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加速数字贸易发展对广西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探析

2024-04-07 13:29湛文迪
商展经济 2024年6期
关键词:跨境校企电商

湛文迪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广西南宁 530225)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推动了数字技术在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随着跨境电商市场的不断扩展,涌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平台。这些平台整合了供应链资源,并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更方便的跨境交易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达到2.1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7.1%(从我国海关总署报告得出的数据),占贸易进出口总额的4.9%,交易模式以B2B交易为主,占比为75.6%,B2C交易占比为24.4%。我国已成立了165个综试区,覆盖了31个省区市,旨在通过发展跨境电商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东盟数字贸易中心和结算中心的支持下,广西南宁将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大力推动广西数字贸易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对高校培养跨境电商的数字贸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数字技术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已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1 愿景使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跨境电商已成为连接世界的数字贸易新路径,催生了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新兴形式。

1.1 跨境电商发展愿景

(1)全球跨境电商规模不断地扩大:随着世界各国消费者对跨境商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跨境电商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上涨势头。

(2)技术和物流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得到了更好的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公司提供了全球化的交易渠道和物流服务,降低了贸易壁垒和物流成本,使得跨境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3)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跨境电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购买到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和特色商品。

(4)跨境电商与新技术的融合:跨境电商行业将与新兴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融合,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

(5)政策和法规环境:各国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政策和法规逐渐完善。例如,降低关税、简化报关手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措施都促进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表1 最具代表性的欧美跨境电商平台营收规模情况调查

1.2 跨境电商人才愿景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给广西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1)国际化视野: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背景,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消费习惯和法规政策,能够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制定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市场策略,提供全球化的服务。

(2)跨领域能力:跨境电商行业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技术、市场营销及物流运营等。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的能力[1],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的业务问题。

(3)创新和创业精神:跨境电商行业充满竞争和变化,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够不断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

(4)多语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跨境电商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才需具备多语言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能够沟通、协调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5)数据分析和技术驱动:跨境电商行业依赖大数据分析和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数据分析和技术应用的能力,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进行挖掘和提取有价值的相关信息,优化业务流程和决策,并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为此,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在素质、知识、能力上,特别是数字赋能上办出特色,才能更好地胜任跨境电商行业需求,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并开拓市场,为广西和中国的整体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

2 目标定位

2.1 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

AMZ123《2023年跨境电商职场现状调研报告》调查显示,跨境电商人才岗位如图1所示。

图1 跨境电商人才岗位分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跨境电商行业中卖家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中跨境电商运营岗位占比最高,达到65.08%,表明该行业对运营岗位的需求非常大。跨境创业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为14.75%,表明该行业对创业机会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美工、客服等通用岗位的占比相对较低,为8.45%,表明这些岗位在该行业中的需求相对较小。

跨境电商的运营岗工作主要包括数字营销、产品推广、排名优化、数据分析、产品上新等工作内容,多元化的人才需求量较大。

广东地区因高度国际化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已成为全国跨境电商行业的最大聚集地区,吸引了大量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促进了该行业的繁荣发展。根据AMZ123的调查数据,全国从事跨境电商行业的人群中,广东地区比例最高,达到44.7%,显示出其对人才的高度需求,其次为北京(12.6%)、浙江(7.4%)、山西(3.5%)、河南(3.5%)、湖北(3.3%)福建(2.8%)、湖南(2.6%)、安徽(2.4%)、江苏(2.2%)等省份。广西的跨境电商发展相对滞后(0.4%),其规模较小且发展速度较慢,但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相邻的前沿地区,正不断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今后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因此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会倍增。

2.2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为明确定位好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全球跨境电商发展新业态、跨境电商人才岗位需求出发,我国应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立足广西,面向中国(广西)—东盟,辐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健康人格的应用型人才,为满足服务国家新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和要求,解决行业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人才瓶颈,以及大学生人才培养路径与接口适配问题,为我国高等教育走出产教融合困境探索新路径,创新新模式。因此,我国在确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下,可围绕基础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综合能力方面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支撑,如图2所示。

图2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2.3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定位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应主动与相关行业对接,以企业用人标准为指导,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合格人才为己任,通过学校特色办学,从实战性和操作性方面进行相应的拓展[2]。具体分三个层面:一是在核心价值层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及创新精神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二是在知识与能力层面,培养跨境并具有数智思维的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三是在社会服务层面,培养服务广西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3 特色课程

3.1 课程设置特色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未来,跨境电商行业不但需要大数据分析和数字营销方面,同时还需要熟悉不同大型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规则,智慧物流管理、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知识运用以增加客户的体验感。为培养适应未来跨境电商行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我院需在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中设置出符合产业需求与数字经济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多个特色模块课程群,将新兴技术领域的课程,如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商科课程融合起来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特色设置不仅需要以产教融合的理念不断创新,还要基于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与时俱进的发展状况、基于数字贸易生态链的实际、基于国贸专业与跨境电商产业链的对应性等,逐步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需通过不限于新技术加持与新乐趣渗透等方式,创新和丰富课程形式与课程内容,吸引学生可持续地从课程学习中受益。

