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开展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4-04-05 22:37马金风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情境素养探究

马金风

(农安县第十中学,吉林 长春 130200)

随着教育高质量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新变化。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并且取得了实效。大单元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科知识和方法为载体,以情境活动为驱动,通过整体学习和深度加工,形成有机联系的知识网络和学习任务群。因此,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探究体验和学习过程,思考学生的认知情况、情感需求和价值取向。教师要围绕主题科学划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任务和知识体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去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基于学科素养开展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大概念”为统领,围绕学习主题,整合相关学科内容,根据学习需要,围绕“大概念”进行系统设计和深度教学[1],它将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讨论、实践等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一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二是注重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便于学生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三是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转化,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目的;四是注重学科德育,有利于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五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时,教师可以围绕“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首先,通过收集资料,学生动手、动脑、动眼,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这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次,以“我们需要保护地球环境”为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等活动,这里体现了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现了分享成果的目的。最后,对“怎样保护地球环境”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突出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了“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目的[2]。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精心设计,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大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于学科素养开展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但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常常将知识体系作为设计单元教学的依据,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首先,大单元教学对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与相关的专业技能,很难对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更谈不上设计大单元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缺乏对整个单元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并不能将教学活动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效结合[3]。

其次,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对如何组织实施大单元教学缺乏深入的思考。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很少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更多地关注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设计的知识体系和学习任务。

最后,大单元教学应强调整合课程内容,关注学科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与融合。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整体规划,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碎片化”,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全面。

三、基于学科素养开展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引导建立地理知识架构,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架构,并针对已有知识进行深度加工,提升学习效率。以“地球上的大气”教学为例,引导学生总结大气运动的特点。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大气运动的方向是什么(从南北半球看)?在大气运动中,风向如何变化?在问题设置完毕后,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架构:第一步,掌握大气运动的方向;第二步,掌握大气运动中风向如何变化。通过这个知识架构,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加工和细化,以此为基础,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二)以阅图能力培养为基础,提高学习积极性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从不同地区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实现对地理要素的整体感知和深入理解。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地图、地理图表等信息载体,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信息的整理、归纳能力[4]。

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过程”这一主题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不同地区降水、径流、蒸发和滞留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分析降水时,可以让学生用地图展示降水分布规律、地表径流特征和影响因素等。在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图例和区域图,展示我国不同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地形类型对气候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图中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对气候的影响程度。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三)通过开放性课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开放性课程是指教师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可以是对某一具体地理问题的调查,也可以是对某一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还可以是对某一地理现象或过程的调查[5]。开放性课程在地理大单元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地球与地图”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课程,可以在教学前布置开放性课程:通过手机扫描地图或用手绘地图等方式,寻找地球上最具代表性的位置,分析地球的运动特征和规律,并用表格、图像、数据等方式来表现。学生可以自主设计活动方案,例如,设计天气预报图、计算风速和风向、绘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温度分布图、绘制太阳辐射分布图等。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要思考自己需要获取哪些信息、如何处理信息等。学生在完成一系列活动后,可以总结分析这些活动的成果和价值,也可以思考在实践过程中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进一步增强了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也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教师要对大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突出问题导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发展需求,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丰富的问题情境,并围绕问题情境进行知识迁移、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坚持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这四大核心素养的统一。

例如,在学习“人口迁移”主题时,教师要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特点相结合,设计“从数据中找出问题”的探究活动[6]。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中关于人口迁移的案例资料,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原因;通过观察人口迁移典型案例图片,思考迁移后对该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认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五)构建地理教学情境

大单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经验,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出发,创设各种类型的真实情境。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利用多媒体手段,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搬到课堂上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大气运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假设你是“宇宙人”,你需要制作一份“宇宙人”专属名片。那么这个名片上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学生要根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自主设计与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展示成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方案,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教师要及时对方案进行评价和反馈。在“地球的运动”大单元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你所在位置的地球自转速度在什么时间最快?地球自转速度为什么会受到太阳位置的影响?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探究,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整体探究能力。

(六)构建大单元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坚持以学定教,通过学习目标来明确大单元教学中的知识结构、学习路径和学习任务,进而进行单元教学评价;二是坚持以评促学,在学习评价中挖掘学生的优势,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三是坚持多维评价,采用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有利于学生找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整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在对整体情况进行评价时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性别和基础差异;在对个体情况进行评价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二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不能只关注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三是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关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等。

总之,大单元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并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了学科素养。大单元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清晰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设计科学的学习流程,强化思维能力

大单元教学需要设计科学的学习,强调“做中学”,通过任务驱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强化思维能力。

首先,大单元的设计要有情境性。“情境”是指能够体现大单元教学主题、能够反映学生认知水平的具体情境或具体材料,如真实的案例、时事热点、模拟实验等。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问题或任务等学习资源。在地理大单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实验、讨论、调查等方式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例如,在学习“气候与地理环境”这一主题时,学生可能会认为气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涉及温度、湿度、降水等内容[7]。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了解大气中各种物质对气候的影响。

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方法、主题、活动和情境,让学生通过整合单元知识、联系实际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等方式来学习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之,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科学编排,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方式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思考学生的认知情况、情感需求和价值取向,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情境素养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