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干预效果

2024-04-03 05:59谢静杨和平蒋丹丹
中外医疗 2024年1期
关键词:瓣膜心脏病入院

谢静,杨和平,蒋丹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福州 350001

瓣膜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类型,及时进行瓣膜置换术是彻底逆转患者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生活质量的最可靠方式[1-2]。患者的瓣膜置换术风险较大,术后伤口感染等发生率也明显较多,给临床治疗及护理均提出了新要求。护理人员是与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接触最为紧密的人群,其护理行为及态度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遵医行为,甚至治疗预后。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术后面临着很长一段时间的康复,使身体机能及心理状态均恢复至正常心功能下的最优模式,因此需要配合高效优质的护理模式,以求实现快速良好康复。心脏康复护理是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运动训练等新型多维度康复护理模式,目的是通过多途径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及康复的认知、激发其内在驱动力并更好地投入到运动康复中,最终实现最优的康复效果[3-4]。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近年逐步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18例瓣膜性心脏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为后续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模式选择提供实践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于本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入组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自认为无法理解谈话内容者委托直系亲属),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本研究计划。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瓣膜性心脏病诊断标准[5-6],且具有手术指征;全程配合治疗及护理;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智力或认知功能障碍者;术前确诊焦虑症、抑郁症等情绪障碍性疾病,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者;手术失败或者术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响术后康复的疾患者;严重营养不良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后的健康宣教、告知住院注意事项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定时查看患者的情况变化,术后自我锻炼方式讲解、病室整洁保持、生命体征监测、出院宣教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步骤如下:①心理康复护理。患者普遍存在对手术是否成功、术后并发症是否发生的忧虑,焦虑、紧张情绪等负面情绪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手术效果。术前护理人员第一时间与其进行一对一面谈,在了解患者的基本文化及工作经历后,选择患者最容易理解的用词告知疾病产生原因、手术基本流程、可能获得的效果、术后并发症预防策略等,增加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了解。同时将部分相似疾病及手术后获得成功的案例告知患者,增加对手术成功的信心。术后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充分共情其存在的不良情绪,倾听患者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及时疏导并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情绪状态面对疾病。组织患者与成功手术及康复患者进行电话或面谈,对可能存在经济困难的患者帮助其联系相关基金会解决困难。②运动康复护理。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首先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包括深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等,3~5次/d,单次重复3~5次。护理人员在术后1~2 d对患者上肢进行按摩,其后病情更为稳定后指导患者的肢体屈曲、内翻、外翻等锻炼,2~5次/d,以患者可耐受、不感到躯体疲劳为宜。术后4~7 d开始增加相关锻炼频率,咳嗽、呼吸锻炼10~15 min/d,5~10次/d。上肢功能锻炼增加上举、牵拉等项目,下肢锻炼增加蹬腿、抬腿等动作,其后逐步开始指导患者半坐、床旁坐、床旁站立、扶床活动、离床活动等,以循序渐进、患者不感受到劳累为基本原则。术后7 d开始让患者开始适当室内行走并逐步扩大行走范围、距离,加快行走速度。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围术期生活质量评分:入院即刻、术后48 h,分别采用健康调查简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 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 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 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 GH)、生命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 SF)、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 RE)、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MH)8个维度各0~8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出院当日,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包括操作技能、知识宣教、护理态度、病室环境、道德水平5个方面,每个方面得分0~2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围术期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为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入院即刻,两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PF:生理功能,RP:生理职能,BP:躯体疼痛。

术后48 h 57.29±5.45 62.31±5.39 5.030<0.05组别对照组(n=59)观察组(n=59)t值P值PF RP BP入院即刻30.23±4.21 30.76±4.05 0.697 0.487术后48 h 57.02±5.54 62.18±5.39 5.128<0.05入院即刻37.81±4.54 37.96±5.21 0.167 0.868术后48 h 51.23±5.43 57.03±5.78 5.618<0.05入院即刻42.84±6.51 42.76±5.98 0.070 0.945

续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GH:总体健康,VT:生命活力,SF:社会功能,RE:情感职能,MH:心理健康。

组别对照组(n=59)观察组(n=59)t值P值术后48 h 57.18±5.02 63.26±4.87 6.677<0.05 GH入院即刻40.77±6.20 40.14±5.87 0.567 0.572术后48 h 53.23±5.49 59.85±6.26 6.107<0.05 VT入院即刻38.21±5.40 38.76±5.49 0.549 0.584术后48 h 51.18±5.46 58.37±6.20 6.685<0.05 SF入院即刻44.09±5.31 43.72±5.23 0.381 0.704术后48 h 58.52±4.85 63.19±5.40 4.942<0.05 RE入院即刻38.57±4.20 38.96±4.12 0.509 0.612术后48 h 53.16±5.39 56.94±6.22 3.528 0.001 MH入院即刻44.24±5.42 44.19±5.36 0.050 0.960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出院当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各维度、平均护理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59)观察组(n=59)t值P值操作技能15.29±2.30 17.11±2.10 4.489<0.05知识宣教14.15±2.73 17.08±2.14 6.488<0.05护理态度13.43±2.15 16.77±2.03 8.676<0.05病室环境14.29±2.40 16.38±2.09 5.044<0.05道德水平13.22±2.56 17.01±1.87 9.183<0.05平均护理满意度总分72.19±8.76 87.34±9.10 9.213<0.05

3 讨论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在术后完成高效康复,使患者迅速恢复正常的躯体功能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及工作。积极的术前血糖干预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在确保术者技术合格外,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康复进度、康复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积极探索适合心脏病手术患者的护理模式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心脏病患者护理模式被引入本院患者护理中,现就其应用价值具体展开讨论。

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可具体分为瓣膜性心脏病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护理、运动康复护理3个部分,首先增加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减少因为错误认知导致的心理状态异常;积极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不良情绪的产生来源,及时疏导并鼓励患者树立对手术成功的信念,激发患者对治疗及远期良好结局的期待及内在驱动力[7-8]。术后根据患者的身体康复进度,及时配合合理强度的运动康复,随着心脏功能好转可负荷更强程度的运动康复,积极增强患者的运动干预强度,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质量,更有利于其恢复出院后的正常生活[9-12]。本研究患者的术后SF-36各维度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更优,一方面是由于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疾病认知后消除了不良认知引发的焦虑,另一方面是护理人员积极疏导、鼓励后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加上术后积极的运动康复使患者真实感受到躯体功能的优化,从而实现了优质的身心康复,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以及真实感受到的生活质量变化,均是决定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关键[13-18]。文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各个维度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评分值也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迅速提升,再次证实该护理模式的优越性及可行性。黄君玲[19]学者针对102例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总体健康评分(46.34±4.13)分较对照组更优(P<0.05),与本研究结论相一致[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为(59.85±6.26)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入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有助于融洽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瓣膜心脏病入院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作文门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