3.2 实践教学特色

跨境电商需结合企业、行业和产业的场景来注重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实践课中,首先,通过参与校内模拟实验来获得贸易流程上跨境电商平台的经验,深度熟悉该平台的实际运作过程;其次,需要到相应电商平台进行实习,了解贸易流程的具体情况;最后,需要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参与企业的顶岗实习。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应以“场景化、集成化、数智化、实战化、定制化”为特色,侧重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构建、跨境电商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跨境电商专业的发展。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共育,致力于培养一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新课程,包括数字化运营实战、虚拟现实技术运用、用户画像与精准营销、贸易智能数据分析与挖掘、新商科管理决策模型应用、商务大数据分析、新闻媒体应用管理等,通过这些特色课程的教学实践,重塑人才、知识和技术技能结构,将数字贸易的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4 育人模式

随着数字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比重的不断提高,各大企业迫切需要具备数字营销技能的跨境电商人才。为了更好地培养这些人才,除了修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外,作为应用型高校还需要进一步改变思维方式,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同时协调课程体系、数字化应用平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推进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产教融合、五双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双师制、双训制、双岗制、双评制、双证制“五双”模式。

4.1 引企进校共建产学研工作室,形成“四共”机制[4]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为导向,共建产学研工作室(简称工作室),工作室包含备课室、实训室、办公室,信息化环境配套优越,形成“共创、共育、共管、共享”的融合机制,校企协同育人,共同培养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

4.2 按企业构架分岗,以师带徒方式孵化团队

目标定位为精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通过团队孵化“阶段优化”的策略实施,即通过企业技术导师带徒方式组建团队,循环往复,通过传帮带,最终由企业选聘优秀毕业生。

4.3 校企融合共建团队,夯实课堂双导师制

校企通过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建工作室,使其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商业项目课程教学活动,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4.4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夯实实践教学的“双训制”

企业导师和教师共同开发对接职业标准的实训项目教材,并开展相应的商业运作,最终形成特色商业运作项目的实训系列课程,用于实施实训项目的教学。

4.5 优化学生的成长路径,夯实“双岗制”

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训,熟悉相应岗位工作流程后,可根据其意愿与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先进行试岗,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检验学生对岗位需求适应匹配情况,最后对照岗位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成绩优良者可提前安排上岗。通过这种试岗与跟岗相互交替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4.6 加强过程考核,夯实“双评制”

进一步强化过程考核,以实现课程成绩双评、业绩和管理的双评考评机制。全过程地进行督导和评价贯穿整个教学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档、建卡,把学生工作态度、技能、业绩、素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考评。

4.7 把职业资格考证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形成课证融通

全程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校企共建工作室成为智慧课堂,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均要求教师全面使用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

4.8 学生、企业满意度列入教师绩效考核,形成良性的校企互评机制

校企互评,企业可以评价教师在工作室的教学情况、学生的成长情况,考核合格的学生,企业颁发合格的工作经历证书;反过来,学生、教师也可以评价企业参与教学的情况[4]。

5 考核体系

(1)根据培养目标和特色课程的教学要求,采用结合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方式,用数量化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效果。对学生的评价方法需从以往只通过期末测评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这种评价方法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设定科学且可测量的考核评价标准。

(2)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在理论课和实践环节之间具备可衔接性、互补性,并着力提高实践环节的分值比重。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考核有机结合。

(3)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监督课程教学、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和考评体系,以不断完善考评标准,使其与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一致。这种改变是将考核标准从静态转向持续改进,以培养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4)学院在建设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应注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数据运用与处理能力。学院还应充分发挥企业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发校企研究项目,为区域数字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实现校企双赢。

(5)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过程性评价始终贯穿其中,评价考核的维度从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到教学活动成效,最终到学生阶段性考核。 从学习成效通过最终效果与目标最初设定的差异,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持续性改进[5]。

6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互动发展状况、趋势分析,以及跨境电商行业前沿资讯的探讨分析,面对跨境电商加速数字贸易发展对高校实用型人才的新要求,本文为高校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及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特色课程设置、育人模式设计和考核体系的制定提供参考。数字化转型对高校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利用了芯位教育数字化教学平台和芯位宇宙高沉浸式教学场景,通过共享相关产业生态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场景经验资源及高校产教融合中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实验条件资源等,可以实现高校教育过程更精准对位职业理想和职业岗位的个性化学习目标,是培育高校新商科人才的必然趋势。数字化特色教育须关注并积累专业、课程、案例等所需数据库、语料库建设,在学校可视化平台中复现课程案例等解决结果的数据与语料的可视化应用场景,实现在各学科专业数字化应用中的特色育人。

猜你喜欢
跨境校企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电商下乡潮