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化护理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

2024-04-03 05:59陈小静陈雅敏刘艳
中外医疗 2024年1期
关键词:管术桡动脉危重症

陈小静,陈雅敏,刘艳

1.厦门市苏颂医院,福建厦门 361100;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福建厦门 361003

对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危重症患者来说,施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开展动脉测压工作十分重要,可以实时、快捷、准确地对患者围术期阶段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测和评估,提升动脉血气采集的顺利度和便利性[1-2]。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工作等范围内。由于桡动脉管径的细小性较高,传统的盲探触摸法穿刺置管方法难度较高,穿刺的成功性均与麻醉医生的专业能力、过往经验和患者的实际病情有密切的联系,很容易发生手腕部血肿、血管受损等并发症产生[3-4]。伴随着近几年来我国超声技术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人员选择使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其具有较强的可视性,操作简易、携带便捷。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腹部、产科、泌尿器官,探查其浅表器官、外周血管、神经等等[5-6]。临床关于该项技术的研究比较繁多,且均显示效果优良,但是护理相关的文献还比较少。为此,本文以2021年1月—2023年1月厦门市苏颂医院ICU危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优化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ICU危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盲选法为分组依据,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5岁,平均(55.32±5.78)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6岁,平均(55.55±5.4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ICU危重症;②需要、愿意开展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③拥有正常的沟通能力、认知能力。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善者;②预估生存时间<3个月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开展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①穿刺置管术前。术前需要告诉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提升其熟悉度,降低不安情绪。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核对完善患者资料。准备好各项设备、药物。②穿刺置管术中。做好体位管理及配合工作,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③穿刺置管术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基本的用药指导、疾病知识教育、心理干预、生命体征观测(由于ICU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需要实时监测,出现异常立刻告知医师进行干预,挽救患者生命)、呼吸道干预、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措施。

观察组接受优化护理措施。(1)穿刺置管术前:①患者的准备工作。护理人员需要仔细核对好患者的基本资料,查看其病历,了解其依从性,评估患者对于无线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配合程度。连接完好心电监护设备,把血压与氧饱和度监测放置于穿刺对侧手臂,实时监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动态情况。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和患者沟通,询问其穿刺位置是否产生过神经受损、感染等现象,是否有麻醉药物过敏史等情况,并告知患者穿刺步骤,帮助其做好心理准备。②设备、药物、耗材的准备工作。在麻醉前,护理人员需要准备好监护仪、掌上无声超电仪等设备。遵医嘱准备好麻醉镇痛药物、镇静药物、局麻药物,即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等药物。准备好动脉穿刺针、动脉换能器、一次性消毒包等一次性耗材。同时在术前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并将药物抽取放置于无菌盘内待使用。③Allen试验评估工作。在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Allen试验评估工作,保证得到阴性结果,手掌可利用尺动脉、侧支循环维持血流量。护理人员借助双手同时压迫患者的穿刺侧手臂桡动脉、尺动脉,并指导其用力握拳、松拳,重复5~7次,让手掌彻底变白。然后继续压迫桡动脉,松开尺动脉,对手掌的变红时间进行观测,若超过7 s,即评判为阳性,无法接受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2)穿刺置管术中:①体位管理工作。帮助患者处于仰卧位,把穿刺侧手臂外展90°,然后放在托手架上,使手掌朝上。将小枕垫在腕关节处,抬高5~8 cm,手掌下垂,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由于术中的手臂移动、手腕活动等状态都会干扰B超显影,所以护理人员还需要将五指固定在托手架上,防止移动现象。将腕关节置于过伸现象,绷直桡动脉,降低穿刺时滑动概率,提升穿刺稳定性,保证穿刺成功率。②便携式超声的准备工作。将掌上无线D8型号超声仪开机备用,在屏幕上选择“配对”项目,长按L11-4ks线阵高频探头上的“菜单键”与之配合。连接建立后,择取“血管”检查模式,并将显示屏放置于麻醉医师正前方,便于其观看、操作。根据图像需求择取正确模式,护理人员要熟悉了解设备的操作与设置内容,做好配合工作,提升麻醉医师的操作速度、操作有效性。③操作中的配合工作。护理人员帮助消毒铺巾,涂抹耦合剂,包裹超声探头,投递到无菌操作台上。在医生的指导下及超声显影图像,随之调节超声探头深度、增益,提升图像清晰度。护理人员打开彩色多普雷配合医生进行桡动脉的确定工作,移动探头位置,使其位于图像正中央。将药物传递到操作台上,配合医生进行穿刺处理。

