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研究

2024-04-07 13:29胡争光卢卓蕾
商展经济 2024年6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转型

胡争光 卢卓蕾

(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让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慢、融资难”不再是一个棘手的事情,由此逐步得到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核心企业确权难、风险控制不稳定、信用审批慢等问题,延缓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下,对供应链金融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挑战要求支持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当前,国内企业的数字化水平高低不齐。陆岷峰(2022)[1]提出,从企业数字化情况来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数字化初始期、推进期、成熟期,大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已进入推进期,而大量的小微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才走向数字化初期;孙成己等(2023)[2]通过文献研究法得出,从发表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文章数量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可大致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2011—2018年为起步阶段、2018—2020年为逐步增长阶段、2020—2022年为高速增长阶段。总之,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应对市场变化,数字化转型就势在必行。

为了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各平台都在积极筹备中。杨大鹏与王节祥(2022)[3]提出,平台能够推动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平台赋能不是平台企业的单向结果,而是平台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双向共创。以小米集团旗下的数字科技服务平台——天星数科为例,其致力于使用数字科技助力企业打通数字化转型战略,在帮助实体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又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企业及产业情况,为银行评估融资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了信贷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天星数科的产业数字化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已帮助超过5000家实体企业获得了累计超过1000亿元的银行信贷,且为企业平均降低了约2个点的融资成本,这对企业是莫大的利好。其中,150多家企业首次喜提生产经营性贷款。天星数科凭借数字科技服务实体企业,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成果显著,荣获2021年度“专精特新”实体企业服务典范的奖项,它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鼓励整合数字供应链融资和企业数字化。

1 企业数字化发展现况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4],研究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各有看法,于伟(2022)[5]提出一种独特的说法,认为数字化是指“流程数字化”,即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公司业务流程的数字化。Chinmay & Manish(2021)[6]则将数字化转型定义为改变组织的运营、职能管理和业务流程,为业务增长创造价值,同时确定可衡量的组织目标和愿景,并利用数字技术监测结果,以衡量产生的价值。徐蒙(2022)[7]提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涉及许多方面,但概括地说,就是利用数字技术使企业不断改变和创新其业务模式、管理结构和企业文化,以逐步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应。综合上述观点,本文简要地提出企业数字化概念,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涉及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变其运营、管理和开展业务的方式,最终提供创造价值的新机遇,从简单的信息台到数字业务流程。

在以往的研究中,部分学者对企业数字化持有正向观点。Ghosh等[8]认为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并最终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段华友等(2003)[9]指出,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水平;胡蓉(2022)[10]研究得出,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其投资效率也越高,也就是说,数字化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化从多方面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对中小企业更是锦上添花,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大放异彩。

但现实情况是,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高低不齐。2020年IDC的研究报告表明,2018年以来全球前1000强企业中,67%的企业基本都启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该报告预计2021—2023年全球在数字化转型相关技术和服务的费用约达5.3万亿美元[1]。上述数据表明,数字化转型在大型企业中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战略高度,围绕技术升级、数字孪生到能力重建三大块,大型企业走在数字化转型道路的前端[11]。

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在2021年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研究》发现,仅有不足3%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深度应用阶段[2],由此看来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革行进得并不顺畅,还要加大改革力度;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2023年)》指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稳步提升,部分行业率先取得突破,专精特新企业总体领先,还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为44.3,表明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从探索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3]。数字化具有以下特点。

(1)从应用范围来看,数字化是公司整个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覆盖,涉及公司的各个层面,如管理、生产及交易等,影响可能延伸至上下游产业链生态。

(2)从应用深度来看:从业务模式到管理流程,数字化赋能企业实现了部门之间、单位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数据交叉整合并转化为数字资产,提升了业务、运营和决策水平,使数据更有价值。

(3)从思维模式来看:企业的思维模式从制式的流程驱动逐步转向数据驱动,数据成为企业活动的基础,流程和系统则是生产数据的过程和工具。

2 供应链金融发展现况

2.1 国外供应链金融发展及概念

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分工模式开始从企业内部转向企业间,这种转变使得企业间的分工各有不同,需要有一家中央企业来协调和分散参与生产过程的各家公司,供应链应运而生。最初,供应链管理侧重物流和信息流,而忽略了资金流,但在20世纪末,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始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财务管理流程,从而产生了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12]。国际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源于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中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始终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环节。物流业的高度集中和供应链理论的发展扩大供应链融资,相继出现预付款融资、结算和保险等金融融资产品。

