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术后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状况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影响

2024-04-03 05:59马智博
中外医疗 2024年1期
关键词:肠蠕动肌瘤心理

马智博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妇科病房,北京 100100

子宫肌瘤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病变,在30~50岁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更高,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患者贫血、疼痛、下腹坠胀及流产等严重并发症[1]。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但手术具有一定的机体创伤性,术中麻醉和操作可影响术后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从而增加并发症风险。同时患者受到病情变化的影响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可能引起生理心理应激反应,需要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免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下降[2]。有研究指出综合护理模式属于现代护理学领域的新型护理模式,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多方位等优势,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积极影响[3]。故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妇科病房接诊的6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接诊的6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3~49岁,平均(37.35±3.48)岁;子宫肌瘤直径1.88~5.68 mm,平均(3.52±0.36)mm;肿瘤分布:肌壁间肿瘤18例,浆膜下肿瘤6例,黏膜下肿瘤6例。观察组年龄24~53岁,平均(37.61±3.33)岁;子宫肌瘤直径1.92~5.79 mm,平均(3.58±0.46)mm;肿瘤分布:肌壁间肿瘤16例,浆膜下肿瘤8例,黏膜下肿瘤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与《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诊断标准相符合;具有手术指征且对手术疗法耐受性良好;认知理解功能正常;免疫及内分泌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精神病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缺乏良好的配合度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①在术后6 h需帮助选择合理体位,通常可呈去枕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左侧或右侧,预防误吸的发生。监测术后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开展低流量吸氧干预,确保引流管固定稳妥。②做好会阴部清洁管理,对患者尿量、尿液颜色、会阴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并指导患者自行排尿的正确方法。③术后24 h患者需禁食,在术后第2 天提供适量流食,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在禁食期间需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模式,具体措施:①做好环境护理,室内应维持整洁和安静,根据护理需求对室内温湿度、光线进行合理调节,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有新鲜空气流通。了解患者的爱好,室内适当增加绿植、书籍等物品,创建舒适的环境[5]。②患者可自由选择舒适体位,定时帮助去翻身并按摩受压处,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6];对术后恢复指标加以评估,提供足趾屈伸运动促进局部组织血运,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③监测并观察术后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对引流量、引流液颜色和性质给予观察记录,及时发现并汇报给医生异常情况,提供对症处理。定时观察手术切口及周围皮肤情况,告知患者应注意避免有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做好切口保护,若有红肿、瘙痒或灼痛等情况应考虑感染,及时治疗。④告知患者手术进程、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强化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对于遵医行为良好者提供表扬。为患者提供电视或手机视频、听歌或看书的形式将其集中在疾病方面的注意力进行转移;提供冥想指导,减轻焦虑[7]。⑤术后对患者切口情况加以观察,问询是否有疼痛症状,评估疼痛程度并了解持续时间,轻微疼痛者应使其了解疼痛的原因并告知属于正常情况,通过深呼吸等方式进行控制;重度疼痛可提供药物干预[8]。⑥术后需要为患者提供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可使用瘦肉、鸡蛋、鱼肉等高蛋白质类食物,增加新鲜果蔬摄入量。同时咸鱼、虾蟹、羊肉、葱姜蒜、麻椒等需禁食。白菜、芹菜、紫菜、豆腐、黄瓜、芦笋和海带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可增加摄入量[9]。⑦为患者讲解术后尽早下床活动的益处,给予患者鼓励使其进行下床行走等适量运动,促进其尽快排气排便,恢复肠蠕动功能。患者术后6 h苏醒后可协助其选择半坐卧位,将软垫放置腰部以获得良好的舒适度,指导手指抓握、肘膝关节屈伸,注意用轻柔的力道活动避免增加切口张力造成开裂或出血[10]。术后第2 天可在床上进行下肢内旋外旋、屈伸以及下床借助辅助工具行走等自主锻炼,注意运动期间维持平稳的呼吸,后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在步行锻炼期间身体区微前倾,一手在切口处适当按压行走避免切口开裂,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后期可进行散步、慢走或太极等运动,增强免疫力。⑧出院前开展健康指导,告知其居家期间合理饮食,增加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的摄入,培养其健康的排便习惯预防便秘的发生;出院后应保证睡眠充足,3个月内严禁有性生活,同时日常注意运动量适中;做好切口清洁,2周内若发生引流出血或红肿情况需及时回院复查,告知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肠蠕动恢复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对比两组心理状况及生命质量相关指标。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总分100分,评分高则心理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越好[11]。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按照常模数据分别设定53分和50分为临界值,量表评分上升则不良情绪程度加重[1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肠蠕动恢复指标、心理状况及生命质量相关指标均属于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肠蠕动早期恢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肠蠕动早期恢复效果对比[(),h]

