0.00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指标水平更高,且LVEDD、LVESD指标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mm)45.62±13.18 40.08±11.72 2.720 0.007组别对照组(n=75)观察组(n=75)t值P值LVEF(%)45.03±14.16 51.09±15.25 2.522 0.013 LVEDD(mm)55.76±14.69 49.39±13.96 2.722 0.007

3 讨论

慢性心衰通常出现在心脏疾病患者病情终末期阶段中,该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发生率、病死率均较高[6-9]。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属于新型双效神经系统拮抗剂,被广泛使用于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且临床疗效显著[10]。究其原因,此种药物中有效成分缬沙坦通过对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良好的抑制作用,推动血管的扩张,从而发挥良好的药效,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脏负荷状况,一定程度上可防止患者发生水钠潴留等一系列不良情况。同时该药物沙库巴成分属于脑啡肽酶抑制剂之一,其现代药效作用是控制患者身体中脑啡肽酶成分的运动活性水平,提高身体内部利钠肽是其重要治疗目标,进而发挥排钠利尿与血管扩张等积极作用。

高血压的出现是造成患者发生慢性心衰的一项主要影响因素[11]。通过有效管控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对于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疾病情况具有积极作用,且其心功能指标水平也会有所改善[12-13]。本研究观察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及常规疗法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LVEF、LVESD、LVEDD、优于对照组(51.09±15.25)% vs (45.03±14.16)%、(49.39±13.96)mm vs (55.76±14.69)mm、(40.08±11.72)mm vs (45.62±13.18)mm](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指标与BNP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由此可见,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与王春颖等[14]研究中试验组LVEF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43.82±4.82)%vs(39.51±4.65)%]、王佩[15]研究中观察组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41.69±5.41)mm vs(44.20±5.58)mm、(51.46±5.20)mm vs (54.90±5.31)mm]的研究结果存在相似之处。究其原因,是因为沙库巴曲在身体中代谢转变为活性脑啡肽酶抑制剂,有效地抑制脑钠肽的分泌;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之一,可起到血管扩张与改善血压水平的积极作用,将二者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过度,降低肾素的分泌量,且还可抑制醛固酮的产生,从而对血管发挥扩张作用,减轻心脏组织的负荷压力,控制心室重构与心肌增厚,有效地促进心室的重构,从而改善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16]。BNP被视为心衰患者心功能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其动态化变化状况会伴随着心室血压高低而变化,当心衰发作过程中,身体的室壁张力会明显增加,以至于BNP浓度有所提高,可及时体现出患者心衰严重情况,对于疾病诊断具有积极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BN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内皮细胞功能具备良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促使BNP指标水平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当人体吸收沙库巴曲后会代谢产生脑啡肽抑制剂,抑制利钠肽的降解速度,发挥扩张血管、调整血压水平、控制心室肥厚病变等相关药效,从而减轻心脏负荷。由此可见,沙库巴曲缬沙坦不但能够发挥沙库巴曲的药效,还具备缬沙坦的药效,进而能够明显推动血管的扩张,提高利钠肽指标水平的同时降低脑啡肽酶的分泌。加快尿钠的排泄速度,改善心脏的负荷压力,与叶维聪等[17]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LVEF(40.22±6.84)% vs (36.21±7.95)%、LVEDD(51.07±5.02)mm vs (6.24±4.96)mm、LVESD(33.07±1.40)mm vs (37.19±0.96)mm、NT-proBNP(415.24±30.46)pg/mL vs(525.16±35.78)pg/mL)]。徐慧等[18]研究中试验组临床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LVEDD(45.11±5.41)mm vs (50.12±5.11)mm、LVESD(45.33±3.17)mm vs(35.19±3.14)mm、LVEF(50.14±4.16)% vs(45.71±4.08)%,BNP(216.55±32.21)µg/L vs (409.54±33.24)µg/L]的结果一致。本研究得出,将使用该药物治疗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不仅能够提升利钠肽系统的活性水平,还能更加强缬沙坦药效,进而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其在药物治疗中出现肾功能损伤等风险性。

综上所述,将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使用在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备良好的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猜你喜欢
库巴缬沙坦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