从以金融为导向来看供应链金融,More 和Basu[13]提出,供应链金融是计划、控制供应链参与各方利益的,通过操作现金流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以供应链为导向来看供应链金融,Hofmann(2005)[14]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借助供应链管理减少企业库存,提高设备利用率,使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达到降本增效,提高融资率的一项财务活动。

2.2 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及概念

国内供应链金融服务最是早由深圳发展银行提出,1998年首次开发货物抵押业务;2002年,系统性地提出并推广供应链金融理念;直到2005年是第一家提出建设最专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到2023年,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笔者通过官网了解到,比如招商银行的供应链与贸易融资、浦发银行的浦发创富、中国工商银行的数字供应链融资、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供应链”等。国内的供应链金融经历“线上1+N”“线下1+N”“线上N+N”三个阶段,现已形成多主体参与的具有不同属性的供应链金融。

近年来,国内学者多偏向于以金融为导向的供应链金融,董良泉(2020)[15]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在真实贸易的背景下,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由商业银行向产业链上的参与企业提供高效、创新、优惠的现金管理及融资的方式;彭璐(2022)[16]根据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以银行为主导的客观现实,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通过对供应链交易结构及交易细节的把握,借助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物流企业进行风险监控,通过金融创新,由金融机构对供应链某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杨绍辉(2025)[17]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把资金流更高效地融入供应链,对企业的运营资金进行优化,并给资金受限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全新的、高效便捷的金融融资服务模式,兼具产业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尤其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协同关系、协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供应链金融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短缺和资金使用效率问题。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将产业与金融相互结合,特别是供应链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特别受到链上各企业的关注,主要好处是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2.3 供应链金融特点及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授信主体多元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最大的特点是物流、商流与资金流的统一,需要融资企业、商业银行及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协作,链上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采用信息整合、组织关联和资源协作的战略合作方式,有效降低合作伙伴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业务共赢;交易背景的真实性,供应链金融以上下游企业真实发生的贸易为基础开展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则通过对链条的运行情况进行考察来评估融资对象是否具有贷款价值,以减少本单位的坏账风险,同时信息透明度提高,促进中小企业稳定发展;资金运作更优化,银企共盈利。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银行放眼整个产业供应链,而非某一企业,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往来尤为重要,银行主要通过两者间的信用捆绑来提供授信,进行融资布置。

我国主要存在的是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及预付账款融资(见表1)。

表1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3 企业数字化和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企业数字化是高质量供应链融资的先决条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若不统一,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就会受阻,企业端和银行端要在数字化水平上基本相当,而且要相互赋能,企业数字化和供应链金融相互融合也是当下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良性循环得到提升,供应链的运行效率较传统供应链金融明显提高,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做出了贡献,两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大数据时代,整个市场紧密联系,过去“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端”的传统商业模式被淘汰,“从市场端到研发生产到销售终端”的现代商业模式席卷而来;过去单一线性的产业链被冲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效的、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其次,通过多维度审核上下游企业信用,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企业数字化使得企业生产、仓储、运输等阶段的数据协同管理,优化了企业内部的流程,恰好供应链金融平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企业间交易的互通,使得所有交易情况数据化与可视化,企业信用信息透明度更高,进一步提高供应链融资效率,使得风险定价与评估更加准确,减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坏账准备,营造良好的融资圈。

第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需要。首先,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 提高交易信息的可靠性,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得到明显缓解。供应链金融已经发展到了3.0时代:线上N+N,上下游企业盘龙复杂,包括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跨度较大,面临诸多信息不对称问题。对链上企业来说,信息不对称是“致命杀手”,一旦发生就可能导致连锁反应,链上资金发生中断,影响多数企业发展,也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了供应链的信用价值。此外,传统的供应链金融面临着权益确认、风险管理、供应链弹性低等问题,无法满足供应链的经济需求。同时,数字技术的出现为构建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提供了基础技术条件,有效解决了供应链遇到的问题。

供应链融资改善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提供了积极的市场信号[21]。此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可作为中小企业摆脱资金不足困境的替代性解决机制[22]。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企业就会有充裕的资金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企业数字化能够为完善供应链金融生态提供数据支撑,两者互帮互衬,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梳理中小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研究过程中,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当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及供应链金融发展情况,讨论了企业数字化和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和数字供应链金融的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由此本文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政府要增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宣传力度和辅助,出具相关鼓励政策,调动其积极性,使转型更具高效化,全方面实现生产、销售线上化,为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进行信用审批提供快速通道;第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基础设施,优化商业票据市场机制,实现企业信用信息透明采集,破解企业融资困境。企业数字化建设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发展,将有力地推动供应链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持续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资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