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策略

2024-04-05 22:37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责任感责任科学

吴 萍

(常州市博爱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0)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提出:“以初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为基础,以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清晰和精准的科学课程目标。”近年来,常州市小学科学沈亚萍名教师工作室在省特级教师沈亚萍的带领下,设立了课题“小学科学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研究”(2021年被批准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课题),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开展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一、融合:明确社会责任培养目标

社会责任感是指群体或者个人以共同建立美好社会为目标而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一种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是人们对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和情感,具体表现为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能够积极履行对国家、对人类、对他人应尽的义务。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在核心素养内涵“态度责任”维度中提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能对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尊重科学,反对迷信;遵守科学与技术应用的公共规范、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捍卫国家利益。”且在“态度责任学段目标”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二是认识正确的科学伦理观,确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必须以不损害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命健康、保障人类切身利益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价值取向。

课题组认为,还应增加一个层面,必须引导学生确立科技兴国、科技爱国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爱国报国是公民必须承担的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技进步与祖国发展的关系,激发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情感。基于课程与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从科技伦理、生态素养、科技爱国三个方面研究制定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目标。

二、渗透:挖掘社会责任培养内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落实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目标,必须充分挖掘课程与教材中责任教育的切入点、生长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材中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分散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中,有的作为知识直接呈现,但主要蕴含在科学知识中,与落实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一样,必须引领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和领悟。教师不可能集中几堂课来讲社会责任感,也不能像贴标签那样,每堂课上都挂上社会责任,必须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和科学探究活动中。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课程内容和教材资源,从中找到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切入点、生长点,之后由此拓展延伸,巧妙地引入对科技伦理、生态素养、科技爱国等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和重要意义。

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珍惜水资源”一课中,组织学生学习和探讨水的性质、状态、作用,还向学生介绍了当代我国及整个世界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现实状况,组织学生探讨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不只关乎自己的生活,而且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是人人都应该积极承担的社会责任。

再如,工作室成员、邹区实验小学的陈洁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常见的岩石”一课,在组织学生开展“岩石开采—清理—识别—装盒—贴标签的实践探究活动”,认识岩石的性质、分类之后,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岩石对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界的万物是客观的,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此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的意识,引导他们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三、选择:创设社会责任培养情境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可以根据确定的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责任教育的切入点,精心选择一些历史上、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案例和科学家的故事等作为情境材料,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场景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引导学生感悟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和科技道德规范,认识自己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说理是需要的,但对偏向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讲,更要以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思考。

如在一年级“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衣食住行的变化”两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形象生动的资料,展示人类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人工世界,科技的创新发展以巨大的力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认识到发明创造的重要意义。随后可以列举一些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麻烦和灾难的实例,如汽车的发明与普及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又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破坏;塑料制品的发明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研究科技、应用科技,都必须坚持以保护人类生命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准则。

如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图片资料、新闻报道,向学生展示我国科技进步发展的新成果,如在四年级“冷和热”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北京冬奥会使用的我国最先进、最环保、最节能的制冷技术;在“地球、月球与太阳”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和成果等。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教材上都介绍了一些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料,另一方面要做适当的补充,以使学生感受科技创新的力量,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如在每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专项学习中,结合学习内容穿插了袁隆平、牛顿等一些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利用图文、音像资料补充介绍我国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坚韧不拔、刻苦钻研、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家追求真理、严谨踏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而且要引导他们学习科学家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科学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实践:展开社会责任培养过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是组织学生开展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活动理解科学知识与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少开展关于科学精神、科学伦理、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问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不能只是宣传教育,还必须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结合科学知识理解、科学实验探究,引领学生开展一些科技与社会、科技与道德方面的问题探究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培养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指向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问题探究活动,可以与科学实验探究结合起来,在认识科学本质、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人们的社会责任问题。如我们工作室成员、龙虎塘实验小学的付蓉老师基于四年级下册“环境变化以后”内容教授的“植物与环境”一课,先组织学生比较环境图片、用试剂检测大蒜在不同环境的生长情况;再做对比实验,观察研究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大蒜生长的影响;接着,又拓展延伸,用视频图片展示不同环境下稻、麦、青菜等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人类活动导致环境恶化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自然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面对如今的生态环境,想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为什么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对话交流,进一步基于科学知识理解了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都必须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独立开展一些直接指向科技伦理、科技爱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探究活动,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食物与营养”一课时,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探讨了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先开展演示实验:利用食用色素、香精、糖和起泡剂在一分钟内调制一瓶没有一滴橙汁的橙子味碳酸饮料,让学生亲身感受人工合成添加剂的使用,促进了食品的加工与消费。随后,笔者播放视频: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或为了增加食品的色香味和防腐、保鲜效果,在食品加工中添加了苏丹红、瘦肉精、工业硫磺等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害的非法添加物。为此,国家采取措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组织学生讨论:“食品非法添加行为是属于什么行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应用中的道德问题、法律问题和社会责任问题。

五、导行:体现社会责任培养价值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也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小学科学教学在课堂上主要是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平时也会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外校外开展一些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但很少组织学生开展指向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实践活动。课题组认为,组织学生走近自然、走向社会,开展认识、体验科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也是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题组计划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实践探究活动,主要是结合科学研究,开展体验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在课上解读主题、讨论方案,课外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再在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和总结评价。如工作室成员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封银萍老师,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繁殖”一课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探究生命成长、感悟生命意义”的专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课上回顾本单元及以往所学的生命科学知识,商量确定本组的探究主题,讨论具体的活动方案。之后各小组自主安排,利用双休日时间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有的小组研究了人从孕育到出生的过程,有的研究了从婴儿到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的研究了绿豆、大豆等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有的研究了狮子、企鹅等某种动物的生命历程。学生通过现场观察、网上搜索等搜集相关资料,之后分析归纳,制作成包括思维导图、图片图表、文字解说等材料的PPT电子演示文稿。最后,封老师用一堂科学课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各小组上台汇报他们的实践过程,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交流他们的活动感受。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大自然各种生命成长的不易和存在的意义,认识到要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认识到个人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外部的环境和条件,要感恩父母、关爱他人、服务社会。这样的实践活动突出情感教育和价值引领,但又是与科学探究相结合的。因此,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意识,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增长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在课外、校外。因此,课题组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情况,计划每学期指导他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到常州少儿自然博物馆、周边城市的青少年科技馆,以及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开展一次次科技考察活动,具体地点和主题由学生与家长自主选择。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在活动前要在课堂上布置任务、明确要求,听取意见、指点方法,形成学习清单;活动后再在课上组织学生展示成果、交流感想、总结评价。在明确目的和任务后,低、中年级学生由家长带领,主要是参观科技创新发展的成果、新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高年级学生可由家长陪同或形成学习小组结伴同行,选取一个主题,进行实地考察、现场访谈,最后写出简短的考察报告。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丰富科学教学内涵、增强科学教学活力,是充分发挥科学学科育人价值的一个有效抓手。当然,对于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远远不止这些,本文谈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今后还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责任感责任科学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科学拔牙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