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的文本量化分析

2024-04-07 13:29齐若晨焦健通讯作者
商展经济 2024年6期

齐若晨 焦健(通讯作者)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文献的梳理和总结,立足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以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为基础,构建文本量化分析框架,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不断完善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体系,为数字经济财政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2 研究现状

圣胡安(2018)描述了采取不同指导方针和行动,设计路线图,从而实施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加强北桑坦德地区(哥伦比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谢尔盖·D·瓦伦蒂(2020)通过分析俄罗斯的数字竞争力现状、数字经济政策和国际合作案例来启示俄罗斯数字经济发展;李香菊(2022)发现,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税收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黄文雅(2022)认为,财政政策与数字经济发展正相关。张存阳(2023)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3省政策编码后发现省级政策进行修改的结论。

2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的现状分析

2.1 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2.1.1 发展空间巨大且规模发展迅速

我国明确提出,要“做大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指明了数字经济的前进方向。全国各省市陆续出台政策方案,加快了我国建设“数字中国”的脚步;数博会等也使得河北省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特殊优势。河北省政府办公厅提出抢抓数字化变革新机遇,数字经济规模发展迅速,占GDP的比值不断提高,引领作用不断增强。预计河北省数字经济将于2027年进入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在河北省的发展空间巨大。

2.1.2 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与目标尚存差距

河北省数字经济规模GDP比重不高,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实体经济发展疲软,与发展目标差距明显。一方面,河北省数字经济规模与高新技术集聚省份相比存在数量级差距;另一方面,河北省数字经济占GDP的比值较低,未达到全国平均值,远远低于高新技术集聚地区,数字化水平居全国中下水平。同时,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基础,产业链条不长,带动力不足,产业转型需要时间较长,第一、二、三产业转型状况差异大,同一企业中不同岗位也存在较大差距。政府和财政建设对数字经济的培育仍在起步阶段,治理不迅速、不及时,政务平台不集中,共享开放力度不够,数据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2.2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的现状分析

2.2.1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不断完善

河北省专门成立协调小组,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18年,《河北省加快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强调落实数字经济企业的优惠政策;2019年,出台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人才引进的各项优惠政策,对数字企业提供减税免税等激励政策;2020年,河北省政府部门印发多个通知方案,加大对数字经济企业财政补助的力度;2021年,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的多种落地支持财政政策;2022年,出台财政政策鼓励平台建设;2023年,河北省财政厅对省内“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或项目进行中长期贷款贴息。

同时,河北省各地市级政府积极跟进。2020年,《保定市5G发展规划(2020—2022年)》提出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运用各类专项资金大力支持5G技术。同年,石家庄市政府发布近5年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发展数字经济。

2.2.2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体系不健全

河北省虽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刺激数字经济发展,但与国内与深圳等发达城市相比,政策刺激力度较弱,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亟待壮大夯实的现状仍不匹配,需要加大财政力度,培育和引进数字经济领域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和新锐企业。此外,当前河北省财政政策对制造业核心业务数字化、智能化支持水平较低,制造业网格化水平的刺激力度有待提高。此外,河北省高新技术人才梯队建设不健全,但当前财政政策无法使技术人才向河北省数字经济产业集聚,降低了河北省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

3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的三维分析框架

3.1 数据来源

本文聚焦河北省,以2018—2023年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为研究对象,为确保政策文本选取的准确性,在河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河北省财政厅官方网站等政府官方网站对政策文本关键词进行检索,并结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补充,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补缺,在删减了重复政策和不相关政策后,汇总近6年的河北省数字经济相关财政政策,并作为量化分析的数据源,对相关财政政策进行整理统计。

3.2 政策文本编码和聚类

本文以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文本中的具体条款为基本分析单元,按照“政策编号-文本层级编码-具体条款编码”进行三级编码,如1-3-2代表编号为1的政策文本中第三层级第2款,运用软件对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文本编码,方便后期的文本量化处理(见表1)。

表1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文本编码

3.3 框架搭建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河北省2018—2023年出台的数字经济财政政策进行整理与分析。首先,构建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文本的“政策主体-政策工具-生命周期”三维分析框架,不仅有利于从政策工具角度厘清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的主体,分析财政政策的目标实现路径,还可以揭示政策主体间的合作关系,总结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的周期特征,解决单维度的分析深度不足和多维度分析的适配性差异;其次,对2018—2023年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进行编码,构建三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本进行一维单维度分析、二维交叉分析和三维交叉分析。

对于政策主体维度,本文根据参与的主体数量分析河北省数字经济相关财政政策的主体情况,以联合发文或单独发文判断政策主体,设为X轴。

对于政策工具维度,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是目标导向行为,通过制定标准和基于制定标准决定手段的选择,使其相互匹配,得以发挥效用。以Rothwell和Zegveld的政策工具分类法,将政策工具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三类,设为Y轴。其中,供给型政策工具是指对河北省数字经济具有推动力的财政政策,河北省政府部门围绕数字经济展开的供给层面相关财政政策;需求型政策工具指对河北省数字经济具有拉力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政策从需求面提高对河北省数字经济的发展积极性,正面刺激需求,从而促进落地;环境型政策工具指对河北省数字经济具有影响力并对其发展提供支持的政策,从财政角度对河北省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性环境。

