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4-04-05 22:37叶霜婷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共同体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叶霜婷 刘 丹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且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开展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在此背景下,以学习共同体为切入点,探讨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及特点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建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学习、协同探究、共同进步下的学习组织形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分享经验,从而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二)学习共同体的特点

学习共同体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学习成员之间始终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彼此之间能够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习成员之间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互动,平等地进行交流,成员之间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且不断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第二,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配合默契,巧妙互动,呈现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学习共同体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处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其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而到了第二学段时,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更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思维、阅读能力的训练。而在学习共同体这个“大家庭”中,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也更加频繁,从而能较好地满足对于学生的阅读要求。处在学习共同体中,一方面学生可以实现知识间的共享,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间接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使学生获取主动学习权,以至于在面对问题时能做到临危不乱,从容解决问题。结合具体的实际教学发现,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多阅读,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读书漂流”“读书分享”“书籍传递”等活动,并组织“读书循环笔记”活动,即在学生之间通过传递笔记本的形式,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并在完成后传递给下一名学生,最后返回于最开始的学生手中,形成一个闭合回路。通过此举,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就拥有了一定的共同语言,进而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针对文本采取辩论赛、阅读专栏、读书角、亲子阅读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二)有利于成员间平等对话

阅读是一种个体活动,而阅读教学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或多向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不同于平时的交流。学习共同体之下的阅读教学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这间接指出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做到师生、生生间相互信任。就阅读一词而言,是属于个体活动。例如,教师经常会问学生曾经读过哪些书籍,哪些书籍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深受感动的地方等问题。阅读教学是集体在一起进行思维间的碰撞,从而擦出火花,属于集体的智慧。学习共同体下的阅读教学能在构建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对话平台的同时做到珍视每个人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也间接地在多元互动中提高整体的阅读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有利于整合课内外阅读

学习共同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落实,有助于加强学生课内外学习阅读。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往往首先会让学生自学,学生在借助自身认知的基础上了解了课文的大意,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伴随着阅读教学的具体开展,学生交流自己的疑问,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上互相交流,呈现出一种多元开放的状态。课后,教师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教师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并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寓言的含义,寓言即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课内外的阅读意识。

三、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认识不够

研究指出,大部分教师对于学习共同体缺少一定的了解,甚至有部分教师将学习共同体和开展合作学习画上了等号。教师仍按照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和学生间的联系长期处于被割裂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确立,课堂上仍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课堂呈现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局面,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无法深层次思考文本,学生只能进行浅层阅读,导致阅读能力较差,阅读兴趣低下,参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学生培养语文综合素养[1]。

(二)组织流于形式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组织学生共同学习,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从横向来看,前期教师并没有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单纯地将学生组合在一起,学生对于教师的安排绝对服从,而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根据具体的任务进行组织安排,以至于出现学生间“假合作”的现象,长期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真正提高。从纵向来看,教师仅仅是将学生划分成等比例的小组,小组间并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久而久之,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淡化,难以达成真正的合作。

(三)内容选择缺乏整合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始终要围绕互动性、严格性,以及创新性。互动性是指学生在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放松下来,积极主动与学习伙伴进行互动。严格性是指教师创设的活动不能偏离教学目标的指引,并且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严格创设教学活动,进而学生间进行相互交流。创新性是指教师不能千篇一律地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要善于融入创新元素、思政元素。而在现实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共同阅读时,往往对于内容的选择缺乏一定的整合,这个问题是比较严峻的。绝大多数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头脑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本节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在确定好内容后,按照固有的方式传授本课的教学内容,完全忽略了学生之间接受知识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兴趣低下,互动频率逐渐减少,课堂呈现“寂静”的状态,对于小组间提出的新奇观点教师一笔带过。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教材内容放在首位,对于教材之外的内容教师拓展少之又少,而且教材内容的选择也呈现出一种随意性、无意识性。最后,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多数会围绕考试内容展开,始终将考试内容放置在首要位置。处在考试之内的知识,教师会让学生大量练习,对于考试之外的内容避而不谈,以至于学生逐渐成为“考试机器”,学生对于内容的掌握呈现闭环趋势,学生的阅读量较为匮乏。

(四)没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很多教师都知道“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过程中,真正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很少。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共同阅读时只关注到了学生表面的阅读,教师自身没有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没有带头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增强学生主体认同意识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增强对学习共同体的了解,从而增强对主体的认同意识。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教师要逐渐将课堂还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在理解力、想象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不能一味地让学生使用一种学习方法进行阅读。最后,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新颖性、创造性,广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内的材料外还应阅读课外资料,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增强阅读能力、理解能力[2]。第二,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发现学习共同体中各个组员间的优势包容劣势,增强学生主体认同意识,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力量。

(二)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有效组织学生参与活动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有效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学习任务分配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学习能力不同学习任务的设置也应不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分配一些难度较高的任务,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分配一些难度较低的任务,但这绝不是不分配任务。在任务分配过程中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给予一定的任务。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任务,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观察他们可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存在的一定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其进一步成长,从而有效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最后,可以通过学生小组成员间的建议选择一定的任务。总之,不管如何分配任务,应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即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从而帮助他们培养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预设的阅读教学目标。

(三)恰当整合教学内容,丰富完善教学活动

基于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善于结合学习成员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从而根据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的整合要能够体现具体性、创新性等特征。教学内容的整合一方面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即所谓的“跳一跳,吃桃子”。其次,教师要根据整合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听到教师的指令后能够快速做出相应的行为。教师要善于倾听小组成员间提出的观点,并能够借助恰当的契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基于学习共同体展开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文本安排的巧妙之处,成员间形成连锁的“头脑风暴”,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通过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活动,使其变得更加丰富。最后,教学内容的整合要始终将学生主体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观点,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不断培养他们学会阅读、有效阅读,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拓展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对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四)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基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第二,要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活动适应性、灵活性的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渗透一定的创新元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时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与此同时,间接地为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指明方向。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围绕阅读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开展教学活动,并要给学生在恰当处“留白”,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灵活布置作业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在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思考更多有效的阅读方法,增强对学习主体的认同意识,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恰当整合教学内容,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等,给学生创造更加和谐、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共同体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爱的共同体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