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4-04-03 05:59陆柳施弼华
中外医疗 2024年1期
关键词:雾化支气管家属

陆柳,施弼华

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儿科,江苏南通 226100

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常见、多发疾病,其发生与细菌、病毒感染等密切相关,常伴高热、咳嗽等症状,病程长且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对患儿健康有严重威胁[1-2]。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在明确诊断后,患儿多需要住院接受治疗,以更好地观察病情进展,并对症处理[3]。但治疗期间因患儿年龄较小,对静脉、雾化用药等的依从性不高,影响治疗效果[4]。常规护理下,多针对患儿病情进行简单指导,并未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以及疾病发展规律进行针对性干预,护理工作随意性较强,很难满足患儿的需求[5-6]。临床护理路径属于系统性的护理模式,可针对同一病种制订规范、系统的护理流程,近年来在儿科护理中已经有了较多应用[7]。为进一步探讨该方案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方便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18例,就该方案与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本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其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2~12岁,平均(4.93±1.82)岁;病程1~5 d,平均(3.84±1.10)d;体温38.5~40.4℃,平均(39.10±0.35)℃。观察组59例,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2~12岁,平均(4.89±1.78)岁;病程1~6 d,平均(3.87±1.07)d;体温38.4~40.3℃,平均(39.17±0.38)℃。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YJKY006)。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X线确诊为支气管肺炎;②沟通、精神正常;③年龄2~14岁;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并发症者;②合并先天性疾病者;③免疫功能异常者;④中途转院者;⑤无法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家属雾化用药,告知雾化用药注意事项,如雾化前后30 min禁食水,两种药物雾化控制好间隔时间等。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静脉用药期间强化监护,注意是否渗液、红肿等,及时处理。注意患儿病情监护,在患儿异常时及时汇报医师处置。告知肺炎病程,叮嘱家属合理安排好住院事宜。注意典型症状如咳嗽、高热、肺啰音、气促等的观察,如有加重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观察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内容包括:①入院当日,热情接待患儿、家属,为其安排病房,询问患儿一般资料、既往用药以及过敏史等,辅助患儿完成有关检查。根据患儿舒适度调节病房温度、湿度。讲解病区规章制度,确保家属理解。强化基础护理,为患儿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定期观察病情。对高热患儿,松解衣物,叮嘱家属出汗后及时更换。如体温>38.5℃,物理降温,枕冰袋或头部冰敷,腋下、颈部等以40%乙醇擦拭。如仍无法退热,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清洁小儿口鼻分泌物,指导家属雾化吸入药物,并进行机械振动排痰,2次/d。②入院2~4 d。继续开展基础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支气管肺炎发生的原因、典型症状、治疗思路与护理策略等,评估家属心理状态,予以疏导,纠正家属错误认知,减轻其担忧。对不配合患儿,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转移患儿注意力,结合患儿喜好优化病房布置。期间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及时向医师汇报。强化生活指导,叮嘱家属为患儿提供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饮水,维持呼吸道湿润,以促进痰液排除,禁辛辣刺激之物。期间如患儿哭闹,要求及时抱哄,防止长期哭闹导致病情加重。③入院5~7 d。指导患儿进行呼吸训练,如患儿年龄较大,进行缩唇与腹式呼吸。缩唇呼吸,闭口以鼻吸气,后缩唇经口呼气;腹式呼吸时仰卧,吸气时扩张腹部,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收,尽可能排除肺内气体。2~3次/d,5~10 min/次。如患儿年龄较小,引导其吹气球训练,容量500 mL,指导其深呼吸后吹气,尽可能使气球膨胀,2~3次/d,2 min/次。④出院日。出院前辅助患儿复查,讲解出院后用药知识,告知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叮嘱家属陪伴患儿强化运动、增加户外活动等,增强抵抗力,根据天气变化加减衣物,少去人群集中场所,避免肺炎再发。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肺功能比较。于干预前后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测量,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1s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1)、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 PEF)。②两组依从性比较。采用自制问卷从用药、饮食、生活等方面评价,分值0~100分,完全依从90~100分,基本依从80~<90分,其余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率+基本依从率。③两组满意度比较。于出院日采用科室满意度问卷评估,共10个条目,8个及以上条目选是为满意,6~7个条目选是为基本满意,其余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肺功能指标)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依从性、满意度)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FVC、FEV1、P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两组FVC、FEV1、PEF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PEF:最大呼气流量;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59)观察组(n=59)t值P值FVC(L)干预后(135.84±7.14)*(151.46±7.95)*11.228<0.001干预前1.84±0.31 1.81±0.29 0.543 0.588干预后(2.15±0.36)*(2.38±0.34)*3.568 0.001 FEV1(L)干预前1.47±0.34 1.50±0.35 0.472 0.638干预后(1.85±0.40)*(2.27±0.42)*5.562<0.001 PEF(L/min)干预前101.69±6.81 102.20±6.74 0.409 0.683

2.2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

2.3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在儿科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对患儿健康有严重威胁[8-9]。小儿支气管肺炎与细菌、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因其呼吸道防御屏障功能较弱,故而容易出现感染。本病患儿多需要住院接收规范化治疗,常用治疗手段如静脉用药、雾化吸入治疗等,能有效改善患儿病情[10]。但在住院期间,患儿因处在陌生环境,常伴明显恐惧心理,再加上静脉穿刺、雾化吸入等操作,患儿伴明显不适,护理依从性较差,容易哭闹[11-12]。而家属因患儿疾病、住院哭闹等影响,常伴明显负性情绪,护理依从性也不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而常规护理工作以医嘱为护理开展的依据,护理工作随意性较强,难以切实满足患儿、家属的需求[13]。而现代护理理念要求以患儿为中心,对此有必要探讨更为理想的护理干预方案,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主要围绕一种疾病的治疗、监测、护理、康复等制订照护计划,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以及工作内容要求,根据制订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计划,可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与系统性,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14]。而就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群体中的具体应用来看,入院当日,做好接待与入院指导,询问患儿基础资料,能使患儿、家属尽快适应入院生活,并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15]。规范进行基础护理,也能及时控制患儿体温,保障雾化治疗以及排痰工作的开展。入院2~4 d,患儿、家属逐渐适应住院生活,此时强化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并减轻其负性情绪,可促使其重构心理平衡。生活强化生活指导,则能改善患儿抵抗力,可为患儿病情控制创造良好条件[16-17]。入院5~7 d,患儿病情已经逐渐控制,此时强化监护与对症护理,可进一步控制病情,配合呼吸训练,则能改善患儿肺功能水平。出院日强化出院指导,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出院后的照护能力,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FVC(2.38±0.34)L、FEV1(2.27±0.42)L、PEF(151.46±7.95)L/mi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可见该方案能促进患儿肺功能的改善。吕扬[18]研究中,试验组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PEF(86.41±5.69)L/min、FVC(2.62±0.37)L,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佐证了本研究结论。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为94.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6%(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患儿依从性。原因考虑为,通过入院接待以及第2~4天的健康教育,能拉近护患距离,提高患儿舒适性,故而依从性更高。李雪琼[19]研究中,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组依从性更高(96.23%vs81.13%,P<0.05),也佐证了其对提高患儿依从性的价值。本研究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8.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44%(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能改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李晓莉等[20]研究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组满意度评分(94.76±1.65)分,较常规组高(P<0.05),也佐证了该模式对提高满意度的价值。

综上所述,对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加快患儿康复进程,有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可提高其依从性以及家属满意度。

猜你喜欢
雾化支气管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