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4-04-03 05:59周纪星
中外医疗 2024年1期
关键词:利钠人脑心衰

周纪星

临沂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临沂 276000

慢性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指心脏在长期受到各种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的影响下,逐渐失去其有效泵血功能[1]。急性加重期是指患者在慢性心衰基础上出现症状急剧加重,需要紧急治疗[2-3]。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rBNP)是一种体内产生的激素,在心脏受到过度负担时会分泌增加[4]。有学者研究发现,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具有以下作用:血管扩张作用、利尿作用、急性心衰治疗(重组人脑利钠肽通常用于急性心衰的治疗,尤其是在急性加重期)[5-6]。它可以快速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本文为验证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具体疗效,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临沂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此次试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5~64岁,平均(46.90±5.23)岁;病程2~6年,平均(2.83±0.54)年。研究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7~65岁,平均(46.02±5.17)岁;病程2~6年,平均(2.91±0.4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0934)。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70岁;经临床症状及超声心动图、核素心室造影、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符合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或治疗前停药至少3个月;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患有其他明显的严重器官疾病者;患有活动性感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出血倾向疾病者;对试验相关药物过敏者;患有精神疾病者;有药物滥用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等。治疗14 d,观察疗效。

研究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国药准字S20050053;规格:0.5 mg),先以1.5 µg/kg静脉冲击,后连续静脉滴注(0.0075~0.01 µg/kg/min),负荷剂量1.5~2.0 µg/kg,用药时依血压水平合理调整泵速。治疗14 d,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流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血浆动力黏度(Dynamic Viscosity of Plasma, ηp)、全血动力黏度(Dynamic Viscosity of Ehole Blood, ηbh)、血液血浆动力黏度(Dynamic Viscosity of Blood Plasma, ηbl),QT间期离散度(QT Dispersion, QTd)。

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径(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Diameter, LA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等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慢性心衰相关指标,包括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ndothelial-derived Cutaneous Blood Flow Response, eCFR)。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血流流变学指标、心功能指标、慢性心衰相关指标均属于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流变学指标及QT离散度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流变学指标及QT离散度均有改善,研究组患者ESR、HCT、ηp、ηbh、ηbl、QTd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流流变学指标及QT离散度对比()

表1 两组患者血流流变学指标及QT离散度对比()

注:ESR:红细胞沉降率,HCT:红细胞压积,ηp:血浆动力黏度,ηbh:全血动力黏度,ηbl:血液血浆动力黏度,QTd:QT间期离散度。

组别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QTd(ms)75.89±11.67 76.11±12.62 0.080 0.853 50.91±6.20 63.45±7.67 8.234<0.00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ESR(mm/h)25.09±3.29 25.15±3.34 0.288 0.773 12.58±3.05 19.46±3.12 11.920<0.001 HCT(%)55.51±5.14 55.17±4.85 0.203 0.839 32.55±3.83 39.27±4.24 13.090<0.001 ηp(mPa•s)2.20±0.36 2.16±0.31 0.318 0.727 1.12±0.25 1.63±0.29 12.516<0.001 ηbh(mPa•s)6.31±1.22 6.25±1.34 0.332 0.695 4.04±0.61 5.48±1.06 9.423<0.001 ηbl(mPa•s)10.51±1.56 10.45±1.39 0.127 0.940 6.74±1.12 8.91±1.23 10.070<0.001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改善,研究组患者LVEF水平更高,LADD、LVEDD、LVESD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注:LVEF:左室射血分数,LADD: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组别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LVESD(mm)61.12±7.19 60.37±7.24 0.086 0.903 46.77±3.35 53.15±5.20 9.924<0.00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LVEF(%)36.22±3.57 36.30±3.61 0.149 0.815 50.39±4.84 43.36±4.45 8.468<0.001 LADD(mm)54.56±5.06 54.67±4.92 0.142 0.886 41.57±3.97 48.28±4.26 9.175<0.001 LVEDD(mm)59.16±4.93 58.40±4.75 0.086 0.743 44.85±3.03 51.28±4.35 10.420<0.001

2.3 两组患者慢性心衰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衰程度均有缓解,研究组患者Scr、NT-proBNP水平更低,eCFR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慢性心衰相关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慢性心衰相关指标对比()

注:Scr:血肌酐,NT-proBNP:脑钠肽前体,eC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组别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eCFR[ml/(min·1.73m2)]42.04±4.08 43.11±5.23 1.539 0.098 55.31±5.29 47.40±4.80 6.723<0.00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Scr(µmol/L)94.88±10.26 95.24±10.93 0.209 0.833 77.31±6.43 86.21±7.82 6.243<0.001 NT-proBNP(pg/mL)4 307.32±789.14 4 218.08±792.08 0.598 0.544 1 328.43±150.96 1 680.39±164.27 5.228<0.001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的末期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技术和药物不断涌现。急性加重期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威胁,需要及时有效治疗,否则可能产生多种并发症。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和抗感染等支持性治疗,但效果有限,患者心功能和生存能力受限,复发率较高[7]。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合成的药物,它与人体内源性脑利钠肽的分子结构相同[8]。它被证实具有利尿、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降低心脏负荷等作用[9-10]。近年来,它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选择之一[11-12]。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中,其应用能够改善血流流变学指标、QT离散度、心功能以及慢性心衰标记物。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它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流流变学指标、QT离散度、心功能以及慢性心衰标记物的改善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流变学指标及QT离散度均有改善,研究组患者ESR、HCT、ηp、ηbh、ηbl、QTd水平更低,研究组患者LVEF水平(50.39±4.84)%更高,LADD(41.57±3.97)mm、LVEDD(44.85±3.03)mm、LVESD(46.77±3.35)水平更低(P<0.05),张建等[13]研究结果显示: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LVESD(36.34±1.21)%、LVEDD(44.15±2.11)、LVEF(56.61±0.26)优于对照组(P<0.05),和本次试验结果一致;这说明,将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在血流流变学指标和QT离散度方面,研究组表现出更好的改善,可能与重组人脑利钠肽的利尿、血管扩张等特性有关[14-15]。在心功能和慢性心衰相关指标方面,研究组表现出更显著的改善,可能是由于重组人脑利钠肽的多重作用,包括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室重塑等有关。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中患者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经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后,心血流流变学指标更好,心功能更好,心衰缓解更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利钠人脑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让人脑洞大开的智能建筑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