对于生命周期维度,本文认为政策同样具有生命周期,并可分为准备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增值期,设为Z轴,构建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周期”三维分析框架。

4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结果

4.1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文本词频分析

将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后,本文利用Nvivo plus软件进行词频查询,最短文字长度设为2,经过同义词合并、过滤形容词、无意义词、停用词后,共出现609个关键词,统计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关键词频数分布情况,并列出词频数排名前20的关键词(见表2)。统计关键词并进行计数,计算关键词加权百分比,百分比越高,说明该词在政策文本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在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中的重要性越强。

表2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关键词频数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结果,“企业”“支持”“发展”“资金”“产业”分别排在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相关词条的前五名。根据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的关键词词频,可明确得知河北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河北省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积极提供服务与支持。通过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的关键词可以看出,河北省通过“资金”“基金”“投资”“金融”“贷款”“奖励”“融资”“贴息”“担保”“债券”等途径,积极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鼓励”“引导”“监督”等关键词更是进一步说明了河北省财政政策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监督作用。

为使结果更加直观,本文运用 Nvivo plus软件对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进行词语云分析(见图1)。在词语云分析中,关键词字体越大,位置越居中央,说明词频越高,出现次数和加权占比越大。

图1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关键词词语云

4.2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的特征分析

4.2.1 一维特征分析

从X(政策主体)维度来看,政策主体较为集中。从主体核心—边缘结构来看,以河北省人民政府为主要推进力量,但每个基本单元涉及多个责任主体,说明河北省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同时,其他政府部门积极支持河北省数字经济的发展,如河北省财政厅对符合要求的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或项目给予一年期贴息。

从Y(政策工具)维度来看,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大于其他两类政策工具,供给型政策工具44个基本单元,需求型政策工具31个基本单元,环境型政策工具20个基本单元。结果显示,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存在路径依赖,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工具使用较多,而对外交流、策略性服务较少,说明河北省发展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工具的使用及内部子工具的使用存在差异(见表3)。

表3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工具量化结果

从Z(生命周期) 维度来看,处于准备期和成长期的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占比较高,这与河北省拥有用户红利等优势有关。成熟期和增值期财政政策占比较低,可能是河北省尚处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探索阶段。

4.2.2 二维特征分析

将X(政策主体)和Y(政策工具)两个维度进行交叉分析,联合政策主体多于单一政策主体。从联合发文来看,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占比为47.4%;需求型政策工具次之,占比32.0%;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少,为20.6%。不同政策主体对三种政策工具的偏好不同,如河北省财政厅(局)更多使用税收优惠、资金支持、贴息等政策工具(见图2)。

图2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工具分布图

将Y(政策工具)和Z(生命周期)两个维度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不同生命周期的政策工具使用存在差异,且政策生命周期与政策工具的使用适配度不足。当前,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多在准备期和成长期,准备期内财政政策更多偏向技术研究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套辅助的制度法案和管理规范;成长期财政政策侧重于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企业积极性。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更多倾向采用各种专项基金、税收优惠刺激企业发展数字经济的积极性,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研发的重视度不足。

将X(政策主体)和Z(生命周期)两个维度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河北省政府部门在准备期和成长期制定数字经济财政政策时,河北省人民政府为主体,倾向多部门协同合作。

4.2.3 三维特征分析

河北省数字经济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以河北省人民政府为主要政策主体,偏好不同的政策工具,表现为政策主体集中,但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工具和生命周期适配度较低,不利于进一步促进技术更新迭代和高质量人才的要素流动。

5 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对策建议

5.1 加强政策主体协同治理,形成财税政策清单

政策主体协同治理,相关部门通过整理现行的河北省发展数字经济的相关财政政策,发布主体不限于中央和河北地方政府,对多部门联合的政策需划分各部门权限和职责,对交叉重复的财政政策部分需要调整完善,对发布时间较早的文本进行重新评估,并根据痛点难点进行精准调整。此外,河北省需要取长补短,在薄弱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多政府部门协同治理,采取多种政策方式完善财税清单。

5.2 提高工具与生命周期适配性,完善生态链条

河北省财政部门要对引导基金和专项基金进行统筹集中。首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扶持补助措施;其次,积极培育河北省数字经济产业链条,整合数字经济领域一体化服务;最后,财政部门应利用好财政资金,积极支持建设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为创业辅导、人才交流、资金融通等公共服务扫清障碍,加速生产要素的对接。

5.3 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提升支持水平

利用保险等多元化措施,完善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保障制度,提高企业容错能力。河北省财政部门可对数字经济企业的注册地、网络交易等进行统计跟踪,研究数字经济对河北省税收征管的影响,维护税收权益、保证财政收入,积极争取数字经济税源地等改革试点。

5.4 加速财政治理数字化,打破信息壁垒

河北省财政部门需要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河北省财政业务和财政治理深入融合,打破部门间的沟通壁垒和数据壁垒,以数字化驱动财政治理的现代化。数字财政系统不仅覆盖历史数据,形成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收支的现有依据,还能在历史数据和现有发展的基础上为未来的财政治理和措施提供预判,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益,建立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部门的资源合作共享机制,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