(3)穿刺置管术后:①换能器的护理。护理人员提前准备好2.5~5.0 U/mL的肝素盐水,用于冲洗换能器管路,并调节好平右心房水平,固定完善。将监护仪动脉压力模块连接好,调节三通,设定好监护仪,使其出现创动脉波形、数值即可。在监测过程中,观测管路堵塞现象是否出现,当产生时,立刻开展抽血凝块、肝素液冲洗,降低凝血块冲入动脉内的概率。查看穿刺部位的血运详情,是否产生肿胀,若有异常及时上报麻醉医师。②并发症的护理。对于产生皮质颜色、温度缺血征象的患者,首先确定是否有出血倾向,然后及时上报医师,将导管拔除。

1.4 观察指标

①穿刺成功次数统计情况。统计两组的穿刺成功次数,含一次成功、两次及以上成功、穿刺失败等情况。

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含穿刺处血肿、感染、血管痉挛、动脉血栓等。

③护理满意度统计情况。在护理后,利用本院自制表格,收集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含非常满意(>85分)、满意(70~85分)、基本满意(60~<70分)、不满意(<60分)。总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④穿刺效果相关指标。穿刺效果相关指标含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数据(利用本院自制量表评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越高),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利用本院自制量表评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实施统计,穿刺成功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预后效果相关指标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次数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更高,穿刺两次及以上成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次数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穿刺处血肿、感染、血管痉挛、动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7.50%,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穿刺时间更短,穿刺次数更少,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值、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数据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相关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穿刺时间(s)30.72±5.77 50.53±5.81 15.301<0.001穿刺次数(次)1.12±0.13 2.51±0.33 24.786<0.001生活质量(分)88.82±6.11 75.32±5.71 10.210<0.001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数据(分)82.38±10.13 72.51±10.33 4.315<0.001

3 讨论

ICU危重症患者常常拥有多系统功能障碍,自身血流动力学波动性较高,需要接受动脉置管监测血压、动态血气分析,对其内部环境状态开展实施评估[7-8]。无创血压监测属于较为常见的监测形式,不会对患者造成损害,但是其准确性、连续性均较低,无法满足ICU危重症患者的需求。桡动脉属于动脉穿刺置管最为常见的一个部位,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能够准确、实时地反映出患者血压情况,提供治疗依据。过去一般利用盲探触摸术开展,但是穿刺失败的概率较高。现在多开展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其具有可视化、安全性高、无辐射等优势。掌上无线D8型号超声仪拥有便利、小巧的特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9-10]。在超声引导下,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桡动脉的周围结构、血管走向,对穿刺置管过程提供有效引导,能够显著提升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在穿刺过程中,患者还是会受到反复穿刺,有出现血肿、血栓斑块、血栓、栓塞、穿刺侧疼痛、动脉波动过弱、皮肤温度过低、皮肤颜色苍白等现象的概率[11-12]。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还是必须开展优势护理措施,保障其安全性。

本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各项护理操作实施完善程度、换能器护理效果、并发症护理效果、护理人员态度、护理工作与控制病情的配合效果,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更高,穿刺次数更少,穿刺时间、恢复自主呼吸功能时间更短(P均<0.05)。

通过术前的患者准备、设备药物及耗材准备、Allen试验评估工作,可以保障穿刺的成功性、顺利度、安全性。由于穿刺会为患者带来疼痛感,为了提升其舒适度,可以在操作前使用静脉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处理[13-14]。通过术中的用药护理,能够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通过术中的体位管理、仪器的准备与设置,能够方便麻醉医师更好地开展置管术、降低移动的干扰与影响,提高麻醉医师的操作有效率、提升穿刺一次成功率。通过术中的操作配合,能够保障穿刺成功率与安全性,降低穿刺失败率与反复穿刺率。通过术后的换能器护理、并发症护理,能够降低换能器出现不良现象的概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提升置管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生存概率与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50.00%,其穿刺两次及以上成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47.50%(P均<0.05)。在周杨俊等[15]的研究中,得出的数据为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与本文研究数据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开展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ICU危重症患者,施行优化护理措施,能够提升穿刺一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知识掌握率,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管术桡动脉危重症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