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对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效果的影响

2024-04-03 05:59黄玲谢文芳赵玉杭
中外医疗 2024年1期
关键词:阴转率活动性抗结核

黄玲,谢文芳,赵玉杭

1.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福建福州 350001;2.福州结核病防治院,福建福州 350001

结核病主要是因结合分枝杆菌感染所致,发病后,则累及机体内诸多重要脏器,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1-2]。而活动期肺结核是指好转期或进展期需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常伴有低热、食欲差、消瘦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3-4]。现阶段针对此类患者,药物治疗是常用方式,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用法较复杂,且长期治疗影响依从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是由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通过配方制成,属于新型复合制剂,患者服用后能够有效预防结核病耐药性产生,且处方简单,患者用药方便,有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增强疗效[5-6]。基于此,本文便利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福州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64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对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4~73岁,平均(52.76±1.58)岁;病程2~14个月,平均(8.77±2.48)个月;体质指数17.8~28.9 kg/m2,平均(24.61±1.08)kg/m2。观察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2~71岁,平均(53.02±1.49)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86±2.34)个月;体质指数17.4~28.6 kg/m2,平均(24.67±1.04)kg/m2。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7]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③均为首次发病;④生命体征平稳;⑤视听、沟通能力正常;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尘肺疾病者;②存在吸毒史者;③存在肝脏、肾脏、心脏等功能严重异常者;④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者;⑤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⑥存在恶性肿瘤者;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⑧存在免疫系统异常者;⑨妊娠期妇女;⑩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⑪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为2HRZE/4HR,强化期时,给予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抗结核杆菌异烟肼片(Isoniazid,INH)(国药准字H21022350;规格:0.1 g)、吡嗪酰胺片(Pyrazinamide,PZA)(国药准字H31020440;规格:0.25 g)、抗结核药利福平片(Rifampicin,RFP)(国药准字H11020094;规格:0.15 g)、盐酸乙胺丁醇片(Ethambutol,EMB)(国药准字H41023299;规格:0.25 g),其中INH0.3 g,PZA1.5 g,RFP与EMB按照患者体质量情况服用,其中<50 kg,RFP0.45 g、EMB0.75 g;≥50 kg,RFP0.6 g、EMB1.0 g。连续用药2个月。继续期,指导患者继续服用INH与RFP,其中INH0.3 g,若患者体质量<50 kg,RFP0.45 g,体质量≥50 kg,RFP0.6 g,坚持服用4个月。

1.3.2 观察组 实施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方案为2HRZE/4HR,6个月用药为整个疗程。强化期,指导患者服用75 mg/片异烟腆(H)+150 mg/片利福平(R)+400 mg/片毗嗦酞胺(Z)+275 mg/片乙胺丁醇(E),1次/d,若患者体质量<55 kg,3片/次,体质量≥55 kg,4片/次,连续用药2个月。继续期,若患者体质量<50 kg,指导患者口服固定剂量复合剂HR,剂量为100 mg/粒H+150 mg/粒R,1次/d,3粒/次;若患者体质量≥50 kg,则剂量为75 mg/粒H+150 mg/粒R,1次/d,4粒/次,连续服用4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病灶吸收高于原病灶的1/2;有效:未超过原病灶的1/2;无效:未发生改变或病灶播散或扩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痰菌阴转率:于治疗第2、5、6个月进行实验室检查,比较痰菌阴转率。③病灶吸收情况:于治疗第2、6个月对胸片病变部位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病灶吸收率。④不良反应:包含关节痛、胃肠反应、肝功能损害、变态反应。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总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情况、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比较

观察组第2、5、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比较

治疗第2、6个月,两组病灶吸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对比[n(%)]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活动性肺结核传染病特征明显,唾液是传染的主要途径[8-9]。与结核病患者密集接触者,发病概率较大,可能是慢性也可能是急性。发病后,肺结核患者多伴有全身乏力、咯血、痰中带血、月经失调等症状,对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一定危害性[10-11]。

肺结核是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因结合分枝杆菌感染所致[12-13]。治疗及时,多数患者能够痊愈,因此,临床认为对肺结核患者辅以及时合理的诊断与治疗,能够促进该病治愈率提升[14-15]。目前针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因服药数量较多,导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大幅度降低[16]。同时,由于个体差异,患者体质量明显不同,故个体需求较难满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第2、5、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均较高(P均<0.05);治疗第2、6个月,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相当。提示在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实施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提升肺部病灶吸收总有效率和痰菌阴转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疗效理想。分析其原因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属于新型抗结核药物,能够简化药物处方,减少用药剂量,便于督导患者服药和化疗管理,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17-18]。与此同时,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最大限度保留了药物成分的化学活性,生物利用度可靠。同时,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与对照组的18.75%相当,这一结果与万文利等[19]研究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7%较A组的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一致,提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用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的安全性与常规抗结核药物方案相当。赵玉杭等[20]通过对300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采取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组的病灶吸收率与痰菌阴转率更高,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能够增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机体内病灶吸收总有效率,提升痰菌阴转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阴转率活动性抗结核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注射用胸腺肽α1联合环丝氨酸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勘 误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DNA阴转率的影响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