表1 两组患者肠蠕动早期恢复效果对比[(),h]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首次排气时间17.52±1.46 28.96±2.35 22.648<0.001首次排便时间19.47±1.58 30.65±2.77 19.202<0.00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CD-RISC、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观察组CD-RISC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分]

注:CD-RISC:心理弹性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SAS SDS护理后43.26±2.94 49.86±2.75 8.979<0.001 CD-RISC护理前65.28±2.33 65.41±2.45 0.210 0.417护理后77.52±2.76 71.26±2.54 9.141<0.001护理前57.42±2.37 57.48±2.41 0.097 0.461护理后40.72±2.44 46.85±2.36 9.890<0.001护理前59.34±2.65 59.47±2.71 0.187 0.425

2.3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生理功能、活力状况、社会功能、整体健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对比[(),分]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生理功能护理前53.62±2.47 53.48±2.65 0.211 0.416护理后82.64±2.75 75.63±2.56 10.219<0.001活力状况护理前55.28±3.16 55.41±2.37 0.180 0.428护理后81.96±2.57 75.84±2.66 9.062<0.001社会功能护理前52.73±2.68 52.85±2.76 0.170 0.432护理后78.74±3.24 67.59±2.45 15.034<0.001整体健康护理前58.27±2.44 58.36±2.61 0.138 0.445护理后80.83±3.21 74.52±2.87 8.024<0.00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发病率较高的妇科良性肿瘤,发病机制和病因尚未得到定论,很多研究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性激素失调、遗传因素、干细胞功能障碍等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育龄期女性中更为常见[13]。当前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通过手术切除患者的肿瘤病灶以促进症状消失,控制病情进展并改善预后,虽然手术效果确切,但无论是传统开腹手术还是宫腹腔镜微创手术均属于侵入性操作,因此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风险,需要辅助开展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常规护理模式是临床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护理模式,对护理措施的基础性和普遍性重视度更高,但是个性化、系统性、全面性不足,使得患者的护理需求无法得到良好的满足,因此护理效果欠佳。综合护理模式则可有效弥补常规护理模式的不足,对人性化特点的关注度更高,所有护理措施均围绕着患者的护理需求而执行,兼顾注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双方面健康状态,提升护理质量。相比常规护理模式,综合护理干预从环境、体位、情绪、术后疼痛、饮食运动及健康指导等方面提供了针对性服务措施,对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全面性,预防并发症情况对患者康复造成负面影响。本次以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效果、心理健康状态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崔泉花等[14]研究具有一致性,其研究72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发现,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12±3.78)h,短于对照组的(33.61±5.27)h(P<0.05);另外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为(37.21±4.30)分、SDS评分为(39.05±3.41)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证实综合护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有重要作用。在综合护理模式中开展环境及心理护理措施可预防外界、心源性因素影响术后康复效果,体位干预及按摩能够对肢体局部血运有促进作用;饮食和运动指导是增加术后营养摄入和强化免疫力的重要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效果确切[15]。同时以患者为本是综合护理的核心理念,对患者的病情和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和综合考量,以多方面护理需求作为切入点,主动与患者交流后分析其心理状况和护理需求,从环境、心理、疼痛、饮食运动等方面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干预,坚定其治疗信心并维持乐观的心态,提升其生命质量。此外综合护理模式在患者术后进行床上床下主被动锻炼,尽早下床活动从而促进胃肠道蠕动,缩短排气排便的开始时间,提升术后康复质量,也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为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开展综合护理模式对于促进肠蠕动尽快恢复,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和提升生命质量均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猜你喜欢
肠蠕动肌瘤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心理感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